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壤塘新闻 > 正文

用坚守呵护雪域高原“梦想的翅膀” 记游仙区援藏教师队伍先进事迹

来源:绵阳日报 2018-08-02 08:36   https://www.yybnet.net/

?龚仙彦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互动

▼宋静向壤塘本土教师普及网络教育平台

20年来,在阿坝壤塘这个老少边穷的藏民族聚居地,传颂着一群“留守老师”的高原藏歌。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远离亲人故居,在高寒之地,用坚守诠释承诺与责任,用真情浇灌希望与未来,用爱心守护童真与笑颜,架起绵藏教育交流互通“和谐号”,传递着汉藏同胞深情。他们,就是游仙区援藏教师队伍。

巍巍雪山高原,挡不住炽热援藏情

“不停水停电,不叫壤塘县”,这在壤塘是常态。气压低,饭夹生,少有的几片青菜叶放在高压锅里和着面条煮,拌着生抽和香油,便是最丰盛的营养餐。每一个去过壤塘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长期在那里生活,只有一个字“苦”!

很多男人都不愿意去的援藏工作,女汉子宋静却千方百计找领导“走后门”、找组织写保证。由于条件太过艰苦,区教体局领导拒绝了她的援藏申请,一心想为藏区教育事业做点事的宋静,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向局长、书记汇报思想:“藏区也有女干部,她们能干事,我也能。”一次次拒绝,一次次坚持,最终局领导拗不过她,在征求她家人同意后,同意了她援藏的请求。

刚到壤塘的时候,援藏教师都不太适应。这里不仅气候干燥,早晚还有巨大的温差,出门要穿羽绒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刚到援藏队时,每个教师都会领到一件“生活必备品”——塑料大桶,这是用来盛水的,缺水了,只能从几百米外最低洼的水管接水,再提到楼上。洗澡,这种“奢侈”的活动只能一周一次,因为没准洗着洗着就会停水停电。每天去上课,爬到二楼,就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讲课时声音稍微大点,就感到气虚无力、大脑眩晕,若是连堂,上完两堂整个人都会疲惫不堪,高原反应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即使克服了种种困难,迎来的却是当地群众的质疑。“这些外地老师肯定又是来‘镀金\’的,搞不到几天就走了。”因语言不通,大部分援藏教师都被安排上“豆芽课”。“美术是数学老师教的、音乐是语文老师教的”,玩笑话在这里却成了真。龚仙彦、贾昆初次支教时,就被学校安排教美术。“多年的执教管理经验无法施展,这样下去支教还有什么意义?”为了实实在在做点事,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免费给孩子们补起了数学,一传十、十传百,“课后可以去新来的美术老师那里补数学”在家长中传开了。

一个学期满了,家长们看到援藏老师像亲生孩子般对待藏区孩子,终于有人说:“嗨,游仙的这些老师靠得住啊!”但也有风言冷语的,“看嘛,过不了多久就又换人了,我们这地方留不住城里人!”

担当在坚守中开花,“汉老师”变成“藏阿爸”

感受到游仙教师的援藏热情,为最大限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特长,2014年6月,壤塘县委、县教育局决定,在地处县城的城关小学开办一个“绵阳班”,从一年级开始,全由绵阳的援藏教师执教管理。

此时,支教工作刚刚结束的龚仙彦成了“绵阳班”班主任的首选。“我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壤塘的土地上,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名牌大学生”。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8月,有着20余年执教管理经验的“省骨干教师”龚仙彦开启了他的第二次援藏工作。得知要继续留教的消息,龚仙彦家里闹翻了。

带着妻儿的埋怨,2014年8月18日,“绵阳班”开班了。报名的第一天,家长的议论便炸开了锅,一上午,“绵阳班”只收了10个学生。龚仙彦没有气馁,他找到校长,拿出自己获得的省、市、区十多本荣誉证书,请校长做担保后才完成了招生工作。

龚老师第一节课就蒙了,班上58名学生,仅有5个孩子能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孩子们看到汉族老师,交头接耳不听课,靠几名学生翻译,一节课只能讲一个例题。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接下来的几年,整个学校备课、画图耗时最多、讲课最“手舞足蹈”的老师非“绵阳班”莫属,通过“兵教兵”“小翻译”等直观教学法,两个月后,“绵阳班”孩子大多能跟上老师的步伐。

