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小金新闻 > 正文

流金岁月光影故事 阿坝州近百年风雨沧桑的电影发展历史

来源:阿坝日报 2018-10-12 09:46   https://www.yybnet.net/

9月27日,由阿坝州博物馆、州电影服务中心、州文物管理所举办的“阿坝州电影史展”在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并将长期进行展示(每周一闭馆,观展时间9:00—17:00)。展览内容主要围绕以电影进入到阿坝地区的时间线索为横向,以阿坝州电影发展中的跌宕起伏为纵向,讲述阿坝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及一代代阿坝电影人的艰苦创业,甘苦与共,无私奉献精神。

文化关乎国脉民运,电影记录荣辱兴衰。阿坝大地的文明进步和历史巨变衍生出阿坝电影跌宕起伏的百年发展历程。1926年,懋功(今小金县)天主教堂,法国传教士放映《新约》,电影首次走进阿坝。战火纷飞,国运不兴,电影焉存,遑论兴盛?

终于,阿坝电影20多年的寂静,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被打破。神州大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阿坝电影事业从来没有脱离时代主题,历经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剿匪平叛、政权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沿着社会演进的轨迹,她俨然成为文化与政治、艺术与生活、影像与时光水乳交融的载体。

走进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齐头并进,城乡电影发展有效统筹。随着电影“2131”放映工程持续推进,中心城镇影院院线建设提档升级,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数量不断增加,译制水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在各族群众心中萌芽、生长、扎根,从培养走向自觉,从认同走向践行。

一代代阿坝电影人的艰苦创业、甘苦与共,铸造永不掉色的文化辉煌;一代代阿坝电影人的勇毅坚守、无私奉献,拷贝永不消退的岁月记忆。

A

艰辛年代

(1926—1958)

自二十世纪20年代,以法国传教士在今小金县放映传教影片为开端,到40年代,国民政府电教队在松潘、威州、通化等地放映宣传抗日和防空知识的影片,“电影”这一新鲜事物进入了阿坝地区。

紧跟民主改革的步伐,电影充当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发挥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以独具魅力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填补了阿坝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第一代电影人不惧艰辛,冒着生命危险把党的民族政策与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据《阿坝州电影放映发行志》记载,1926年,法国传教士佘廉霭首次使用无声电影在今小金县放映了《新约》、《旧约》等宗教题材宣传片,是阿坝州有史以来第一次电影放映。据《羌族通史》载,1936年、1940年、1947年,国民政府先后派电教队在茂县、威州、通化、薛城、杂谷脑、松潘等人流密集区放映宣传抗日和防空知识等题材的影片。然而,阿坝州其他地区的农牧民群众仍不知电影为何物。

随着阿坝州和平解放,为了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传播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短短数年间,川西电影放映队和四川省放映队以“雪山草地”精神,行程十余万里,电影开始走村入寨,深入阿坝。

为成立“自己”的放映队伍,选派了四名少数民族学员在西南文教部放映技术培训班培训并顺利结业,他们的学成归来,标志着阿坝州有了第一代电影人,该放映队伍不仅奠定了阿坝电影放映事业的坚实基础,并在阿坝民主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峥嵘岁月

(1959—1996)

195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四川省文化局下文要求各地将电影发行、放映、设备供应和机修等机构合并成立统一机构——电影公司。阿坝州文教处庚即向州委提交《关于成立阿坝州电影公司的报告》,报告中强调了电影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法宝,提出由阿坝州电影公司履行全州各系统涉及电影工作的政府职能。1959年1月1日,阿坝州电影公司正式成立,阿坝电影事业进入了分级管理的新模式,这标志着阿坝电影放映事业迈入新时期。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电影事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实施,电影作为党和政府主流宣传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阿坝州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为使更多少数民族群众看懂、听懂影片内容,积极探索电影译制工作。从旁白到口译,再到机译,无不映衬出阿坝电影人为促进民族团结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阿坝电影人以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构筑起由国办农村放映队、城市放映单位,农村民办放映队、集镇电影院,工矿放映队及其它放映队组成的覆盖全州、体系健全的电影放映网络。通过制定“五定”“七定”“五个合理”“上学下授”等多种措施,让电影这一主流宣传阵地得到发展壮大。电影放映走进高山峡谷、牧场草原,成为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

