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新津 > 正文

杨柳河的 繁华往昔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19-07-26 00:56   https://www.yybnet.net/

在岷江水系里,杨柳河常被一笔带过,情形有些尴尬。比起岷江其他支流金马河、羊马河、西河、南河,杨柳河在气势和名气上都小了许多。不过,水运繁荣的年代,杨柳河也别有一番独特的喧嚣,由此沿岸累积起浓浓的人文风情。当然,这一切早已风流云散,从前的胜景已然化作一段段悠远的往事,让人追怀不已。

杨柳河是否曾经的运河?

杨柳河是岷江的支流,自温江玉石堤分水,纵贯双流,又从双流桃荚渡入新津花源,沿牧马山麓流经普兴、金华复流入岷江。真是源自岷江又归于岷江。这条河全长120余华里,曾是连接温江、双流、新津三县(区)的重要水上通道。清宣统元年成书的《新津县乡土志》云:“(杨柳河)河面不宽而终年不竭,油、麻、叶烟,舟楫往来相望。”这是百年前的水运风景,而追溯杨柳河历史,则久远得多。

看地图,杨柳河曲折有致,蜿蜒南流,那弯过了几道弯的河湾颇有韵律,隐隐透出某种定规,好像是人力特意为之而非自然冲刷而成。河道弯曲可减缓水流速度,便于航行,这个道理先民早已知之,也早已运用于实践。若杨柳河真是人工开凿的运河,开凿于何时?却不得而知。

杨柳河是运河的猜想,后来在我下乡采风时又得到了某种印证。新津花源、普兴一带曾流传一则关于杨柳河的传说,其故事内核简直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普兴黄泥坝住着杨、柳两姓人家,两姓因有世仇,子女不得通婚,违者处死。可是一个叫杨兴的小伙偏偏和一个叫柳香的女子相爱了,于是柳氏家族将两人捉来要处罚。就在这当儿,洪水来了,族长只好停止家法并对两人说:让洪水处置你们吧。不过,若你二人能制服洪水,就许你们结婚。两人望着滔滔洪水一筹莫展。不知过了多久,杨兴无意间一句话激发了两人的灵感:唉,要是水有路,这水就不会乱跑了。于是水消停后两人开始行动,挖出了一条河道。来年洪水泛滥时,大水真的顺着河道流走了。于是河道越挖越长,形成了一条真正的河流。而杨兴和柳香呢?自然结为夫妇,快乐生活。杨柳两姓人家也从此泯灭仇怨,世代和睦友好。后来人们就用杨柳两姓命名这条河。民间传说常常暗含历史事实,就此是否可以间接佐证杨柳河是一条运河呢?

牧马山上农事忙,杨柳河畔水运盛

生产、交换离不开交通,而便利的交通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牧马山发达的旱地农业,大约正是凭了杨柳河的水运慢慢发展起来。牧马山属于丘陵台地,纵跨双流、新津、彭山三县(区),俯瞰外形极似一块巨大的盾牌。牧马山是成都平原上一个奇异的存在,相传远古时代,此山曾是古蜀王国的都城,这就是《华阳国志》中说到的瞿上古城。

不过,瞿上古城早已远去,在很长时间里,牧马山其实处于“沉睡”状态。到了清代,因为移民增多带来生存压力,牧马山才渐渐被“唤醒”。老实说,早年的牧马山并不适合农耕,山之两侧虽然环绕府河和杨柳河,但山上却只能望水兴叹。没有水,农事大难。历史走到了清代,适于旱地生长的玉米、红薯开始在华夏普遍种植,而定居牧马山的移民从远方带来的农耕技术也促进了山区旱地农耕的开展。移民在山间开挖出一块块水塘,储存夏季雨水以作灌溉水源。如此,山间劳作自然十分辛苦,也养得山民性格强悍坚韧。倾力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到乾隆中期,牧马山农事已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景观,新津志书以“牧马秋成”当作地方胜景。出产的玉米、地瓜、甘蔗、生姜、红薯等品质上乘,享誉川西坝子。丰富的物产最终要走出去交换,山脚日夜奔流的杨柳河正是便利的通道。《新津县乡土志》就此记了一笔:“(作物)每霜降前后落实。取材运往县城,溢衢巷。邻境商贩恒来取售,盖益部之奥区也。”记载虽寥寥数语,也足令人遐想往昔牧马山农事之繁,杨柳河畔水运之盛也。

流水汤汤,四方商贾汇聚水镇

其实,说到杨柳河水运,还得从双流的彭镇说起。彭镇位于杨柳河畔,始建于明末,原名永丰场,后来因为丹棱望族彭氏的一支迁到永丰,遂改名彭镇。这彭家相当了得,清代出了三个进士: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文采斐然,皆为蜀中大文士。长兄彭端淑更是声名赫赫,他的《为学》一文,仍收录在今日的中学语文课本中。

