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昭觉 > 正文

第一书记与23个彝族青年的大凉山之约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07-02 03:00   https://www.yybnet.net/

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康复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敏。

康复村新建的彝家新寨。

康复村外出打工的彝家青年。

看专题报道扫二维码

“李书记,我被允许上铁塔,可以架线了。”“李书记,我谈恋爱了,现在花费比以前大一些。”“李书记,我现在一个月可以赚到7000元。”……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李志敏都会接到这样到电话汇报。打来电话的,是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康复村外出打工的23个青年。无论多忙,李志敏都不会忘记与这23位走出大凉山的彝族青年们的约定:打个电话聊聊天,听他们讲讲外面世界。

这些曾经住在深山里,没有技术、只能领低保度日的彝族青年,在奔小康的路上,第一次走出大山,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城市有了稳定工作。

村里常住的人越来越少,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志敏却越来越高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双决”报道组凉山报道A 冷清的村庄

村里常住的人越来越少,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志敏却越来越高兴

从昭觉县城出发,过悬崖村,走美姑河大桥,再爬过3个近60度的坡路,就来到了支尔莫乡山上的康复村。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两边,三三两两地排列着几排彝家新寨。

进村后,清静无比,耳畔只有溪流哗哗的声响。身高1.6米左右、身材瘦削的李志敏边走边介绍,10多分钟,就走到了村子尽头。

李志敏又往回走,进了几户人家,都不见有人。“我们这个村子,其实彝族年的时候很热闹。”李志敏说。

也许是见记者疑惑村子的冷清,李志敏忙说起热闹时的景象:人头攒动的篮球场,围满了人的路边台球桌……

康复村山高林深,气温要比山下低不少,因而许多农作物都种不出来,地里土豆和玉米打堆。土坯房不扛雨,降水量一大,就要忙着修补屋顶。住在河边的村民,还要时刻警惕河水上涨,淹没了院子。

自然条件如此,大多村民也只好外出挣钱。“我觉得大家都很争气,古次有作在湖州架线,阿都曲日在越西打零工,古次木衣在广东建筑工地干活……”谈起外出打工的村民,李志敏扳着手指数了起来。

康复村原本有109户人。

这个昭觉县最边远的村庄,2017年,有80户搬去了西昌、普格等周边市县,开启了新生活。现在村里剩下20户贫困户、3户非贫困户和6户五保户,全村不过90多人。

日常劳作时间,家中只能看到老人和小孩,年长一点的,都在山上的坡地里干活。B 你我的约定

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李志敏都会接到康复村外出打工青年的电话汇报

尽管有80户人因为易地安置搬离了大山,但是李志敏并没有与他们断了联系。

特别是其中23位从2017年开始走出大山打工的青年,李志敏专门用笔记本记下了他们的电话。这23个人,近的在凉山州内,远的则在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或者广西。“几乎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我们就要通一次电话。”李志敏说,“我和他们有个口头的约定,我要了解

他们的情况,到时间了,不是他们打给我,就是我打给他们。”这些走出大山的彝族青年,曾经,在这个封闭的小村庄过着“喝点小酒,领点低保”的日子。现在,他们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李志敏都了如指掌。石衣拉都今年21岁,父母早年去世,由他带着一个妹妹和3个弟弟过日子。考虑一家5人生活困难,李志敏给他们申请了特殊困难儿童补助金,一个人一个季度810元。为了给弟弟妹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成年后的他,在李志敏和村组干部的鼓励下,去了江西、浙江等地务工。去年,在李志敏的推荐下,石衣拉都前往昭觉县学习电工技术,并前往浙江打工,最后被派到湖南郴州。

离家几年,一个微信群和李志敏隔三差五打来的关心电话,让他和村子没有断了联系,也成为他背井离乡时,为数不多的慰藉。去年2月,接受集中安置的他,离开村子搬到了普格,和弟弟妹妹住进了新家。

“他妹妹前段时间告诉我,哥哥寄回来的钱少了。我打电话一问,原来是谈恋爱了,我就告诉他妹妹,你哥现在恋爱了,正是用钱时候。”每说起这事,李志敏都觉得很有意思。

挂了李志敏电话没两天,石衣拉都就赶紧给妹妹转了1万元钱。为此,妹妹还专门把收到1万元钱的转账记录发给李志敏看,感谢李志敏“督促”哥哥节约。

前几天,石衣拉都给李志敏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公司终于让我上电塔,架线了”。此前,石衣拉都一直都是实习的身份,一旦当上“架线工”,便意味着收入将大幅上涨。石衣拉都很高兴,但李志敏不忘提醒:“你不要只晓得在高处欣赏风景,要注意安全,那个不能开玩笑的。”

