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固镇新闻 > 正文

社交缺失生活显单调 很多“老漂族”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群体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8-16 17: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婷婷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漂”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他们面临着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社交网络缺失等诸多问题,很多“老漂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随着蚌埠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批外地人来蚌埠工作、结婚生子,三县的年轻人也选择在城市就业生活,为了照顾儿女、为了帮子女带孩子,他们的父母选择“漂”在了这座城,这群人也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群体。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环境来到城市带娃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洗衣、做饭、接送上下学,天天围着儿孙转

上午把孙子送去上课,大庆社区的刘国英老人总算能轻松一会。在社区的活动室内,她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膳食宝塔”的立体成像动画解读。“宝塔分为五层,包含着我们每天应该吃的主要食物,像谷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奶类还有食盐等等,了解摄入量及营养搭配不仅对我们老年人有用,对正在长身体的小朋友也很有帮助。”刘国英告诉记者,每次一有时间,她特别喜欢来社区的活动室,家就住在这附近,走两分钟就到了。

今年暑假,刘国英的小孙子报名上了幼小衔接班。“儿子媳妇给报的,说他们上班忙没时间教,我们老两口也教不了,又怕小孩开学跟不上。”刘国英说,在一家培训机构报了两个月的班,从周一上到周五,中午孩子在那边吃饭,下午四点接孩子放学。“自从孙子上了幼小衔接班,我和老伴都轻松多了。”

自从孙子出生,刘国英和老伴便跟着儿子媳妇生活。每天她都觉得自己特别忙,从早上起来去买菜开始,一天就没闲下来过,收拾房间、做饭、洗碗、洗衣服、接送孙子,还得陪玩耍,“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儿孙身上,几乎没有一分钟是属于自己的。”刘国英说,自从搬到了蚌埠,以前的亲朋好友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刚搬来的那段时间,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共同的话题,就只能在家里看看电视。“综艺、军事、电视剧几个频道换着看,有时候也挺无聊的,也想找人说说话、聊聊天。儿女们都忙,白天忙工作,下班后他们也没有什么话可以和我们聊的,我们也能体谅,只能自己慢慢排解这种负面情绪。”

没了左邻右舍,广场舞跳得也不得劲

傍晚7点,在大禹文化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几十名爱好广场舞的市民。伴随着动感的节奏,可谓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个个舞艺不凡。

“团长规定六点半集合,吃完晚饭,我就赶过来了,外孙女交给女儿了,带了一天,晚上我也要休闲一下。”孙大娘住在天地人花园小区,虽然进团的时间不长,但孙大娘已经将舞蹈动作记得一清二楚,有时候在家带外孙女的时候,也会给孩子扭上一段。

孙大娘今年61岁,外孙女未出生前,她一直在固镇生活。孙大娘说,她退休后,为了丰富晚年生活,报了社区组织的舞蹈队,每天定时进行训练。认识的同龄人也越来越多,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孩子工作忙,几个老姐妹就聚在一起,找点乐子,日子也就没那么乏味了。

可随着外孙女的出生,这个甜蜜的负担压在了孙大娘的肩上。“女婿是阜阳的,孩子爷爷奶奶都还住在阜阳,偶尔来蚌埠串个门。而且女儿女婿是双职工,外孙女还小,请保姆带我也放心不下。”孙大娘说,每周能休息两天,外孙女双休日是女儿女婿带,自己能回固镇看看老伴和几个要好的老姐妹,再跳跳广场舞。“虽然蚌埠跳广场舞的地方不少,但周围都是陌生人,我就跟在队伍后面动一动,队伍散了,也就回家了。不像在原来生活的小区,跳累了,歇一歇到处都是能拉呱的人。”

