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物说蚌埠 老蚌埠果子糖 □郭学东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5-17 16:34   https://www.yybnet.net/

珍珠饴礼盒。 郭敏 摄

家中有位在蚌埠长大的亲戚,很早就在芜湖定居。进入晚年,她更难忘淮河岸边的蚌埠。晚辈们近日专程从蚌埠去看望她,进门的见面礼只是蚌埠的两包果子——三刀子和羊角蜜,却很意外地给了她一个惊喜!回礼仍然老味道——蚌埠人爱吃的烧饼。这些礼品往来,好像彼此身在异乡,都在用蚌埠话交流,带着浓浓的乡情。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觉记忆。这是最原始的最无法代替的回忆,它是一个人成长的记录与见证,包含着一个人许多美好的时光记忆。原来,味觉最解思乡之愁。

甜蜜的味觉回忆

在蚌埠成长的许多人,对于传统的糕点糖果,心中都会保留着甜蜜的味觉回忆。类似三刀子和羊角蜜这样的果子,是蚌埠资格最老而非常普通的糕点。上个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的岁月,办公室的同事们,常用一张稿纸“画兰草”,以摸阄方式,凑够一斤三刀子的钱,买来大家分享。这种油面糖加芝麻制作的果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完全是因为它符合蚌埠人喜好重油重糖的口味。三刀子原是从徐州引进到蚌埠来的。至于它早成于北宋,又经清代乾隆帝命名,这个典故在当时人们并无多大兴趣。那个时代,有多少蚌埠人爱吃甜味很重的果子糖,中年就掉牙,变成口齿不全的“糖牙”,也不怕成了“糖友”。羊角蜜外表是粉白的,角子皮用油炸过,里面又灌了饴糖,咬开一角,蜜汁就流进嘴里。还有江豆角、蜜酥,用面皮做成形,先用油炸过,再用饴糖和蜜汁浸透。桃酥、大京果、小京果,也都是过油的。除了重油重糖,按蚌埠人口味,还要焦香酥脆。

鸡蛋糕是寻常百姓家喜爱的果子。它只有茶盅口那么大,用一个三嘴的壶,调好糊子,同时滴在三个模子里,成排地烘烤,很像摊豆饼子。但它用的油特别大。出售时,那层粗纸包会被油渗透。如果不是孩子老人,或者生病的人,还享受不到它。那时肉联厂刚建成,对于机械流水线屠宰工,蚌埠工人还不熟练,请了上海师傅。上海师傅有一项特殊待遇,就是在屠宰线的操作台前,始终放着一包鸡蛋糕,过一会随手捏一块,保持体力不下线。人们看不到他一天杀了几千头猪,而听说他能放开地吃鸡蛋糕,都羡慕不已。

蚌埠城里的贫民之家,那时大都保持着淮北的乡村习惯,每逢中秋烙糖饼,过年卷面糖,炸焦叶子。孩子们最喜欢看家里做过年的卷面糖。提前买好祭灶糖瓜子,用碗盛着,摆在蒸馍笼里,焐化后放在炒面中趁热擀薄,再撒上炒面,卷成粗条;切断后,赶忙存到饼篓里放起来。到过年拿出来吃,又酥又甜。稍富的人家,炒面里才掺上炒芝麻。当然,还盼望能有一个盛饼干的铁盒子,装在里面绝对严实,那糖会更酥。至于糖果,能吃上个米花团子就满足了。蚌埠人常说:“看你笑得像吃米花团的样!”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大男孩子手里能有几个钱,喜欢买扛子糖。它像大人的手指粗,外表滚满芝麻,中间有时留下许多孔洞。孩子们打赌,把扛子糖折断,比谁空洞大为赢家。输的就要把自己的扛子糖送给孔洞大的吃。再就是搅糖稀,比比谁搅得最白。小街巷口,只要听到小铜锣一响,孩子们就会陆续闻声而来。

商店柜台里卖的上海糖果,像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轧奶糖,还有成筒子的熊猫牌水果糖,里面有12粒,外面还有蜡壳的彩印花纸,里面还有锡纸包着。更稀罕的是用大红纸包着的天津起士林糖果,让孩子们很开眼界。即使吃不上,能拾张糖纸,闻几下甜美的气味也是好的,有的还会细心地夹在课本里收藏。

