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壤塘新闻 > 正文

壤塘唐卡:画与心的契合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8-10-17 06:25   https://www.yybnet.net/

□ 莫克 闻钊强/文 旦真/图

龙柔老师给学生讲解唐卡画

“悬天净土·壤巴拉”神秘高远,充满魅力,是阿坝州最后的秘境。这里地处川甘青结合部,则曲河、杜柯河穿境而过,锦绣般的河谷两岸汇集了安多、康巴及嘉绒藏族的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融形成了觉囊、噶举及宁玛等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壤塘的唐卡艺术便是汇集了这些文化源流,传承发展并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

壤塘唐卡不仅只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更注重心灵的持守和修为。这也是壤塘唐卡的魅力所在。同时,在传承发展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给当地青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她)们在这里学成后实现就业。这种通过技艺传承发展来解决就业的扶贫方式,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勾图

工笔绘画

传习所:非遗传承的“壤塘模式”

进入深秋的壤塘,我们起了个早。天色微明,从县城边的雪域宾馆出来,一股凉风吹来驱走了残存的睡意。我们一行五人,就在路边一个小店吃了稀饭馒头,驱车向中壤塘急奔。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壤塘唐卡传习所。传习所位于中壤塘则曲河岸,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四合院的二层建筑。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清代后逐渐式微,只在相对偏远的阿坝州的壤塘、阿坝县等地保存下来,壤塘藏哇寺即为觉囊祖寺。如今,壤塘境内的觉囊派寺庙体系完备,成为整个藏区的觉囊文化中心和根本道场,影响较大。壤塘觉囊唐卡传习所便与这里的三大名寺——藏哇寺、确尔基寺、泽曲寺,隔河相望。

作为传习所的初级培训基地,刚入传习所的学员都要在这里学习文化和基础知识,然后按其才能和意愿分别学习觉囊唐卡、藏医、藏香、石雕、梵音古乐等专业知识。此时正是上课时间,每一个房间都有学员聚精会神地学习,他们内心笃定,在沉静的氛围中潜心向学。我们的到访也未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经过一间教室时一个藏族姑娘抬头望了一眼窗外,她的眼神和阳光一样明媚。我们蹑足而行,不忍打破这样的宁静。

觉囊唐卡传习所是由该县政协副主席嘉阳乐住所创建。今年44 岁的嘉阳乐住长期致力于觉囊传统佛像造像、藏纸、藏香、银雕、藏毯等传统手工技艺的恢复、保存和传承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地方传统文化,福泽当地民众:过去,当地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失学辍学的儿童不少。传习所的开办,不仅是对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也给当地青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她)们在这里免费学习,学成后实现就业。这种通过技艺传承发展来解决就业的扶贫方式,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的“壤塘模式”的先河。

当地政府对传习所的创办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认识到壤塘最大的优势资源是文化,最好的出路是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习所成立之初,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仍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持传习所的建设发展。2010年,唐卡传习所刚开始时仅有20余位学员,而现在则有500多名学员。地方上对传统文化的足力推动,不仅带动了唐卡技艺的传承发展,也带动了其他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传承发展,传习范围日趋扩大,传习内容不断深化,传承方式日趋成熟,对外影响逐年递增,市场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2016年9月,在上海金泽工艺社的支持下,壤塘在上海成立了觉囊梵乐、觉囊唐卡、藏医药、壤巴拉川西北民歌等9个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传习所学员先后有1000余人次到上海学习、创作和交流。国内数十位国家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工艺大师纷纷造访上海传习基地,给传习所的学员授课。

同时,传习所一直坚持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传统传授方式,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时,更注重挖掘整理那些年久失传或淹没的传统文化技艺,培养了大量文化稀缺性技能人才及传承人。2017年,第一期60位唐卡学员完成学业,成长为独立的唐卡画师和文创人才,并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故宫藏品唐卡复制研发项目合同。这60人全部被壤塘县授予“县级美术大师”的称号,色青拉姆等6名优秀学员还被评为觉囊唐卡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在,壤塘已建立唐卡、石刻、藏香、藏茶、藏药、陶艺、梵乐、服饰、民歌等县级非遗传习所26个(其中州级传习基地2个、省级传习基地1个),前后参加各种培训的藏族青少年和农牧民多达近万人。

艺术扶贫:牧童成为唐卡画师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过去,藏族逐草而居,经常会搬家。搬迁的时候,把唐卡卷起来,轻巧方便,搭好帐篷后把唐卡铺展开挂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佛堂。唐卡中的觉囊画派是藏传唐卡艺术中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历史悠久。

壤塘的觉囊唐卡画笔法精妙,线条流畅,独树一帜,确尔基寺巨型的《三世佛》唐卡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色泽依然艳丽,令人赞叹。这些觉囊唐卡画都是经过画师净手、打坐、持咒、观想,在修行中作画,再以绘画成就修行,精心制作完成,有的要历经数年。每一副唐卡所呈现出的不仅是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更包含着深奥的佛教故事与哲理。

嘉阳乐住自己就是唐卡画师,自幼接触唐卡。传习所成立后,他经常亲自给学员们授课。谈到唐卡,他说:在觉囊唐卡传习所,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越了解生命的本质,就越有品位,越有审美能力。

年近五十的龙柔老师是上壤塘乡人,从小在牧区长大,他在这里除了传习所的日常管理,也参与教学授业。他介绍说,目前初级班有400多名学员,全部都是当地藏族青年,也有少部分外地籍学员,甚至还有来自香港的汉族学员。而已经结业的学员则在另一处基地实习或创作。

