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青神 > 正文

我们的“十四五”心愿

来源:眉山日报 2021-01-05 06:54   https://www.yybnet.net/

扫码听一听

他们的愿望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0年12月30日,中共眉山市委四届十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制定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展望二〇三五年,眉山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实现经济实力、科创能力、城市品质、民生福祉、治理水平大幅跃升。

“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的美好生活,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备受期待。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五年?

对此,眉山市民特别是脱贫奔康等人群,畅谈、分享自己的生活变化和未来规划,在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同时,和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寄愿下一个五年。

有脱贫户说:“希望将来能养殖更多猪,依靠自己的勤奋将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竹编艺人说:“希望把青神竹编装饰带到全国各地”;有种粮大户说:“将试种水稻新品种,充实群众的‘米袋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旅游警察唐亮

为洪雅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瓦屋山、槽渔滩、七里坪……这些是外地游客到洪雅县常常“打卡”的旅游景点,而在景点拥挤的人群中,总能看到身着蓝制服、手戴“旅游警察”袖标的身影,忙碌地疏导交通、维持秩序。

槽渔滩旅游警察中队队长唐亮就是其中一员。近日,记者见到唐亮时,他正在槽渔滩风景区巡检。“旅游警察需要更多技能,比如我们常年扎根辖区各个景区,了解景区文化,熟记旅游路线,甚至记得边边角角的设施、景区内的厕所位置,绝对算得上景区‘活地图’。”唐亮对记者说。

旅游警察具备一双搜捕不法分子的“火眼金睛”。2018年夏天,唐亮带领队员在景区巡逻时,发现一男子行迹可疑,便上前利用移动警务终端盘查,发现该人员系外地上网逃犯后,立即将其抓获。唐亮表示,游客来景区放松之时,就是旅游警察“上弦”的时刻,要对景区进行安全大检查,对一些旅游乱象进行整治、打击,尽可能地排除所有安全隐患。

2020年9月,当洪雅县荣获“天府旅游名县”的消息传来,唐亮格外高兴。“景区安全是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所以这份荣誉也是对我们所有旅游警察的认可。”

对于未来5年的计划,唐亮说,“‘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必然会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洪雅,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就越大。未来,我们要持续提升景区安全保障,为洪雅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设计师李登宇

和“彭祖祖”一起走向世界

“希望未来五年,我能够和‘彭祖祖’一起走向世界。”2020年12月29日,谈起自己的“十四五”心愿,投身彭山文创工作的44岁设计师李登宇说。他口中的“彭祖祖”是过去五年中他最满意的设计作品。

1999年,李登宇因为一个彭山姑娘,从老家都江堰来到了彭山。彭山的美食、美景、文化和这个彭山姑娘让他决心留下来,在这里安了家。

最初,李登宇靠做建材生意谋生,设计只是闲暇时的爱好。2017年,他开始走上全职设计师道路。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这是过去五年中最让他开心的事。

“现在祖国发展日益繁荣昌盛,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尽情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李登宇说,过去几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提振,也让他对做好文创工作充满了信心。

2017年以来,为做好彭山彭祖长寿文化文创工作,李登宇无数次登上彭祖山,梳理出的彭祖长寿文化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终于,彭祖长寿文化的表达者“彭祖祖”诞生,并衍生出“彭祖祖”公仔、衣服、U盘、水杯、插画、动画、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其中,彭祖卡通公仔“彭祖祖”系列还获得了2019年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李登宇先后2次获得创意中国设计大赛优秀奖,成为彭山创业明星。

“接下来的五年,我打算以‘彭祖祖’以及近几年结合彭山李密、江口沉银主角张献忠创作出的‘密哥哥’‘小忠忠’等人物为原型,创作出电影、3D动画等作品,推动以彭祖长寿文化为代表的彭山文化IP化,和‘彭祖祖’一起走向世界。”李登宇说。

竹编艺人刘前兴

把青神竹编装饰带到全国

竹旅游带来巨大变化,竹编艺人刘前兴最有感触。

刘前兴今年60多岁,是青神县西龙镇人,从事竹编行业已有40余年。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跟着父亲和哥哥学习竹编技艺。从此,刘前兴便依靠竹编养家糊口。青神县竹产业持续发展,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

“最初在家里编竹编工具来卖,慢慢地发展成给青神几个大厂供货。5年前,开始自己单干。”5年前,刘前兴的工坊进驻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他以前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成立工坊5年来,依靠向游客出售产品和其他订单,年收入达到了几十万元。刘前兴也被眉山市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如今每年平均要外出培训两次,将竹编技术带到云贵等地。

