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安 今日华蓥 今日邻水 今日武胜 今日岳池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今日岳池 > 正文

弘扬工匠精神 致敬最美劳动者 广安市命名10名“广安工匠”

来源:广安日报 2021-04-30 04:09   https://www.yybnet.net/

精心酿造。

剪切挂面。

维护通信设备。

检查送水设备。

查看锅炉运行情况。

检查供电设备。

陈俊红(左)对同事进行技术指导。

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并记录在案。

检修设备。

向文强(右)与队员交流技术。

近年来,广安市涌现出一大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先进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潜心钻研、磨练技艺,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他们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

为弘扬他们的先进精神,体现全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对先进模范的尊崇,广安市召开“广安工匠”命名大会,对10名“广安工匠”进行正式命名,大力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全力激发全市广大职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为美丽繁荣和谐广安和建党100周年贡献力量!

向文强:平凡岗位上的工匠人才

“今年是我回前锋工作的第8年,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4月25日,在“向文强工匠人才工作室”中,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向文强,他正拿着发动机气缸体图纸与队员们认真探讨。

向文强是一名80后,是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公司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创建了“向文强工匠人才工作室”。

2014年,在沿海打拼的向文强发现,前锋区的机械制造水平较低,面临着行业壁垒,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举步维艰。为建设家乡,他决定加入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在向文强的带领之下,该公司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参与的“发动机汽缸头、汽缸体自动化生产”项目,在摩托车缸体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使公司的产能大幅提升。2018年,公司生产销售了260万只缸体,在全国市场中占有率达到了15%。

成绩的取得让向文强备受鼓舞,但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为大幅度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向文强在职工中大力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法,每天在车间的黑板上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同时,还根据培训内容新工人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利用“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新工人“开小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调动了职工主动学习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目前,在向文强和其团队的带领下,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1项外观专利,并在去年被省上评定为“四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成果得到了国家、省上的认可。向文强本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成为了青年中的模范带头人物。

邬家华:喜爱钻研的“广能技师”

走进检修车间,一位戴着眼镜穿着工装的中年人正围绕一堆“铁疙瘩”忙碌,他就是李子垭煤矿南二井技师邬家华。30年来,他扎根矿山、扎根基层,以钻研技术为乐,以技立身、因技扬名。

2019年3月13日晚11时30份,邬家华刚准备休息,就接到值班室打来的电话,地面洗选系统控制线路故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接到电话,邬家华迅速赶往现场。洗选系统控制线路上千条,要找到有故障的线路,犹如大海捞针。可邬家华没有退缩,他在洗选系统上、中、下3层楼来回跑了20多趟,查找线路故障,经过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后,他终于查找到控制线路断裂故障,顺利处理好问题。

南二井更新了一批软启动防爆电气,而开关故障处理是机电队检修车间的技术空白。为攻克这一难题,邬家华走路想、吃饭想、睡觉想,甚至半夜还在研究开关电路图纸。经过半多个月的潜心摸索,他终于成为矿上掌握此类新式开关各种故障处理第一人。

多年来,凭借着爱钻研的性格,邬家华先后完成多项技术改革,为公司节约成本840余万元。

2012年,为号召更多人像邬家华学习,矿上成立了“邬家华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后,邬家华每月都会组织理论培训、现场技能培训、创新工作论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检修笔记、电路图表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工友。因此,“邬家华创新工作室”深受工友们喜爱,被四川省冶煤工会命名为“四川省冶煤系统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 邬家华也先后获得“‘五小’改革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广能工匠”“杰出忠诚矿工”和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刘俞伶:全力守护万家灯火

她没有伟岸的身躯,却肩负着维护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的重任;她没有豪言壮语,却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全力守护万家灯火。她就是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长刘俞伶。

“我们必须做到全年零事故、零违章,最终达到100分成效……”4月25日,刘俞伶早早来到办公室,利用上班前的空余时间,对班组成员杨刚加强培训。

杨刚是刘俞伶新收的徒弟,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还存在差距。作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长,刘俞伶觉得自己应该带动整个班组共同进步。

“我们的工作是电网的‘眼睛’,与变电、保护、通信等专业都紧密联系,工作技术性强、中间环节多、内容琐碎,而且要求精度高,因此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刘俞伶告诉记者,随着电网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扮演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角色。只要设备出现问题,他们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前去维修,确保全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疫情期间,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她连续值班53天。”说到刘俞伶这个工作认真的师傅,杨刚告诉记者,刘俞伶是他学习的好榜样,工作16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所负责工作全部按时高效完成。

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刘俞伶还善于钻研。刘俞伶曾负责了广安辖区80%以上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新建或改建接入调试和10多个系统的建设调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将成果进行推广,她起草编制了广安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制度汇编、五项应急预案,规范了自动化运维班专业的管理,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为公司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运营成本。

由于工作出色,刘俞伶先后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能工巧匠”等称号。

陈俊红:车间里的“老黄牛”