一幅唐卡在准备阶段要经过诵经备料、绷展画布、打磨布面、研制画料、调配颜料等过程,创作阶段则分为起草构图、着色、晕染、勾线、开眼等阶段,最后由高僧开光加持,再经装裱后作品才算完成。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

绘制唐卡尚且如此复杂,学习传统技能就更不容易了,这些学员大都从研制画料开始学起。唐卡的颜料都来自于天然矿石,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会色泽艳丽明亮。不过,要将这些天然物质制作成合格的颜料,就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学员中就有一些学员选择专门学习制作唐卡颜料。

龙柔介绍说:“要学唐卡得先学2年素描,再学2年上色,会背20多种佛像度量经,平均得学六七年才能上手。传习所已经毕业的学员大都学习了8年,少数有天分的也要学习五六年时间。”唐卡传习所使不少壤塘草地上的放牛人放下牧鞭来到教室进行学习。

22岁的藏族小伙子索觉是上壤塘乡人,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他告诉笔者,他小学三年级即辍学在家放牛,成群的牛羊曾是他全部的世界。2010年懵懂的他被父母从牛背上赶下来送到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学习时,开始还有些抗拒,但很快就适应并爱上了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唐卡艺术。传习所不收学费,食宿全免,特别是每月还有300元的零花钱,让他很是开心。几年下来,他除了会藏语、汉语,还会一点英语。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他都到上海传习基地学习。在上海跟随知名画家学习中国画、西洋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水平。2017年,他也成为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首批毕业的学员之一,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唐卡作品的创作。

像索觉这样进入传习所之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甚至文化水平也较低的学员并不在少数,唐卡传习所不但使草原上的牧童有了学习唐卡绘画、藏语、汉语、数学以及藏医药知识的机会,也使得壤塘富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出生机,保护和传承都有了良好的土壤。

“旧社会,女子是不能从事唐卡绘画的,如今在传习所画得好的却多为女生。”色青拉姆也是上壤塘乡人,是一位文静内向的女孩, 她家是草原上的牧民,尽管在进入传习所学习之前她并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后来在学习中却表现出了过人的绘画天赋。经过八年的潜心修学,如今,色青拉姆已是觉囊唐卡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在壤塘县城的“非遗超市”看到了她已完成的一幅唐卡作品《释迦牟尼像》,线条细腻、色彩丰富、格调庄严,是一幅相当成熟的作品。

在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教师们不但传授技艺,同时也用唱歌、跳舞等方法来活跃学员们的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使他们的心灵与技艺都能同步得到升华。大家和睦相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学生们的收获很大,都能学有所成。

唐卡魅力:画与心的契合

过去,外界对有1300多年历史的唐卡所知不多,直到2006年唐卡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才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市场热度也逐渐升温。多年来,壤塘将包括唐卡在内的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以创新的方式转化为地方文化财富的发展思路开始结出硕果,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壤塘唐卡作为觉囊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唐卡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集散地,在创作和市场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壤塘唐卡逐渐被更多的人们认识、了解、关注和接受,影响力越来越大。

则曲河畔的非遗传习所默默坚守、艰辛努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入学到结业,八年过去了,当年青涩的藏族小伙、小姑娘已经成人:上壤塘乡的罗尕今年21 岁,巴木住22 岁,都来自贫困家庭,她们在2010 年进入唐卡传习所学习,去年完成学业成为了唐卡画师。她俩告诉笔者,如今她们除了每月有工资,作品售出后还将得到提成。不但自己成长了还能对家庭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学员们,让他(她)们在心智和技艺上都能健康成长,与传习所一起发展,走向未来,这方面传习所多年来总结了不少经验。龙柔介绍说:这些年传习所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上的一些收获,但在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上,传习所坚持未学成结业学生的作品不卖,只有结业的学员才可以正式画外面订制的作品。他说:“如果学生只想着卖画,惦记挣钱,心就不会安定。”

嘉阳乐住的思考则更为深远。他说,不管社会及市场怎样发展,传习所的初衷和愿景会一直坚持,文化传承是努力的方向,“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让外界的干扰打破我们的传承,尽管未来充满了变化,不变的是我们的内心追求。”同时,他认为文化的传承、创造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环境变得更好后,能多培养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在这样的条件下,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够成为文化人和艺术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修为,有了良好的土壤,播种下了种子,春天一到自然就会发芽。”

在壤塘传习所,不仅只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这里也注重心灵的持守和修为。与普通的绘画不同,唐卡的创作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对于唐卡画师来说,画画如画心,是一场心灵的修行,用心作画,就是修行。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杂念,就不可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说,画出来的也不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唐卡作品。

正如年轻有为的色青拉姆告诉我们的那样:画唐卡的时候必须要一笔一划用心去描,指尖的运动和心理是一致的,而心不能到,就不能画下去!意到笔到,这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在这里我们却增加了对壤塘唐卡的一份更深的认识:在成熟的技艺里面饱含着画师们的内心追求,即使是年轻的如色青拉姆这样的画师,由于长期的心灵持守与修为,唐卡已与她(或他们)的人生交织一起。这种画与心的契合,浸透了画布的心灵注入,或许正是壤塘唐卡的魅力所在。

学生们在交流

新闻推荐

两省生态保护暨跨区警务 合作联席会在壤塘召开

本报讯(张康志桑木周)建立跨区域林区治安防范合作机制,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日前,四川、青海两省三...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壤塘唐卡:画与心的契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