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梓潼 > 正文

他制鼓大半生却买不起房 但对偷工减料的事嗤之以鼻 老人与鼓 “名声,是手艺人绝不能丢弃的底线”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6-26 02:12   https://www.yybnet.net/

袁有富在制鼓

一身技艺

多年的制鼓经历,让袁有富练就了“识皮”的本领,他仅凭肉眼观察和用手触摸,就能辨出水牛皮成色和大概年龄。

一份坚守

“偷工减料的事情,我们做不出来,我不能砸了自己的名声。”袁有富说,名声,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绝不能舍弃的底线。

一个窘境

袁有富坦诚地说,制鼓大半辈子并没有攒下什么钱,七八年前回到小镇买房时,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紧紧蒙上一层皮,密密钉上一层钉,不管晴天和雨天,敲打起来一样音。”这首经常出现在小学试卷中的《制鼓歌》,写的就是传统制鼓这门老手艺。

作为如今仍活跃在制鼓行当为数不多的传统手艺人,袁有富一直坚持用传统手工制鼓,鼓皮要选用10年以上的老水牛的牛皮,而且绝不将一块牛皮分为多层使用,为的是保证鼓皮的质量和耐磨性。

但制鼓大半辈子,袁有富最后却发现,这些年制鼓攒下的钱,竟还不够在四川广安武胜县老家的小镇上购一套住房,但他并不后悔。“偷工减料的事情,我们做不出来,我不能砸了自己的名声。”袁有富说,名声,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绝不能舍弃的底线。

袁有富的儿子袁志伟觉得,对于传统手工制鼓而言,在产量上与工厂机械规模化生产毫无竞争优势,但正是因为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它还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就应该让它在经济上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也是对传统手工制作的一种尊重。

制鼓之 技

学艺

十二岁学艺 兄弟三人得父亲真传

袁有富今年66岁,个头瘦瘦的,因手艺好,又被称为“袁二鼓”,是省内如今为数不多的传统手工制鼓匠人。袁有富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兄弟三人都会制鼓,师傅是他们的父亲。袁有富说,因为当年奶奶去世得早,家庭负担重,父亲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被家人送到重庆合川,师从当地一有名的制鼓匠人学艺。

巧合的是,袁有富也是在十二岁左右的年纪,开始跟随父亲学制鼓手艺的。

“年轻娃儿,眼睛好使,读书回来,就帮忙锯木料,制鼓腔。”袁有富说,他学艺时,整个市场上对鼓的需求量不大,一年只能遇上两三回,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跟着父亲帮人制作木桶、木盆等生活用具,这些生活用具和鼓有共通之处,就是形状讲究一定的弧度。

其实,作为一种打击乐器,鼓在多种场合都会用到,划龙船需击鼓助兴,舞狮需要敲锣打鼓,庙堂里需要鼓做法事,剧团里需用鼓充当乐器。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鼓市”好转,袁有富跟随父亲到重庆,跟人合伙开店专门制鼓,生意爆好,买鼓的除了剧团,还有一些活跃于民间的艺人,“那时候,工人上班一个月才领三十来块钱,我们制鼓,一个月能赚三四百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制鼓手艺日趋成熟的袁氏三兄弟,开始“跑江湖”。三兄弟挑着担子各奔一个方向,每到一陌生地方,先去联络当地剧团,然后走访寺庙,这些地方都要用鼓,除了帮人制新鼓,更多的是帮人更换鼓皮。

到后来,袁有富在绵阳市梓潼县境内扎根下来,在当地租下门面房,专门为人制鼓。

手艺

鼓腔不加一颗钉 只选10年以上老水牛皮

制鼓,相当考究制鼓人的手艺。袁有富说,对于制作鼓腔的木料,最好的木材是干透的柏木,这样制作出来的鼓腔质量过硬,木料先按照鼓腔的大小比例截取成段,然后再用锯子精确“裁出”木板的弧度,最后再将木板两侧粘上胶水,整个鼓腔制作不添加一颗钉子就能达到无缝拼接。待木板的胶水干透之后,再对鼓腔外壁进行抛光,将鼓皮蒙在鼓腔的两端,绷紧,再铆上钉子,这样的鼓打起来才铿锵有力。

但一面鼓音质的好坏,关键是取决于蒙在鼓腔两端的鼓皮。

袁有富说,鼓皮采用牛皮,但牛皮的选用十分考究。比如说,鼓皮不能用黄牛皮,而是要选用10年以上老水牛的牛皮,而且必须是鲜皮,“盐皮”(用盐浸过的牛皮)不耐用,也影响音质。

整理牛皮,则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一般,袁有富选在天气转凉的时候购进新鲜牛皮,这个季节购买的牛皮不容易发臭。新鲜牛皮购回后,要先给水牛皮刮毛,将牛皮裁成小圆形,削皮,去掉里层残留物,最后再将牛皮浸泡,再次削皮,在圆皮边上打眼,最后在眼子上穿绷紧鼓面的绳子,蒙在制作好的鼓腔上定形,取下,风干……

削皮,也特别讲究技巧。被削好的牛皮要厚薄均匀,削得太薄不耐用,皮子太厚,击鼓发出的声音则不清脆。

多年的制鼓经历,让袁有富练就了“识皮”的本领,他仅凭肉眼观察和用手触摸,就能辨出水牛皮成色和大概年龄,即便是已被分割成块的牛皮,他也能凭牛皮表面纹路,道出这块牛皮位于牛身体的某个部位。

“最好的鼓皮,就是水牛脖颈部位的牛皮,其次才是两边肋骨的牛皮,很多人不知道,认为牛臀部的皮子最好,其实他们错了。”

