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鄄城 > 正文

搬离滩区,发大水再也不怕了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0-07-13 15:31   https://www.yybnet.net/

这几天,黄河鄄城县旧城镇段虽迎来24年来最大的洪峰,但北李庄村村民李河远却不用担惊受怕。“自从搬离了滩区,住进新社区,就再也不怕发大水了。”在鄄城县旧城镇北李庄社区老年公寓,今年76岁的李河远一边收拾门前的花草,一边给大家打招呼。

但李河远还是惦记着曾经朝夕相处的黄河。他邀上几个老伙伴,特地去河边看水势。村子搬走后,对岸还留下不少地,大多种上玉米。

眺望着河对岸的庄稼地,李河远彻底放下心来。“这么大的水势,搁在过去肯定会淹了村子和田地。”李河远说,现在有镇村干部彻夜守着生产堤,不会有啥事。不像过去,一发大水,啥都给冲没了。

回忆过往,老人一脸忧伤。“大水一冲,房台像切豆腐一样往河里掉,一会儿工夫,整个村子就落到河里了。打我记事到现在,俺村都搬过5次了。”李河远说,因为黄河河道滚动,河水侵蚀,村庄也一直在不断移动。

1970年是北李庄村第四次迁村,因为村里的地都在河北岸,刚搬到黄河南岸没几年的村民因为种地不方便,又回迁到北岸,这一住就是47年,直到2017年10月份迁到新社区。”

“1996年以前,几乎年年发大水,一年只能收一季麦子,秋庄稼基本没收过。”今年63岁的村主任李运如说,每次上水,全村墙倒屋塌,大街上漂满了锅碗瓢盆和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水大的时候,连续三四个月降不下去,有的年份,过年时村子还泡在水里,村民只能撑着小船或者木筏出村,吃的水也全靠挖坑渗。”

因为穷和经常发大水,村民的房子多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四角用砖头垒出墙垛,四面和屋顶覆上玉米秸,抹上一层泥。即便这样,也要从拉土垫台开始,忙乎六七年才能建成一套。

今年56岁的南俊英1983年嫁到北李庄村,新房就是养牛用的窝棚,这还是借来的,她一直住了7年多。想起过去的滩区生活,她至今仍觉后怕:“真不知道当年是咋过来的。与现在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她说,那时候一发大水,先把孩子送到地台高的人家看护着。大人一夜不敢睡,人人拎根大木棍,沿着自家房台四处查看、夯实。砸台基的“砰砰”声飘荡在全村的上空,带着沉重和彻夜无眠的疲惫。“一边砸房台一边提心吊胆,就怕一转身,泡软的房台塌入水中,家也就没了。”对于那些年的遭遇,南俊英至今难忘。

“1980年代刚分地时,家里人均2亩地,现在被水冲得只剩下8分地了。”李运如说,全村过去有1900亩耕地,如今只剩下了800亩能耕作的滩地。“这些年有1100亩‘掉’进河,水灾严重时,只能靠国家救济过日子。”李运如说。

一方水土已养不活一方人。北李庄村910口人、320户,迁建前,村里有20多个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2017年10月,位于黄河大堤南侧的滩区迁建项目——北李庄社区建成,3个村庄1500多口人搬进了新社区。这是北李庄村第5次迁村,迁村的第二年就有12家举办了婚礼。“现在每年都有四五家办喜事,村里的小伙子不愁娶不上媳妇。”南俊英乐呵呵地说。

“楼下,小区扶贫车间能打工挣钱,社区里还有医院、超市、幼儿园和小学,感觉比城里的小区还好呢。”李河远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石鹏志

通讯员丁秋松周朝红

新闻推荐

村里来了省派“第一书记” 记鄄城县大埝镇省派“第一书记”孙淦

今年3月份,省住建厅设计处孙淦来到大埝镇立屯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屯行政村由东立屯和西立屯两个自然村组成,村里刚...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搬离滩区,发大水再也不怕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