近两年,编了一辈子竹编的刘前兴开始走新路。他与广州一设计团队合作创作竹编装饰作品,成功将青神竹编与现代设计结合。双方联合创作的佛山“川隈杂谈”餐厅项目获得了2018年德国iF设计奖的“室内设计奖”及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类别“最佳设计奖”,并在2018年英国餐厅酒吧设计大奖评选中获得提名。紧接着,竹装饰项目在上海、成都等地开工,在近期火爆的东坡岛商业水街,也有刘前兴带着团队完成的竹装饰作品。

今年,靠手艺走向全国的刘前兴有了平生第一个“五年愿望”:“希望把青神竹编装饰带到全国各地。”

脱贫奔康典型陈少华

用双手托起致富梦

“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养小家禽收入3000元,养猪收入20000元,其他转移性收入12000元。”2020年12月29日,在仁寿县虞丞乡反封村2组,6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少华算了一笔经济账。“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有吃有住,还有不断发展的产业。”他感慨道。

2014年,陈少华及其妻子、母亲相继患病,医疗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被该村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陈少华特殊的家庭情况,村“两委”与扶贫干部积极为其量身定制产业扶贫规划,立足长短结合原则,引导他通过发展短平快的脱贫项目,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

当年,在病情好转后,陈少华立即开始养殖鸡、鸭等小家禽,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经过不懈努力,陈少华家不久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不脱政策,2016年,陈少华又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红利”,搬出了旧房子,住上了新房子。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开始发展养猪产业,每年出栏几十头生猪。2017年,家门口的水泥路修通后,陈少华买卖育肥猪更加方便了。

2020年,陈少华的大女儿出资,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条件下,在家门口修建了一个可存栏200余头育肥猪的养猪场,由陈少华统一管理。虽然养猪场目前只有16头母猪,但陈少华预计,2021年达产后,可带来20至30万元纯收入。

“党和国家的各种脱贫政策,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陈少华说,他会不忘党恩,继续努力,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道路。

种植户丁凤

让水果产量和收入翻倍

2020年12月28日,走进丹棱县顺龙乡官厅村1组,种植户丁凤正在自家果园挨个检查春见的套袋情况。“今年天气寒冷,套袋不能马虎,不然一年就白忙活了。”丁凤说。果园不远处,一幢三层小楼内,丁凤的母亲正在准备午餐,7岁的小儿子在一旁欢快地玩耍,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今年33岁的丁凤是当地的水果种植大户,栽种春见已有7年。目前,她家的果园里有1000余株春见,年均产量1万公斤,年收入10万元左右。“2020年的产量比较高,按照市场价,收入应该有12万元。”丁凤说,种植果树离不开精心的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果树种植逐步走向机械化,现在浇水、锄草都用机器,效率高、产量也高。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大力推进绿色种植,倡导种植户少打农药、施有机肥。县上的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进行培训和指导,种植户的水果种植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不仅如此,如今农村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水果不愁销路,还能卖上好价钱。“我家的春见品质好,每年收购商都抢着要,根本不愁卖。”丁凤笑着说。

如今,靠发展种植业,丁凤家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两个儿子都在城里读书。2020年,丁凤还在城里购置了一套新房。

未来五年,丁凤希望能继续坚持绿色种植理念,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让水果产量和收入翻倍,同时宣传好丹棱桔橙,为丹棱桔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员吴刚

让平安伴随工作和生活

“我今年53岁,以前一直在武汉生活,在中建钢构已经工作了30年。”2020年12月28日,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第二生产车间安全员吴刚说,“刚进武汉总公司时,我主要从事一线生产,后来听说公司要到四川建分厂,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毕竟四川是我的家乡。”

2014年年底,吴刚从武汉总公司调到四川公司时,位于眉山天府新区的企业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地。“印象最深的就是晚上到处都黑黢黢的,外面都是农田荒地,想出去吃饭要开车去很远的乡镇。”吴刚说,几年来,他参与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眼见新区从处处荒地逐渐转变为企业林立、充满发展活力的“天府公园城、眉山创新谷”。

如今,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订单已经遍布全川,企业规模从几十人发展到了上千人,厂区内餐厅、健身房等配套应有尽有。新区柴桑河湿地公园湖宽河净岸绿景美,T50路、T51路公交先后开通,出入都有宽敞的大道,晚上灯火通明,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选择在新区落户。

在自豪于过去成绩的同时,吴刚对未来有着更多期待。“现在两个车间都在加紧生产,订单已经排了很长,这是几年前刚到这里时无法想象的。”吴刚说,乘风破浪的“十四五”启航,相信未来五年,企业和新区将有更好的发展。他希望在未来五年中,车间的每位员工都能安全工作、平安生活。

种粮大户王元威

继续充实群众“米袋子”

