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康县新闻 > 正文

眼癌女童救助风波

来源:济南时报 2018-05-27 14:05   https://www.yybnet.net/

一公益机构怀疑女童父母诈捐反转结局引发民众讨论和反思

近日,一篇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成舆论焦点。文中称河南省太康县一2岁半女童王凤雅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15万元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2018年5月4日,不到3岁的王凤雅离开人世。

文章将女童王凤雅之死归结于“罪恶的父母”,但随后,故事就出现了戏剧化反转。经警方调查,确认王凤雅家属当初的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捐款。且这些钱基本用在了女儿王凤雅的治疗上,目前还结余1301元。5月25日下午,王凤雅的爷爷将剩余的1301元善款交到了太康县慈善会。25日晚,最初并一直公开质疑王凤雅家长的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 发布情况说明称,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工作,目前该机构数十个危重小朋友的捐款项目被停。

至此,事情的真相已经基本浮出水面:王凤雅的父母不存在诈捐行为。一些媒体、自媒体也删除了之前的报道。但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

●对话女童母亲

想捐献凤雅的器官

●记者:什么时候发现凤雅眼睛不对劲?

杨美芹:出生两三天后,屋里的灯光

照着,她的眼睛会一翻一翻,有反光,一个月两三次。我没太在意,以为灯光反射。去年10月,凤雅两岁半,我经常看见她的眼睛像猫眼一样。有一次高烧不退,我带着她去太康县医院做全面检查。没有正式检查前,医生说,你的孩子送来晚了,保不住命了。我当时愣住了,还不知道是什么病。●记者:何时开始用水滴筹第一次筹钱?

杨美芹:因为想筹足化疗费,去年11月下旬,凤雅的小姑帮我在水滴筹上第一次筹钱,20天的时间,周围的邻居、亲戚筹了12373元。●记者:第二次水滴筹筹了多少钱?

杨美芹:23116元。

●记者:为什么当时就有网友指责你了?

杨美芹:我一直和网友解释,许多医生都说不能轻易手术,但网友们不同意。有的人说,即使保守治疗,也可以筹款。后来我就一直在筹款。后来一想,孩子要是治不好了,我还筹什么款?我就结束了筹款,提现出来。第二天,网友们翻脸了,他们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带着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我说,医生说过了,去北京的医院,也不会给我们做手术。但网友说,你必须去,孩子死也要死在北京。

●记者:凤雅说“救我”是怎么回事?

杨美芹:去北京的火车上,凤雅一直在发烧,身体很热。她呜咽了几声,不让我给她盖被子。他们就说,视频里凤雅说的是“救我”。

●记者:网上最大的质疑是你重男轻女。

杨美芹:没有。我的体质不能流产。我是做杂耍工作的,从9岁就全国各地表演走钢丝。村里人觉得我家女儿多,想领养一个,我坚决回绝了。

●记者:你们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杨美芹:从北京回来,我的手机、电话、微信、微博不停有人来诅咒我,现在我气得都崩溃了。凤雅是我的孩子,我比谁都疼她。我们有一个愿望,想把凤雅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她报答社会。

●主治医生说法

家人从未放弃过

2018年5月26日,女童王凤雅的主治医生、张集镇卫生院副院长杨荣光接受记者采访称,王凤雅去世前两个月,一直在卫生院输降压药、营养液,“已经没有医院愿意收治了。”他同时称,当时王凤雅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治愈,颅内转移不扩散就很不错了,能好转都是奇迹”。

据杨荣光的说法,杨美芹从未放弃过对王凤雅的治疗,从确诊以来,王凤雅的家人一直对医生表示,要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治疗方法,延长王凤雅的生命。

杨荣光同时表示,杨美芹的儿子的兔唇也是他前期诊治的,只是轻微唇裂,不算严重。“他们家人从未有过虐待孩子、重男轻女的现象。看到谣言后,我感到非常生气,在群里公开怼了回去。”

●央视评论

质疑要从事实出发

一个三岁孩子的离世,无疑令人惋惜,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显然并不在此。事件曝出后,受捐者觉得委屈万分,后悔当初选择网络求助;而对于捐助者来说,虽然后来证明没有被骗捐,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恐怕对网络慈善的信心又少了一分。这样一个双输的结果,值得各方反思。

在自媒体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朋友圈中从来都不缺乏口水,稀缺的是对事实的探究和对真相的执著。一些自媒体习惯于质疑,但未必进行过调查,拿到了足以坐实结论的证据。在事件剧情反转之后,王凤雅的父母表示对造谣者将诉诸法律。确实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这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事实,也是对正当网络慈善活动的一种支持。

的确,很多人之所以一听到“诈捐”就倾向于相信,这主要是因为背后有其传播的社会土壤。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捐助者和受捐者之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隔阂,缺乏相互信任。一旦有了导火索,人们的这种不信任感就会被点燃。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建人们对网络慈善的信心,首先需要重建信任。而要重建信任,需要让慈善资金在阳光下募集,在阳光下使用,同时引进监督机制。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善心,需要的是良好的慈善机制和社会氛围。这一起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善心经不起一次次消费。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在捐助者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善,也是在为中国慈善奉献爱心。

(综合央视、界面新闻)

新闻推荐

陇南市出台《实施意见》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本报讯(记者郭美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全市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近日,陇南市出台《关于推进...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眼癌女童救助风波)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