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双流 > 正文

逆势增长背后的成都开放密码 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9-09 01:51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国际铁路港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巨大冲击下,成都却持续保持逆势增长的发展。前7月成都外贸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24.9%,其中“一带一路”外贸同比增长47.1%;前8月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逆势增长59.1%,累计开行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5月份双流国际机场起降架次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

为何能够持续逆势增长?放眼全球,开放赋能。

一组组逆势增长数据的背后,彰显出一座城市面对疫情影响和冲击的韧性活力和澎湃动能。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8月21日,被誉为最为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最新世界城市榜单显示,成都的排名显著跃升12位,名列全球第59位。这正是成都坚持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变量和动能的最好注脚。

确保疫情期间不停运

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逆势增长近六成

三星堆出土的海贝经古生物学家鉴定,系3000多年前从印度洋出发沿着“蜀身毒道”翻山越岭,一路北上经“零关道”,最终传入了古蜀国。这条道路被视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前身,展现出了成都的开放历史底蕴。

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清脆回响,而如今火车汽笛声早已取代驼铃声,虽不见骆驼攀登高峰跋涉黄沙万里,但从成都延伸而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繁忙景象仍绵延悠长。

今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累计开行数量超过6000列,为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的中欧班列。今年以来,虽然遭受疫情的巨大冲击影响,但是成都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克服疫情对亚蓉欧班列开行计划和组织发运的不利影响,确保了中欧班列(成都)在疫情期间不停运,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实现了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和境外订单逆势增长。

中欧班列(成都)开行7年多来,已成为全国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其中开行数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来自成都海关的消息显示,今年1-8月中欧班列(成都)逆势开行超过1400列,同比增长59.1%。

与之相呼应的是,前7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898.3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对“一带一路”外贸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47.1%。外贸稳定、逆势增长的背后,则是与开放赋能紧密相关。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疫情影响的冲击,成都依托国际铁路港优势,畅通全球物流供应链,各项业务指标逆势增长,班列开行质量大幅提升,境外订单稳步增长,有力保障了外贸进出口稳定。

实际上,近年来成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早在2018年,成都召开对外开放大会,鲜明地强调要把握新时代机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

今年面对疫情的影响和冲击,成都再次提出要着眼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应链枢纽城市。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对外布局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6条海铁联运通道,构建起以成都为枢纽的通边达海、内畅外联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体系,南向联通东盟全境、西向直达欧洲腹地、东向辐射日韩和美洲,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连接境外55个城市和境内17个城市,助推西部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保畅国际物流供应链

“内陆腹地”加速向“开放高地”演变

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前沿。

成都,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

今年疫情发生后,完全打破了国际航空运输格局,也给保障国际物流通道畅通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通过客机腹舱带货方式运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影响下,大量国际客运航班取消,极大地降低了客运航班腹舱载货运输能力。

而成都,近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持续优化和提升国际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企业入蓉筑巢。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远超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达301家。这些企业大多是境外企业,并且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分类,对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运输有着强烈的需求。

怎样确保国际物流通道畅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不断链”?如何满足成都市重点产业和企业对国际航空供应链的需求,稳定开放型经济发展?这是疫情期间成都所面临的一大紧迫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成都主动与全市外贸型重点企业对接沟通,掌握企业诉求,实时跟踪企业生产进度和进出货安排,并与航空公司积极衔接,根据航班安排为企业制订应急解决方案,全力保障国际航空供应链畅通。

自疫情发生以来,成都至芝加哥、法兰克福、布鲁塞尔、大阪等9条全货机航线实现了“不停航”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市口岸物流办还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国际航空运输“客改货”,2月7日率先推出成都直飞新加坡“客改货”首个航班,紧接着又先后开通了至旧金山、伦敦、悉尼等13条“客改货”的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主要枢纽城市,有效保障了电子信息等高航空依赖型产业供应链和跨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求。

成都“三箭齐发”:以国际航空供应链保通保运保供为切入点,在持续协调推动全货机定期航线稳定运行的同时,积极支持航空公司开通“客改货”国际(地区)航线,并启动重大运输包机业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国际贸易企业进出口、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国际采购等航空运输需求。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地区)全货机运输同比增长58.4%。

