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从军行嘉峪关诗话(二十一) 周大成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8-04-19 10:01   https://www.yybnet.net/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阴云密布遮暗雪山,

极目远望大漠深处云天弥漫,

有遥相矗立的孤城和玉门关。

黄沙绝域戍边将士身经百战,

多少昼夜血染沙场铁甲洞穿,

不攻破楼兰他们誓不把家还。

这首诗是王昌龄《从军记》组诗的第四首,描写边塞征人艰苦的战斗生活和他们誓死守边卫土的坚定意志,抒发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中进士。曾贬为龙标尉,故有“王江宁”、“王龙标”之称。他的诗以边塞诗著称,语言精炼,浑厚深长,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称,被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昌龄集》。

诗的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构成一幅次第展开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当时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和形势,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情感: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诗的后两句抒情,由前两句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对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概括描写和他们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第三句写战斗的激烈和艰苦,仅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七个字就把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概括无遗。“百战”冠以“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暗示了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将士血染黄沙,马革裹尸,“白骨掩蓬蒿”。但是,金甲尽管磨穿,战士们的报国壮志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强。“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的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戍边英雄立功报国的豪情和必胜信念。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诗中提到的楼兰古国是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相邻,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七千米处,1900年3月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中国典籍里关于楼兰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里的“盐泽”就是现在的罗布泊。西汉昭帝时,楼兰归顺汉王朝,改国名为鄯善,成为汉王朝控制西域的战略要塞。此后,直到魏晋几百年的时间里,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公元422年后,鄯善国的百姓为了追寻水源逐渐南迁,以后在汉文史籍中,便对楼兰国鲜有记述。终于,在辉煌了将近五百年后,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便突然销声匿迹。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史学界尚无定论。目前受到支持最多的原因是因为气候条件改变而严重缺水,导致楼兰举国迁徙。

到唐代王昌龄写《从军行》时,楼兰国早已不复存在。那他这首诗中的“楼兰”又指的是什么呢?这要从《汉书》中一个故事说起。西汉时楼兰地理位置重要,被夹在汉与匈奴之间。楼兰国力较弱,为了自身安全,楼兰王常在汉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同时向两面称臣。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楼兰依附匈奴,截杀汉使,妨碍汉王朝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派兵征讨楼兰,俘虏楼兰王,楼兰降汉,但又受到匈奴的骚扰。楼兰王死后,接任的安归投靠匈奴,继续劫杀汉使,给汉和西域诸国之间的交通往来造成极大麻烦,成了汉王朝的心腹大患。

西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奏请汉昭帝同意,派遣平乐监傅介子带着金银财帛来到楼兰,楼兰王贪图财宝,设宴会见傅介子。醉酒后,傅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天子要我跟您密谈几件事,请借一步说话。”于是楼兰王退去左右,与傅介子来到密室,傅介子借机与两名壮士成功刺杀了楼兰王安归。楼兰贵族官员见状四散奔逃,傅介子向他们传达汉昭帝谕令:“楼兰王背弃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如果你们轻举妄动,那就会招来灭顶之灾。”然后傅介子斩下楼兰王安归首级,返回中原复命。汉昭帝改立在汉朝作质子的楼兰王弟尉屠耆为楼兰王。

到唐代时,吐蕃一直是唐王朝在西部的大患。王昌龄《从军行》中的“楼兰”就是借用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的典故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戍边将士在深刻意识到战争的艰苦卓绝之后所发出的更坚定、更深沉的誓言,因此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悲壮苍凉。此后,“楼兰”常被文人写到诗词中,用来代指敌方统帅或者敌人。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即运用“斩楼兰”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甘愿投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楼兰”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已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尽管楼兰国于公元五世纪就在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但在之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仍然默默地证明着自己曾经存在过。

新闻推荐

非遗传承人耗时三年创作《二十四节气》版画 惊艳亮相川大美术馆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目前正在四川大学美术馆热展。本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家协会和四川大学美术馆联合主办,成都美国商会和众妙文化艺术有限...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军行嘉峪关诗话(二十一) 周大成)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