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通渭新闻 > 正文

手握犁铧 笔绘梦想——记通渭县农民女作家蒲小平

来源:定西日报 2017-09-26 08: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王谦虚

青葱岁月

守望梦想静待花开

蒲小平,现年53岁,通渭县常河镇常河村农民,1964年出生于通渭县李店乡一个教师家庭。在她一岁时,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死神手中逃脱的蒲小平却落下了左腿残疾的后遗症。

文学的根芽童年时就已种在她的心田。上学时的蒲小平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特别是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作文多次在班上和学校作为范文传阅。

在李店中学上高中时,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一些图书,只有课余时间才可以看。蒲小平经常趴在图书馆的窗台上,隔着窗子眼巴巴地看着书架上摆放的图书。“那时我多希望自己能够从窗子里爬进去,沉浸在里面,一次看个够。”回忆往事的蒲小平面带微笑。

当时家里条件艰苦,蒲小平买不起书,就借老师的书看。上高中时,她就读完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阅读让我对人生多了一些思考,也多了一份思想上的不羁,让我游走在心灵无垠的沙漠里时总能意外地找到一汪清泉。”反正只要有书看,蒲小平就如饥似渴地读。

17岁高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原因,蒲小平未能和同龄人一样实现梦寐以求的大学梦。蒲小平说:“我逃跑时死神抓得太紧,伤着了我的左腿,从此我总跟不上人生的节奏,看着同学们上大学我只能惆怅叹息。”

没有实现大学梦,17岁的花季少女蒲小平尽管心里难过、彷徨和不甘,但是她并未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痴爱。毕业后,无事可干的蒲小平便在家看书写作。当时父母亲无法理解爱好文学创作的女儿,他们希望女儿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只要看我写作看书,母亲总是催促我折麦秆、编草辫。”蒲小平说。

初生牛犊不怕虎。由于当时年轻,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不懂门道的蒲小平只想创作长篇小说。当时在通渭文化馆专职搞文学创作的邢正中老师了解了蒲小平热爱文学创作的事后,指导她尝试着从短篇小说入手。

文人相惜最单纯、最直接的便是文才上的欣赏。邢正中老师欣赏这个勤奋上进、爱好文学写作的年轻人。每次蒲小平将自己写好的文章寄给邢正中后,邢正中都会认真修改,在文章后面写上特别详细的评语,再寄给蒲小平,帮助指导她写作。

在邢正中的指导下,蒲小平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完成了《穷山乡》《理解万岁》等作品。在邢正中给蒲小平的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我以前万没有想到,你在写作方面会有如此惊人的才华。在读作品时,我不止一次地叹息:这样的人才竟没有一个起码应有的学习条件。”

那时的蒲小平,一颗燃烧的心完全沉浸在文学梦中。

尽管蒲小平笔耕不辍,努力写作,给多家报社和杂志社投过稿,可是那些手稿都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时光荏苒,三十年过去了,蒲小平仍然完整地保存着这些泛黄的书信,她将这些书信视为宝贝。邢正中老师,也是曾经唯一用心呵护过她梦想的人。

笔耕不辍

做文学路上苦行僧

20世纪80年代,迫于生计,蒲小平跟随全国裁缝热也学起了裁缝,文学创作的事一度被搁浅。

学会了裁缝,蒲小平也算有了一技之长。蒲小平在文章中写道:“长大了,应该亭亭玉立的我,总是立不好,立不稳。我努力地立着,只能算歪着自食其力立住了。”

1986年,学了几年裁缝后的蒲小平出嫁到通渭县常河镇常河村,嫁给了农民常维民。蒲小平凭借裁缝手艺,每逢集市就到镇子上的街道摆摊做衣服,日子过得紧巴而充实。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蒲小平的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家庭经济顿时变得非常紧张。更不幸的是,蒲小平唯一的儿子自幼失聪。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她束手无策,尝尽艰辛。她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心,陪伴孩子识文断字,艰难成长。

蒲小平说:“儿子非常聪明,在常河小学、中学跟着正常的孩子学习,没有上过一天特教学校。”在蒲小平的精心呵护下,儿子初中毕业,能识字看书,会用手机电脑,做起家务也是一把好手。

面对生活的艰辛、繁重的农活、繁琐的家务、孩子的残疾以及丈夫的不理解,命运多舛的蒲小平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选择了坚强而勇敢地活着,她默默坚持、隐忍、努力。但是内心的苦闷亟需一个发泄的窗口,于是她重新拾起了文学创作之笔,通过文学作品抒解心中的烦闷和无奈。

