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南茶北引 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访中国茶叶学会顾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原副巡视员黄继仁

来源:黄海晨报 2019-08-15 06:3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晓波 张守坤 特约记者 陈永强

【人物链接】

黄继仁,男,1940年生于安徽歙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原副巡视员、高级农艺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多家茶叶机构和组织的顾问、名誉会长。

1963年,他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2年至1978年在山东工作期间(当时调往山东省商业厅工作),受山东省政府下达任务,组织实施“南茶北引”科学实验工作,在山东东南沿海、胶东半岛选择日照、莒县、五莲、临沂、莒南、胶南、青岛等10多个县、市作为试点进行试种,经过近10年的实验、示范、精心研究,系统总结出以茶树安全越冬为中心的茶树高产、稳产、优质的整套栽培技术措施,使之山东引种茶树获得成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山东茶叶生产,形成我国北部新茶区奠定了科学基础。

1978年末,调回中国农业部工作,从事茶、果、糖、菜、花等经济作物的全国行业行政管理工作,历任农业部经济作物局二处副处长、处长,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2000年退休后,出任多个茶叶协会组织的副会长、顾问、名誉会长,继续为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原育种研究室主任虞富莲时,他就推荐我们,一定要到北京去采访黄继仁老先生。虞富莲说,黄老当年对山东的“南茶北引”工作,立下汗马功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以说是山东省“南茶北引”的“活字典”。

经过虞老的引荐,我们终于与黄老相约北京。

在采访过程中,黄老或用手比划茶叶加工的流程,或凝神回想当年在山东做茶时的情景,或朗朗如孩童般的兴奋欢笑。岁月并没有让他对茶的热情消减,反而因为这几十年的积淀,而愈发热烈、诚挚。原计划2个小时的采访,不得不再三延后,品了4种茶,谈了近4个小时,一次简单的采访变成了一次心灵的旅程……

因为爱茶,选择了茶专业

采访黄继仁,不得不提一个地方——— 安徽歙县,因为1940年11月黄老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茶农家庭。

黄继仁说,安徽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发祥地,第一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是中国“徽墨之都”“歙砚之乡”,也是中国茶叶主产县之一,安徽省第一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他自小生长在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的原产地。在大环境熏陶下,他从小就爱茶,只是当初对茶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只是知道,“喝茶对肠胃比较好,是不错的养生方式,而且品茶也是一种修养境界的方式。”

黄继仁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大学,但是,他对茶叶的印象又非常深刻,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一个中专,上了安徽屯溪茶校,学茶叶专业。黄老说,当时的想法很朴实,就是因为喜欢茶,常年接触茶,想着可以早点毕业,为家庭减轻负担。没想到,中专毕业时,他们学校从7个班里选了30人,又保送到安徽农业大学(原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这样他就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茶叶,研究茶叶,喜欢茶叶,一生为茶叶事业奋斗。

黄老说,他从小就养成了喝茶、品茶的习惯:喜欢茶的随和与平常,不需什么排场,一方小桌,一壶开水,随意而安,少了些客套。备一瓶碧水,泡一壶绿茶,坐视天地间,喝水品茗茶,看世间冷暖,忆人生得失……

两次主动请缨,到山东种茶

这一晃,到了1963年,黄继仁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黄继仁说,1970年,农科院系统里搞下放劳动,在外的研究所就地下放,在北京的几个所就被要求迁到京外。他当时就是跟着农科院的土壤肥料研究所被下放到山东德州。不过那时候,他和茶还沾不上边,整天和土壤、肥料打交道,蹲守在田间地头。

黄老说:“当时,听说山东正在搞‘南茶北引’,我就跟单位领导说,我是学茶叶专业的,能否跟山东省联系一下,如果需要,我去山东帮着搞搞茶叶!”

没有想到,申请报告一递上去,当时的山东省商业局立即就表示:“要!”

但是,由于当时山东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人事关系冻结,黄继仁并没有如愿调动,中间便暂时停了一年。

1972年4月,黄继仁又跟农科院的领导说:“都冻结一年了,能否再跟山东联系一次,问问要不要种茶的?”很快,山东省商业局给的明确答复,仍然是“要!”

这次,黄继仁不敢再耽误了,就马不停蹄地快速办理了调动关系,把自己的人事关系直接从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调到了山东省商业局糖业烟酒公司。

黄继仁告诉记者:“当时的山东省省委书记谭启龙说过,计划供应时代,茶叶很紧张,我们山东能否试试自己种茶。山东省委就把这件事情交给山东省商业局落实,专门成立了‘南茶北引’种茶组。种茶组的人员被安排在省商业局糖业烟酒公司生产科,总共四五个人。”

黄老,在山东种茶的那些年,是他一生的财富。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磨炼了意志。那些年,常年在各县市的种茶区转,蹬上一辆大金鹿车子,就能围着茶园跑一天,辛苦并快乐着。

南茶北引中的“一二三四五”

随着采访的深入,黄老的话匣子也打开了。黄老说,当时山东省搞“南茶北引”热情很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他还给山东省的“南茶北引”工作,总结出来一个“一二三四五”的口诀。

