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梓潼新闻 > 正文

那些年抗击洪水那些事

来源:绵阳日报 2018-08-12 07:18   https://www.yybnet.net/

涪江流域图

▲绵州城筑堤防被涪水冲毁的最早记录“薛逢堤”(税毅绘制)

▼明绵州城垣图(税毅绘制)

清康乾时期两次洪水冲毁古绵州示意图(税毅绘制)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税毅/图

“古绵州城,临水作城,水陆四通,惟急是应;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东北之要冲和军事重镇。”今年7月11日,绵阳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翻开绵州史书卷轴,会发现自2000多年前绵阳建立县以来,这片土地频发水患,导致城市因水患而不断改变,甚至从涪江东岸迁到涪江西岸。以至于绵阳本土文史研究者大多认为,一部绵州建城史也是一部抗洪史。

沿水而兴因水而变

四川省志·地理志》记载:绵阳市境内,除了母亲河涪江外,主要支流还有火溪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芙蓉溪、凯江、梓江、郪江等。强大的水系构建了这座山水之城,从2000多年前,甫一建立时,城市便与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绵阳从汉高祖六年(前201)设涪县,就因紧邻涪水(今涪江)而得名,其主城区位于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冲积扇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这也造就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沿水而建的城市,因为水而不断发展,但也因为水多次遭受破坏,使得城市被毁。据悉,从建涪县开始,这片土地历经广汉郡、梓潼郡、巴西郡、潼州、金山郡、绵州等数度变迁,城池位置逐渐西移,并最终从涪江东岸移至涪江西岸。这一系列改变最大的祸首莫过于涪江频发的洪灾。“强大的水系加上四川盆地独特的地形,导致频频发生洪水灾害,而绵州城原本就修建在河水的冲击扇上,地势低洼,毫无悬念成了洪灾的泛滥区。”绵阳文史研究爱好者税毅介绍说,因为水患盛行,老百姓开始想办法防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建堤坝。

唐咸通(860~874)年间,剌史薛逢驻绵州,对涪水进行治理“湍捍冲城,始为堤以障之”,开始在城墙四周修建堤坝来抵制洪水,这也是绵州城筑堤防涪水冲毁的最早记载。至此,绵州世代儿女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开始了不懈的修堤抗洪史。

洪灾泛滥修堤护城

宋景德四年(1107年),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修筑土城墙,共设四道城门。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绵州太守史祁在州城的西北修筑土堤坝(绵州百姓称之为“史公堤”),希望能抵御涪江水患,但是土城土坝根本经受不住大雨浇淋,更挡不住洪水冲击,老百姓仍然深受水患的困扰。25年后的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冬,绵州知州程德降又大修城墙,采用泥石加固。当时,绵州城的城墙周长1300丈、高2丈,城堞高5尺,防洪与防御两者兼备。

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绵州城损毁严重。明宪宗成化初年,知州宁鸿主持修缮绵州城,“以石包砌,周九里有奇,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一尺,计一千六百余丈,门四,上各有楼”,形成了明朝绵州城的模样,在修城的同时也把防洪的因素考虑在内,“复修长堤以护城,屹然式廓”。那时的绵州城有四道城门,每道城门上均有城楼。到明弘治年间,增修外城,并在四周修建壕沟,明嘉靖年间又修建河堤,以此保护州城。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余瑞任绵州知州,于龟山下开“新河”引涪水以杀“水势”,本意是防洪保州城,却为清初涪江改道冲毁州城埋下伏笔。

“唐、宋、明各朝代在不断地抗洪,但对于绵州城市变化、水患的破坏力来看,不得不提到清朝。”税毅介绍说,清康熙、乾隆年间,涪江频发大洪灾,对绵州城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以至于州治迁址。

频发大水毁城迁址

据县志记载,税毅在绘制《绵阳县地籍原图集》时,从县志中了解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涪江突发的洪水从城中间穿过,绵州城的东门、北门被水冲毁,只剩下西门、南门。“那次洪灾之后,涪江改道,从现在的东方红大桥以下形成新的河道,汇入三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涪江又发洪灾,这次古绵州城再次受到重创,几乎是‘城堤半毁于水\’,可见当时水灾的严重。”

“清朝的洪灾十分严重,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涪江再一次遭受特大洪灾,导致仅剩的州城倒塌,经乾隆御批,绵州州治迁至罗江,经历水患和迁址后的古绵州城极尽荒凉,涪江原来的旧河道,慢慢被淤积填平,成为荒野之地。”税毅说,直到清嘉庆五年(1800年),州官刘印全从罗江赶回绵州旧治,主动捐出自己的薪俸,号召修复绵州城,得到官绅民众的响应,大家纷纷出钱出力,经过48天的时间,在老城区和已填平的涪江故道上修建了绵州新城,城身俱用方石修砌,甚为坚固。

咸丰庚申年(1860年),代理州务沈芝林督率士民,于城四围凿濠池,又伐木于四周植梅花桩,守御益备。传说咸丰年间,绵州城内一名老铁匠梦到神仙托梦,说州城水患不断,是因为涪江有一条泥鳅精作怪,需铸造一个铁牛镇住河中妖怪,防止它兴风作浪。于是,绵州城内家家户户拿出铁器捐给铁匠,铁匠铸成一只铁牛,放置在涪江河堤上,意为“铁牛镇水”,至今在铁牛广场上仍然有一巨大铁牛,镇涪江治水,镇山川安稳。

新中国成立后,涪江水患仍多次威胁绵阳,为抵御水患,相关部门在涪江、安昌河等河段上修筑了一段段堤防工程。从1979年始,在涪江右岸修筑防洪标准50年一遇的堤路,有力地抗御洪灾。1981年“7·13”大洪水袭击绵阳,但是城区安然无恙,人民深受鼓舞,并清醒认识到绵州先人们总结出“城非城不守,城非堤不完,堤坏而城随之,州之安危亦系之”修筑城堤的重要性,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造滨江广场的时候,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修建了涪江两岸的河堤。“河堤的修建,对于防洪至关重要,这次绵阳能够有效地应对‘7·11’洪灾,涪江堤坝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热热热 绵州清凉好去处

平武禅茶小镇江油窦圌山平武详述加藏寨梓潼石牛镇华沙村安州千佛山漂流江油老君山江油中华洞天游仙冰雪城堡江油佛爷洞北...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些年抗击洪水那些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