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池 今日宜州 今日南丹 今日天峨 今日凤山 今日东兰 今日巴马 今日都安 今日大化 今日罗城 今日环江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今日南丹 > 正文

韩家大院 清末三代人的“百年工程”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11-18 01:51   https://www.yybnet.net/

上里镇二仙桥,曾由韩家出资修缮。

韩家大院被认为是川西南最后“活着”的清代民居。

韩家大院窗花与门木刻。

飞檐上的神兽。

祭奠用的案牍。

韩腾蛟当年中武举的匾额。

大院从开建到完成前后经历上百年。

幽深的巷道。

韩家始祖韩廉的牌位。

□李贵平文/图

四川雅安东北24公里处的上里镇,为古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驿站。

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镇南四家村,有一座声名远播的韩家大院,被认为是川西南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韩家大院位于上里镇四家村,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占地4600平方米。大院分3处7个四合院,故又有“七星抱月”大院之称。

我从韩家大院斑驳的老屋、族人的口述、发黄的典籍和各种文献中,打捞出这家昔日豪门极富传奇的兴衰史。

清末三代人的“百年工程”

明末清初,雅安上里镇主要以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各自称霸一方,即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靓丽娴淑)、张家碇子(习武设镖)。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族各自的不俗伟业。

韩家大院,被认为是川西南最后“活着”的清代民居,它原汁原味,凝聚时光。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韩家大院,仿照北京的官府宅邸风格而建。它坐东向西,三院,每院三级,院院相通,由七个四合院组成,被当地人称为“七星抱月”。

从大门进入,院子四面由房屋围合而成,以红砂石板铺地。门前有鼓乐台、上马石。整个院落古朴大方。三台院落越直越高,意为“步步高升”。整个建筑融入很多民间思想和官场思想,如台阶石的级数,尺寸大小都严格遵循了当时的习俗文化。

屋子正中,供奉的是韩家的神龛。上面雕有二龙抢宝及金凤朝会图案,寓意此地龙凤呈祥。牌坊柱下,是雌雄二狮,寓意此宅吉祥太平。中间供奉的是韩家始祖大人韩廉的牌位。

韩家大院也是雅安一带最早的“豪宅”。韩家人讲,这座古宅从建设到完成,前后经历上百年,可谓前赴后继,呕心沥血,耗费三代匠人的精力。修建过程中,花在雕刻上的功夫更是不厌其烦。

我留心数了下,大院的门饰、窗棂等处共有900余幅雕刻精品,多为镂空雕、木雕镶嵌等,人物大到10余厘米,小至几厘米,性格、情感、五官、体态等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内容涉及耕耘、垂钓、纺织以及鲤鱼跳龙门、陈州放粮、太公钓鱼、杀狗惊妻、红楼梦、白蛇传等,人物刻画精细之致,令人不禁感叹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

不同于川内的古镇建筑艺术,韩家大院最被人称奇的是大量采用了“镶嵌雕刻”,即图案单独雕刻,并且在门窗上还要雕出图案的凹槽,雕刻完成的图案要恰好能镶嵌进入,不留缝隙,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

如今,韩家的后代大都住在这个院子里,十几户人家占据着不同的厅房。多余的房子则开成了客栈。这就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大院,与其他规制严整的收费景点相比较,显得更接地气。居住在院子里的人和谐相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或谁家出差旅行带个礼物回来,或谁家炖个鸡汤、包个饺子、炒个腊肉,就扯起嗓子喊一喊,坐拢来小酌一杯,摆些龙门阵,欢笑声如月光般银亮。

那天,我在院子里看到,几名外地来的游客坐在树下打牌下棋,喝茶聊天。阳光斜照后,树叶的绿荫渐渐离开了他们。几位成都来的摄友扛着相机和脚架穿进穿出,拍摄那些精美的门饰和神兽。他们说,在四川,像这样的古老宅院实在是太少了,太珍贵了。另有几个客人说不想回去了,今晚就下榻在院子里,享受在城里难得找到的古客栈氛围。

富甲一方权倾一时的豪门

秋风萧瑟,鹧鸪飞过,落叶簌簌飘零,为这座冷清大院平添一些古意。院子越是寂静,我脑子里越是鼓荡。我很难把眼前看到的情景同一幅画面联系起来。通过对韩家大院的实地踏勘,回蓉后又在四川省图书馆“泡”了几天,终于打捞出这个望族的传奇发家史。