黄继仁说,“一”指的是一项任务,就是特指山东省南茶北引,这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不能回避问题,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有困难。

“二”是指两项关键措施。黄继仁说,关键措施一是选地改土,因地制宜。当时,山东省种茶组结合实际,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试种区。对比较适宜种茶的东南沿海地区,优先安排,集中发展,对不宜种茶的地区,则不安排试种计划,由于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了盲目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南茶北引”的大面积引种成功。同时在选地方面,处处考虑有利于茶树越冬。黄老认为,茶园最后设置在高山朝南的山坡上,因山越高越挡风。而且最好是一孤山,附近东、西、南三面无山,否则易出现回头风和串沟风,对茶树越冬不利。山顶山脚也不宜种茶,因山顶风大土干,山脚霜大夜冷,故茶树应多种在山坡上。黄老说,在两项关键措施方面,从何地引种,引什么种,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黄老回忆道:引种初期,因缺乏经验,当时有种就引,所以头几年引种了云南、四川、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茶种。经过几年的实验,云南、四川、闽南等地的茶种,抗寒弱,在山东不能越冬;湖南、闽北的茶籽,抗寒也不强,越冬成活率仅为50%,最终选择了安徽黄山附近的茶籽,不但能安全越冬,而且长势也很理想,因此,从1968年起,山东的茶树重点就从皖南引种。

黄老总结的南茶北引中的“三”,指的是过好“三关”。一是种苗关,看能否长出苗;二是越冬关,山东种茶核心就是能否顺利过冬;三是日常关,所谓种茶有方,制茶有道。

黄继仁说,山东省在种茶过程中,以土为中心,还实行了“四个结合”:一是种茶和深翻改土相结合;二是种茶和兴修水利相结合;三是种茶和养猪积肥相结合;四是种茶和植树造林相结合。特别是日照一家茶园,采用深翻整地,搬土压沙,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把近海沙滩变成了茶园。

黄老告诉记者,茶树原产在我国南方,具有喜温、喜湿、喜欢酸性土壤的特性。“南茶北引”是项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必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发展着。所以当时的山东种茶组,还提出了确保山东种茶“五不死”,即冻不死,晒不死,旱不死,涝不死,虫咬不死。做到了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实验地块三落实,各种茶县市都有实验的重点,抓紧、抓好、抓出成果。

黄继仁说,山东省引种茶树获得成功,对今后茶叶科学和生产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日照春茶采摘晚是有原因的

黄继仁说,由于在“肥、水、管、采”上狠下功夫,从而减轻了不良自然条件的影响,山东茶叶产量不断提高。特别是日照市,当时平均亩产就近90斤,有不少亩产达到150斤以上。

黄继仁对记者说,山东省茶树引种分为三大茶区:东南沿海茶区,包括日照、崂山、胶南、莒县、五莲等县市;鲁中南茶区,包括沂水、泰安、新泰、莱芜等地区;胶东半岛茶区,包括文登、烟台、招远、蓬莱等地区。各茶区的气候情况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差异甚大,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夏季高温,秋季多雨,冬季干冻,因此,对茶树生长影响极大。各茶区茶叶产量的分布同雨量多少也有密切关系,日照市四五月份的气温平均在15—20℃之间,从气温上讲,是符合茶树生长要求的,但是月平均50毫米的降水量,显然是不能满足茶树新梢生育所需要的大量水分,这可能是造成日照春茶采茶晚,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人工灌溉是提高春茶产量的关键措施。

黄老说,跟江南地区相比,北方地区不但气温偏低,而且还容易出现“倒春寒”。我国北方初春时节(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却时常偏低,尤其是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这种天气对茶芽萌发,特别是已萌发茶芽和新芽有危害。一方面,“倒春寒”容易影响茶芽萌发,导致茶叶推迟上市;另一方面,“倒春寒”天气还容易冻坏已经萌发的茶芽,影响茶叶质量,甚至造成减产。

日照绿茶是中国最北方的茶,在低温及“倒春寒”天气的共同影响下,日照春茶比南方茶采摘晚就不足为怪了。

与茶结缘,人生灿烂

因为工作原因,1978年末,黄继仁从山东调回农业部工作,从事茶、果、糖、菜、花等经济作物的全国行业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和参与各项经济作物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的编制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国家制定行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回顾这么多年做茶路,黄继仁庆幸此生与茶结缘,他说茶让自己受益匪浅。回到农业部后,他就开始组织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工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负责系统整理、鉴定,共征集2400份茶树品种资源材料入编中国农作物品种资源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组织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和茶树新品种国家审定(认定)工作,截至2005年全国共审定(认定)国家级良种97个。

