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为蚌凤旅游同城化加力 □

来源:蚌埠日报 2018-09-30 17:31   https://www.yybnet.net/

明中都皇故城午门(由南向北) 陈新奎 摄

8月9日上午,蚌埠市文物保护利用暨蚌埠双墩、禹会村两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汇报会在国家文物局召开。市委书记汪莹纯主持会议,他表示:把双墩、禹会村两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蚌埠“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头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体系,创新建设机制,加大要素投入,将双墩、禹会村遗址打造成为“国家记忆工程”。

时间倒回到去年12月2日。当天,在浙江宁波慈溪市举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蚌埠市禹会村遗址、双墩遗址(含双墩春秋墓)双双入选。同一天,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成功入选,成为目前安徽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种巧合,是不是预示着蚌凤旅游同城化的又一次契机?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兰会、市文广新局(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仁良,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张士军。

进入9月,处在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上的蚌埠,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湿热。9月9日上午,汽车沿着城市主干道——胜利路向东驶去。一路向东,过了龙子湖,城市渐远,不久沥青混凝土的双向六车道变成水泥铺成的合蚌路,表明已经进入了凤阳县界。继续行驶约4公里,右转进入凤阳中都大道,很快就抵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明中都皇故城国家遗址公园。

太祖故里 龙兴之地

低头见黄色海浪,闭眼嗅四溢芬芳。从遗址公园西门进入,道路两侧的黄秋英虽然部分已经凋谢,但仍有大片黄花摇曳多姿。道路北侧是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古色古香掩映在绿树中。和门卫聊了几句,得知遗址公园现在免费开放,平日里也有不少游人前来凭吊,感受当年皇家禁城的恢宏气势。

远远就能看到几百米外的西华门。一条三四米宽的笔直道路将我们引到西华门前,这条路中间铺着石板,两边用类似整砖竖立交错铺成。从西面看,西华门是三券带横梁城门,穿过西华门回望,则可以看到,它是三券拱门。进入西华门,就已经进入了当年的皇城,现在则是一片旷野,宏伟的午门就在东南方向。远眺北方,凤凰山、万岁山、月华峰静静横卧在那里,任凭沧海桑田、风云变幻,默默注视着中都城600多年的兴衰。

从午门向西,折向北,是明中都皇城目前残存的宫墙。午门有五个拱门,只有西门可以连通南北。在西门内,可以看到墙砖上刻着文字,以“南昌府南昌县”居多,也有“吉安府庐陵县”墙砖。来到午门前的广场上,游人三三两两,寻帝王踪迹,发思古幽情。

站在午门南广场,顺着中都城中轴线向南眺望,承天门处,两扇建筑工地大门上,“安徽考古”四字隐约可见;更远处,现代化的凤阳县城一片生机勃勃,古老的皇城和现代的都市交织在一起,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11日再次来到凤阳,采访了凤阳县有关人士。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明史专家唐更生向记者介绍,凤阳元末时称为钟离,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在1328年即出生于此。凤阳中都城是朱元璋登基后,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下诏选择在濠州(今凤阳)建中都中立府,“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

就在中都城开建六个年头行将完工之际,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朱元璋突然下诏“罢中都役作”。随后以南京为京师,凤阳作为陪都,仍称中都。

凤阳的发力

两面城墙分别经过明中都皇城遗址的午门和西华门,在皇城的西南角相拥相抱,连成一体——这是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最大的地表遗存。东华门和西华门连线,与经过午门的中轴线相交于一点。站在这里环顾四周,不由得去想象当年皇城的雄伟,感叹现在的凋敝,心里产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

一个疑问随之升起:凤阳为什么要建设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凤阳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唐更生为记者解除了疑惑。

据了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每批公布1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30处左右立项名单。

唐更生说,创建遗址公园最大的问题是征迁,这一工作从2011年创建开始一直持续到2015年,遗址公园项目区房屋征迁工作大部分完成。从2016年11月开始,凤阳县再次启动明中都城遗址公园项目区的房屋征迁工作,到今年5月为止,共投入安置补偿经费6.7亿元,拆除房屋面积14余万平方米,项目区内千余户房屋拆迁已全部完成,规划核心区城内外居民已全部外迁安置,力度不可谓不大。

“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土地利用的调整。”唐更生说,为推进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和建设,根据明中都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方面积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将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及城墙周边约500米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规划为风景旅游用地,为遗址公园考古发掘、生态恢复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唐更生分析认为,明中都皇故城国家遗址公园能够创建成功,“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利益人的支持,比如被拆迁户和市民的支持。创建的过程让大家感到创建遗址公园对改善地方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是有好处的,因而阻力小。”

“在创建上,中都城遗址比蚌埠的两处遗址有优势,体现在这里地表上有文物遗存。但是,像蚌埠这样的城市,一次有两处遗址入选立项项目,这是不多见的,这说明蚌埠这两处遗址有创建的潜力,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唐更生说。

蚌埠的机遇

四五年前,记者曾探访过双墩遗址、双墩古墓和禹会村遗址。那时看到双墩遗址上,几座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先民雕塑,矗立在风中,而双墩古墓则因保护的需要,修建了一个大棚,不对外开放,我们只是从门缝中往里瞅了瞅。禹会村遗址只有一块指明遗址所在地的立碑,遗址则因保护的需要,重新填土,表面上看不出4000年前禹会诸侯的宏大场面。

蚌埠这两处遗址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状怎么样?和凤阳县相关单位的交流如何?记者采访了市文物局副局长赵兰会。

