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邛崃 > 正文

川剧戏文 精彩纷呈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9-14 01:50   https://www.yybnet.net/

清代绘画中的戏曲搬演

取材广泛 剧本丰富

汉族地方剧种的戏文与关目(戏曲的重要情节),舞台上的功法和程式,总体上是相通相合,甚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那么,如何来体现和象征剧种特色和地方风格?就戏文和戏艺而言,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对于大同小异的戏文本剧化的舞台演绎与个性化地渲染呈现,是其他剧种所不及或所未有的,诸如“以乡音搬演戏文”,本剧独有的演出路子,本地特有搬演仪式;一是在已有的戏文与关目之外,创演了新的演出剧目,创造了新的演出关目,它们是其他剧种所不及或所未有的。后一种情况,在清代时期的川剧剧本中尚不多见,到近代以后越发突出。凡此种种,丰富完善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戏文宝库,带动并创造了地方剧种的成长发展。

戏曲的演出活动,旧称搬演戏文。戏文,包含了戏目、戏本的含义。川剧戏文的搬演,分别有本戏连台、折戏献演,以及坐唱“围鼓”等。虽说川剧与外剧种的戏文,本质上是同源合流、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戏文的在地流转与舞台呈现的不同——川话表达、川伶演绎、川人剔选等,形成本剧化的戏文与关目,成为川班子的“打炮戏”“亮台戏”,成为川伶的“看家戏”“买米戏”。

由于源流甚广、取材甚广,川剧剧本十分丰富。民国时期就有业内人士估计,“川剧剧本共有4000余出,其数量不能不说惊人了”,“不但所有大书,如《三国》《水浒》《说岳》等历史小说所记载者,应有尽有,其他如弹词小说、笔记小说上的故事,也采取得很多,《六十种曲》《今古奇观》和《聊斋志异》上的一些动人的故事,也大都搬上了舞台。”正如艺谚所称的,川剧剧目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三国戏、列国戏)”。

南北交流 文人修订

川剧舞台流传的戏目,既有外传流入的南戏北曲、明清传奇,也有在川文人创作的杂剧,如“耽音律,爱花竹”的杨潮观,知州邛崃期间,筑吟风阁,“制乐府数十剧,付梨园歌舞,以落其成。”

川剧从中国戏曲的母体文库中,吸纳了大量的本源戏文。川剧界公认的高腔、弹戏的“四大本头”,以及高腔的“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均可以找出原来出处,“四川高腔之名剧本如《红梅阁》《琵琶记》《金印记》等,其台词与南曲完全相同,尤以四川高腔《红梅阁》中的《放裴》一折,与南曲《红梅记》中《脱穿》一折,其词白与曲牌名完全相同。又与湖南高腔相较,以《幽闺记·抢伞》一折为例,彼此词白相同之文颇多。”,也就是说,这些剧目绝非民间掌故所说的乃川人自创。不过四川名家的文墨修订,以及四川优伶的天才创作,却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

黄芝冈先生认为,李调元为川梆子的“导源人”,乾隆晚期将梆子戏自北京携来四川,“据熟于川剧掌故的人说,李先生所得的剧本有《梅绛亵》《花田错》《木荆钗》《凌云渡》四种。《凌云渡》,一名《青儿大报仇》,以青蛇为主角,大概是李先生所自编的《雷峰塔》翻案戏”;川剧弹戏“四大本头(戏本)”(《春秋配》《苦节传》《梅绛亵》《花田错》),戏曲史家卢前先生认为,“四大本头”为李调元所作,“犹临川之有四梦”(卢前《明清戏曲史·花部之纷起》),虽然言过其实,这些戏文也很可能是经过李调元的修订而搬演于四川舞台。

川剧的灯调戏文,主要来自四川灯戏;川昆剧目,基本来自昆腔;川剧的胡琴戏文,主要来自皮黄系统,也是并无异议的。很多戏文,照原戏原演,有的则做改动、增补。

传统戏目 常演不衰

川剧常演的本戏戏目,主要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以及高腔“四大本头”,弹戏“四大本头”等戏目。具体戏目不尽相同,如“江湖十八本”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戏目。

高腔“四大本头” 《黄金印》《琵琶记》《红梅记》《投笔记》。

弹戏“四大本头” 《春秋配》《苦节传》《梅绛亵》《花田错》。

江湖十八本 《幽闺记》《玉簪记》《彩楼记》《白蛇记》《五柱记》《荆钗记》《三孝记》《古城记》《三元记》《蓝关记》《白花亭》《香罗帕》《白鹦鹉》《葵花井》《上天梯》《铁冠图》《全三节》《汉贞烈》

五袍 《红袍记》《黄袍记》《青袍记》《绿袍记》《白袍记》

四柱 《撞天柱》《水晶柱》《五行柱》《九龙柱》

这些“本头戏”,以连台的方式演出,通常用于庙会戏、行会戏、会馆戏的演出活动。

现存的戏楼题壁中,就有戏班搬演连台的记载:

三台县郪江镇王爷庙,戏楼题壁记有“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长兴班演十四本: 《九龙山》《紫寿口》《两河关》《凤凰城》《清平海》《九松亭》”,该班于正月初九在王爷庙开台演出,至正月二十三,总共演出了14本。考证民国版《三台县志》的岁时节令,正月初九为上元会,有演剧祀神活动,可以确定所演者为上元会的神会戏。另外,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四日至二十四日,又有大顺班与长合班在王爷庙演唱了二十本的神会戏,乃是中元节盂兰会的演剧。

清同治年间,绵竹庆华班在马鞍寺演出“踩台大贺戏”,乐楼题壁中记载六本戏文:“正本《黄金印》、二本《全三节》、三本《禹门关》、四本《双大刀》、五本《斩二姬》、六本《反五关》”,以及射邑金玉班在乐楼演出的“本头戏”:《渑池会》《红梅亭》《倒二宝》《七星剑》《金龙印》。

清代中晚期,川剧艺人折子戏的创造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在城市戏场的“垫台戏”和戏班的“亮台戏”中,演出花折子戏。“都市人不喜看整本戏,便在每本内采最精彩者演出,名曰花折子,如《红梅阁》采演其中最精彩之《幽会放裴》,《夕阳楼》只演《前楼会》《后楼会》,而整本戏尽被肢解”。

丁治棠旅蓉日记中记载了成都戏班演出的折子戏,如《八郎看母》《挂画》《活捉王魁》等。

“湖广馆,看文星班演《玉石琵琶》与《挂画》《调叔》三出,俱小旦张四娃登场,声、色、艺三长俱擅,可为诸旦之冠。

火神庙,文星班,看《八郎看母》一场。扮茶氏者为张四娃,唱口铿锵,累累如珠洒盘。”

折子戏,可以更精妙传达戏曲之美,可以更完美展示名家风采,名家与名折成为城市戏场的热门。

新闻推荐

“鹰眼”远程监控、扫码追溯食品来源去向……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成都频出新招

邛崃市加强小作坊督查食安成都共建共享拿出手机对着黄喉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一扫,看着屏幕上弹出的信息,陈阿姨满意地付款...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川剧戏文 精彩纷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