阿坝电影人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译制工作。面对多民族聚居,方言差异较大,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不能完全“看懂”电影、难以正确理解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状况,从请“通司”旁白到配备民族宣传员,再到对白口译及涂磁录音配音,看似简单的译制方式方法的改变,实则体现出党和政府为了保障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实,从而大力支持电影译制工作的探索与发展。此工作也为后来阿坝州的电视译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964年8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宣传工作现场会议,阿坝州政府首次派阿色(藏族)、李志超两位同志前往观摩学习,带回了对白口译的方法和经验,并对放映人员进行培训,开始在放映中用“四土话”“黑水话”“草地话”“茶堡话”等地方语言进行对白口译。自此,“通司”旁白的口译方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至70年代中期,阿坝电影人克服诸多困难,坚持对白口译,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能够听懂、看懂电影。

1975年,阿坝州电影公司派人前往广西电影发行公司学习涂磁录音配音的机译方法,不久后即译制了第一部安多语影片《龙江颂》。1976年,根据州人民政府指示,为了加强译制工作,在州电影公司内增设“藏语影片译制科”。数十年间译制各类影片百余部,培养了大量译制人才,译制成果及译制人员屡次获奖,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

党的十四大召开,吹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电视、录像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电影事业受到一定影响,进入转型期。1992年11月,国家广电部发布《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电影行业的改革方向。阿坝电影人统一思想,积极响应,加入到改革洪流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探索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C

再铸辉煌

(1997—至今)

世纪交替之间,市场风云变幻。阿坝电影人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以“初心永不变,阵地不能丢”为信念,继续发挥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作用。以“巡回放映”的形式,深入农牧区坚持放映。伴随着“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和国家 “2131工程”的启动,“坝坝电影”又回到了各族群众身边。与此同时,阿坝电影人以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技术变革为契机,引进院线合作机制,建立现代数字影院。阿坝电影事业迈入新时代。

1997年,国家提出“2131工程”,即在二十一世纪初实现一月一村一场免费电影的放映目标。结合原有的“巡回放映”和“三下乡”服务形式,阿坝电影人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向下着力建设放映队伍,促进基层电影事业的良性发展。新世纪伊始,随着“西新工程”落地,阿坝电影人顺势而为,不断深化、巩固、完善基层电影放映体系。基层电影放映成为顺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民心工程”。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清数字放映技术逐渐取代传统胶片放映技术。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城市影院得到井喷式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地位日益增强。阿坝电影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建设院线制影院。目前,全州各县(市)的城市影院已经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各族群众汲取精神营养,加深文化修养,丰富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

电影内外,光影之间,有道不完的故事、述不尽的情怀。如今,电影已然成为群众心中“精神文化粮食”的代名词。然而建设精神文化的康庄大道任重道远,一代又一代电影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特殊情怀行走于藏寨羌乡,坚守在茫茫高原,才有如今的成就。银幕前一双双全神贯注的眼睛是给予电影人最高的荣誉。将党和国家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是电影人崇高的理想。构建和谐社会,走向辉煌未来是阿坝电影人毕生的追求。

(阿坝州博物馆阿坝州电影服务中心阿坝州文管所)

新闻推荐

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者哈斯满翻雪山过草地,是长征史诗中最艰苦卓绝的篇章,也是长征征程上非战斗减员人数最多的一段。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

小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小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小金百姓的致富花2018-09-29 08:16
评论:(流金岁月光影故事 阿坝州近百年风雨沧桑的电影发展历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