彭镇在清代大约很是繁华,它是典型的因水而生的场镇,杨柳河的水运让彭镇与他乡紧紧联系在一起,四乡八邻的物资在此集散。彭端淑对彭镇的繁华记忆尤深,1763年他为彭镇的第一桥撰写过一篇碑文《第一桥记》,其中曾谈及彭镇水运与商贾之盛:“舟楫往来不绝,四方商贾蜂拥蚁聚。”语义虽简,其中透出来的街市之喧嚣也足令人神往。那时,彭镇的夜晚颇富诗情画意,码头上每日停泊木船几十艘,灯火映照江水,河风吹拂,灯影散乱,别有朦胧迷离之趣。记得当地有民谚描绘此景:日来千人拱手(喻拉船),夜来万盏明灯。真是绘影如真,仿佛就在眼前。

不仅仅彭镇,杨柳河沿河的几个场镇水运时代都相当兴盛。双流的黄水镇,新津的黄泥渡、岳店子,皆是靠杨柳河水运聚合成场镇而后兴旺的。黄水镇与成都南面驿路交集,市井繁华。黄泥渡开镇的历史更早,唐代即是杨柳河上重要水镇,清清河水中分场镇,家家邻水而居。那时它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丽江镇”。黄泥渡上游不远的花源白云渡,唐代也是相当有名,此处烧制的青瓷是南方青瓷的早期代表,它的遗址今天依然保存在杨柳河畔的林盘里。

岳店子位于岷江岸边,靠近杨柳河口,此处可谓天然要津,场镇自然迅速繁华起来。旧时,岳店子十天要赶四场,相较别的乡场十日三场要多一场,这恰恰证明岳店子商品交易之繁忙。彼时岳店子不仅承接来自温江、双流的水运物资,陆路运输也辐射双流牧马山区的黄佛乡和永安乡,以及彭山的牧马乡,因而岳店子在周边地区颇有名气,连官府也在场镇设立盐仓,以吞吐来自五通桥的食盐。于此,我们不难想象岳店子水运时代是怎样繁华。那时的岳店子有一丁字形街,场中央矗立一株巨大的黄葛树,浓阴匝地,树侧是万年台,逢节日即唱大戏,锣鼓声声,常常伴了滔滔江声散去。

繁华终有冷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离岳店子不远的宝峰场因开发硝矿日渐崛起,岳店子迅速萧条,水镇昔日的繁华终成了前尘梦影。不过,开业于百年前的陈家铁匠铺今日依然坚守在岳店子,似乎在凭吊一个古老的乡土故事。

陌上花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研究中国水镇文脉,大抵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市廛繁华外,水镇在某个时刻总会闪现一二位星月般的人物彪炳史册,增添小镇意味深长的文化况味。江南小镇不必细说,深居内陆川西的杨柳河流域水镇也同样如此。

新津花源宋时名新穿乡,靠近白云渡则有新穿大镇,此镇宋时相当繁华,为县东重镇,此镇有一户定居了三世的张家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张唐英和张商英兄弟。兄弟俩青少年时期生活在新穿镇,后来顺杨柳河出川考中进士,开始辉煌的人生。他们是北宋政学两界有作为的人物。哥哥张唐英是著名的史学家,所著《蜀梼杌》至今仍是五代史研究绕不开的著作。弟弟张商英后来走得更远,一时位居宰相之位。他不是纯粹的高级官僚,更兼佛教大居士(无净居士),所著《护法论》在佛教界影响深远,至今仍然有学者研究他的佛学思想。张家原籍在邛州(今邛崃),后来才迁徙到新津的新穿镇。我推测张家可能看中了新穿镇的繁华与水运的便利,此地距成都不远,买舟南下也可顺流出川,走向广阔的世界。

不过,新穿镇早已烟消云散,连新穿乡名也不存。今天的花源镇是一座崭新的乡镇,从前的一切完全隐藏在历史帷幕下了。

双流彭镇这边,清时随着市廛的繁华,一个刘姓家族也开始慢慢崛起。刘家是一个耕读之家,父亲刘汝钦闲时研究《易经》,是蜀中易学大家。次子刘沅青年时代即中举,以后却屡试不中。不过他后来修炼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开创了一个流传百余年、深刻影响蜀地的槐轩学派,至今犹有余绪。刘沅在彭镇的生活大约中年时戛然而止,此后他迁居成都纯化街,开始另一段更加丰沛的人生。

水镇为什么会生长出一代人杰?水镇是信息交换场所,是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的空间,由此,水镇打开了一扇窥探深邃世界的无形窗口。此外,水镇秀润恬淡的美学调子,对人也是一种熏陶和滋养,积以岁月,优异人物自会在某个时刻横空出世。

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成康公路(成都至康定)通车,加上河道淤塞和古纤道植树,杨柳河水运量迅速减少终至停航。它标志着一个时代开始走向终结。而此际,岷江水运离它终结也不远了。

这些年来,我每次乘车行经花源、黄水,脑海里总会翻腾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早春时节,陌上花开,一只只满载物资的小木船,沿杨柳河穿行在初春的大地;倏忽间,船至牧马山,丹山碧水,柳丝飘飘;转眼,木船消失在杨柳河深处,唯余潺潺水声轻轻拍岸。

■朱鸿伟

新闻推荐

新津县五津街道踏寻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

本报讯(记者邓婧)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日前,新津县五津街道古家社...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杨柳河的 繁华往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