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今日华语电影 > 正文

他直到高中还没摆脱霸凌 却不认为零容忍是最优解

来源:澎湃新闻 2019-11-19 11:46   https://www.yybnet.net/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少年的你》中,小北对陈念信誓旦旦地说。而现实世界的残酷,无疑是压垮被霸凌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校园暴力是每个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嘲笑和侮辱并不是成长的必修课。

「湃客Talk」第6期请来了教育学博士黄向阳教授,他在「湃客读者群」内分享了自己对校园暴力及欺凌问题的见解。被霸凌的孩子不应由另一个孩子守护,而自我毁灭式的复仇,也不应是挣脱霸凌的唯一方法。从根源治疗校园暴力的良药早已存在,只是缺少成年人的推动。 

感同身受过后,也就没人让你憎恨了

阿伦森是社会心理学家,因《社会性动物》而闻名于世。他开创了拼图法(Jigsaw),是我多年以来非常喜欢的一位学者。

70年代初,阿伦森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支教。当地公立小学、中学正促进种族融合,不同种族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上课,结果引起了大量的种族冲突。于是,阿伦森带领一批研究生到学校调研,开创了一种名为“拆拼课堂”(jigsaw classroom)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互教互学,共同成长,最终解决了课堂上的种族冲突和同伴欺凌。

阿伦森关于“拆拼课堂”这方面的探索,集中体现在他的论著《课堂中的合作》。2014年,我到美国访学,特意去拜访了阿伦森教授。他是一位非常温和的老人,不仅授权我翻译《课堂中的合作》这本书,还赠与我另一本教育著作,就是今天要讨论的《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  

阿伦森(左一)和黄向阳

“拼图法”(jigsaw method)缘于美国的一种拼图玩具,叫jigsaw,把不同形状的纸板或木头部件组装起来,就能拼成一幅画。在jigsaw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就像一个个玩具部件,他们合作学习时,就像在拼一幅画。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引进这种合作学习方法,我将它译为“拆拼法”或“拆拼制”。

“拆拼法”要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复杂任务,这让他们必须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将大任务拆分成小的学习任务。接着,承担相同学习任务的学生学习完毕,需要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中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同时也听其他同学教授知识。最终,学生需要以个人身份参加课堂测试。由于测试成绩依赖于其他同学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教授方讲得不好,课堂测试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拆拼法”使课堂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阿伦森及其团队研究发现,学生间之所以出现排挤、欺凌,甚至暴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堂上的竞争氛围。“拆拼制“则是一种解决之道,它要求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内在美。

阿伦森在书中提到了小说《鸟人》中的一句话,“你若不小心,就会对每个人感同身受,也就没有人让你憎恨了。”这就是“拆拼制“的力量,它在那些互不喜欢、相互奚落的学生中构建起共情。学生们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拆拼制“小组合作学习后,身边就没有可憎恨的人了。

拆拼法是一种没有失败者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同情心,还可以营造友善合作的课堂氛围,以根除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除此之外,阿伦森还提到了其它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拆拼法一样,每一项都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与同学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而这一切背后,是“自我说服机制“在起作用。

“自我说服机制”可以用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发展出来的自我意志理论加以解释。我以“卡洛斯传奇”的故事为例。同学们起初嘲笑卡洛斯,但他们最终喜欢上了卡洛斯,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因为卡洛斯在学习上帮助了他们。这个解释不一定成立,卡洛斯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大家会心存感激,但未必会让大家心生喜爱。大家逐渐喜欢上卡洛斯,是因为大家在学习上帮助过他。 

当我们帮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这会引起认知失调。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帮这个我不喜欢的人?”为了减轻认知失调,我们会开始从他身上寻找有吸引力的地方,这样才能说服自己,“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家伙!”“拆拼制”在反欺凌上妙就妙在这,它依靠人际互动和认知失调,使学生喜欢上一个自己帮助过的人。

枪杀案凶手,成了被欺凌学生的英雄

《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从一起校园枪杀案讲起。1999年4月20日,美国哥伦拜恩高中的两个饱受欺凌的学生,枪杀了一名老师和12名学生。两名凶手最后也举枪自尽,一死了之。在当时,这起校园枪杀案震惊美国朝野。一方面,这是美国有史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起校园枪杀事件。另一方面,这起事件发生在利特尔顿镇——一个中产阶级聚集的社区。如果纽约市某所高中发生了枪杀案,人们不会大惊小怪,但在利特尔顿镇这样安宁祥和的中产阶级社区发生枪杀案,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这起枪杀案引起了美国各界对校园欺凌与暴力的关注。美国各州开始纷纷立法,对校园欺凌与暴力实行零容忍政策。学校配备保安,在每一个路口安装金属探测器,防止学生携带枪械入校。同时鼓励学生检举可疑分子,让被检举的学生接受人格测试,以筛查出危险分子。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美国校园并没有因此获得安宁。校园欺凌与暴力恶性事件依旧频繁。哥伦拜恩案的凶手成了一些饱受欺凌,又渴望报仇雪恨的学生心中的英雄。几乎每到哥伦拜恩案纪念日,也就是4月20日,美国都会发生校园枪击事件。

