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马尔康 > 正文

第一章 民族传统体育

来源:阿坝日报 2020-03-23 00:42   https://www.yybnet.net/

第一节藏族

五、体育游戏

赛牦牛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它在阿坝州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藏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喜庆、婚嫁及节日中,赛牦牛活动又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赛牦牛一般由一个部落或地区发起,邀请邻近部落参加,也有闻讯从百里之外赶来参加的。受到邀请的部落,选派优良的牦牛和骑手,由长者召集众人研究对策,比赛选拔,驯养调教赛牛,以求在赛场上获胜。赛前,骑手为牦牛精心打扮,并在牛角上系上各色彩绸,代表吉祥如意,以求夺魁。骑手头戴礼帽,腰扎红带,身着藏袍,足蹬皮靴,干净利落;赛手们多为十四五岁的少年,体轻灵巧,便于驭牛。比赛一般分预赛、决赛。仲裁集合骑手点台,进行分组预赛,并从每一组中选出优胜者参加决赛。决赛是比赛的高潮,从预赛中选出参加决赛的骑手和牛都不能更换,否则无效或取消比赛资格。赛时,仲裁令发,众骑手蜂拥而出,风驰电掣,头头牦牛争先,个个骑手逞能,呼声阵阵,高潮迭起,有的牛在观众的呼声中受惊失控,狂奔乱颠,但在骑手的驾驭下乖乖就范。决赛中获胜的选手,被热情的观众举起上抛,牦牛也披红戴花,倍受青睐。优胜者奖以牛马、茶、布匹等。参赛的选手都可以获得纪念品,无一空手而归。

抱石头抱石头实际是一种具有藏族特色的举重运动。据藏史《贤者喜宴》记载,远在唐代吐蕃赤松德赞时就有藏族大力士将一头牦牛举起的史事。史诗《格萨尔王·世界公桑之部》也有“手抓铗石练臂力,把大力野牛做对手”的诗句。藏族古诗曰“臂力能拔高山”,“抛石打死霍尔托王”。抱石头的比赛方法是:参赛者弯腰将巨石(一般约150公斤重)举起,然后挺身尽力向上托举,随之将巨石扛在肩上,再以手臂之力向远掷去,以参赛者投之远近决定名次。有的地区,藏族群众为增加抱石的比赛难度,先挑选表面光滑的巨石,再抹上酥油。也有抱石头表演的,表演者将一巨石抱至腹前,然后将巨石从腰侧放至背上走圆圈。根据表演者走圈的大小、动作难度及完成动作的质量评定名次。无论抱石比赛或抱石头表演,只要获得优胜者,便可称为“大力士”,受到赞赏。如表演者在表演中不慎将石头滑落地上或身体倒地,将会引起观众的哄笑,甚至喝倒彩。

犇牛藏语称“朗青萨响”。“朗青”意为“象”,“萨”意为“地”,“响”意为“扒”之意。“犇牛”是阿坝州牧区民间简便易行而又广为流传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过去比赛是用一根牛毛绳子,两人各手执一端,先两人用力拉,然后套在肩上拉,以拉至对方认输为止。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比赛方法:两人相距2米,中间划一标记作为分界线,一根用来套牛的皮绳或毛绳,各执一端套在肩上,穿过胯下,四肢着地,相背而拉,如两头耕牛,反方向对拉,力大而能持久,把对方拉过标记线为胜。若相持3分钟不分胜负,则休息1分钟再拉,采取3局2胜制。

“格吞”“格”是脖子、“吞”是“拉”的意思,其意为用带子在脖子上拔河。格吞是阿坝州牧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常在喜庆节日和放牧时举行。正式比赛时,在场地划两条平行的线作为“河界”,用腰间系的布带两端打结套于比赛双方的颈部或肩部,布带中间系一红布作为标记,标指于“河”中央。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双方即用颈部力量、腰部力量及脚蹬地的力量猛拽,以将红布标记拉过河界为胜。格吞有多种多样的比赛方式:面对面、背对背、站立式、跑立式等。藏族牧民常利用身上系的腰带作为比赛的工具,在田边地角、室内户外都可举行。比赛时,将腰带解下,用2根腰带打结为1根圈带,各自在脖子上套好,以拉过中点线为胜。

套砖头是一项藏族青少年及儿童所喜爱的游戏。主要流行于马尔康城区及附近部分地区。“套砖头”的工具很简单,仅用一根羊毛搓成的绳子(或粗麻绳),绳长8至10米,绳粗1厘米左右。另用一块半截块石即可。石块平放在绳的中线上、两边划有等长的端线。参加比赛的人数可多可少,平分为两组,双方各推选一名队长,用“划输赢”的办法决定先套权,然后双方轮流依次进行“套”。每个人将自己本方之绳端卷成小圈并打一个结,然后用手松动剩余之绳,以整个手掌为轴心缠绕成数个绳圈(一般为6至7个圈)。比赛时,双方队员在跑动中各自甩出自己已备的绳圈往砖头套去,将砖套去则为胜方。

套人是一项十分有趣的藏族民间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马尔康地区。秋后农闲之余,藏族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起,自发组织“套人”比赛。人数多少不定,只是比赛双方的人数要相等。比赛用具为5米左右的绳子,直径约1厘米,先将绳端卷成一个小圆圈,打好结,然后用手松动剩余之绳,以整个手掌为轴心缠绕成数个绳圈。比赛分甲乙双方,在不停的跑动中各自甩出自己已备的绳圈往对方的头部套去,先将对方的全部人“套”完即是胜队。

赶牛为汉语俗称,藏语为“娃郎得”。主要流行于牧区及理县一带,是一种藏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参加人数不限。比赛方法是:取一长约20厘米的短木棍,由1人持长约1米的长木棍击短棍,使短棍在击力的推动下飞向其余的人,其余的人站在一定距离外用手或帽子接短棍,以接住短棍的次数论胜负。

击球是一种类似赶牛的游戏,主要流行于草地各县与理县一带。其玩法是:1人掷球(球用布缠成核桃大小),1人持木棍击球,1人接球。3人站在同一条直线上,击球者居中,面向掷球者,接球者与击球者相向,掷球者必须使球高于击球者头部约1米为有效,若3次无效者算输,击中被击者也算输。击球者必须在球凌空飞过头顶时将球击中,否则也算输,接球者只需接住击球者漏击的球,并随时准备替换输者。

打牛角是妙趣横生的藏族娱乐活动,在民国年间较为流行。用牛角2支,对置平地,角尖向上,支以小石,两角相距10至15米。赛者人数不定,平分为两组,以“猜拳”论先打权,按次序向牛角投以巨石。1组投石,1组监视,投中多者为胜。

丢窝窝亦为藏族群众娱乐活动,在民国年间尤为流行,为儿童所喜爱。赛法如下:在室外空地上挖一小窝,三五成群立于小窝一丈之外,划一端线,在端线上以银元、核桃之类的小东西向窝投掷,中者即可归己,中多者即为胜。

·州志办提供资料记者龚绍珍 整理·

体 育 篇

新闻推荐

巧打后勤“组合拳” 从“田间”管到“舌间” 马尔康市公务服务中心防疫保障出实招小记

■方驰汤恒“这段时间,我们的面粉销售总算打开局面了,合作社有救了!”采访中,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哈休村面粉加工厂厂长昌王激动...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尔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第一章 民族传统体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