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九成宫醴泉铭碑外传吕向阳 宋天泉

来源:宝鸡日报 2017-11-22 17:47   https://www.yybnet.net/

仁寿宫、九成宫、万年宫,是位于麟游县同一个隋唐避暑离宫。不提它“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的华贵壮美,光听这吉祥美好的名称,就令人向往。

诏令建造仁寿宫的隋文帝杨坚,被次子杨广杀害于此宫。杨广弑父烝母的禽兽行径,给“仁寿”二字涂满污秽。而气盖万夫的唐太宗李世民,却相信妖不胜德邪不压正,于贞观五年(公元 631年)九月命人略加修缮,改名为九成宫,在贞观六年四月首次驻跸。次日清晨,太宗与皇后散步,发现原本缺水的离宫西城角下却湿漉一片,便好奇地用拐杖戳戳点点,瞬时冒出一股甘洌的清泉,遂喜不自胜,命陪侍的宰相魏征撰文纪事,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丹,并亲题碑首,史称九成宫醴泉铭碑。

公元 836年夏,麟游一场罕见骤雨山洪,暴怒似地摧毁了正殿配殿建筑群,覆没了泉眼,仅存醴泉铭碑、柱石、水井等零落遗迹见证着隋唐盛衰,似乎刻意让后世去琢磨兴亡祸福、荣辱得失的根蒂。

而今沐浴了 1385年朝晖夕阳的醴泉铭碑,仍像忠于职守的老臣伫立在九成宫遗址上,碑面虽有泐损,但它卓越的资政价值与日俱增,瑰宝般的思想与艺术光芒更加灿烂。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通中华人文名碑,是国宝中的国宝。

醴泉铭碑不像稀世的宝鼎奇石让普通人着迷,更不像独一无二的传国玉玺让枭雄们上心。除了醉心书法者奉为圭臬观瞻临摹、捶打拓片外,盗宝贼没把它看成价值连城的绝品,这是此碑幸存的原因。

从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始,历代在不断寻找和强化国家治理方式方法上费尽心机,其中揣摸天意、捕捉瑞兆、搜罗镇国之宝也罗列其中。那些百代不显的瑞星、河图、赤雁、白狼以及灵龟与飞龙,谁见了能不动心,能断定它们不是天外来客!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凤凰来仪,周人赤膊上阵;野鸡夜鸣,秦人东进千渭;神龙探室,汉朝斗志昂扬;麒麟巡山,隋朝底气十足。然而,没有一朝因此而守住“魂门”“魄户”,逃脱魂飞魄散的下场。

大关中像一口硕大的聚宝盆,盆底装金,盆沿镶宝,物华天宝,世间无二。这口天设地造的聚宝盆自宝鸡开造。宝鸡有宝,囊括天地的是《易》《礼》《诗》,有模有样的是陶罐、铜器、石鼓,活灵活现的是凤凰、神鸡、麒麟。宝贝多得不可胜数,人们眼花缭乱了,否则,此碑的命运比颠沛流离的十面石鼓还要更惨。

一直缺水从山涧架桥引水的离宫,突然醴泉涌流,喜从天降,大唐朝野无不欢腾鼓舞。好在这眼汩汩献瑞的清泉是太宗亲手所导,陪侍的房玄龄、魏征、李靖、王圭等一班宰相,与常侍皇帝左右的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亲眼所见,若换成常人或是远方奏表,这眼饱含瑞象的甘泉必饱受非议大打折扣,是不好做天下一流铭文、一流碑刻的,而那块质地上好的石料,精雕细刻的或是拴马桩、饮马槽与捶布石。

不言的老天爱捉弄人。这一汪清泉虽是个好兆头,但冒冒歇歇或三五个月干涸了,岂不成凶兆而令天下耻笑,何况历史上秦皇汉武都被瑞兆祥符折腾得死去活来笑料百出。是福是祸,深知异端害政、祥瑞误国的太宗,却还有另一层不安。

原来,早在高祖李渊立国的 618年,生怕妖言惑众,就急匆匆下令“禁言符瑞者”。太宗 627年继位,即下诏“禁私家妖神淫祀、占卜非龟易五兆者”,明令“民间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而太宗出尔反尔,借此瑞兆为自己涂脂抹粉,若让那个不认生熟、不看眉高眼低、专门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魏征借题发挥,岂不是自找难堪?