“蚌埠市在2017年初才开始酝酿双墩和禹会村两处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国家级的工作。4月份,我们和清华大学下属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协议,7月底就上报国家文物局,完成了申报工作。11月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下文,批准蚌埠两处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于12月2日在浙江宁波慈溪市上林湖举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宣布。”作为和蚌埠市境内的文物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考古专家,赵兰会对两处遗址的申报工作了然于心,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脱口而出。

在谈到与凤阳和其他遗址公园创建单位的交流时,赵兰会认为凤阳的借鉴之处就是政府重视,征迁力度大。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唐更生的介绍。同时,赵兰会和唐更生一样,认为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另一个创建优势在于地表遗存丰富。“凤阳明中都历史地位无可争议,遗址的地面遗迹比较完整,可视性较强,易于向观众阐释解释。禹会村遗址和双墩遗址缺少这方面的有利因素,文物古迹全埋在地下,可视性差。此外,明中都城距今才600多年,很多建筑材料是石质的或砖质的,可以野外展示,耐侵蚀,而禹会祭祀台遗址是土质的,不便于保护,这个问题在全国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赵兰会说。

把整个创建工作分成三个时间段,入选立项名单和挂牌,是两个时间节点。“创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创建成功也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更何况蚌埠市两处遗址处在两个时间节点的中间阶段。特别是今年,是蚌埠市两个遗址公园建设的启动之年,目前两个遗址公园所在区已全面启动征地拆迁,我们和凤阳相关部门经常互动,交流、学习创建经验。”赵兰会表示,将力争在2021年底,达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挂牌标准。“这将推动蚌埠旅游的发展。”

两地的共赢

凤阳北隔淮河与淮上区、五河相望,西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相接,所谓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人们说话的口音都差不多。显然,两地旅游业的共享共有共赢,既是现实的发展需要,也是从业者努力方向。

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张士军告诉记者,凤阳全县去年总的游客数量是231.1万人次,其中蚌埠旅客大约占二成,单单大明旅游发展公司的门票收入就在2200万元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27亿元。而据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仁良提供的数据,去年蚌埠国内游客达到38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49.6亿元。两地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在采访中,记者一直在思考、在追问,两地如何以遗址公园的创建和立项为契机,打造旅游同城化,将两地的优势互相结合。赵兰会、张仁良、唐更生、张士军均表达了希望两地旅游业紧密联系、共同做大做强的愿望。

赵兰会认为,蚌埠两遗址创建成功后,与凤阳明中都遗址连成一体,这对蚌埠凤阳两地的旅游都有好处。“从凤阳(城区)到蚌埠(城区)不到半小时,换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凤阳的资源就是蚌埠的资源,反之亦然。如果到凤阳的旅客也到蚌埠,就相当于延伸了凤阳的旅游线,也带动了蚌埠的旅游,两者相得益彰。”赵兰会说。

凤阳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凤阳周边也是明朝遗迹众多的地区,如何以明文化为依托,做好两地旅游大文章,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唐更生更是多次提到汤和墓,认为可以加强维修保护力度,把汤和墓和凤阳相关明文化遗迹连在一起。“汤和墓周边的龙子湖风景很好,如果把汤和墓规划建设好,加上两地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金字招牌,可看的东西就多了,两地旅行社就能互相带客源到对方。这也是旅游同城化的一个方面。”唐更生说。

张仁良和张士军不约而同提到了今年6月蚌山区和凤阳县共同召开的凤阳-蚌山两地旅游协作发展洽谈会。他们对蚌凤两地的旅游合作充满期待,并希望发挥各地的优势,做大做强两地的旅游产业。张士军说,“相对来说,凤阳旅游资源丰富一些,而蚌埠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住宿、娱乐都比较发达,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蚌埠凤阳在旅游业方面都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也有合作的平台,更有合作的民意,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必将带来资金的投入、人气的提升、知名度的扩大,如果能借此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振兴。

■记者手记

20公里的距离,放在当下确实是很短的。第一次采访回来时,沿着凤阳的凤翔大道向西,不知不觉就到了蚌埠的东海大道,两条大道应该是无缝连接。旅游同城化的话题,也引起了两地相关人士的关心,希望能像凤翔大道和东海大道一样,相融相合。然而,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让两地旅游同城化面临着困境。

问题之一,是政府层面的设计和引导有待加强。虽然两地政府相关部门也有所沟通,但有的规划只停留在战略层面,没有落到实处,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务虚的多些,务实的少些,不能满足两地居民和从业人员对两地同城化旅游的迫切要求。

问题之二,是交通互连互接有待完善。采访中,相关人士多次提到黄山大道的东延和解放路的南伸。这两条路,一条向东直接与凤阳政务新区相通,一条朝南与凤阳外环相连,对于盘活蚌埠东南地区和与之相连的凤阳地区,是关键一招。据9月4日“蚌埠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新媒问政显示,黄山大道(老山路-凤阳界)正在开展项目用地的勘界及组卷报批工作,动工时间暂不明确。

想干事,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凤阳小岗村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蚌埠凤阳两地完全可以以小岗村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破除各种阻碍发展的藩篱,以蚌埠创建两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统筹两地旅游资源,深入交流合作、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区域化特色旅游,把两地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好。

新闻推荐

凤阳“互联网+”助力扶贫攻坚

凤阳“互联网+”助力扶贫攻坚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农民篮球在滁过招2018-09-25 11:12
猜你喜欢:
环卫一体风光好2018-09-27 11:28
评论:(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为蚌凤旅游同城化加力 □)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