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临邑新闻 > 正文

玉米大豆做邻居携手共奏增收曲

来源:德州日报 2017-10-21 08:55   https://www.yybnet.net/

10月10日,全国“粮食作物丰产增效资源配置机理与种植模式优化”项目示范区现场观摩会在德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专家学者观摩德州市农科院试验示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与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

今年,市农科院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进行科研选题和对外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禹城市房寺镇、临邑县德平镇、临邑县兴隆镇共建立1000亩的示范基地。通过对3个基地测产,玉米平均亩产550至65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00至120公斤,每亩增收300元左右。

现场观摩房寺镇乡泽种植家庭农场玉米大豆间作示范田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对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给予点赞。他指出,该种植模式集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绿色增效于一体,特别是种管收机械化的实现为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已成为当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新选择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并建议加快这一技术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玉米大豆间作老模式有了新内涵

“其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模式。但由于品种不对路等原因,玉米产量低,大豆产量也不高,没有机械化,农民多受累却没有好收成,所以这种模式就被放弃了。”市农科院理事长贺洪军介绍,“如今,我们通过技术研究,形成了以‘选品种、扩行距、缩株距\’为核心的保障玉米、大豆同步高产的新种植模式,并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赋予了老模式以新内涵,取得很好的试验示范效果。”

过去,玉米大豆间作,一般是一行玉米一行大豆,现在是两行玉米三行大豆。在原有玉米地里,把玉米的行距扩大、株距缩小,保证了玉米株数不减,在扩大的行距里种大豆。玉米实现了边际效应,通风、透光好,光能利用率提高到3%以上,光合作用强。玉米单产与净作相当,间作大豆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直接增量。而且大豆根瘤有固氮作用,结合轮作倒茬还可提高根瘤固氮量10%,亩减少氮肥施用量4至6公斤。玉米大豆相互隔开,还可降低斜纹夜蛾、病毒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

两行玉米三行大豆的间作模式,还方便机械化作业。实地考察后,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副处长项宇说:“该模式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多重优势,集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绿色增效为一体,形成了以‘选扩缩\’为核心的完整技术体系,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具有更大更广的推广空间。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一个新选择,为大豆恢复性生产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捡”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单种玉米相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1亩地种出1.5亩地的效果。据贺洪军介绍,这种模式有三点好处: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培肥地力。“大豆与玉米间作,既不会与玉米争地,又不会与玉米争肥,两者合理间作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土地的集约合理利用。 ”市农科院研究员高凤菊介绍。

此外,玉米大豆间作技术可使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由于大豆是固氮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施肥少,对土地的污染也少,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培肥地力,更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这个种植模式很好,相当于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捡的。 ”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告诉记者,“我的地里玉米亩产600公斤左右,与大田玉米差不多。大豆亩产在100公斤左右,比单作玉米每亩增收200元。不少人看到我种出效益了,打算明年也要这样种。另外,这种模式更适合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效益。 ”

机械收获是关键

在观摩会现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宽度仅1.4米的玉米收割机和大豆收割机并排在田间作业,一棵棵玉米、大豆秸秆被飞快地卷入机器中。眨眼间,玉米棒棰和大豆籽粒从后端的出口流进口袋,而秸秆被粉碎在地里。间作的玉米、大豆都能实现机械化收割,速度快、效率高,令在场的参观者啧啧称赞。

为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难种难收的瓶颈问题,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刚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玉米大豆间作施肥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并在现场示范了机收、机播作业,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国际间套作根际营养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隆评价说:“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最突出贡献是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解决了间套作技术应用的国际瓶颈问题。”“今年玉米大豆双丰收让百姓的想法有所改变。谁都知道现在玉米大豆间作收成高,但就是在种植、管理和收割上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都‘观望\’着。如今,有了播种和收获机械,播种收获都省事了。明年,我们还将继续运用这种提效增产的模式,争取更大的收获。”乡泽种植家庭农场场长尚成国说。

为什么是德州?

