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凸凹:水长流,冰长流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2-10 02:23   https://www.yybnet.net/

俯瞰都江堰 陈和勇 摄

凸凹新书封面

凸凹写李冰,个中有必然

1974年岷江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

凸凹,本名魏平,1962年春生于都江堰。诗人、小说家、编剧。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李冰研究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诗集《蚯蚓之舞》、散文随笔集《纹道》、批评札记《字篓里的词屑》等书共20余部。编剧有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凸凹凭借新作长篇历史小说《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荣登中国“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作家”榜单。

“水长流,冰长流。水居何处,冰居何处。水近则冰近,水远则冰远。”

——《汤汤水命》

提要

李冰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让水患丛生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李冰”这个名字镌刻在成都平原之上,无数后人享受着李冰的遗泽。

遗憾的是,关于李冰的历史记载实在太少,翻尽史料也仅有寥寥数人、寥寥数言。于是,李冰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曾几何时,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身影。

前不久,四川作家凸凹的长篇小说《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刊行,这部小说将非虚构与小说有机结合,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李冰,完成了作家心中的“李冰外传”。

手记

2020年元月18日 成都

前不久采访《青山夕阳》的作者——聂作平,得知省上为了宣传首批历史名人,展开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就包括为每个历史名人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当时我心里暗暗排了个名,如果要我写,李白杜甫苏东坡诸葛亮估计是能写的,写不写得好是另外一回事;大禹、李冰和落下闳是绝对不敢碰的,因为连资料都没地方查,完全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啊。

想不到没多久,以李冰为主角的长篇历史小说《汤汤水命》就发行了,洋洋洒洒35万字,不仅把李冰写得有血有肉,还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许多史料上都没有的观点。得知这一消息,我很吃惊,立刻打开电脑,百度与李冰有关的史料,结果让我长舒一口气,同时又倒吸了一口冬天的冷气。

长舒一口气,是因为之前认为李冰史料缺乏的印象是没有错的,自己并非孤陋寡闻。据我所知,只有司马迁、扬雄、应劭、常璩、杜光庭等人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至于明清时期的郭维藩、陈怀仁、张澍所述李冰事迹以及推测其姓杜宇都存疑,再后来的史学家之言更是只有参考价值,很难成为定论。

倒吸一口气,因为我实在不解,凸凹是怎么办到的呢?

说实话,凸凹的作品我看过,无论是《甑子场》《大三线》还是他任编剧的电视剧《滚滚血脉》,他的文笔,以及构架故事解读故事的能力让我敬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空写出35万字,难道和许多网文一样,来了次“架空”之旅?

真正读完《汤汤水命》,我对凸凹的敬佩更上一个台阶。李冰的史料虽少,但《汤汤水命》还真不是一本架空小说,它融合了古蜀国传说、先秦百家思想、战国权力交锋,以及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以水为命的李冰传奇的一生。用凸凹的话说,运用的是“虚构向真实的步步紧逼”,也有人评价“《汤汤水命》是借了历史小说的外壳,写出了作家心目中的‘李冰外传’。”

与凸凹面对面交流,谈起写作和李冰,我能感受到凸凹心中对李冰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高度认同和由衷尊重。凸凹生在都江堰,除去在外游历的岁月,他在成都平原喝着李冰的水生活了34年之久,承李冰之遗泽,为李冰立言,是凸凹一直想做并且已经做了的事,而且他做得很好,很到位,看完这本书后,你真的会认为,李冰或许真如书中所写,就是那样的人。

对话

承李冰之遗泽,为李冰立言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何产生以李冰为主角写一部历史小说的想法的?