村子里没有人知道她喜欢写作。她和常人一样种地耕田、洗衣做饭,照管老人孩子。

可是,蒲小平热爱的文学创作在丈夫常维民眼里,却是“不务正业”“不干正事”。怕耽误农活,常维民坚决反对妻子搞文学写作。

有一次,蒲小平忙里偷闲在屋里写作,在外干完农活的丈夫回到家看到妻子又“不务正业”,便将妻子15元新买的一支钢笔折断,将她的手稿撕碎。

丈夫不理解、不支持,蒲小平便偷着写。白天,在田间地头干活时,蒲小平脑子里总是构思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夜深人静,全家人都熟睡后,劳累了一天的蒲小平才能坐在书桌前,一本书,一盏灯,一支笔,陶醉在自己的文学梦境里。蒲小平说:“这样抽空写,有时就写几个字,有时写一两行,根本没有安心创作的环境。”

2012年前后,丈夫出门打工,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操持着家里家外的蒲小平反而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专注于文学创作。当时没有电脑,蒲小平就在纸上写。

读书、写作,在生活的田野上放歌,在灵魂的栖息地遨游,在繁忙的劳动之外蒲小平获得了另外一种生活。除了写小说,蒲小平还创作诗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长达17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静音键》初稿完稿。

小说描写了改革开放后农民不再单纯地以种地为谋生手段,各种个体经营遍地开花,年轻的忠祖和素娥夫妇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开展个体经营。素娥在嫁给忠祖后日以继夜地以裁缝手艺养家糊口,随着三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经历了一系列家庭变故的她一直忍受着丈夫的暴力,辱骂、毒打、怀疑、折磨……然而她,始终在艰难的生活里隐忍、坚持,不放弃自己不能说话的孩子,不放弃那点儿心底的梦想。

小说《静音键》对蒲小平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蒲小平说:“取名《静音键》有两个含义:一是小说里女主人公素娥的儿子是聋哑人,聋哑人就好比上帝给他按下了静音键;二是素娥默默地忍受着家暴,为了给孩子足够的母爱,再苦再难也坚持着。”

执著梦想

让生命之花在尘埃中绽放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小说完稿后,蒲小平唯一的愿望就是辛辛苦苦写的小说能印刷成书,完成一生的夙愿。

思前想后,蒲小平只好大着胆子给通渭县委书记令续鹏写了一封信,询问出版事宜。“县委书记把这封信转交给了县文联,是县文联的李丽老师主动打电话联系我的。”蒲小平言语间带着感激,“我就拿着小说手稿到县城去找李丽,李丽热情地接待了我。她告诉我,小说要用电子版的,让我先录入到电脑里。”

可是家里连台电脑都没有,蒲小平又从弟弟蒲富平那里要了一台旧电脑。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蒲小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边修改,经过半年时间,蒲小平终于将小说录成了电子版。

这些事,蒲小平是偷偷进行的,谁都不知道她写了本长篇小说。蒲小平说:“在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困惑,最终完成本书的时候,我却没有勇气告诉别人。”

2015年国庆期间,分别了35年的同学聚会上,有人问起蒲小平的写作情况,她才鼓起勇气告诉大家,自己写了本长篇小说,老师和同学们鼓励她拿去出版。

越努力,越幸运。在杨志林、王富海、张新民等同学的联系下,蒲小平怀着忐忑的心情,揣着书稿,来到甘肃文化出版社,没想到书稿得到了编辑的肯定。2016年10月,长篇小说《静音键》被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1000册,三分之一以上的出版费用都是同学赞助的。

小说出版后,蒲小平的同学、朋友、亲戚都争相购买。朋友李娟娟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个甘肃残疾农民,被迫当了作家,这是为什么》的文章,来自全国的网友们了解了她的故事后,为她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执著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大家纷纷倾囊相助,爱心购买,1000册新书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销售一空。

直到通渭县电视台播出蒲小平的事迹后,街坊领居才惊讶地知道蒲小平竟然写作,还出了书。

梅花香自苦寒来。五十知天命的年纪,蒲小平喜得孙子。由于儿媳妇有点智力障碍,仅会干简单家务,不会做饭,不会带孩子,带孙子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蒲小平肩上。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汗水和着泪水,蒲小平都坚强勇敢面对。

蒲小平说:“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孙子是上天给我的一份大礼。我要搬起方块字,努力给孙子赢得一点尊严,让他在和睦有爱的家庭健康成长。”

如今,蒲小平一边带孙子,一边抽空读书写作,日子过得充实而充满希冀。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多年来一手握犁铧,握住了自己的生存之本,一手握笔头,握住了自己的梦想之根,立足乡土,耕耘不辍,绽放了自己的生命之花、文学之花。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身患残疾,五十年风雨人生路,岁月苍老了容颜,却没有磨掉她的一片痴心文学梦。

白天,她手握犁铧,辛苦耕耘,撑起一个家;夜晚,她拿起钢笔,勤奋创作,沉醉文学梦。她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笔端,完成了一部17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静音键》。

她,就是通渭县常河镇常河村农民女作家蒲小平。

新闻推荐

鸡川镇开展秋季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清除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生产和销售“五无”食品

通渭讯(通讯员张芳梅)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控食品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近日,通渭县鸡川镇食药监所在全镇范围...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手握犁铧 笔绘梦想——记通渭县农民女作家蒲小平)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