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一位新闻大咖对铜陵大通的深情表达 斯雄先生《徽州八记》读后

来源:铜陵日报 2018-06-19 18:38   https://www.yybnet.net/

□张文林

初夏的省城合肥,在长江路安徽图书城一楼大厅里,隆重而又简朴的新书《徽州八记》首发仪式正悄然进行着。作者斯雄在致词中说:“在安徽这片温暖而亲切的土地上,确实让我有‘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的豪情与乐趣。”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称赞说:“《徽州八记》,网络总点击量过亿,不仅展现了斯雄先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而且体现了他看问题的眼力、想问题的脑力、走基础的脚力、写作品的笔力。《徽州八记》的正式出版,是安徽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件大事。”

该书题为《徽州八记》,其中写铜陵的《大通记》占了八分之一,而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弥亚牛朗读的有声版《大通记》在网上的阅读量已超过2000万,这在古往今来写大通的文字作品中,可谓是创了历史新高。《徽州八记》另七篇分别为《琅琊山记》、《凌家滩记》、《石牌记》、《小岗村记》、《淠史杭治水记》、《科学岛记》、《花戏楼记》。

一部作品,多样呈现,多渠道传播,既有网页版,还有微信、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契合了当前非常流行的融合传播潮流。

精骛八极,思接千载。斯雄先生写大通,那是一位新闻大咖对铜陵,对大通的深情表达,对大通古镇的文学化呈现和哲学式追问。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描摹山水,不是我的初衷,我关注的是景与物背后的人和事,以及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文化与历史。”

《大通记》开篇即说,“说来惭愧,三过铜陵,始知其下有大通镇,竟与芜湖、安庆、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随后,他就以《和悦洲“十不舍”》为切入口,带领读者走入大通、读懂大通。“一舍不得和悦洲上的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关门口的鲜鱼、小菜;三舍不得‘生源\’茶干一个铜板一块;四舍不得‘万春\’的瓜子一嗑两开;五舍不得‘兰芝茶室\’的包子和烧卖……”这首民谣曾在大通镇和周边地区广为传唱,在有意无意之间为我们记录并佐证了大通特别是和悦洲曾经的繁华热闹。

在接下来的一段美好旅程中,斯雄先生以一个新闻家和人文学者的独特视角,用准确凝炼、富有美感的语言,穿越历史烟云,带领读者领略大通及和悦洲的前世今生,触摸她那独特风情和人文底蕴。“唐孟浩然‘火炽梅根冶,烟迷杨叶洲\’诗句中的杨叶洲,就是现在的和悦洲,因其形状像杨柳叶子。明代以后,杨叶洲改称荷叶洲,大约是沙洲的形状变得像荷叶了。由荷叶洲改名为和悦洲,有两种说法,都与清朝水师提督、湘军首领彭玉麟有关。”在精细考证和悦洲的名称来历之后,斯雄先生得出结论:“和悦洲与大通隔鹊江相望,相伴而生,一荣俱荣。繁盛时期,大通的精华,尽在和悦洲上。”

而大通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西汉,据考证,西汉时期大通被称为“梅根冶”,这与铜陵的铜矿开采又有了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唐代在河口设水路驿站,名大通驿。至宋时,大通商旅兴盛,‘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具规模。明代洪武初年,大通设有巡检司、河泊所、驿运站等机构。”写到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大通的繁荣主要得益于盐业,而这与曾国藩、李鸿章密不可分。早在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清政府为统购食盐,在大通设立盐务管理机构———楚西掣验局,负责管理长江下游开往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各省的盐船,过境盐船凭票纳税,每票征税银二十八两。每月经大通港进出口食盐达十万担以上,被誉为‘长江食盐集散地\’。1865年,曾国藩将楚西掣验局更名为盐务招商局,并在和悦洲大关口建造官衙,专理大通的招商、验照、抽秤、收厘等事务。李鸿章接管大清盐务会,将大通盐务招商局改为大通盐务督销总局,在和悦洲设有皖岸督销分局,另一分局设在芜湖。至晚清,和悦洲上人烟绸密,颇具城镇规模。彭玉麟对和悦洲“三街十三巷”的形成居功至伟,他将头街、二街、三街上的十条巷弄以三点水偏旁的“江、汉、澄、清、浩、冰、潆、洄、汇、洙”十字命名,意在以水克火,消灾祈福。后建的三条巷弄也被命名为“河、洛、沧”。三街十三巷的形成并开始走向兴盛,由此,大通及和悦洲逐渐发展成为安徽著名的米市、鱼市和盐市。大通及和悦洲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安徽省著名作家许春樵在其纪实作品《和悦洲往事》当中描述了和悦洲当年的商贸繁盛的胜景。当年的和悦洲设有大小江轮码头,大轮上达武汉,下抵上海;小轮上至安庆,下通芜湖。两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达10万之众,是皖南山区农副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集散地,又是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会聚八方来客,广纳四海财富。大通及和悦洲因水运而通衢,因盐业而兴盛,长江在此拐弯,海水在此掉头,可谓是一方神奇而又妖娆的土地,这是一块值得挖掘值得回味的沙洲。民谣“和悦洲十不舍”流行的时间,大约在1938年。时值抗战初期,侵华日军为打通进攻武汉的屏障,发动了对大通的两次空袭,加上国民党政府采取的“焦土抗战”对策,使得大通及和悦洲倾刻间化为一片废墟。鹊江两岸的商户、居民们纷纷“跑反”,他们背井离乡、呼天抢地,大通及和悦洲几成空城,遍地瓦砾。民谣“和悦洲十不舍”充分表达了“跑反”者对故园的恋恋不舍和无边的感慨与无奈。

大通镇及和悦洲在新中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迎来新生和转折的机遇。1996年,省政府公布“大通—和悦洲”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4年大通镇荣获中国人居范例奖;2014年大通镇获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大通镇被命名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对大通这样的历史文化小镇到底应该如何修复和开发,才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而且可持续?斯雄先生对大通以超越我们本土人士的“旁观者清”的宏阔省察,为我们展现一种古今贯通、天人合一的洞见。他在《大通记》的结尾处,这样写道:“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断舍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毕竟大通的那一切,已经化作美好的回忆,成为历史……好吧,既已成昨,何必唏嘘。舍与不舍,都要告别。与其不舍,不如断舍离,如此或可除旧布新。”

“大通,犹大道也”“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也”———真没想到,“大通”地名的释义,竟然早就说得如此明确而清晰。细细想来,物事如此,人与人生,亦大抵如此。这段精彩的哲学思辨,这段画龙点睛式的反思与追问,让我们深深地为作者对大通的深情解读和未来关注而折服。

(斯雄,本名朱思雄,湖北洪湖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为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著有《南沙探秘》《游方记》《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等多部文学和纪实类著作。)

新闻推荐

江淮流域有大到暴雨

据中新网6月18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6月18日18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称:受低涡切变线影响,18日夜间至20日,江汉、...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位新闻大咖对铜陵大通的深情表达 斯雄先生《徽州八记》读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