底线

保证鼓皮的质量和耐磨性 名声是绝不能丢弃的底线

坚持手工制鼓大半辈子的袁有富,他不知道从自己手上具体出去了多少鼓。

“一般有人把鼓交过来让更换鼓皮,我拆开一看,就知道这面鼓是不是我做的。”袁有富说,自己制作的鼓,鼓皮均采用头层牛皮,而且绝不将一块牛皮分为多层来使用,为的是保证鼓皮的质量和耐磨性,而且鼓腔的制作也有自己的风格。

袁有富对从自己手上出去的鼓的质量很有信心,“一般剧团用鼓的时间多些,一面鼓皮可用两年左右,但对那些‘打玩意儿’的人来说,一面鼓皮可以用五六年,音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对于制鼓,袁有富有自己的原则。一面鼓制好后,并不给鼓身上漆,而是让鼓保留其“本色”,等顾客将鼓买回去使用一段时间后再自行上漆。“如果上漆了,顾客就看不到鼓的真实情况,他们会觉得有瑕疵的地方被你故意上漆涂抹了。”袁有富说,他希望顾客能通过这面鼓,看到自己的诚信。

袁有富对如今市面上的一些鼓的质量嗤之以鼻,“一块牛皮,用机器分成多层来使用,相当于我们用一块牛皮只制一面鼓,但他们可以用一块牛皮制4面鼓,你说哪个质量好?”

前段时间,一位打腰鼓的老太太找到袁有富,希望他帮忙制作一个腰鼓。袁有富说,自己平时主要是制作“川堂鼓”,制作腰鼓需要重新找木料,但他又不想让老太太失望。他决定让儿子在网上买一个腰鼓免费送给老太太。

但腰鼓买回来后,袁有富发现,腰鼓的鼓腔是塑料,鼓皮,是黄牛皮,而且是被分为多层使用,只有薄薄的一层。袁有富犹豫了一阵,决定重新锯木料,找牛皮,为老太太手工制作了一个腰鼓。

“偷工减料的事情,我们做不出来,我不能砸了自己的名声。”袁有富说,名声,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绝不能舍弃的底线。

制鼓之 路

传承

制鼓大半生买不起房 但儿子愿跟他学制鼓

广安市武胜县城出发,到万隆镇只有半个小时车程。

一条并不起眼的背街小巷,就是袁有富专门制鼓的门店,楼上是一家人的住房。袁有富是8年前回到万隆镇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绵阳市梓潼县租房子,专门帮人制鼓,除了给一些剧团或寺庙订做之外,也给省内一些卖鼓的批发商供货,虽然制鼓的量大,但并不赚钱。袁有富坦诚地说,制鼓大半辈子并没有攒下什么钱,七八年前回到小镇买房时,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尽管制鼓不赚钱,但儿子袁志伟还是愿意从他手里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袁志伟今年32岁,作为家中的独子,2005年,当时初中尚未毕业已在外面打了几年工的他,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前往绵阳梓潼县跟随父亲学习制鼓手艺。但袁志伟很快就对制鼓感到厌倦,“每天都很忙,从早上忙到晚上,中午也没有时间休息,那时候的鼓价也提不起来,基本上都是给批发商做,每天累不说,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我和父亲两个人,忙活一年,一个人可能就落(赚)一两万块钱”。

七八年前,袁有富父子俩回到广安老家,在万隆镇上开店制鼓。袁志伟也希望,这门手艺,能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他购买锯木料的机器,给鼓抛光的抛光机等等……袁志伟希望,借助这些机械化的手段来提高制鼓的工作效率。

但有一点,袁志伟和父亲的观念是一致的:对于整理牛皮涉及到的削皮、绷皮等等,都必须采用传统手工来完成,以保证鼓的质量,“不能让机械化,砸了父亲多年攒下来的口碑”。

创新

打开网络市场

经济价值得到提升

2016年,袁志伟决定,尝试借助网络市场来卖鼓,从淘宝网到微信营销,为父子俩手工制作的鼓进行包装、文案宣传,这些,都是父亲并不擅长的。袁志伟曾一度担心,鼓,在网络上或许找不到市场,毕竟买鼓的人,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客户很少。

第一个订单,来自一位泸州客户,对方在网上联系上袁志伟,需要给鼓更换一面鼓皮。但对方一开始嫌弃袁志伟开出的价格太高,袁志伟赶紧跟对方解释,自家的鼓皮都是选用10年以上的老水牛皮,用的传统手工制作,质量有保证……对方最后决定将鼓快递过来,几天后,袁志伟和父亲帮客户更换好了鼓皮,客户收到货后,很是满意。

即便是网络市场,依然离不开“口口相传”。袁志伟说,自己很多来自网络上的客户,都是客户互相帮忙介绍联系到自己的。“有些初次在网络上接触的客户,他们担心我们做得不好,还专门开车过来,现场看了才相信我们的手艺。”袁志伟说,目前,制鼓的客户除了省内,还包括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每隔几天就要给客户发一次快递寄鼓。

网络订单的增多,让袁志伟和父亲经过商量决定,减少给批发商制鼓,将市场更多瞄准网络上的客户群体,借助“传统手工”这张牌来提升鼓的经济价值。“现在平均一天制作一个鼓,虽然数量比以前少多了,但总体收入还增加了。”袁志伟说,根据鼓的大小,一面鼓的单价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袁志伟觉得,对于传统手工制鼓而言,在产量上与工厂机械规模化生产相比毫无竞争优势,但正是因为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它还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就应该让它在经济上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也是对传统手工制作的一种尊重。

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爱在身边 女企业家真情关爱特校学生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近日,绵阳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走进梓潼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爱在身...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他制鼓大半生却买不起房 但对偷工减料的事嗤之以鼻 老人与鼓 “名声,是手艺人绝不能丢弃的底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