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岐山新闻 > 正文

唐代古琴“彩凤鸣岐”将在《国家宝藏》里诉说前世今生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2018-01-19 08:49   https://www.yybnet.net/

拨响琴曲的这张古琴,正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曲调委婉流畅,隽永清新;琴音音柔韵长,圆润细腻。

它和万工轿、玉琮王一起,很快就要在《国家宝藏》节目里亮相。就像万工轿和玉琮王一样,本文通过“彩凤鸣岐”作者在琴腹的龙池中刻下“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款识,以及民国琴学泰斗杨宗稷于琴身三段铭文的记述,以此来窥探这张古琴的制作历史与流传有序。

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展厅陈列

唐 落霞式 “彩凤鸣岐”七弦琴 背面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曾经的它,有十根弦的,也有五根弦的,至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七弦琴。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十弦琴仿制场景

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弦琴(复制品)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五弦琴(复制品)

现代古琴

唐代是古琴艺术的鼎盛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古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造琴工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斫琴高手是四川的雷氏家族,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目前传世的古琴中,唐琴的数量不会超过20张,而雷威所作的琴尤为珍贵,一般称为“雷琴”或“雷公琴”。

唐代雷威制 “九霄环佩”琴 故宫博物院藏

浙博的这件“彩凤鸣岐”琴就是雷威所作,是民国琴学泰斗杨宗稷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他评价此琴“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

杨宗稷 (1865 -1931)

杨宗稷,字时百,自号“九疑山人”, 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人,清末民初著名琴学大家,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是其弟子。

著有《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约四十万字,是集古今此类书之大成。 晚年开设“九疑琴社”授琴,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琴学丛书》 杨宗稷

古琴琴谱

“彩凤鸣岐”琴体浑厚,造型古朴、典雅,琴背琴名附近有断纹,其余遍布小流水断纹,在琴面三、四、五徽处,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这些断纹都是鉴定年代的重要参考。

“彩凤鸣岐”古琴断纹

小流水断纹

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的琴名,环龙池四周是杨宗稷题写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

“彩凤鸣歧”背面三段铭文

这三段铭文,字体隽秀,带着一丝沧桑,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张琴的前世今生。

前世:鬼斧神工雷威造

大唐开元二年(714),在遥远的西南蜀地,一个叫雷威的匠人拂去了琴身上的木屑,一张新琴即将完成。

这是一张落霞式的古琴,琴通长124.8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两肩之间最厚处厚度为5.4厘米。琴身两侧边沿云纹起伏,犹如天边连绵的云霞。待油漆干透,丝线安好,雷威一挥手,琴音似钟磬金石,通透清婉,是张好琴!于是,他拿起刻刀,在琴腹的龙池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

大唐开元二年 雷威制

自隋开始,由于当时蜀王杨秀爱琴,蜀地的制琴名匠辈出,其中尤以雷氏家族最负盛名。四川雷氏造琴,相继三代人,计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等九人。其造琴活动从开元起到开成止(713—840),前后约120多年,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3个历史时期。

雷威是最著名的制琴师,传说每当大风雪降临,他就酣饮浊酒,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跑到峨眉山的深林里,听树木的声音。如果其声连绵悠扬,就选作斫琴之材。

这张琴随后被命名为“彩凤鸣岐”。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北。“鸣岐”一词出自《国语》第一卷,说的是周朝兴起时,有凤凰在岐山上鸣叫。凤凰是一种十分吉祥的鸟,它身上有五彩的花纹。所以,“彩凤鸣岐”这样的琴名,应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可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琴的一种寄托吧。

彩凤鸣歧

今生:几经辗转浙博藏

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转眼已是民国九年仲春,这一天,镇国将军毓朗(清末的军机大臣之一,光绪三十三年袭贝勒)来到北京城南的陶然亭公园。这里有座岳云别业,是他的友人、同为前清重臣的张百熙公祭之处。

在他走进岳云别业大门的一刻,朗贝勒的心却忽然被拨动了一下,他听到了一阵疏落的琴声,正是古琴名曲《平沙落雁》。 

朗贝勒是爱琴之人,他的爷爷、定敏亲王载铨是道光皇帝的宠臣,家中“行有恒堂”收藏的古玩丰富而珍贵,其中又尤以古琴收藏最为有名。但是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定王府的收藏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雷威所制的那张“彩凤鸣岐”古琴。

此刻岳云别业的琴音似曾相识,勾起了他的遐思。他循声望去,鼓琴者竟也是一位旧同事——杨宗稷。

杨宗稷在岳云别业抚奏的,是他几年前重金买下的雷公琴。当第一次看清琴上“大唐开元二年”的文字时,这位已经名动京城的琴家怅然唏嘘,仿佛一千多年瞬间急速流逝:“开元二年题名在,千二百载刹那空。”经过杨宗稷的调试,他发现此琴音色非同寻常,“一二弦如洪钟,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因此尤为珍爱。1914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民间称为“荷花生日”的这一天,杨宗稷为这张琴写了一首七言长诗,刻在琴背。

琴池四周七言诗

一曲抚毕,朗贝勒上前叙旧,同杨宗稷谈起20多年前家中流散名琴的往事。当他提到“彩凤鸣岐”四个字,杨宗稷一惊,急忙抱来刚收拾好的琴囊,褪下一截,赫然就是那张“彩凤鸣岐”!

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有感于时运造化之难料,杨宗稷在琴背刻下了这一段故事。

琴池下方题跋

1932年,杨宗稷去世。在学生的介绍之下,他的一部分藏琴,包括杨宗稷最珍爱的“彩凤鸣岐”琴等,被一个叫徐桴的浙江镇海人收购。徐桴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浙江省财政厅长、上海市财政局长、上海市银行总经理、浙江省政府委员等要职。他在镇海老家东南塔峙东岙建有一庐,取名“塔峙圃”,自号北峙塔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徐桴的后人把藏琴捐献到了当地的镇海文化馆。1953年又移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当时为浙江博物馆)。这些珍贵的古琴,躲过了战乱和十年浩劫,如今得以流芳百世,万古长存,让千万人共赏,真是琴坛一大幸事。

展厅中的“彩凤鸣岐”琴和“来凰”琴

琴音再一次抚响

2008年年底,“凤凰和鸣”——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雷琴演奏会在浙江音乐厅隆重举行。这张问世1300年之久的唐代名琴再一次被现代古琴大师轻轻抚响,特制的古法丝弦在指尖下发出温柔的“沙沙”声,圆润细腻的琴声再一次悠悠地传来,撞击我们的内心深处。古琴家成公亮先生现场演奏“彩凤鸣岐”琴(本文原刊于浙江博物馆官方公号)

新闻推荐

全市火灾防控工作推进会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

本报讯日前,宝鸡市召开全市火灾防控工作推进会,通报了近期发生在宝鸡市的三起典型火灾情况。会议要求,近期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及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大检查...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唐代古琴“彩凤鸣岐”将在《国家宝藏》里诉说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