史册上怕权臣、怕奸臣、怕太监、怕后宫、怕鬼神的窝囊天子并不少见,但怕谏臣怕得欲言又止、怕得进退两难的却当数唐太宗。连令起草一篇寥寥千言的铭文也顾虑重重,的确有损天子的威严。但太宗却把魏征这个屡犯死罪的死对头、“举动疏慢”“数批逆鳞”的刺儿头,视为心腹甚至亲昵到称兄道弟,日后还列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实在让众大臣多有微词。

隋唐交替,是一场空前的大劫难,仅全国人口就从 4600多万零落到不足千万,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才上升到 1200多万,国家元气大伤可见一斑。大唐打江山、坐江山,接的是一个缺人民、缺土地、缺大臣的烂摊子,这使得雄心勃勃的唐太宗大伤脑筋。魏征就是在此环境下,半年间从东宫詹事主薄(东宫辅导官员)升任为四品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并随三品以上官员上朝参与国是,成为皇帝近臣的。

只有 37年寿数的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它曾以十多年爆炸式高速发展,仅积储粮食够全国食用 50年,创造的社会财富远远甩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但是,隋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却不准开仓赈济,而隋炀帝依仗积累挥霍无度炫耀富足,终于众叛亲离身首异处。对此,唐太宗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见解,说历史上多因荒政懒政亡国,隋亡的祸根却是因文帝勤政而起,文帝“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一日万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如此误国失国,史册少见,令人痛心。隋朝是唐太宗的舅家,大唐会不会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呢?因为李渊父子及诸多开国元勋,大多为北周与隋朝的臣民,浑身都沾染着前朝的光耀与晦气。

老天不喜欢富得流油的隋朝,也不同情胜残去杀的大唐。老天作怪,大地作乱,国库空虚,兄弟反目,外敌侵凌,这是老天赐予大唐新贵的见面礼。李渊在位 9年,“太白昼见”“日有食之”“京师西南地有声”“巂州地震山崩,遏江水”……仅李世民继位的三月内,“太白昼见”四次。太白即金星,早在东方叫启明星,晚在西方叫长庚星,而太阳升起到午时还能看见它,就叫“太白昼见”,星相学认为如此天象为人君懦弱、外夷入侵等凶兆。从贞观元年(公元 627年)到魏征薨的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年),十余次日食与地震、山崩、雨土、旱蝗与冬春不雨、黄河洛河泛滥、大风拔木、石头自燃、武德殿失火等接踵而至,不见丁点瑞兆。

眼下醴泉欢歌,似应作铭勒石以激励朝野,但太宗却猜测不透脾气古怪的魏征,会写出何等似是而非的铭文来。

就像干渴已久的九成宫突然冒出醴泉,贞观之治来的艰难也异常迅猛。高祖李渊在位 9年,北征东讨,拨乱反正,无暇于建设,太宗继位后,专注于内政治理,以修仁行义替代严刑峻法,以轻徭薄赋取代横征暴敛,仅仅四年,从大乱实现了大治。而这一系列治国方略的重大贡献者,正是太宗深信不疑、爱恨交加的魏征。没有负责规讽皇帝得失的谏臣魏征,贞观之治可能来得很晚,或许还在黑暗中摸索。

仁政不是动听的名词,也不是无法企及的高度,若诚心实行,要比给长者递个树枝还要简单。面对人口锐减,下令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婚配者,由州县出资聘娶;先后遣返三千多名宫女另寻配偶,对于卖儿卖女的饥民,拿出王室金宝赎回子女还家,还赎回并引来流落突厥等部落的 120多万人民归国。由是百业复兴,粮食大丰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苛政动用的是皮鞭棍棒刀枪,仁政只动一下嘴巴。针对盘根错节的债务樊篱,宣布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针对官员庞杂,下力裁减冗员,合州并县,中央机构编配的文武官员只有 643人。面对天灾与冤案,太宗多次减膳、责躬、大赦甚至食蝗,亲自审理冤狱,废除鞭刑背刑。短短四年,全国犯死罪的囚徒只有 29人。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390人。岁末,朝廷准许死囚回家探视,次年秋,囚犯按期限回还,无一逃亡,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

北方边患,自古为害中华甚深,大唐开国,边剿边抚,恩威并用,特别是随着大唐内部安定,突厥等异族势力内讧迭起,到贞观四年,四方夷族首领齐聚长安俯首称臣,尊请太宗为“天可汗”,四夷君长身着大唐官服,成了“天可汗”的带刀侍卫,近十万户部族投奔大唐。而太宗给西北各族首领的玺书中,均署名“天可汗”。这个自古所稀的辉煌成就,为大唐和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丝绸之路的恢复和鼎盛开辟了广阔空间。

回看这一桩桩治理奇迹,太宗把这第一大功推给了魏征。他说,这是魏征劝谏我推行仁义、以宽服民,现在果然见效了!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 ,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 ,献纳忠谏 ,匡正朕的过失 ,使国家长治久安 ,只有魏征而已,其功德超过了诸葛亮!

