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崇州 > 正文

周宏:常璩故里古籍“守护人”

来源:成都日报 2019-12-23 00:51   https://www.yybnet.net/

杨虎(崇州市)

让古籍“返老还童”

今年54岁的周宏是崇州市图书馆特藏室主任。这个儒雅的中年男人身材瘦高,手里总捧着一个朴素的不锈钢凹腰茶杯,眼里笑眯眯的。周宏所在的特藏室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古籍保护。在人们心目中,古籍的修复仿佛是一件神秘而诗意的事:密闭的房间里,一排排名贵木料做成的书柜靠墙而立,打开书柜,散发着岁月气息的书香扑面而来。灯光下,古籍师青衫飘飘,面前是呈扇形排开的“十八般兵器”——镊子、针锥、挑针、铁锥、木槌、木锉、剪刀、美工刀、毛笔等。在这些“兵器”下,古籍师修旧如旧,或挖、或洗、或晾,将历经虫蛀、鼠啮、霉蚀而苍老的古籍一一修复,让精气神重新回到古籍苍老的身体里,让它们重新生机焕发。

相比古籍修复的神秘和诗意,古籍保护则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在很多人看来,古籍保护无非是守着一箱箱古书,定期打扫打扫灰尘,或在阳光下翻晒翻晒发黄的书页,是一种枯燥而乏味的工作。的确,古籍保护十分枯燥、十分乏味,既没有丰厚的回报,也没有聚光灯的关注,尤其在人心浮动的当下,有人更把从事古籍保护的人看作是在无可奈何地混日子、等退休。

工作的时候,周宏喜欢戴着一双蓝色的袖套。这是6年前他刚刚转到特藏室时,为了呵护好古籍特地去崇州一家手艺很好的裁缝铺子定做的。这双袖套陪伴着周宏,颜色已经泛白。多年在故纸堆里发掘,周宏的视力已经严重下降。翻阅古籍的时候,他会很仔细地戴上一副老花眼镜,然后小心地用橡皮筋把袖套扎紧,再戴上手套,蹲下身来,在气息浓郁的古旧书堆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崇州市图书馆的古籍来源主要是原“民国”时期崇庆县县立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其古籍大多是那一时期集中采购的“上海中华书局”“上海涵芬楼”出版的线装书。明、清时期的珍贵古籍,则为晚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传到周宏手中时,崇州市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延续了好几代人。古籍保护是古籍修复的前提,人们在许多美轮美奂的场合所看到的被精心修复后展示的古籍,无一不是经过古籍保护人员耐心细心的呵护后,才能送到古籍修复师的手中,如果说修复师是让古籍返老还童的医生,那么,古籍保护者无疑是医生不可缺少的助手。

从练兵场到故纸堆

其实,周宏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与旧书打交道的人。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军官。1983年冬,一列呼啸而去的列车把18岁的周宏从四川崇州(当时为崇庆县)拉到了陕西汉中,在滴水成冰的练兵场上摸爬滚打3个月后,周宏成了一名每天在电线杆上爬上爬下的通信兵。部队的生活是清苦的,也是充满朝气的。当兵第一年,周宏每天晚上都在灯下学习——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当在灯下读得疲倦了,他就狠狠扯一下头发,脑海中一遍遍念叨着拿破仑的这句话,直到窗外东方隐隐露出第一线鱼肚白。

1985年,正在部队学习电脑编程技术的周宏复员回到了故乡,成为当时崇庆县广播站的一名新闻采编员。两年的军营生活让周宏成了一名内心坚定的人,军官理想破灭,他就从零开始,从未拿笔写过新闻的他每天穿行在街巷、田野,很快就播出了亲自下乡采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新闻工作为周宏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一起,得过多次全省好新闻奖。

正当生活仿佛已经定型,命运却又一次把周宏推到了新的岗位。2000年,崇州市广电局成立网络公司,周宏因有在部队的经历,被调到了公司机房里,负责网络技术保障。也就是在看似单调、孤独的机房工作里,周宏爱上了阅读古典文学、收藏古旧书籍。2012年,人到中年的周宏又面临了新的岗位,从网络公司来到了图书馆。到图书馆的第一天,47岁的他站在大厅里,看着眼前一排排的书籍,心里涌上来一句话:学海无涯。

2013年,崇州市图书馆特藏部成立,从没有过古籍保护经验的周宏又一次面临了从零开始的处境,他拿出部队里锻炼出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给自己下了一道命令:尽快从古籍保护的门外汉成长为精通专业知识的行家。从此,他一头扎进故纸堆中。起初,家人对他的这个选择很不理解,认为这个工作除了吃灰尘,什么也得不到。面对家人的质疑,周宏也不辩解,每天早早便来到特藏室,戴上袖套,和同事们一头扎进故纸堆中。2013年夏,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帮助下,周宏和同事们一起,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全面细心地整理、辨认、分类、登记和造册工作。

尘土之中觅珍本

由于场地受限,堆满古籍的室内经常是难以下脚。炎热的七月,周宏经常在地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除了要忍受呛鼻的灰尘,还要细心地整理残页、辨认模糊不清的字迹,一天下来,站起身便感觉天旋地转、眼冒金星,胸中堵塞得令人窒息。可是,那近万册书籍必须一本一本地进行除尘、除虫,然后才能分类、登记,这项艰苦而枯燥的工作总得要人来做啊。周宏拿出在部队上养成的良好作风,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长达两个多月的整理完成后,周宏和同事们一共整理出古籍8500多册。整理中,他们还意外发现并整理出了一批珍贵古籍,如《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简称《五音类聚》)。《五音类聚》是明正德10年(1515年)刻本,白棉纸,开本广大,刻工精美,是明代古籍刻本的典型代表,传世稀少,属国家二级甲等古籍;与《五音类聚》相媲美的,还有《王氏书画苑》,这是明万历年刻本,竹纸,刻工精美,由明代大家王世贞辑,书中收录了众多我国古代书画大师的杰作,是研究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珍贵古籍。

古籍保护工作的要点在于心细、多问、反复考证,遇到无法确定版本年代的古籍,需要反复请教。在鉴定《王氏书画苑》刻印年代时,由于书页残缺,而且多有粘连,有专家认为是清代刻本。周宏始终心存疑虑,为了对工作负责,他把书小心翼翼地包好,冒着酷暑,多次赴成都向老专家请教,终于找到了该书版本的年代依据,确定为明代万历年间刻本。

这些发现让周宏和同事们兴奋不已。随着诸多珍籍的发现,周宏也从一个单纯的古籍爱好者变成了精通专业知识的古籍保护者。2019年,崇州市图书馆被省政府挂牌为四川省古籍保护单位。崇州是撰写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地方志《华阳国志》的东晋史学家常璩的故里,如今,常璩故里的书香,在周宏和同事们的呵护下,在诸多古籍的辉映下,正变得越来越浓郁、越来越芬芳。

新闻推荐

崇州市:手工涂鸦“便民服务箱”让生活更美好

本报讯(记者刘玺)“哎呀,你这个涂得不好看,让我来画……”崇州市双发巷102号的居民志愿者李大叔边画边说,“大家亲手涂鸦制作...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周宏:常璩故里古籍“守护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