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皋兰 > 正文

《我心归处是敦煌》

来源:淮河晨刊 2019-11-21 07:48   https://www.yybnet.net/

上期提要:莫高窟的艺术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吸收了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亚地区的文化而融汇成的多元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艺术不离真实的世俗生活,呈现了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敦煌不仅是佛教艺术圣地,也是一部辉煌的人文史,是一部在戈壁包围的绿洲营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西方净土变》既表现了世人对于尘世物质享受的难以舍弃,对尘世等级制度禁锢的难以摆脱,又表达了中国人对一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和个人尊严的自由境界的向往。

敦煌历来就是连通西域和中原的战略要地,秦汉之前,居住着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氏,占领敦煌。汉武帝对这个地方非常看重,他之所以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通向西域的道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莫高窟第323窟留下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珍贵图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9-前126年,第二次出使是在公元前119-前115年,他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条支、身毒等地区。其中大宛、安息、大夏、条支以及身毒的一部分(西北部)都是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地区。

张骞回来之后向汉武帝报告时提到,他在大夏见到了产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邛竹杖和蜀布,这证明了以中亚巴克特利亚为中心连接西亚、南亚、东亚地区的商贸网络的存在。张骞之行标志着

“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西域的信息也随之传到了内地中原,具有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也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逐渐传到了中原内地。这是敦煌之所以有犍陀罗艺术影响的原因。

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建立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但河西地区时常有匈奴人的把持和扰乱,这一段通向西域的路如何打通?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左右,霍去病的第一次河西之战,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霍去病从陇西郡出发,越乌戾山,渡黄河,转战千余里,摧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河西地区的一些小国和部落。最终在皋兰山迎击匈奴,匈奴精锐全军覆没,甚至匈奴部族的圣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汉武帝又命令霍去病第二次率军出击河西地区。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独自率领所部骑兵深入匈奴境内两千余里,向匈奴的侧背发起猛攻,再一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立四郡,加上两关,敦煌自此成为中原通西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地位,当时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戍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先后历经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思想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被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政权统治敦煌。此时中原大乱,河西地区相对太平。中原与河西走廊的百姓避乱在此,中原汉晋文化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得以保存和延续。敦煌地区曾经有一批著名儒家学者,他们设馆讲学,著书立说。与此同时,敦煌又是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佛教僧人的必经之地,佛教在此得以发展。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北魏时期,敦煌一度被当作屯兵的基地,后来北魏分裂,这期间敦煌又发生过叛乱,敦煌又归属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后,敦煌再次处于消极防守突厥、吐谷浑的局面。一直到隋代,隋炀帝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被迫投降之后,敦煌才得到安宁,丝绸之路也再次得以畅通。隋文帝和隋炀帝倡导佛教,令天下各州建造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莫高窟)起塔,宫廷写经也传至敦煌。短暂的隋代,在敦煌大兴开窟之风。

唐王朝前期遏制了对西域威胁最大的西突厥的进犯,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和安西四镇。为加强军事防卫,在敦煌和河西走廊设立豆卢军、墨离军、玉门军、赤水军、建康军等河西十军,使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出现了“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融汇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这时,敦煌再次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绿洲农业的发展、佛教及佛教艺术及道教的发展,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敦煌的兴衰与朝政的兴衰密切相关。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西北边防削弱,吐蕃趁机攻唐,贞元二年(786)的时候控制了敦煌,自此敦煌进入吐蕃统治时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莫高窟有藏传佛教的壁画内容。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经济的发展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因为文成公主进藏传播了佛教,所以吐蕃信奉和扶持佛教,佛教在这个时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敦煌地区寺院僧侣数量众多,寺院还招收俗家弟子,在寺庙里教授佛学和儒家经典。

到了会昌二年(842),吐蕃内乱,沙州大族张议潮率军在咸通二年(861)攻克了吐蕃控制的凉州。张议潮东征西讨,收复了大量唐朝的失地,驱逐了吐蕃统治者,结束了吐蕃长达六十年的统治,开始了归义军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北宋景祐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蒙古占领。西夏和元蒙统治者也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窟活动。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元蒙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就此衰落。

所以,莫高窟开窟和造像的历史,是一部贯通东西方文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佛教发展和传播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谋求自由和强大的历史。敦煌在历史上有着战争的苦难背景,同时也有着宗教信仰的背景。越是在苦难的时候,越需要有信仰,也许这就是敦煌能够在苦难中孕育出如此灿烂文明的历史根源吧。

张议潮与归义军

在敦煌,张议潮是个妇孺皆知的英雄,这个人很了不起。张氏世为州将,其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张议潮格外崇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的著名将领封常清,亲笔抄录《封常清谢死表闻》。他有感于吐蕃残暴统治下的民不聊生,十七岁就读寺学时,还手抄一首《无名歌》,对百姓的疾苦寄予深深的同情。

下期看点:陆上丝绸之路原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敦煌才成为一个东西方贸易和交流的重镇。然而,唐中期一直到宋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敦煌及其周围一些城市随即衰落。到了宋代,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瓷器,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敦煌失去了作为中原与西域地区文化和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莫高窟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野。

新闻推荐

“若要展现兰州,必先感受兰州” 本报记者专访摄影艺术家吴平关

拍合影的老夫妻1989年拍摄中山桥西侧待客的骆驼1992年拍摄吴平关什么是摄影呢?怎么感受这门艺术?怎么才能拍出“黄河之滨也...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心归处是敦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