今年是哥伦拜恩案发生的第20周年,美国当局发现网上暗藏一个自称“哥伦拜恩人(Columbiner)”的组织。许多组织成员,都在学校里被视为异类,并遭到同学排挤。这个网络组织的出现,说明近20年来推行的零容忍政策,并没有成为应对校园欺凌与暴力的有效方法。 

美国民众纪念哥伦拜恩校园枪击案20周年 VCG

哥伦拜恩案发生后,阿伦森就针对此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案发后的第二年就出版了专著《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他在书中认定零容忍政策属于治标性质的“外围干预”,并没有触及到校园欺凌与暴力的根源——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竞争氛围。阿伦森提倡的是根源干预措施,但他的理论没有得到推广。外围干预依然是美国应对校园暴力的主流做法,这引发了更加惨烈的悲剧。

2018年,佛罗里达州道格拉斯高中发生枪击。尼古拉斯在校园里疯狂开枪射杀,导致7人死亡,14人受伤。凶手曾多次在网上发布暴力恐吓信息,被两家私立学校开除,又被两家学校拒收后,来到道格拉斯高中就读。因为殴打和欺凌同学,他最终还是被道格拉斯高中开除了。这是一则零容忍政策的案例,但结局非常可悲。道格拉斯校园枪杀案,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校园暴力零容忍政策的失败。 

“我和他们根本不认识,他们为什么欺负我?” 

阿伦森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美国心理学会三大杰出成就奖的社会心理学家。可很少有人知道,阿伦森小时候是一个不被看好的笨小子,一个屡遭同学欺凌的倒霉蛋。他在自传《绝非偶然》中说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中。他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哥哥,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在家里,他经常让父母担心、还时常遭到亲戚们的取笑。在学校里,他胆小腼腆,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  

阿伦森一家住在反犹情绪相当严重的街区。有一次,阿伦森被一群小伙子打了以后,坐在马路边,一边擦着淌血的鼻子和破裂的嘴唇,一边疑惑,“我和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他们为什么这么痛恨我?是生来憎恨犹太人,还是被父母和牧师教成这个样子?我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恶意的邻家男孩,如果他们了解我,会不会减少对其他犹太人的恨意?“

阿伦森自传《绝非偶然》

直到高中,阿伦森还是没有摆脱校园欺凌。在《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中,他也描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自己曾经在一位心仪的女生面前被一个高大的男生欺负,他反抗了,却被打得更惨,最终成了全校同学的取笑对象。照理说,阿伦森,一个如此痛恨校园欺凌的人,提出来的解决手段应该是非常狠辣的。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提出来的根源干预措施充满人道关怀,并经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前述的哥伦拜恩案中,凶手在开始枪杀之前碰到了一个叫布朗的同学。布朗问他:“你怎么没去参加考试啊?”凶手含糊地说,“我挺喜欢你的,现在赶紧回家吧。“布朗也因此避免了枪杀。这个细节说明,一个心怀恨意的人,如果能得到善意对待,他还是会表现出有人性的一面。

我希望学生们读一读这本书,让他们知道无论同学多么弱小,自己都不要欺人太甚,免得遭人记恨。我也希望老师们读一读这本书,让他们明白无论学生的表现多么恶劣,都不要一昧批评惩罚,更不能恶语相向。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欺凌和社会欺凌。作为职场中的强势者,无论自己多么强大,都不能对同事进行欺压。受欺压的人们会心生怨恨,一旦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很有可能变成一种疯狂的行动。

国家也是如此。2001年,也就是《不让一个孩子受到伤害》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就爆发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如果美国国民和政府能够充分吸收阿伦森书中的道理——不要让人憎恨,或许他们就可以避免这场惨无人道的袭击。

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不让一个人生恨的道理,适用于学校,也适用于职场、社会、国际交往中。

以下为读者群问答:

“拆拼法”在欺凌面前并不软弱无力

@長社:阿伦森这种消除校园霸凌的方式在美国有成功的实践吗?是否也有学者对他的方式有批评? 