凸凹:2017年四川首批历史名人出炉,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十位。围绕这十人,省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配套宣传,包括为每位名人出版相关的书籍。当时我的朋友聂作平联系我,希望我能够选一位历史名人进行创作。最开始我心里没什么底,因为以前虽然写过两部长篇小说,但古代历史小说确实是第一次接触,担心自己能否驾驭。但与周边朋友交流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算是给自己一个挑战。

那会儿选择面很广,除了李白和杜甫,其他八位历史人物任我选择,刚开始我没有选李冰,选的是天文学家落下闳,因为这个人的知名度更低,但事迹非常有看点,再加上我和落下闳都是工科出身,从事天上的工作(我曾在航天单位工作多年),所以比较有代入感和认同感。但思考了一夜以后,我最终选择了李冰。一方面,我出生在都江堰,李冰作为家乡的文化符号,从小耳濡目染,早已镌刻进了灵魂深处,能为他写书,我觉得很荣幸。另一方面,我成长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数千年里都享用着都江堰的遗泽,作为作家,我有责任用我的文字,让李冰更为世人所熟知,吃水不忘挖井人嘛。

记:你选的都是比较冷门的历史人物,是不是心里早就排了名?

凸凹:哈哈,这个自然。每个作家创作时标准不一样,有人喜欢写热门,李白、杜甫、苏东坡、诸葛亮、武则天等,这些人物史料详尽,经历传奇,能更快地入手进行写作。我的想法有点不太一样,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历史名人,资料多,写的人也多,其中不乏大师级的作家和堪称经典的作品,如果你去写,很可能只是成为一个追随者,作品也在茫茫书海中泯然于众人矣。

所以我更青睐像落下闳、李冰这样的冷门,正因为冷门,你创作出的作品很可能会成为开山之作甚至标杆。因此我的难度排名就是越冷门的越好写,越热门的难度越高。

虚构向真实的步步紧逼

记:李冰确实够冷门,但你有没有想过冷门到史料都没几章,生平事迹几乎全无吧?

凸凹:这个问题确实是写作中最大的难题,《汤汤水命》的最后,我附录了李冰生平史料录引,只有区区三页,其中就只有司马迁、扬雄、应劭、常璩、杜光庭等几位汉唐时期史学家的寥寥数言比较具有可信度,明清包括近现代史学家的记载,其实也都存在争议。连李冰到底叫不叫李冰都有存疑,再加上生卒年未知、出生地不详,长什么样、性格什么的也没记载,除了治水,生平一片空白。刚开始创作的时候,简直无从下手。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把从秦灭巴蜀到两汉几百年时间的资料翻了个遍,把与李冰可能存在交集的人物、事件统统摘录下来备用,再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设计组合,再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虚构,终于构建起了《汤汤水命》的框架,然后才填补血肉。

记:这么说起来,没有史料的空白,反而给了你更大的创作空间?

凸凹: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写李冰的时候,我秉承的一个宗旨就是“虚构向真实的步步紧逼”。一方面,以我认定的符合逻辑评判的史料为龙骨、身形和边界,这个是非虚构的原则和底线,如果你去突破历史的边界,那就成了架空历史,这不符合本书的成书目的。另一方面,用切合时代、国情、郡情和社情信息的逻辑推理和美学手段,在非虚构的框架内,填充虚构的血肉、筋脉,让作品变得有温度也有厚度。

有人也曾问我,“小说而已,何必当真?”但《汤汤水命》这本书,我认为比史料更真实,比历史更鲜活。现实中,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也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而基于非虚构的合理推测和艺术加工反而可以获得艺术的真实,这是一种高于现实的真实。

比史料更真实

比历史更鲜活

记:你说这本书“比史料更真实,比历史更鲜活”,你觉得读者能从中读到什么?

凸凹:在这本书里,我通过人物关系的交织、矛盾的设置以及历史事件的发展,合理构建起了李冰的生平。纵观全书,你可以看成我回答了几个问题。第一,李冰出生在哪,死在哪?第二,李冰治水的本事在哪里学得的?第三,李冰凭什么能当上蜀郡守?第四,修都江堰这么大的水利工程,钱从哪来?技术难题如何攻克?第五,李冰是蜀郡守,除了治水以外,他还做了其他什么事?这几个问题基本贯穿了李冰的一生,你读完之后,确实能对这位历史名人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

记:能不能简单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

凸凹:比如说李冰生在哪里?全国好些地方都号称李冰故里,甚至有人拿出家谱说李冰的籍贯是山西运城。对这个说法我是存疑的。因为这个家谱52代之前没有记录,它成为直接证据的可信度很低,你无法说是真的如此,还是后人将前代名人故意认成始祖。另外,修家谱主要是明清后的事情,你很难想象一般的人家会修出几千年的家谱。