2015年6月,岗木达异地育人学校搬迁,80名学生并入城关小学,所有班级人员重组,“绵阳班”学生人数由58人缩减为40人。冬梅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拆班时抱着桌脚哭闹不愿离开,家长聚集在操场跟校长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不同意离开“绵阳班”。学生的课桌搬出来又搬回去,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龚老师承诺“周末免费补课”,才得以解决。

在援藏教师眼里,身体素质跟学习成绩一样重要。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每天早上7点,龚老师都会带着“绵阳班”的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跑步,等身上暖和了便排队洗漱。

办学四年,“绵阳班”各科综合分均远超其他班级,“绵阳班”已成为壤塘县义务教育的响亮名片,先后接待千余次参观观摩,管理制度、教学经验陆续在当地13所学校全面推广。香拉东吉圣山脚下,“汉老师”逐渐成为孩子口中的“藏阿爸”、家长心中的“小活佛”。

不是有希望才坚守,而是坚守了才有希望

20年,游仙区近100名教师先后支援壤塘教育工作,在壤塘落脚安家的雍乾松,已在南木达小学耕耘了20个春秋;两次援藏的肖长龙,打破了壤塘省级教育科研专业课题的“零”记录;心系壤塘的游仙慈济学校,委派多批教师援藏,持续捐资捐物,结成兄弟校……不是有希望才坚守,而是坚守了才有希望。

负责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刘兆春,从2017年至今,在乡镇学校的山路上来回奔波了3900多公里。2018年5月17日,正在指导宗科小学搭建网校平台的他接到通知,女儿脑瘤复发了。迎检冲刺阶段,“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个月后,当刘兆春把高分通过省上教导评估的喜讯分享给妻子时,手术完毕的女儿却又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对负责教育器材管理工作的宋静来说,每次下乡都心惊胆寒。平均1个月要去两所乡镇学校,最远的上杜柯小学距县城有90公里,运气好能碰上送货、送菜的车搭个顺道,运气不好,得在中途下车,独自背着几十斤的器材徒步几小时。指导学校做好器材管理工作已是凌晨,睡在临时搭建的地铺上,寒冷和乡愁袭来,她忍泪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绵阳班”的龚仙彦来说,妻子的每一次电话都是一次揪心的痛。“抽空给孩子打个电话,初三学习有点分心。”“爸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带他去中心医院住下了,医生说观察两天,勿念!”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龚仙彦蹲在教室门外泣不成声,门外是家庭责任缺位的亏欠,门内是40份求知的渴望。一双双小手替龚仙彦擦干眼泪,“阿爸,爷爷的病我们也心疼,你回去吧,我们等你!”

“我们等你!”4个字道出了藏区孩子的心声。已经援藏5年的龚仙彦面临着父亲重病、孩子即将高考的两难境地,“当周围人都在赞美我援藏工作的伟大时,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不好受的。”在得知龚老师可能离开的消息后,“绵阳班”的家长们拍着县委书记的桌子“蛮不讲理”地说:“我们不管,你们要送走这些游仙老师,就必须接回来。”龚老师的儿子龚逸在电话里说:“爸,壤塘你有40个儿子,这边只有1个,40:1的取舍,我选择支持你。”看着40双期盼的眼睛,还有更加懂事的儿子,龚仙彦决定留下来,孩子们需要他。

2018年6月5日,游仙区委书记一行前往壤塘看望援藏干部,等了10个小时的“绵阳班”家长们向区委书记送上了哈达和一份沉甸甸的请愿书,40枚鲜红的指印集体请愿,倾诉着对龚老师的不愿与不舍。区委书记表示,壤塘县中小学校与游仙区优质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不仅“绵阳班”要继续办,更要在“绵阳班”经验成果上办好高段教育的“游仙班”,全方位对接,支持壤塘教育的发展。2年、10年、20年,游仙援藏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给壤塘教育染上了浓墨重彩,教师还要再用一个20年,继续谱写汉藏同胞水乳交融的骨肉情怀。

(游仙区委组织部供稿)

新闻推荐

激情在高原燃烧忠诚在藏区绽放 绵阳对口援建壤塘工作队队员故事

绵阳援建队员王陆林(右)正在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吾依乡西西村达青沟安置点在结束两年的援建工作前,绵阳对口援建壤塘工作前...

壤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壤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坚守呵护雪域高原“梦想的翅膀” 记游仙区援藏教师队伍先进事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