今年35岁的克其吃哈的变化,也让李志敏很欣慰。

2017年,克其吃哈也是在学习了电工技术后,被派往河南郑州工作,今年又调到了广西。刚开始走出康复村时,克其吃哈经常会给李志敏打来电话,那时候,他最大的困难是普通话都说不好,与人交往很困难,这让他觉得外面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在李志敏的安慰和鼓励下,3年过去,“满口普通话,人也非常自信了,因为吃得苦,既当架线工,又当埋塔工,现在一个月工资能赚到7000元。”

这些年来,康复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挣钱。随着收入的加码,不少人也就彻底离开了村子,到了别处安家。

这对于李志敏来说,虽然不舍离别,却也由衷高兴。

而在5年前,他没想到能和当地村民有这么深的感情,当他刚到这个村子时,甚至还曾有过不安和犹豫。C 来就干到底

李志敏说,“昭觉县很小,没做出点成绩,赶集遇到村民时,脸会红”

今年40岁的李志敏,是凉山州昭觉县水利局的水土保持工程师。2015年,他报名下乡,任昭觉县康复村驻村第一书记。当年8月,他走马上任。

康复村一共有5个社,坐落在峡谷的两边。

初到康复村,现实与想象的落差,还是把他吓了一跳。村里没有公路,一条狭小的土路夹在群山和悬崖之间,一路蜿蜒,消失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他脚力不如当地人,从山下徒步到村上,走了4个多小时。

村里,村主任和文书都不会说普通话,大家住在土坯房内,刀耕火种。村民分散住在各个山头,想要走访一趟,需要翻山越岭。村里109户人,就有62户是贫困户。

来的第一晚,他本应在村里住下,但碍于村里的卫生条件和环境,他走了两个小时,去了邻村说注村主任家。第二天一早,他又从说注村赶到康复村,熟悉了解村里的情况。“进山之后,就像失联了一样。”山上没信号,打个电话都需要下山。那时,李志敏有些后悔。但想了一晚,最终还是放下了所有包袱,“来都来了,先干两年再说。”

而这两年的时间里,李志敏最能拿得出手的,仅仅是他教会了村主任、文书说普通话和基本电脑操作。以前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们,现在能处理基本的文档、表格,能用打印机打印文件资料。而村里的那条小路,还是像李志敏才来时那样,每到雨季,落石很多,不少人因此受伤。

两年帮扶期满,轮换的通知下来了。

他这样评价自己这两年的工作:就像什么都没做一样。“昭觉县很小,没做出点成绩,赶集遇到村民时,脸会红。”他说,“来都来了,就再干两年吧”。D 轿车开进村

村里的彝家新寨修好,狭小山路变成了10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

此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康复村的建设被重新规划。

村里的新路、新房开工动土,村民们也种上了核桃树等经济作物,他还筹措了一笔钱,买了40多只羊搞起了集体经济。

到2019年,村里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两个最典型的变化就是,村里的彝家新寨修好,原来的茅草房成为历史。而曾经让村民们感到“害怕”的下山买东西,现在变得十分方便——原来下山买一趟盐,要花4个小时。现在,狭小的山路变成了10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小轿车可直接开到家门口,赶集只花半小时。

2018年底,村里的人还买了摩托车。“没有具体统计过,至少有15辆左右吧。”李志敏说。

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村里成功脱贫,村里搞起了核桃、土豆等大面积种植,曾经的40多只羊也变成了100多只,还修了集体羊圈……

2019年底,李志敏第二次轮换时间又到了。他再次申请,继续坚守下去。

4年多时间,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加之现在轮换,新的第一书记来了后又要重新熟悉工作,“这一次,干到领导让撤,就撤吧。”他说。

再过几个月就要到彝族年了,到那时,外出务工的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要赶回来,和家人团聚。他们可以在新修的篮球场上赤膊打几场球,在村里的台球桌前互相切磋几番,然后开始宰猪杀鸡。“想想都觉得热闹。”李志敏说。

新闻推荐

穿越大凉山

应朋友相约,于近日开启了一次从西昌出发的穿越大凉山之旅。出行的第一站是昭觉县碗厂乡的七里坝,这里是凉山州倾力打造的谷...

昭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昭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第一书记与23个彝族青年的大凉山之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