黄向阳: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有学校采用阿伦森的拆拼法。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学生关系、化解冲突等方面卓有成效。当然,质疑也是有的。公众可能会认为用拆拼法去对付欺凌会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是在纵容欺凌。毕竟在欺凌和暴力已经发生的时候,这种根源干预措施有点“远水救不了近渴”。 

就此,我问过阿伦森,他回答说:“合作学习并不软弱无力,见效也不慢,我们仅用六周就能显示出在共情与同情上的巨大收成。虽然完全见效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效的方法。外围解决方案可能更快,但最终只会部分见效,因为它们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

@自由飘逸的云朵:阿伦森的消除校园霸凌方式适合中国的校园和孩子吗?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黄向阳:我认为阿伦森的这种消除校园欺凌的方式特别适合中国。事实上,在以前,中国的学校就大多采用了类似拆拼制的方法。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的氛围,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欺凌的土壤。 

VCG

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当中,欺凌是很难发生的。即使偶然发生欺凌行为,也会遭到同学的制止。没有胆量当面制止的学生,也会在私下安慰受到欺凌的同学,让受欺负的同学不至于太痛苦。然而,我们国家的小学、初中、高中,现在都逐渐走向阿伦森所批评的排他性竞争过于激烈的模式。并且,中国学校里的排他性竞争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 

今年有一部校园欺凌的电影叫《少年的你》,去年十月份也有一部同样题材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我认为《少年的你》能让学生理解校园欺凌从何处诞生,而《悲伤逆流成河》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校园欺凌。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准确表现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排名靠前的同学得到表扬时,其他同学神情不佳的画面,以及陈念因为学习好而遭到别的同学嫉恨。这直观体现了排他性竞争的危害。 

@胡雅婷:阿伦森提出的根源干预措施的确发人深省,但大规模实施起来会不会出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现实阻碍?有解决方法吗?

黄向阳:这是一种便宜且容易上手,而且与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的方法。阿伦森在《课堂中的合作:拆拼法》和《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中反复报告,采用过拆拼法的老师都觉得易学好用。它本身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惩罚的方法,所以是很容易学的。我自己也在师资培训中经常采用拆拼法来进行合作学习,用起来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复杂。

暴力发生后,大人们缺位了

@树:当孩子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引导?

黄向阳:我认为有以下重点。第一,当孩子提出自己受到欺凌时,首先要告诉孩子“和爸爸妈妈倾诉是对的,是很勇敢的。”第二,进一步问孩子受欺的细节及感受,告诉孩子“要顶住压力,只要告诉父母或者老师,我们就一定会采取措施保护你。”

父母应鼓励孩子向身边的成年人求助,让孩子清楚,成年人有优先照顾未成年人的义务。其次,要让孩子知道,向父母和老师报告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是有本事的表现。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让孩子通过不断的口头练习、动作练习来喝止对方或者劝阻对方。比如对对方说“住手!不许动手打人,有什么话好好说”,或者“住嘴!不许骂人,不许起外号,不许造谣!”

孩子受欺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朋友。所以父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一个有朋友的孩子很少会受到严重的欺负,即使受到欺负,也会得到同学的安慰甚至保护。 

顾彬彬:父母也可以采用“自信心训练”。所谓自信心训练,就是让孩子将受欺凌的场景用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和他一起设想,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应对?父母要帮他思考周全,如在危险的情况下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不要激怒对方,用中性的表达陈述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要进行行为和言语的训练,就是要反复练习,大声、有信心地说出来应对的话。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心目中的欺负与成人理解的欺凌是有差别的。明智的家长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中提到的自我说服机制和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到日常人际交往技巧中。

* 顾彬彬为《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译者

本期嘉宾 / 黄向阳

整编 / 实习生 罗炜熠 胡雅婷

编辑 / 王迪

你还想看到关于哪些作品/话题的讨论?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湃客Talk·第7期」预告

11月21日(周四)20:00,欢迎锁定湃客读者群。

从IT精英转型家庭教育的全职爸爸孙启之、“全职爸爸”选题采写者张子涵,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奶爸生活背后的酸甜苦辣。

新闻推荐

《长安道》:久违了的海岩式人性纠葛和理想主义

实在记不清已经多久没有在屏幕上看到过海岩老师的作品了。回想起当年海岩剧的流行程度和造型能力,实在是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他直到高中还没摆脱霸凌 却不认为零容忍是最优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