“每当装配作业出现疑问时,现场总会有他的身影;有啥技术难题,他都能解决;经他琢磨出的点子,既省力又高效……我们都习惯叫他技术师傅。”提起陈俊红,工友们总是赞不绝口。

今年46岁的陈俊红,是四川艾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在该公司工作期间,他共获得16项发明专利。

4月27日一大早,工友们还没正式上班,陈俊红已经在生产线上认真检测产品质量,钻研技术。这些年来,陈俊红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到岗,熟悉生产流程,做好问题预判,为公司生产提供技术保证。

“从2012年至今,我在公司一直担任技术主管,主要从事产品模具开发、制造、应用等工作。”陈俊红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探索,他们对小型农用微耕机360度轻松转向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也因此获得《小型多功能出口型微耕机关键技术开发》成果第一完成人称号。他还参与研发4LZ-0.3小型联合收割机,获得广安市科技进步奖。此外,他还获得多项国家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国家发明专利,每年为单位创造税后利润300余万元。

“陈俊红不仅自己热爱学习,他还经常号召大家开展交流,分享工作心得和经验。”公司行政负责人蒋佳银告诉记者,在陈俊红的带领之下,公司已拥有独立研发团队,并与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共同研发了通机、微耕机和小型联合机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意大利、印度、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我将会更加努力工作,带领技术团队,研制开发更多新产品,迎合国际国内市场,为公司创造更多经济效益。”陈俊红说。

游思成:让光明走向千家万户

他,没有众人皆知的名望,也没有人人仰慕的荣誉,只有对电力安装调试工艺的执着追求和为千万家送去光明的默默奉献。他就是四川省爱众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电气调试部工程师游思成。

一顶安全帽,一身工作服,一个工具袋,是他长年的标配。为了完成电气安装调试工作,及时保障供电,他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一次次为百姓解决用电难题,让光明走向千家万户。

有一年夏季,公司圆门变电站2#主变高压侧断路器跳闸,广安城区大面积停电。检修人员检查相关设备后,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便恢复供电,但在合闸后不久,开关再次跳闸,一时让检修人员不知所措。

游思成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游思成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和仔细检查分析,发现开关二次跳闸是回路绝缘水平偏低引起开关误动,于是立即更换故障二次线路,恢复了正常供电。

在工作中,游思成还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电气试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电气试验水平和电站机组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使电站设备故障率持续下降,逐步实现了机组完好率提升到98%以上。

该公司工会主席周万斌介绍,如今,游思成依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并通过项目现场讲解、专题授课、故障排查分析处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范多文:迎难而上保供电

“一二期机组温度过高,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4月22日,正在进行日常巡查的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部锅炉专责范多文突然发现安全隐患,他一边有条不紊地采取技术措施,阻断危险源头,一边进行任务安排,规范运行操作。

这样的场景,对于已经坚守在一线16年的范多文来说,已经驾轻就熟。起初,刚参加工作的范多文对锅炉并不是十分了解,面对各式各样的零件和工具,范多文时常感到茫然无措,但困难并没有难住好学的范多文。

为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他一方面狂啃专业书籍、设备图纸,提升专业修养;另一方面则勤到现场,遇到不在职责范畴内的工作也主动要求“打下手”,利用各种机会“偷师学艺”。他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每晚入睡前再对当天的内容进行一次温习。

通过刻苦学习,范多文收获满满。2019年4月,范多文在国家级期刊《工业A》中发表了《600MW机组冷态启动节油新举措》论文,获得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创新创效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年12月,他成功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此外,每年春节期间,范多文都会坚守工作岗位,带领班组成员为节日安全供电提供保障。2019年,在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隐患排查技能大赛中,范多文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获得一等奖。

胡建成:花园水厂节能降耗第一人

4月25日,走进广安花园制水厂机电设备车间,一股热气迎面而来,在送水泵房高压电机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检查送水设备运转情况。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广安花园制水有限公司技术安全科科长胡建成。

1998年退伍后,他先后在广安区供排水公司和广安花园制水有限公司工作。多年来,他深入钻研检修技术,把所学知识和探索的经验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2015年,胡建成带领技术安全科相关人员对公司取水、送水车间的4台水泵叶轮进行技术切削升级改造,通过技术革新,水泵供水量由原来1800m3/小时,增加到2100m3/小时,单台水泵可增加供水流量300m3/小时。经测算,改造后的水泵全年可增加供水量518万吨,增加收入400万元,净收入达145万元。

“作为一名技术带头人,只有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实现节能降耗,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胡建成这样说也这样做,针对公司沉淀池上的排泥阀老化、排泥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胡建成带队对公司的排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让排泥设备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长期在水厂工作,胡建成发现晚上居民用水少,处于供水低峰期,使用大泵供水,耗能非常高。为挖掘节能降耗潜能,他用时半个月,设计安装出小型供水机组,单位耗电比以前下降0.03-0.04kwh/m3,每年为花园水厂节约电费10万余元。

