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挂号提供指导
◎ 记者 刘墨 摄影霸道
A远程诊疗平台
群众不出村也可享优质医疗
“以前看病,要走好几公里路去镇上的卫生院,现在在村卫生室就能治疗。如果不放心村医的水平,还可以远程找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国家级的专家看病,太方便了。”在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卫生室就医的村民彭大姐乐呵呵地说。
目前,泸州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实现区域内“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全市1857个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了平台。平台具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视频会议、远程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制点播、在线考试等功能,实现会诊信息、检查结果、心电和影像信息等与医院系统的双向互通。对下通过全托管、半托管的方式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让基层患者支付更少的医疗费用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向上开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湘雅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远程会诊。对患者来说,生病后不用千里迢迢四处求医,在所在地医疗机构就能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通过上级医院的远程诊断,专家医生能明确告之患者哪些病能在当地就可得到解决,哪些病必须到大医院救治,这样不仅省事,而且为患者省下了一大笔到异地看病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住宿费、就餐费等,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减少患者等待就诊和长途转院耽搁的时间。
便民服务平台
B
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
市民林女士这两天身上长了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且有瘙痒,她微信预约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邓永琼副教授的门诊号。第二天,她按时就诊,经过邓永琼诊断,林女士得的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急性荨麻疹,并开了内服外用的药品。林女士通过手机支付缴了药费和检查费后,直接到药房取药,整个流程仅花了半个小时。智能化服务流程,让患者更加感受到就医便捷,过去需要到院挂号,现在微信预约;过去“人等药”,现在“药等人”;过去“排队取化验单”,现在“自助打印随意取”。如今,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都在不断优化智能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由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建设的“健康泸州”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整合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资源,让市民享受到“一站式”的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就诊记录及档案查询等服务,挂号就医变得更加便捷。
同时,市民通过一部手机不仅可以完成挂号、就诊、缴费等就医流程,还能按图索骥,快速找到距离最近的脑卒中治疗医院,让患者得到最及时、精准、高效的救治。2019年6月,泸州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建成覆盖全市500多万人口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着力打造脑卒中防治的“泸州质量”和“泸州速度”。
C
“绿色通道”
让就医更便捷贴心
患者就医行动不便,护士立即送来轮椅;老人排队困难,可通过“绿色通道”就诊……多项便民措施让就医群众,尤其是老人和行动不便者感受到贴心的服务。
目前,泸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设置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诊“绿色通道”,考虑特殊人群就医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同时,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措施,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方便、得到实惠。
前几天,3岁的欣欣(化名)到市妇幼保健院复查,他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身体和智力发育都达到了同龄正常孩子的水平。不同的是,他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喝母乳,也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否则将导致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欣欣是一名苯丙酮尿症患儿,庆幸的是,欣欣在出生第3天接受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了这种遗传代谢病,及早接受了饮食干预。
近年来,泸州市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妇幼健康重点指标,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目标管理,着力落实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措施,促进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尤其在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重点工作上,紧紧围绕“强机制、抓关键、促能力”攻坚克难,全市妇幼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了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态势,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100%,孕期艾滋病检测率达99.97%,孕早期检测率89.12%。
此外,为方便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上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泸州市在卫生健康方面的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市本级需要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上门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100%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按要求和教育、环保等部门联合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市卫生健康委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批等环节在窗口完成,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窗取件”的“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
新闻推荐
1月8日下午,龙马潭区石洞学校举行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4名主席团成员和31名教职工代表参加。据悉,会议总结了学校2...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