最近,飞常准发布的《2020上半年机场发展指数(ADI)》报告显示,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发展指数在我国内地千万级机场“朋友圈”中居首位,在全球前50强机场中居第7位,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位。其中,5月双流国际机场累计起降架次超过2.4万,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

在双流国际机场飞机忙碌起降的同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如火如荼。8月29日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助航灯首次点亮;8月31日航站楼前高架桥顺利合龙;9月1日功能定位为西部最大国际快递物流枢纽的天府国际机场邮件处理中心开建……“神鸟”展翅待飞——天府国际机场将于明年正式投用。

天府国际机场是“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按照最高等级4F级机场建设,可以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飞机空客A380。成都也是继北京后国内第二个拥有“双4F级机场”的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从成都出发前往欧洲、非洲和中东,将比“北上广”节省2-3小时,空中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届时,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遥相呼应,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为我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认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不断缩短与世界的距离,引领中西部地区发展,正加速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演变。

依托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连通世界的国际铁路枢纽,客货运输从蓉出发更从容。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厚植开放合作新优势,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增强对外互联互通功能,拓展对外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效应也日益凸显。

开放创新形成“虹吸效应”

通道经济逐步显现促进产业在蓉集聚

地处内陆腹地,成都向世界敞开胸襟,格局与视野为之一变。今年8月21日,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名册》中,成都名列全球第59位,排名显著跃升了12位。

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表明了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排名越靠前、名次提升越快,说明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个层面表现突出,带动能力、发展活力较强。

近年来,成都坚持“运贸港产城联动”思路增强港区整体发展效能,加快形成“以运促贸、以贸促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育港”良性互动格局。去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进出港货值1250亿元,其中成都国际班列带动进出口650亿元。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樊一江认为,通道的完善不仅是要建立全球物流链,更要吸附高端产业链集群。完善的通道有利于提升内外联动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撑西部地区更好融入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量”上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的同时,“质”上也稳步提升。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自贸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 3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成都占有3项。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成都自贸区累计已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有多项源于成都国际铁路港。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通过集拼集运模式创新,班列信息前置、仓位共享、按期集货、平行作业,有效整合了零散货源,实现了中欧班列内外贸货物混装、混载。而这一创新,使得中欧班列(成都)物流效率提升10%,进一步降低了开行成本。

今年初,为了进一步扩大受众面,成都国际班列推出全新运输组织模式——欧洲通,实现货物经欧洲境内分拨点的多点直达、集结,建立覆盖欧洲主要枢纽及贸易城市的线路网络。这样一来,对按整列组织困难而又有运输需求的企业可以按箱报价,接受整列多箱、单箱订舱,满足了不同企业的多种运输需求。目前,“欧洲通”通过波兰马拉、波兹南为枢纽节点通达欧洲全境,已实现稳定组织、双向开行,月均可达到约900车的发运量,有效地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欧洲公路分拨受限压力。

成都坚持对外开放,把开放作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以全球视野构建国际通道体系,推动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随着开放水平不断深入推进,通道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断凸显,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本的加速流动,汇集于贸易与通道的节点,从而带来产业集聚。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引进15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累计投资940亿元,国内供应链前50强的企业已经有三分之二落户港区。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汇集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贸区、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保税区、经开区、大港区等众多战略开放平台,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下,正成为西部发展新引擎。

本月1日,因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显著,成都再次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殊荣。如今,成都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标尺”,正加紧完善、尽快推出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全方位打造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在蓉稳步发展赋能助力,提供与国际无差别的高效服务保障。

以开放谋变,因开放而兴。成都立足“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国际大循环的门户枢纽”定位,畅通国内循环通道,拓展国外循环市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正以饱满的开放之势迎接美好未来。

本报首席记者 杨富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

新闻推荐

“王者荣耀”“哪吒”之后,下一个是谁?探寻成都产业功能区“源”动力

天府海创园建设不断提速图片由成都天投集团产业公司提供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逆势增长背后的成都开放密码 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