2020年12月29日,在东坡区雨涵家庭农场,一排高大的烘干机旁,稻谷堆成了几座大山。“请放心,群众的‘米袋子’永远都是鼓鼓的!2020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接近3000吨,目前还剩1000多吨,正在加紧销售中。”王元威说。

今年44岁的王元威是东坡区有名的种粮大户,承包了3700多亩土地,2013年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成为当年眉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种粮大户。

“每年会拿出小块土地试种新品种,比如2019年试种发现了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好的新品种,2020年紧跟着就扩大了该品种的种植面积。”王元威说。18年的种粮历程中,他特别注重尝试新技术,把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于生产实践。带头运用以水稻抛秧为主的轻型栽培;选用优良品种,积极开展配方施肥;搞好病虫综合防治;劳动力不足,便探索机械化种植模式;针对水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在自己的田块逐步使用旱育秧技术。与此同时,在该区农业部门的帮扶支持下,王元威的田间有了三面光沟渠、机耕道,配备了太阳能杀虫灯、黄纸板等先进设备,为他进行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粮也要跟得上时代。如今,在王元威的农场库房里,摆满了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就拿播种机来说,我们从最初的简易播种机,到后来的育秧播种机,再到最新的印刷播种机,随着科技进步一直在更新换代。”他说。

在谈到“十四五”心愿时,王元威信心满满,“稳定粮食生产,继续多种粮!对现有承包土地进行多元化经营,更加科学合理规划,让自己的水稻不仅在‘量’上取胜,更要在‘质’上占优,真正做大、做活、做优!”

医护人员兰俊梅

提升技能为患者服好务

“今天感觉好点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2020年12月29日上午10点,兰俊梅在病房里给患者量完体温,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

兰俊梅是青神县中医医院内儿2科的一名90后护士,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兰俊梅积极响应医院统一安排部署,预检分诊、120急诊接送发热病人、交通卡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在随后的工作中,她坚守工作岗位,并担任优质护理责任组组长,和副护士长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病房管理工作。除了每天完成基础性的工作任务,她还挤出时间进行护理质量检查,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她亲切地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演练七步洗手法以及如何使用快速手消毒方法等;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及要求,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帮他们修剪指甲,为行动不便的患者端水、打饭,协助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身拍背……疫情防控期间,她用耐心和细心,陪伴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好务。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履行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专业职责,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是我一贯的使命和宗旨。未来五年,我想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兰俊梅表示。

脱贫户陈学珍

抓好产业过好日子

“现在家里种上了果树,住上了新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近日,在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脱贫户陈学珍正在自家果园里给不知火进行二次套袋,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卖个好价钱。

过去6年多时间,对陈学珍家而言极不平凡。家庭年收入从2014年识别的2600元,一跃增长到如今的5万余元,能有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6年多前,陈学珍家因病致贫。改变发生在2016年,她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开始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晚熟桔橙不知火和爱媛。其中有2亩果树2019年开始挂果,2020年迎来大挂果时期,收入十分可观。通过几年努力,陈学珍家早已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连日来,天气降温,她和家人正抓紧时间给“不知火”进行第二次套袋,这些桔橙树就是陈学珍家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接下来,她还想把家里剩下的近1亩土地,全部改种桔橙。

生活改善后,陈学珍也开始为一家三口的未来盘算。下一步,她想提高种植技术,继续发展产业,走上致富奔康的道路。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早日建立家庭,一家人和和美美,为了未来努力奋斗。

应届毕业生陈雨双

希望拥有自己的画廊

今年22岁的陈雨双是江苏无锡人,2020年6月从南京传媒学院毕业,8月来到眉山,在一家少儿美术培训学校任美术教师。“眉山人很热情,眉山美食也很多,在这里生活很悠闲、很不错!”2020年12月30日,陈雨双说。

陈雨双从小热爱画画,特别擅长油画和素描。从大二开始,她便跟着老师参与艺术领域的会展、展览策划。“印象最深的是参与江苏省第三届艺术品博览会,认识了许多艺术家,通过与他们交流,获益颇丰,提升了自己的格局,也开拓了视野。”

因为专业需要和个人喜好,陈雨双常常参观博物馆、逛展览。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她觉得十分惊喜,“过去,博物馆都是实物展示,现在有VR、裸眼3D等高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我们参观文物、艺术品的形式、方式,有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感觉,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接触艺术品,感受艺术品的魅力。”

未来五年,她计划边工作边学习,继续加强少儿绘画教学水平。“希望通过努力,在今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廊,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同时,在工作之余和朋友走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谈及未来,陈雨双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彭威楠 林茂春 古良驹 郭侨 张丹梅 王琴 罗端 王允浩 卫琳霞 蹇玮杰 文/图

新闻推荐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企业家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凡立美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厨具抛光打磨。杨美建摄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50MW重型燃气...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们的“十四五”心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