难忘当年稻香村

二马路上,以稻香村为代表的一批茶食店,包括一品香、聚丰、慎元,以及后来的四美茶食店,都是老蚌埠很有名气的糖果作坊。稻香村最早创办于清代乾隆年间,1918年在蚌埠二马路开设稻香村字号,接着又开了几个分号。它属于南方风味的糕饼作坊,精工细作。千层酥个个都像一朵花,里外透酥。杏仁酥的果香味,最有特色。寸金形似笔杆粗细,长约一寸。它表层粘满芝麻,又香又脆,而芯子酥软,甜味醇,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殊气味。因它香脆甜兼而有之,粗细匀称,全身白净,嚼起来松软而不粘牙,口味纯正,历久不衰。据当时与稻香村为邻的商家职员回忆,他爱吃寸金,连床头都放一包,半夜醒来还捏一根放到嘴里,而且很喜欢看做寸金——— 稻香村后坊把大米熬的饴糖,倒在青石上晾凉,拉成条子。屋里拌芯粉是有窍门的绝活,不让人看。只把提前拌好的粉料端来,每条挨个夹上,卷好之后,趁热擀细,滚上白芝麻,再切断。那么寸把长的的条子,为了不让夹心粉漏掉,还要封包头。这个麻烦活,搁在今天谁愿干!

白切,实际就是芝麻片糖,但绝非小市场上随便卖的那种粗货。它薄如透明的玻璃纸,又因是饴糖黏合,保留着乳白色,故称“白切”。至于用料精良,口味纯正,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至于三刀子、大京果、小京果、江豆角、蜜酥、酥糖、鸡蛋糕之类,都是较为普通的点心了。据说,做江豆角的面,因为要特别硬才能成形,要用脚踩。而爱吃的人并不在乎。幸好,这个传统工艺被传承了下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蚌埠食品厂保留着生产江豆角这个品种。虽是脚踩和面,却非常清洁。那是在一口大缸里拌好的面穗,上面铺好白布,而下去踩的人,都是专用的鞋与白裤子。说明做这种果子很费力气,不然,吃起来口感就不够。就连发泡的大京果,内里像丝瓜瓤,而外表也很坚硬,入口酥脆,绝不能像苏州糕团那样软糯,这就像北方汉子,吃硬不吃软,讲究“壮口”。

老蚌埠每逢中秋节,各家的月饼争相上市,也是以稻香村的最受欢迎。一品香与它不相上下。这两家平时做的酥糖,也很有名气。尽管它和家庭过年做的面糖大致相似,但用料讲究,工艺精细,每块面糖就像一窝丝样,可与滁州的琅琊酥相媲美。几家店里都有的麻酥,因是正方形的,又叫方酥,也深受欢迎。虽然原料都是面粉、芝麻、蔗糖,但主要是细工烧烤,透酥香甜,蚌埠人下澡堂在包房,泡上西湖龙井茶,点上麻酥与萝卜、花生,成为“茶食三珍”。还有鱼皮花生米、糖花生米、奶香花生米,都是最受顾客欢迎的特色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平街清真寺的党家稻香村,精制沙琪玛、江豆角、三刀子、绿豆糕、甜油茶,它香甜不腻,风味独特。不光是回民爱吃,一般市民也喜欢来这里包上几样带回家品尝。

社会交往的伴手礼

过去的蚌埠商埠,糖果点心是社会上交往的必备礼品。社会上交际应酬、瞧看亲戚老人、拜访师父,都到几家名气大些的店号,包上果子糖作为伴手礼。那时的店里,都有很讲究的纸包。果子用长方形、大小头的包子,俗称“狗头包子”。一般至少两包,先用硬板把果子装好,外面用本色的粗糙纸包上,铺一张大红纤子,上面用黑色打着本店号印记,很像一幅版画作品。然后用纸绳捆扎好,让顾客拎着很体面地走出店门。稍大些的客户,陪同伙计拎起成串的礼包,跟随主人一起,拎着上街走,显得主人很有身份。年节关口,曾是二马路上的一道风景。即使平常,市民交往也有讲究,拎两个“包子”,里面可能装些体积发泡的大京果、小麻饼之类,拎在手上,进门不空手。再穷些家庭,还会称两把馓子,虽然没有纸包装,店家同样会铺上红纤子,用纸绳扎好,让你拎走。如果是零星的花生糖果,这些颗粒状的食品,会用菱角包子,包好送到顾客手中。店家学徒的基本功就是菱角包,能把它扔到地上不会散掉。