在这个广场上,很多人都是像孙大娘一样退休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蚌埠给儿女带娃。“很多人都觉得老头子应该玩玩剑、练练太极,可我就是喜欢跳舞,在原来的小区我还是我们团的领舞呢。”说起自己的爱好,舞迷李大爷滔滔不绝。李大爷是怀远古城镇人,在原来的小区,他曾发动了整栋楼的同龄人一起跳广场舞,能动的都跟着他学。他自掏腰包买了音响,还在小区里组织成立了舞蹈队。“儿子去年生了二宝,我老伴一个人也带不了,就把我也叫到了蚌埠,可我放不下队里的那些老伙伴,打算这周回去看看他们。”

精神压力大,有了委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以前管自己的孩子,怎么样都行,这会怎么带孙子这么不容易,不仅人累心更累。”两年前,方阿姨来到了儿子居住的米亚花园照顾刚出生的孙子。本来信心满满,可没想到一连串打击,让她开始吃不下睡不着。

方阿姨回忆,孙子15个月大的时候,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还总不看路,很容易摔跤。一天傍晚,她在厨房做饭,小孙子拿着一杯酸奶,就一转身的工夫,孩子把酸奶全洒在瓷砖上。她发现后,一边把孙子抱到另一间屋子,一边赶紧取拖把,没想到一转身的工夫,孩子还是踩在了酸奶上,重重地滑倒了。

“当时咚得一声响,紧接着孩子就大哭了起来,我心里想坏了,千万别是后脑勺着地。”方阿姨说,孩子脑门上当时就隆起一个鸡蛋那么大的包,当时她被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儿媳妇正出差,她只能打电话向儿子求助。后来,儿子开车带着她和孙子到医院做了检查,一直折腾到半夜。随着大包慢慢消退,她这才放下心。

孙子鼓包那件事,方阿姨和儿子至今都瞒着儿媳妇,但也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她把孙子看得更紧,一天到晚几乎不离身。方阿姨说,来到儿子居住的城市,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现在都是水泥楼房,左邻右舍关上门互不往来,心里有委屈的时候,连找个人说话都没有。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很想念老家的亲戚。

玩转社交媒体,老人用微信一直很努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公交车上、午休时间……手机拿在手里,微信随时聊,语音随时发。给父母买一部智能手机、教他们用微信,成为不少儿女尽孝道的一种做法。

唐阿姨家住在津浦大塘公园附近,她现在是孙女的全职“保姆”。儿子离婚后,孙女判给了男方,唐阿姨的儿子平时忙事业,孙女便交给了爷爷奶奶照顾:放暑假要照顾日常生活,开学了要负责接送,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由儿子通过家庭微信群进行转发。

“字体太小,我也看不清楚,这智能手机还没我的老年机好用。有什么事情,不能打电话说,还非要在微信里发文字,我打字又慢,有时候手写键盘突然就找不到了,真是太麻烦了……”提起儿子给自己买的智能手机,唐阿姨就一肚子埋怨。但埋怨归埋怨,唐阿姨还是很努力地在学习,儿子没时间教自己,她便在校门口等孩子放学这段时间,找其他家长请教。

就这样,唐阿姨逐渐学会了用微信发图片、聊语音、给亲朋好友留言点赞,还加入了各种群。“有什么事儿在群里通知一声,大伙儿就都知道了,省得挨个打电话。”上周,儿子请了年假,带着自己和孙女去青岛玩了几天。唐阿姨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还让儿子加上一句说明文“祖孙三代在青岛”。在朋友圈“晒”过之后,获得亲朋好友一致点赞,还有亲友留言。唐阿姨告诉记者,看到朋友圈的留言之后,她就特别开心,感觉这次出游更有意义。

唐阿姨说,以前,老年人都是围坐在一起聊天,如果想找亲友聊天,就直接去串门。现在通过手机就能联系,方便是方便,但不见面的聊天感觉还是有些别扭。“现在周围人都用智能手机,如果我用不好,那可真要被淘汰了。”

新闻推荐

明年起固镇中小学公用经费大幅提升

本报讯(记者陈春怡)日前,记者从固镇县教体局了解到,2019年起,固镇县县级保留生均公用经费将大幅提高,生均每年提标100元。同...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社交缺失生活显单调 很多“老漂族”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群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