“德州市是粮食大市,耕地面积966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65万亩。近两年,玉米价格下滑,需调整产业结构。那么,怎么做才能既保住德州市粮食生产优势,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我们研究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原因。”贺洪军说。

2011年起,市农科院立项研究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院里拿出4万元经费设立院内课题,对这个模式进行扶持研究。2015、 2016年,市农科院杂粮所朱元刚博士先后在《应用生态学报》《核农学报》上发表了两篇研究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文章,引起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重视。他们正在承担国家相关的专项课题,便主动联系德州市农科院,希望进行合作,在黄淮海地区试验这一模式。

今年4月21日,贺洪军带队到四川农业大学,就项目合作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在德州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并将此列入该大学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农业大学以赠送播种、收获机械的形式给予15万经费支持。今年6月初, 5台玉米大豆间作施肥播种机运到德州; 10月份,一台大豆收割机、一台玉米收获机运到德州。

协议达成后,市农科院选定房寺镇乡泽种植家庭农场500亩、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300亩、兴隆镇中兴家庭农场200亩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市农科院杂粮团队人员20余次深入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精准落地,精准实施,精准转化。“我们成立了德州市农科院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基地、科研人员蹲点制度。在品种选配、机械播种、除草化控、防治病虫等关键环节不放松不懈怠,全程跟踪服务,加强田间管理。”高凤菊说。

德州市委、市政府对该项目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董绍辉两次到田间检查指导,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全市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代表和全市农业技术系统人员等,进行现场观摩。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为了参加10月10日的观摩会,专程从南京赶到德州,冒雨深入田间察看玉米、大豆机收作业情况。他激动地说:“这一模式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大豆在黄淮海流域恢复性增长创造了条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符合中央新出台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符合中央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符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

从国家层面讲,近年来,受进口低价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自给能力逐年降低。中国已从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出口国变成了最大的进口国。大豆年生产量只占总需求量的10%,进口依赖度超过86%。 2016年,进口大豆8391万吨,同期国内大豆产量只有1200多万吨。2017年1月至9月,大豆累计进口7145万吨,同比增长15.5%。恢复大豆生产种植迫在眉睫。

从德州市角度讲,此模式不仅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新模式,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选择、新路径。德州市作为全国较大的非转基因大豆集散地和现货交易中心,年交易大豆约300万吨。大豆加工已成为优势产业之一,德州市现有各类大豆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大豆能力220万吨以上,尤其是大豆蛋白产业优势明显,年产各类大豆蛋白4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50%。随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德州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有效解决德州市农业高产不高效、作物种植品种长期单一、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和劳动效率过低等问题。

这一模式符合“轻简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发展大方向。过去,农民不愿意种大豆,一是单作产量低,二是机械化难度大。现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一模式在德州市推广,符合农民的种植习惯。只种大豆,农民担心产量低,收入少。采用这种模式,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了一季大豆,没有风险。”贺洪军说。

这一模式还可以解决德州市大豆加工企业的原料问题。禹王集团是禹城市本土企业,是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及其原料加工基地,多年来其原料大豆主要从东北调拨。禹王集团执行总裁范书琴介绍:“过去,我们从东北进大豆,年运费高达8000多万元。而且进来的还是高油大豆,不是我们需要的高蛋白大豆。今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德州市大面积推广,我们就不需要再去东北调拨大豆了。而且,德州市推广种植的大豆品种好,都是高蛋白大豆。”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表示:“国家粮丰重点专项要求重点开展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机械化间作套种等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三者于一身,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机具)和示范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连续11年成为农业部主推技术。”

据悉, 2017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等支持下,在我国西南、西北、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中,开展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千亩示范片与百亩示范方建设,明年将在上述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报记者 袁芳 本报通讯员 李冬刚

新闻推荐

住有安居,为百姓打造幸福家园

献礼十九大·“和美临盘”系列报道之一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玉米大豆做邻居携手共奏增收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