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崇州 > 正文

一琴一鹤 赵抃赴川轻车简从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9-02 02:45   https://www.yybnet.net/

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原是一座衙署园林。

《二十四孝》雕塑。

罨画池。

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诗《苏武慢》(左)和赵抃《蜀杨瑜邀游罨画池》二诗的石碑。

□李贵平文/图

成都崇州(古蜀州)有个罨画池公园。罨画,意为彩色的画。地方志说,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

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

罨画池园林,草木葱茏,鸟雀枝桠,鱼游清池。宋时,江原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即成为蜀中一名胜。

1

罨画池里 赵陆公祠几经战火

陆游当年在崇州就住在罨画池畔,诗歌也全写在罨画池畔。根据放翁诗作,他住的地方在罨画池之东,一个叫“怡斋”的地方。“怡斋”在雨季常常屋漏墙湿,放翁不止一次说:“涨水及栏雨败墙”“雨多幽草上墙生”“湿菌扶疏生屋梁”“屋顶时闻坠瓦声”。酷暑似乎也颇难熬:“挥汗驱蚊废夜眠”“薄书围坐如居窑”。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来此寻幽,书法家古明清指着紧靠池边的小屋说:“相传这就是放翁故居位置。”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拍,也曾用此景做大观园的厨房。

陆游有一首《苏武慢》,专门写了罨画池园林的秋景:澹霭空蒙,轻阴清润,绮陌细尘初静。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罨画池四周绿意盎然,雀鸟欢唱,清幽安静。罨画池内的假山,曲折蜿蜒,别有意趣,多使用钟乳石砌筑而成。中秋节前后,园里七八株金桂、银桂树,争芳吐艳,一簇簇小米般大的金桂银桂,挂满枝头,点缀在绿叶之间,向人们赠送芳香。

罨画池里,有座“二贤祠”,也叫赵陆公祠。这是宋时崇州人为纪念赵抃与陆游这两位贤吏修建的。赵陆公祠,自古以来几经战火,沧桑古朴,清代重修。

后来“二贤祠”改建为“陆游纪念馆”,附近有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就是为纪念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的清廉作为。另外还有琴鹤堂,庭院建筑群北临外池、东纳内池、西以云墙同尊经阁相接,南面为陆游祠入口甬道(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在此居住过,名为“怡斋”)。

2

铁面御史 以一琴一鹤自随

罨画池内还有一座著名的文庙,它始建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经明正德年间重修后,方具一定规模。明末四川经历最具破坏性的战乱,崇州文庙也在劫难逃。清康熙六年(1667)崇州文庙重建,在200多年里经过不断完善,直至光绪年间,方成今日规模。文庙南起正东街“万世师表”牌坊,北至罨画池公园的尊经阁,在大约1华里长的中轴线上一字排开,其间有孔子铜像、宫墙万仞、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在中轴线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地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圣域、贤关两座仪门,以及孔踪、圣迹、东庑、西庑等。

不过,和罨画池渊源最深的还是宋人赵抃。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他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深得地方民众好评。

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记载:“赵阅道(赵抃)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均对赵抃其人评价很高。

也就是说,赵抃入川只带了一个随从,牵着一匹马,马上的行囊中有一架琴,一只白鹤。两年多后,赵抃奉调回京,依旧两袖清风,行具简朴,带着来时的一琴一鹤。其间,赵抃对于那些敢于顶风违抗的官员,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并且从成都推向各地,连穷城小邑也不放过。经过这样雷厉风行的惩治,成都地区一些恶吏悚然,乡亲父老惊喜相慰。

清《崇州县志》有赵抃“善工”的记述:赵抃入川上任不久,开始在崇州一带较大规模地修路造园活动。他在兴修水利以引水灌溉农田时,顺便将水引入郡圃并开凿湖池蓄水,作起居观游之用,让这一方绿苑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灿烂。他还将开凿湖池时所得的土石在一池水中堆成了人工岛,妙趣横生,游人往来嬉戏。

北宋嘉佑二年(1057),赵抃作《蜀杨瑜邀游罨画池》,不仅首次提到“罨画池”之名,而且指出罨画池得名于园中的缤纷花木:这首诗现留存于园林东侧的石碑上: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3

救灾部署 曾巩对赵抃极为称道

我在崇州罨画池看到文史资料介绍说:宋朝曾巩对赵抃最擅长的“救灾部署”极为称道,说他工作中环环紧扣,周到周全。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还专门写了篇《越州赵公救灾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虽未立见饥荒,但时任越州长官的赵抃,敏锐预见到灾难即将来临。他未雨绸缪,在这年九月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旱灾的有多少个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赈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他下令各县呈文上报,以为救灾的前期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努力不出纰漏。

各州县官吏忙成一团,汇总结果是,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等不能自养者,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历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的救济粮限额为三千石。若死守此数,将有部分灾民得不到救助。那咋办?赵抃想了想,他决定征收富户上缴的和僧道士多余出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这样一调剂,就可以用来补助民众的缺口了。

饥荒果然来临,但粮食分发到位。从十月初一开始,越州每人每天可领一升救济粮,孩童半升。领米的人一多,心思密实的赵抃又担心发生相互践踏,造成命案,他规定男人女人分别在不同的日子来领米,并且每人一次可领两天的口粮。赵抃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又担心乡民会因灾流离失所,他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乡民就近领粮。于是,灾民有了稳定的粮食接济,忧虑大减,度过一劫。

没想到,第二年春瘟疫猖獗,草民惊慌,赵抃下令,打开所有官府,开设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他还每处招募两位通医善疗的僧人照料病人的医护饮食,对病死者及时就地安葬;“生者得食,病者得医,死者得葬。”清除余患,效果很好。民众拍手称快。

清官赵抃还是个著名诗书画家,和他同时代的四川眉山人苏辙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如赵抃《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

赵抃一直官声很好,他来四川之前就是一个廉洁官员,当地百姓对其眷念有加。今天的浙江衢州有个赵抃祠,就是古衢州人为了纪念他募捐修建的。赵抃祠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现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位处钱塘江上游,地理位置向来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中甚至历史上,“包青天”是清官之代称,但“包青天”并非就是包拯。其形象的原型,一半是“黑脸”包拯,另一半就是“铁面”赵抃。《宋史》中,赵抃与包拯同传,二人曾同在御史台任职。赵抃为殿中御史,职司宫禁之狱;包拯任御史丞,职司分巡朝外四方之狱。赵抃一生恪守“良田万顷,日进两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的座右铭,所任官职很多是令人眼红的肥差,但他始终能做到心无贪念,廉洁为官,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掷地有声的一句“吾怀自信无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是他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鸡冠山“8·20”特大暴雨滞留游客群众职工安全脱险

救援人员安全转移小学生记者从崇州市委宣传部获悉,鸡冠山“8·20”特大暴雨滞留游客群众职工已安全脱险。8月19日晚8点至2...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琴一鹤 赵抃赴川轻车简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