少孤,貌丑,乡棒子,生错门;随从李密、窦建德与大唐争天下,跟错人;归唐后为太子李建成心腹,站错队;皇子三兄弟争位,阴劝太子先下手为强,铸错计。这是魏征 47岁前生不逢时、多近杀身之祸的一页。

太宗不计前嫌不分亲疏,三年内提升魏征于宰相行列,与之形影相随,且“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这是高祖的老臣、秦王府的旧僚,也难以享受到的尊荣与信任,也让老臣多有不服,纷纷找太宗评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提出每每以失败告终的魏征缺乏“真才实学”,而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太宗却说,不错,他跟的那三个人都失败了,但他们失败的原因里,有一条就是不肯听从魏征的意见啊!这话传到侠气十足、报国心切的魏征耳朵,他感激涕零,以“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的《述怀》诗庄重承诺:要把一腔肺腑之言、赤胆忠心献给大唐献给天子。

起初,太宗并不完全了解魏征的才情与胆识,打了两年交道,益发觉得貌不惊人的他铁骨铮铮,忠心耿耿,心直口快,正直无邪,出的计是天下计,说的话是真心话,而不像一些大臣或察言观色唯唯诺诺,或见风使舵模棱两可。

贞观元年,岭南部落相互争斗不休,朝廷决定十州兵马大举讨伐,而魏征说只派遣一个使者慰问,岭南就可安定下来,事后果真如此,太宗夸赞说,一个魏征胜过十万大军!

贞观之初,宰相长孙无忌上书“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而魏征谏言“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结果突厥灭亡,海内承平。太宗感叹道,看来大臣尽心竭力,就是天子最威武的国之重器!

国家大树,要有捉虫的啄木鸟,万里山川,要有捕鼠的猫头鹰。太宗欲封泰山,群臣乐之,唯魏征以为无益百姓,罢之。已下诏扩大征兵年龄范围,魏征以为“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硬是四次不肯署名退回了公文,罢之。太宗要出游,闻知魏征祭扫祖坟归来,怕魏征嗔怪,立即撤销了仪仗。太宗有一个心爱的鹞子,见魏征过来,悄悄塞进怀里,可魏征装着没看见,奏报时间长了,鹞子竟被捂死。太宗亲聘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为后宫充华,魏征听说她过去曾许嫁他人,立即上表谏阻,太宗听到后大为惊讶,手书诏令深加自责,连皇后也赞叹说,这真是辅佐陛下的栋梁大臣呀!

碰钉子不怕,天子盛怒不怕,朝臣非议不怕,他怕的是天子染上亡国之君的旧病,千家万户就要遭殃!

九成宫醴泉铭碑落成之年,欧阳询 75岁,魏征58岁,太宗 34岁。这个组合,颇有西周太公、武王、周公伐纣时老中青“三结合”的色彩。可以想见,年事已高的老臣欧阳询,爬在坚硬的石碑上,用天下最美的楷书,工整书写着天下最美的铭文,此情此景,多么像一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笔耕图!太宗曾感叹说,看他的书法,总让人以为他是一个形貌魁梧的人,哪知道他长相也类似魏征。啊!两个貌不赢人的良臣忠臣,竟联袂抒写出了天下文采斐然、气象万千的绝美华章!

应诏撰写歌功颂德体裁的《醴泉铭》,对曾编著过 10卷《祥瑞录》(已佚)的魏征不在话下。身处“移山回涧,穷泰极侈”的仁寿宫,魏征满腔悲愤涌上心头,金殿之下填埋的竟是上万丁夫的“万人坑”,什么仁什么寿,简直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而眼前的大唐天子,心系苍生,忧劳成疾,以至于到了暑天不堪京城的闷热,当众臣纷纷央求新建避暑行宫,可“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明令修缮一切从简,这贴切古人所说的天子先体察民情办事俭朴,才能致力于神明才有瑞象的发生,也与古代《礼纬》《鹖冠子》《瑞应图》与《东观汉记》所载醴泉出现的兆头一一对应啊!这简直是上天赐予天子与国家的盛大喜事,为臣怎敢不如实记载在典册留给后世呢!

魏征的这篇“拨亮人心”的铭文,既是“文质彬彬”的传世之作,也是“攻疾防患”的救世良方,它完美地将“歌功”和“救弊”熔于一炉,无情控诉了隋朝的骄奢淫逸,热情赞颂了太宗勤俭持国的君子美德,更指明了“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与“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持国之道,斥责荒政无一捏造,褒扬德政无一虚夸。从文风上说,文辞简练而深刻,清新而宏大,一扫两晋南北朝以来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从资政上说,直指历朝历代衰亡的“太平病灶”——大建宫苑,粉饰富庶;巧取豪夺,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挥霍民脂;装神弄鬼,漠视苍生。像商纣王、秦二世、汉灵帝、隋炀帝,个个都因迷恋“黄屋”而蔑德,因自恃“居高”而忘危,因放纵“持满”而骄惰,没有一个记得将心比心忧国忧民才是江山万代的命根子。

这篇水灵灵的写水文章,是对贞观六年来国家巨变的清醒总结,它集合着祖先的意志、万民的期盼,像捧给太宗“醒醒神”的一盆清水: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宁,都寄托在英明的天子身上,一人正、一国兴,一人荒、一国乱!爱护百姓的天子,百姓像仰望太阳一样把天子捧在天上,而残虐百姓的天子,百姓一定要把他踩在脚下!