韩家大院的历史也是韩姓家族的历史。明末清初,由韩氏四代先祖韩廉带领家人由陕西入川,那是一段吃尽苦头的迁移之路:凄风苦雨,抛别故土,千里川陕道,望断不归路。瘴气、酷阳、冻馁、寒夜、伤痛、倒毙……当时入川的还有更浩大的移民潮,他们或三五成伴,攀援于蚕丛山道,或为官兵敲诈,或遭匪患拦截,或受虎豹袭击,有人在中途就倒毙不起。激流山峦间,酷暑寒冬里,留下无尽辛酸的血痕足迹。

韩氏先祖韩廉跋涉了大半年,带着20多名族人来到四川雅安,在崇山峻岭中的上里镇挽草为业,林坎结庐。他们将陕西的土布输入西南地区销售,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财力渐渐雄厚。很快,韩家又盯上雅安地区极富盛名的边茶交易,这也是韩家后来发展起来的主业。四五年后,韩家人依靠由布业、茶叶等积攒的财富,在自贡买下七口盐井,拓展产业,初获成功。

清嘉庆年间,依靠地处雅州丰富植被的优势,韩家又成功搞起了木材生意。鼎盛时期,韩家已垄断了周边市场的布、盐、木、茶等,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由于人丁兴旺,原有的老宅已无法容纳家室成员,韩家第二代入川者便开始另建大院,也就是现在韩家大院的庞大格局。

韩氏的发展,经历了数代人的奋斗取得成功后,他们在混沌时代活得并不容易,也意识到一个道理: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处在钱盈权弱的社会地位,始终会让家族处处被动,他们开始谋求在官场上的作为,该用功读书就用功读书,该结交的就要舍得花钱结交。到了韩家第四代主人韩廷藩手里,他通过苦读勤学,获清廷钦点进士,成为韩家历史上第一位做官的后人,也成为韩家后人的楷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韩氏有个“家规十八条”的治家理念非常有名,这就是要求家族的嫡嗣子孙,恪遵不违,并落实在治家、经商、为官、处世等细节上,在举手投足间如影随形化为习惯,最终成就了鼎盛并光耀数代的豪门。

“敦伦纪、重祖坟、慎葬埋、重祀典、谨嫁娶、谨嗣续……”细细品读韩氏家规,至今仍然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韩家第四代主人韩廷藩制定的《家训喻志》很有意思。《家训喻志》开篇即谈到韩氏先祖韩廉一生栉风沐雨带族人由陕入川、光耀家族建设的三大成绩:一是购置田二顷,约二百亩,二是修房屋四十余间,三是修引水渠和出资维修二仙桥等。

韩氏一族在后来的两百年中,奉行“学而优则仕”,培养出不少“庙堂”之才,庇护了自家在长达两百多年时间内,如鱼得水活跃于政商两界,做了不少善事,受到乡贤拥护,也维护了一方安定。有趣的是,清咸丰年间,韩家私塾里还出现了女性学员的身影,这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算是开明之举,颇受乡人褒赞。

韩家乐善好施,对下属或雇工都较厚道。逢年过节或遇饥荒,韩家就提前煮好稀饭广为施舍。遇有亡人,出资送赠棺木。对店里拮据的先生、长工更是慷慨解囊。大院的好口碑一如门前的古柏挺拔稳健。

《韩氏族谱》记载了一件事:有一年中秋节,韩家大院外面的桂花树开得特别好,桂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小花儿,碎碎的,一朵朵四瓣小花簇拥在各自的枝头,花瓣中小得几乎看不见的花蕊在秋风中颤动。那天晚上,月儿正圆,清风徐来,韩家大院坝坐满了邻里乡亲,大家一边赏月聊天,一边喝着韩氏制造的桂花茶,一边听镇上的评书艺人讲隋唐演义。

战场上“杀”出的兵部尚书

韩氏家族不仅生意做得大,还重文习武,从乾隆至道光末年,先后有数十人参加科举,仅道光年间,就有两人中进士,十五人中武举,清廷赐挂“中军付府”匾额一道,中龙门子上悬挂“武魁”匾额一道,东龙门子上悬挂“卫守府”金匾一道。

