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金堂 > 正文

通川桥下的“便民理发店”

来源:达州晚报 2020-11-02 10:09   https://www.yybnet.net/

“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句谦卑而又不失自信的网红俗语便是对传统“理发匠”的写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城的老式理发店与理发小摊遍布大街小巷,如今,这类理发店(摊)早已被装饰漂亮的发廊取而代之。但在达城滨河游园,仍有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他们的老式理发店。近日,社区记者在通川桥下探访了67岁的老理发师王明银。

小店生意兴隆

“理发吗?请坐请坐。”社区记者刚到理发店门口,豁达开朗的王明银便热情地打起招呼来。社区记者看到,店内早有几位等候的老年顾客,小小的理发店简洁朴实,墙壁上挂有面镜与磨剃刀的牛皮带子,工作台上摆有电剪、梳子、剪刀、剃刀与吹风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平躺在老式木椅上,王明银正用小毛刷在他面部上涂抹肥皂水,然后抄起剃刀细心地给他修起面来……

“终于轮到我了。”理完发的老人刚离座,另一位老人马上又坐上木椅说:“王老板,还是照旧给我剃平头哈,洗澡方便些。”当社区记者见墙上挂有一块“光荣之家”的金黄色牌子时,王明银自豪地笑着说:“这是我当兵的纪念,是省政府颁发的,走到哪我就挂到哪。”

16岁开始学手艺

“物质生活好了,啥事都越来越讲究。”王明银说,从没有年轻人光顾过他的便民理发店,来店照顾生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顾客。

王明银老家在达县赵家镇12大队。家有六姊妹,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王明银小学未毕业,便到达县建设煤矿拜一位姓汪的老师学理发,学徒期间不但没工资,还要自带口粮学手艺。每天清晨,王明银一起床就是生火炉子、烧水与打扫卫生。营业中,师傅给顾客理发修面,王明银则负责用热水给客人洗头与吹发,每天要干到晚上掌灯时分才收工,收工后又忙着清扫地面与收拾理发工具等。由于王明银聪明灵俐学技快,不到一年便出师,出师后王明银就近摆摊,不但为附近的乡民理发,还为修建襄渝铁路的军人与民工服务,每次收费一毛五角钱。由于理发技术好,加之为人和善,一年后,王明银被招进襄渝铁路民工团。

“修铁路每月工资38元。”王明银说,工资虽不多,但为国家建设出了力,至今他也不后悔。

当兵退伍从事老本行

1972年冬,王明银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了北海舰队中的一名海军战士。在部队服役三年中,常给战友们理发,深受战友们的喜爱。退伍后,王明银回到家乡重拾老本行,在达县木子乡与孙家乡场镇上摆摊营业,每次收费一元。2001年来达城后,先后在滨河游园建设大厦、南门口路段与通川大桥下摆起了“便民理发店”,一干便是19年。

“理发生意最好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王明银说,九十年代后,达城的发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埋没了达城不少的传统理发店。

由于王明银理发手艺好,收费低廉,对人热情,不少老顾客照样前来照顾他的生意,每天收入也有一百元左右,如逢年过节每天收入可达两百来元。

“以前我在达巴路口的发廊理发,每次收费少不了三十元。来老王的便民店理发,理、洗、修面与吹干,全套才收8元,一周的烟钱也省下来了。”家住田坝巷的刘大爷开心地笑着说。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生活就行了。”王明银说,他年近古稀,每天与来店理发的老友们聊聊往事与当日的新闻也非常开心。在王明银心中,摆摊理发不再是他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他老来的乐趣。□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赵明阳

新闻推荐

金堂24家事业单位将赴渝开展公招

金堂24家事业单位将赴渝开展公招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丁宁)记者10月19日从成都市金堂县获悉,金堂,24家事业单位将赴...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通川桥下的“便民理发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