由于工作出色,2013年,胡建成荣获四川省劳动竞赛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蒋鹏飞:火热青春献移动

4月28日早上6时,广安移动网络部传输中心工作人员蒋鹏飞像以往一样,排除完故障后,习惯性地透过通信机房的窗户,望一眼初现的晨光。

这位被公司员工称为“通信医生”的技工,虽然看上去有些疲倦,但此刻的他却很踏实。他说:“天亮了,人们能拿起电话畅快地交流,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2010年7月,蒋鹏飞进入广安移动网络部传输中心工作,主要负责传输网建设规划、传输网优化服务、组网安全提升等工作。

为全力保障群众通信畅通,蒋鹏飞练就了极强的技术探索能力,被四川移动聘为传输技术专家、省级优秀青年人才。此外,他还在全省率先启动“2G‘电-光’改造ECC改造、DCN改造”工作,首创的“OTN应急资源池、2G资产挖潜法、‘一站式’集中会审”工作法在全省推广,并在全省防汛抢险中多次应用,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0余年来,一次次精心地维护通信设备,一次次绞尽脑汁地排除故障,他已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了工作之中。”广安移动网络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蒋鹏飞非常热爱通信工作,他用10余年时间,为广安人民搭建了一张包含5万公里光缆、8千个光交、5千套设备的基础通信网;他所负责的广安传输网运维指标历年均零扣分,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此外,他还不顾自身安危,在“9·13”洪灾中,率领一只通信小分队奔赴邻水进行抗洪抢险。危急关头,他创新使用“OTN单波调度法”,成功解决邻水多个乡镇通信孤岛,避免了近300万元的国有资产损失。

吴绍平:让古老工艺绽放质朴暖意

“下锅快,入口软,嚼起来特别有劲儿。”4月23日,在邻水县九龙镇陈龙面业有限公司,“陈龙”牌手工挂面传承人吴绍平又开始熟练地做面。

看着一条条逐渐成型的面条,吴绍平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陈龙”手工挂面粗细均匀、光滑柔润、细而不折、久煮不糊、风味独特、回锅如新,是当地人过节送礼的必备之物。

年过五旬的吴绍平,自幼跟着家里人学做面。在他看来,这看似简单的制面工作,却饱含了学问。“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厂区观察面条的走势,在出面的过程中看面条的精度,这样才能把握好面的质量,出面一般需要耗费两三天的时间。整个过程都考验手艺人的耐心和诚心。”吴绍平说,对产品质量,他们制定了近似苛刻的制度: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必须大于或等于99%,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出厂产品合格率必须100%。

“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面的手艺活也是要讲究‘水土’。我们原材料选用当地出产的麦子磨粉做面,口感更劲道。以前祖辈的手工工艺受技术限制、天气等原因,一年仅有三四个月制作时间,通过技术创新,现在每天都能定量生产,在保证传统手工挂面味道的同时,又能提高手工挂面的产量,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吴绍平说道。

在吴绍平的专注与坚守之下,近年来,“陈龙”牌手工挂面品牌越来越响,成为四川三大品牌手工面之一,曾多次参加北京、广州、四川等展销会,多次获得省、市、县多种奖励和“消费者喜爱商品”等荣誉称号。

李钟和:精心酿出“醇美”人生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岳池经开区的四川省岳池特曲酒业有限公司,一股扑鼻的酒香迎面而来,公司酿酒师傅李钟和正在忙碌。

1997年,李钟和正式进厂,从一线普通员工到副班长、班长、酒师,再到车间主任,李钟和一路成长。

“进入岳池特曲酒业有限公司,感觉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把工作干好。”李钟和说,他曾经可以离开生产一线到轻松岗位任职,但他却选择了坚守。在他看来,酿酒才是他的至爱,他要把酿酒这事做好做长久。

2001年,公司改制重组后,李钟和开始从事浓香型大曲酒、无花果酒、芝麻香酒、固态法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酿造。经过2年技术攻关,他解决了技术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公司评为“生产技术能手”。

2017年,李钟和与科研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组成了“双糯”清香型白酒技术攻关小组,历时半年多,成功研制出了“双糯”清香型酒,让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被省白酒研究院的专家组品评为“小曲酒的发展方向”。

“选择了酿酒,就不会‘混日子’。当学徒时就一门心思和老厂长学技术,当酒师时就专心致志酿好酒,成为车间主任,就要毫无保留传授经验。”李钟和说,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放10多个笔记本,上面记录和整理了许多详实的生产数据等资料。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李钟和依旧穿梭在各个生产车间,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工艺,他对酿酒的热情依然不减。

本报记者站 兰林前 朱俊吉 张天文 廖小兵 本报记者 刘莉华 文/图

新闻推荐

“组合贷款”为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减负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陈海彬记者康建林)4月19日,记者走进岳池米粉产业园内的四川省粉大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看见工人正在调试设...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弘扬工匠精神 致敬最美劳动者 广安市命名10名“广安工匠”)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