韩家老院的院门上挂着清代朝廷赐给名门大户的火焰镶边的金匾“卫守府”。清代,卫守府是一种五品官员,但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荣誉空衔。正厅,则书有一块“踩草梭镖”的金字匾额,这是韩氏一族第五代主人韩腾蛟亲手所题的高匾。

这块上书“踩草梭镖”的匾额,笔力遒劲,江湖气息浓烈,显示出书者的霸气和雄心。事实上,院落的历代主人不仅身处“江湖之远”,而且身居“庙堂之高”。鼎盛时期,韩家已经垄断了周边市场的布、盐、木,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由于财力雄厚,人丁兴旺,原有的老宅已经无法容纳家室成员,便于他处另建大院,于是有了今天两处大院的格局。

大院的第四代主人韩廷藩通过勤学,获钦点进士,成为韩家历史上第一位做官的后人。而后,韩家的韩腾蛟中武举,后因屡立军功,步步晋级,位高权重,渐渐接近朝廷的权力中心。官场、商场、农场、茶场,都成了韩腾蛟和他的家族的竞技场。

综合雅安地方志和上里镇文史资料,我们渐渐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韩腾蛟形象:此人最大的军事功绩,主要是清咸丰年间大战贵州杨元保农民义军并将杨俘获。

清咸丰四年(1854年)初,贵州农民杨元保之父,在独山一带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在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当时太平军首领之一肖朝贵等人的推动下,于当年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8000余人在都匀起义。义军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攻克都匀平舟司,占据通往独山、罗甸、大塘和广西南丹的要道,声震独山、都匀和荔波三地。

朝廷大急,立令贵州巡抚蒋蔚远调集人马围剿杨元保义军。此时,韩腾蛟作为蒋蔚远的副将,请缨大战杨元保义军。一天拂晓,杨军正在埋锅造饭,韩腾蛟率1000多名清军从乌龙观(在今东安乡)袭来。他下令火器营先用大炮、火箭、火铳对着杨元保所在山林猛轰猛射,硝烟未尽,他令旗一挥,大军杀出,同时安排西边500名清军策马向杨元保合围。漫山遍野,短兵相接,喊杀声、刀枪碰击声响彻山谷,血肉横飞,尸横遍地……次日,韩腾蛟命另一队清军星夜疾驶300余里,抢了杨的粮草,袭杀援兵。大战持续两天一夜,由于韩腾蛟巧妙用兵,又重金收买了杨元保的两名手下,连连大捷。不到一个月,杨元保损兵折将,仓促南退。几天后,杨和二十多名亲兵在广西南丹州昔里山,被韩腾蛟设伏俘虏,尽皆押到贵阳被斩。韩腾蛟立此大功,受封为健锐营翼长,正三品,名声远播。

接下来,韩腾蛟又在川黔的几次平叛战役中,不顾生死,亲冒疾矢,有出色军功,因而屡屡晋级。道光初年,韩腾蛟37岁左右,终于在自己的人生鼎盛时期当了朝廷的兵部尚书,级别为从一品,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成了享誉川内外的风云人物。

韩腾蛟之后,韩家为官人数代代皆有,成了官商两界游刃有余的大家族。

但韩家最终还是衰败了。韩氏的没落基本与政治无关,主要是光绪年间后人在经营上出了问题:先是在自贡的盐井被人讹了去,随后在雅安的茶庄、木业、商号又连年亏损,到民国初年,偌大一份家业已是繁华落尽,无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院中的一院曾被作为学校和机关单位办公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些老宅和残存的院产都相继还给了韩家后人。于是便有韩家后人陆续搬回来居住。

韩家大院大门外不远处,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修建的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往昔,此桥曾由韩家多次出资修缮。

韩家大院所在的雅安上里古镇,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前些年,《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都将这里作外景地。来来往往的游客,也兴致勃勃在这个老镇徜徉漫步,体味历史文化的沧桑,欣赏小桥流水边怡人的田园风光……

新闻推荐

南丹矿山冒顶事故 井下被困人员数升至十一人 八名相关人员已被刑拘

据新华社南宁11月1日电(记者何伟黄耀滕)记者1日从广西南丹县委宣传部获悉,南丹县矿山冒顶事故井下被困人员新增2人,升至11人...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韩家大院 清末三代人的“百年工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