随着京广洋货经过蚌埠集散销售,上海天津大都市的糕点糖果,也都成了时尚物品。抗战胜利后,二马路铁路东的四美茶食店,专营上海各种糕点糖果。中秋或春节前,都有许多商家或富户,从这里买些冠生园铁听方盒饼干、玻璃瓶装水果梨菠萝罐头、正广和汽水,成串的拎着,成为时尚的伴手礼,作为社会交际应酬。

旅行饼干珍珠饴

1956年蚌埠全市26家商店和作坊,经过公私合营,成立了蚌埠糖业糕点总加工厂,1958年改名为“乳泉”食品厂。为适应蚌埠交通环境和市场需求,投产饼干生产设备,出品的“旅行饼干”,每包按12块一打包装,价钱一角二分。没有更多的添加剂,口感很硬。因是明火烘烤,有的拐角过火色泽很暗,但嚼起来不会粘牙。出门在外,带上两包一顿饭就饱了。比起过去人们出行,要带上一锅死面馍,大为方便。它不仅畅销车站码头,又批发到淮北各地城乡。蜡纸包装上印着火车从淮河铁桥上驶出,还有大轮船、长途汽车的图案,让吃过饼干的人,都知道它原是来自蚌埠大码头的糕点!

蚌埠糖果过去都从上海等城市调进,食品厂成立后,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太妃糖、牛轧奶糖,深受市场欢迎。但最有名气的则是珍珠饴。这是1957年从山东学习高粱饴技术,以绿豆淀粉为主料,配以蔗糖等辅料,首次生产的软糖,命名就叫“蚌珠牌”珍珠饴。它的生产全是手工传统工艺。将湿淀粉放入蔗糖后,用大铁锅熬制,不停搅动2小时左右,全凭眼力观察火候,立即把稀软的饴糖放在钢板上,一边撒着干淀粉,一边搓条。然后像炸油条的案子上切条那样,切成均匀的条块。每斤60块,正负误差不过2块。最后用米纸先裹好,再进行外包装。由于它的火功到位,能集弹、韧、柔三性兼而有之,组织细腻,微甜可口耐嚼筋道,放在手里可拉两寸多长。外包装糖纸上的图案画的是蚌壳中央镶着一颗珍珠。“蚌珠牌”珍珠饴投产成功后,很快成为安徽省名特产,调拨全国统一销售。直到1982年这项产品还被评为安徽省名优产品。

开放的市场,蚌埠糖果又开始打向国际市场,仍然是花生、芝麻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液体葡萄糖、奶油、调味品等多种原料制成。试制成系列品种的“中式糖果”,包括香草麻片、香麻生酥、花生条酥、奶油花生酥、奶油果仁酥、奶油麻脆等20多个品牌。以果糖为原料,试制的明胶软糖、维C水晶糖、硬质棉花糖,一时供不应求。不过,这些产品,是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当然不会再以蚌埠传统为标准了。

今天西式糕点成为最流行的时尚,全部都采用电加热的烘焙方法制作。老蚌埠制作果子的传统工艺,在许多环节也不使用明火烘烤,出于食品健康的需要,甜口都减淡。但是,蚌埠传统风味的糕点糖果,如同沿淮菜肴的重口味,仍然讲究焦、脆、香、酥,重油重糖。它的食材来自于淮河两岸,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人们的胃口,则是缘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因而才形成每个城市自己专有的特色食品。只要看看许多菜市场上的糕点作坊,超市里的传统糕点售货台,始终都有忠实的顾客。也许,这正是从口味上寻找生活在蚌埠的心理归属感吧。

新闻推荐

二三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回落合肥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跌

本报讯(记者何珂)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扩大,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物说蚌埠 老蚌埠果子糖 □郭学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