李冰和山西有没有关系?这个我倒不否认。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李冰为什么能担任蜀郡守,而且任蜀郡守时年纪还不大(出土的李冰石像无须)?在秦国当官有着严格的考功制度,战功或者耕功必须达到某个程度,才能担任某个级别的官员,而蜀郡守相当于封疆大吏,非大功者不可担任。那么李冰必然有着很高的军功。这个军功从何而来?山西是战国中后期秦赵魏战争的焦点,李冰会不会是在山西获取过军功并得以任蜀郡守?这当中就有很多可供小说家发挥的余地了。我于是让李冰来到汾水边,介入了公元前289年司马错、白起攻打魏国垣城、河雍二城之战,立了拆桥拔城之功。

记:“汤汤水命”四个字很有先秦古风,为何以其为书名?

凸凹:李冰担任的秦国蜀郡守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他要负责的事情很多,修建都江堰和治水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不能单单认为李冰只会治水,他也许同时还是军事天才、冶铁高手或文学巨匠,但不管怎样,与他相关的事迹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修建都江堰却将成都平原这片水患丛生的大地变成了千里沃土,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享用着李冰的遗泽。

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认为李冰的命运就是水的命运,水的命运就是李冰的命运。正如书中李冰自述,“水长流,冰长流。水居何处,冰居何处。水近则冰近,水远则冰远。”用“水命”作为书名和全书的主线,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是天人合一理念,是水文化与天府文化的有机和谐统一。李冰治蜀,就是向水学习的过程,用水的法则治蜀、兴蜀。实际上不仅是李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与水命息息相关,翻开文明的地图,文明基本都在河流两岸生发。所以,水定城,水定人。

从《汤汤水命》到《劳动万岁》

记: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您觉得应该如何让更多的历史人物,尤其是资料缺乏的历史人物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凸凹:在作品的结构、语言、叙述、细节上融入时代性,作者自己的三观与时代同步,虚构与非虚构相互搭台、站台,唱好一台戏,作品既好看又有思想性、艺术性,才能让缺乏资料的历史人物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记:李冰精神对于今天的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凸凹:抛开小说的虚构元素不谈,历史中的李冰具备这三个素质:第一,他是一个好人,没有任何正史野史传说记载了李冰的“黑材料”。第二,他是一个好官,一心为民。第三,他博学多才,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我认为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三点都是人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

具体来说,首先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像李冰一样的人,有着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做事有分寸有底线,对前辈谦恭有礼,对朋友倾心相待,对后辈照顾有加。其次,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像李冰一样,一心为民,越是位高权重,越是不忘初心。第三,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应该像李冰这样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据史学家分析推测,都江堰可能修建了20年左右,这当中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承受多少的非难,可想而知。

记:《汤汤水命》完成后,您又马不停蹄地为129位中国工匠造像,完成了《劳动万岁》诗集的写作,当中有关联吗?

凸凹:《汤汤水命》写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长时间高强度的写作让我累得快虚脱了,甚至一看见密密麻麻的文字就烦躁,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劳动万岁》诗集的写作,这让我重新燃起了写作的激情与动力,因为我发现了两本书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工匠精神。

2000多年前李冰修建都江堰,必然有众多工匠经过了无数次的总结优化返工,不断精益求精,这才有了鱼嘴“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巧夺天工以及精妙无比的竹笼、杩槎技艺……今天,中国的工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用辛勤的汗水做出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铸造着中国梦,让国家和民族向着更高的理想,更强更坚定地迈着矫健的步伐。劳动,让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劳动,让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劳动,让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劳动不朽,劳动万岁。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深度】开门就是亏损,酒店业遭遇最艰难时刻

记者|郑萃颖杨霞编辑|沈霄戈杜宁宇管理的酒店还在坚持着没有关门。目前酒店里有不到50个人上班,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岗位,保障...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凸凹:水长流,冰长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