多年来,他积极为中国的茶业发展尽心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他的牵头下,由国家投资先后为每个茶叶生产省建立了省级茶树良种场,并逐步完善地、县良种繁育基地,使之基本形成了全国比较完整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为加速我国茶叶生产实现无性系良种化,推动茶叶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1984年茶叶流通体制改革,茶叶经营完全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为适应这一形势的转变,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既组织各省总结推广初、精制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典型经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茶叶市场经济一体化;同时,组织开展全国茶叶名优茶评比工作,推动了名优茶的创新发展,既丰富了市场,又使茶农增收,支撑了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黄继仁说,这么多年来,茶叶这条路越走越光明,因为我在这条路上有所成,也因此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志同道合品茶、论茶,共同探讨茶业将来如何发展的感觉,让我很享受。

名茶大众化,大宗茶优质化

黄继仁说,前几年,中国茶叶越是走高端,越是炒作得厉害,这是不正常的发展。这几年,茶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的竞争将是质量与价格的竞争、品牌形象的竞争、诚信服务的竞争。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和茶叶质量,提高企业知名度,建设自己的茶园基地是茶叶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企业经营的是茉莉花茶,有条件的尽可能建设茉莉花基地,从源头抓起,将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把好原料第一关,从茶叶鲜叶采摘、茉莉花采摘、粗加工、精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自采自制、产销一体化经营,逐步发展到规模化经营。正如像北京吴裕泰、张一元等百年老字号茶庄一样,他们就是从传统小作坊到前店后厂,再到发展基地,逐步发展壮大的,既保护了企业声誉、又使自己的产品长久不衰。

同时,要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品质。黄老说,近年来制茶业有了很大发展,茶叶机械也有所改进,从传统的看茶做茶到现在的制茶看茶,根据制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市场的需求情况制出了不同形状,色泽和口感的茶,风格各异。“10年前,我就提出来,茶叶今后的发展趋势:名优茶要大众化、大宗茶要优质化和多元化。名优茶大众化是指扩大特色名优茶的产量和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企业取得适当利润后让大众都能吃得起;我不赞同片面追求搞单芽茶,这是浪费资源,从茶树的有效成分来看,不是在芽尖,而是一芽一二叶含量最高;大宗茶要优质化是指大宗茶的质量档次必须提高,大力发展优质茶生产,淘汰低档茶;多元化则是调整优化大宗茶类结构,综合开发利用低档茶的生产,把夏茶利用好做红茶。有市场需要,为什么不可以把资源利用起来,关键是挖掘,利用什么好的工艺把内质做好。”

黄老认为,茶叶消费有着浓厚的地域消费习惯,民族消费习惯,产区和销区的习惯、城市与农村消费习惯也各不相同。在各地开设网点,要组织生产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适销对路产品,企业才能占领市场。

建议日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

黄继仁说,山东人喜欢喝山东茶,当地老百姓叫“煞口”。日照绿茶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整体品牌的提升。政府、协会、茶企、茶商,整个和日照绿茶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应当携起手来,一起行动起来,推广日照绿茶,多参加全国的茶博会,多举办日照绿茶品牌推介会。多开展茶科技、茶市场、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结合的活动;再就是要推起一两家龙头企业,有权威的、有代表性的,起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形成一个合力,将影响力提升,把品牌打响。

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茶讲和谐、讲交友、讲重情,这和中国人对人、对事的做法是一致的,茶叶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我们日照绿茶现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现在的知名度正在打开,这需要时间,我们要充分相信日照茶产业能给我们带来的未来是很美好的。”黄继仁说。

关于日照茶产业的发展,黄继仁认为,日照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滨海旅游城市;后发优势,日照市茶产业虽然发展得比较晚,但资源丰富,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占到山东的一半以上,是北方茶的典型代表;文化优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

对于以后的发展路径,黄继仁建议,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开发特色茶产品,加快茶叶标准建设,创新开发茶与特色文化、海洋经济结合的产品。

“日照绿茶要走出去,还要不断地宣传,做了工作的,都会有后效的”,黄老说,日照绿茶要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或者尽量多地参加各大小茶展进行宣传;同时可通过文化宣传,例如茶叶起源、神话传说、南茶北引等。

“我觉得日照绿茶走出国门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是她的口感,其次是她的大众化的价格,这也是我的一个期望”,黄继仁最后说。

记者感言——

坐在电脑前,看着这些文字,回顾和黄老的访谈,不禁感慨万千。谈起茶来,老人家竟是那般的激情澎湃,眼中涌动出对茶的那份执着和热爱,足以让人感动。出发之前还担心老人家会因为访谈而影响他中午休息,但极佳的精神状态让我们丝毫看不出老人家的疲惫。也许就是他对茶的这份深情感染了他自己,又或者是茶都被他感动了吧。

在完成对黄继仁的采访后,一句话突然跃入我脑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事情都不会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路上,必然铺满了荆棘,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预见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还要执着地努力。成功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些东西掌握权不在我们手上,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得更好。

“南茶北引”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就是因为这些先驱们,从没有被困难吓倒,从不言放弃,而是朝着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任何一次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相信成功背后的艰辛,历练了开拓者们的心智,这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新闻推荐

黄山市孤儿基本生活有保障

本报讯推进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黄山市采取七举...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特色种植促脱贫2019-08-10 07:45
猜你喜欢:
评论:(南茶北引 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访中国茶叶学会顾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原副巡视员黄继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