这篇水灵灵的写水文章,倾诉着长治久安的理想、太平盛世的向往,既是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的里程碑,防腐保鲜的预防针,也像递给太宗“照照脸”的一面铜镜:土地虽广,国家远未政通人和,财富益多,却不及隋朝的十分之一,仓廪愈积,天下仍有嗷嗷待哺之人,奢靡之风却日渐抬头。而天子是国家的心脏与躯体,哪容得一丝一毫邪气附体病气沾身呢!

有多大的学识与胸怀,就能写出思想多么深邃的文章。原来,魏征不是少见多怪的凡夫莽汉,而是“通贯书术”的文章大家。魏征注释过周易、老子等许多典籍,主撰《群书治要》50卷,著《次礼记》 20卷、《谏事》 5卷,总撰周、隋、梁、陈、齐 5史,著有《魏征集》 20卷、《时务策》 5卷,《全唐五代诗》收录其诗作 66首。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史底气与博大的诗人情怀,是魏征“凡二百余奏”数十万谏言、“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的奥秘,也是在职 17年做到不分场合直谏的胆气、引经据典善谏的才气与激切近谤死谏的底气。

唐太宗先后 7次往返于九成宫。此山此宫、此水此碑,的确寄托着他的朝气与自信、雄心与抱负。但是,这通醒世警世的铭碑,却无力遏阻楼台亭阁、声色犬马对天子的诱惑。大唐正在路上,魏征像推上坡的碌碡,不敢松一口气。

辅佐太宗这位好读书、喜读史书、善辞赋、工书法,对礼乐、天文、历法等均有造诣的“文采”与“风骚”大家,需要有非凡的胆识,更需要极大的耐心。他有志在节俭、求谏不倦、宽大为怀、知错必改的许多美德,比如太宗晚年将写成的《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时说,我继位以来,虽功大于过,但过失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搜罗来,游幸四方,烦扰天下等。同时,也有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游幸四方、屡改屡犯的许多毛病,比如在贞观四年兴建洛阳宫,贞观七年修建了史上最宏大的大明宫等。毫无疑义,太宗也时常游移于暴君与明君之间,游走在礼制与任性之间。

贞观十一年,魏征随太宗观黄河砥柱,写下了“兴利除害,为纲为纪”的《砥柱铭》,真切期盼着大唐与山河共存,这一年,他的“言穷切至”、“可为万代王者法”的《谏太宗十思疏》,令太宗“披览亡倦,每达宵分”。贞观十三年,他直刺太宗懒于政事、追求奢靡的《十渐不克终疏》,使太宗猛醒,“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

贞观十七年, 63岁的魏征薨前,留下一份未完成的谏书:“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太宗痛惜地一遍遍地抚摸着,让公卿把这些写在笏板上,随时提醒自己。

这份字行零乱的草稿,与《醴泉铭》的良苦用心如出一辙。良臣将死,心在家国!

杜夫子“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诗句,常被穷困潦倒的文人引为声讨命运不公的佐证,但魏征却因勇闯激流站立潮头而大展才华——只有融会贯通民族文化并学以致用的文人,才有可能抓住造福国家的机遇。

太宗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曾发誓一定要借机杀掉这个不看眉高眼低的“田舍翁”;太宗爱他,爱得情同手足,每每因听了他的真知灼见,高兴得赐绢赐金又赐药赐膳。魏征病危时,太宗亲赴床前慰问,“语终日乃还”,魏征薨,太宗吊丧恸哭,罢朝五日。将陪葬昭陵,太宗登上宫苑西楼,“望哭尽哀”,并含泪写下了《望送魏征葬》:“……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上朝后,太宗叹息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我们民族曾经创造了许多辉煌,也经历了诸多苦难,根子却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难题却都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

什么是天下至宝?老子说 :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孟子说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这通“三绝碑”,像清亮的醴泉,思想的峻峰,人间的至宝,永远映照和启迪着当今与未来的中国。

新闻推荐

养老保险政策宣传问答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一)什么是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农民是指在眉山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后转为城镇居民,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年满16...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九成宫醴泉铭碑外传吕向阳 宋天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