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怀远 > 正文

“细说蚌埠过去那些事”之十二 卞和抱璞

来源:蚌埠日报 2019-04-19 08:33   https://www.yybnet.net/

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凤阳府部·山川考·荆山》关于“山顶西北有玉坑,卞和得玉处也”的记载。蚌埠玉器蜚声中外,于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蚌埠并不产玉,但蚌埠人为何对玉却如此痴迷?殊不知,历史上蚌埠早已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传为卞和采自今怀远县荆山,并在这里留下了卞和洞、抱璞岩等名胜古迹。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凤阳府部》“凤阳府山川考一”中记载:“荆山,在(怀远)县西南一里,高一百八十五丈,周回一十七里,上有启王庙,山顶西北有玉坑,卞和得玉处也。其中白石晶莹异常,他石色皆青黑。”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说文解字》解释:“玉,石之美者。”《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留有“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也记载了卞和献璧典故。

和氏璧在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后和氏璧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诈称:愿以十五城换璧,赵国使臣蔺相如机智应对,终使秦王诈计失败。成语“价值连城”“玉石不分”“怒发冲冠”“完璧归赵”即由此而来。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据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不幸的是,和氏璧自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

后世对卞和多有赞誉。西晋傅咸《玉赋》云:“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更多。如李白《古风》三十六曰:“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吕温《古兴》则将其与越欧冶子铸剑相提并论:“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龄空弃置。”

白璧无双产,古洞有旧题

根据文献,卞和采玉之荆山一说在湖北江陵,但从地理位置看,今蚌埠地域春秋战国时期较长时间属楚国,而此后全国多地有“荆山”,或许与和氏璧所经历的曲折辗转不无关系,而《中国历史地图集》只将荆山标注于淮河中游怀远县境内。为纪念卞和,后人除将其所献宝玉称作和氏璧外,还将其得玉之处叫作刨玉坑,洗玉的山涧称为濯玉涧,持玉的所在呼作抱璞岩或抱玉岩,弃官隐居的山洞唤为卞和洞,这些古迹均在怀远荆山。其中,抱璞岩天然巧成,石表青翠,石形圆润,其下卞和洞幽深宽广,大自然鬼斧神工。

唐宋以来,荆山名播江淮,游人不绝,留下不少题咏。洞内曾有唐代胡曾《抱璞岩》诗碑,上刻其诗云:“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惜已毁。清康熙《凤阳府志》载:“卞和洞、抱璞岩中,可容数十人,石上有‘青螺石帐’四个大字。内有‘泣玉论’,明御史李循义笔。上有瀑布下泄,激石如琼。”景色绮丽。古人“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正是此间写照。《中国名胜词典》也延续了古代记载:“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在安徽怀远县荆山。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

新闻推荐

蚌埠市各县区投资促进局、招商项目服务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大讨论活动,一同谋发展、求突破,为推动蚌埠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献策 筑好巢引好凤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苏家柱钱宇张伟屈磊经济行稳致远需引入源头活水“经济要想行稳致远,需要引入源头活水。”4月9日,...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细说蚌埠过去那些事”之十二 卞和抱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