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今日华语电影 > 正文

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 一手造就了新的世界图景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2-26 17:25   https://www.yybnet.net/

不知道你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我自己算是一个科幻迷,特别爱看科幻大片。

尤其是终结者系列的电影,我看了好几遍,一直等着续集。

在前段时间,终于等到了《终结者6》发布的全新预告。

虽然已经阔别了28年,但当我看到头发花白的阿诺·施瓦辛格把机枪怼到人工智能脸上连开十几枪的时候,我记忆里的熟悉感瞬间就被点燃了。

想起《终结者》第一部里守护者与天网的打斗场面,也是如此惨烈又逼真。

作为一套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天网觉醒了自我意识后,把全人类都当作是威胁,诱发核弹攻击。

发动了将整个人类置于灭绝边缘的审判日,展开了一场残忍的屠杀。

不仅是《终结者》系列,其实在很多科幻电影里,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冲突对战的情节都特别常见。

那些性格狂暴、战斗力强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从没停止过。

就像是《黑客帝国》里的矩阵程序、《复联2》里的奥创、《机械姬》里的伊娃,它们手段毒辣、高深莫测,总是让人不寒而栗。

科幻电影的题材多种多样,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人类未来的幻想。

而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会认为,电影终究只是电影,机器人打败人类的情节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里。

我们始终相信人类,很少去担心机器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毁灭性的打击。

作为有感情、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奇迹,并且不断地前进,以满足“升级”、“换代”的欲望,追求“更好的版本”,文化沉淀和个人意志都是人类驾驭机器的资本。

但是在《未来简史》里,作者赫拉利基于大量的科学实验,揭露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人类一直引以为豪的个人意志将被算法替代,智能设计会控制我们未来的生命体,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层。

尤其是现代的科技进程,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冲击着人类的发展。

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我们每天都把生活控制权交给它们: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跟什么人约会,如何应对财务问题……对机器信任越多,依靠人工智能的决定越多,就会逐渐失去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而这种逐渐弱化的能力,又恰恰是我们认识自我、掌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的性格,再去预测我们的喜好、无形中也引导我们作出选择,从而归结出一套完整的算法。

在这本书里,赫拉利以宏达的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从人类如何胜出,到人类的未来命运。

为我们的未来构想了一个数据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类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时刻充满威胁。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活在幻想里是一个远远较为轻松的选项,唯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意义。

一切都是数据处理。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这种珍贵的设想给我们的启示是趋利避害,帮助我们放开原有的观念,以更丰富的想象力思考人类的未来。

让我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正确认识自己,也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去创造一个我们想要的未来世界。

"未来不能被真实地预测,但预测未来的价值在于,引起我们的恐惧感,然后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

人类的新议题

饥荒、瘟疫和战争,它们永远都是人类的心头大患。

许多思想家和先知于是认为,饥荒、瘟疫和战争一定是上帝整个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抑或是由于人类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时间尽头,否则永远不可能摆脱。

现在如果再有饥荒、瘟疫和战争爆发而不受人类控制,我们会觉得一定是有人出了问题,应该成立调查委员会来研究研究,并承诺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我们对于饥荒、瘟疫和战争还要多谈几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说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控制,是个非常离谱、天真至极甚至麻木不仁的说法。

看不见的舰队

继饥荒之后,人类的第二大敌人是瘟疫和传染病。由川流不息的商人、官员和朝圣者所联结起来的繁华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病菌滋生的温床。

因此,虽然我们不敢保证绝不会爆发新一波埃博拉或未知流感病毒疫情,横扫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但至少我们不会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相反,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人为疏忽,要求有人为此负起责任。

所以,在这场与自然灾难的斗争中,看来人类是占了上风。但如果是人性自己带来的危险呢?生物科技让我们能够打败细菌和病毒,但同时也让人类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威胁。

中世纪的人们将黑死病拟人化,描写成人类无法控制也无法理解的可怕恶魔

同样的工具,在医生手上能够快速发现及治疗新疾病,但在军队和恐怖分子的手上,就可能变成更可怕的疾病和足以毁灭世界的病原体。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流行病在未来要危及人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自己为了某种残忍的意识形态,刻意制造出流行病。

本书的结构

过去300年来是由人文主义主导世界,将智人的生命、快乐和能力加以神圣化。而经过如此长久的人文主义熏陶,人类想要得到不死、幸福和神性,也完全合乎逻辑。

但人文主义的兴起,同时也播下其灭亡的种子。虽然对人文主义来说,让人类进化为神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但这同时也暴露了人文主义固有的缺陷。如果最早提出的理想有缺陷,常常要到理想即将实现的那一刻,才会赫然发现。

也因为类似的人文主义信念,我们在21世纪可能会让人类整体得到提升,超越其自身限制。同样的科技,可以让人进化为神,但也可能让人类这种生物变得无足轻重。

为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再回头,了解智人究竟是怎样的生物、人文主义如何成为主导世界的宗教,以及为什么实现人文主义的梦想反而可能导致人文主义的崩塌。这就是本书的基本安排。

回首过去,很多人都会认为法老时代的结束以及“上帝已死”的概念都是社会的进步。或许,人文主义的崩塌也是好事。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数据流里的一片涟漪

在数据主义的影响下,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一心投入研究决策过程,仿佛这就是生命的全部。但是否真的如此?知觉、情绪和想法当然对决策很重要,但这就是它们唯一的意义吗?数据主义越来越了解决策过程,但对于生命的看法却可能越来越偏狭。

要对数据主义提出批判,可能不仅是21世纪最大的科学挑战,更是最急迫的政治和经济议题。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自问,把生命当作数据处理和决策时,是否遗漏了什么因素?

我们正努力打造出万物互联网,希望能让我们健康、快乐,拥有强大的力量。然而,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过去想阻挡思想言论,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

于是,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不论面对任何事物,都以它在这个网络中有何功能来给予评价。

然而,一旦人类对网络也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就会发现自己到头来也不是造物的巅峰。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会让我们也走上猛玛象和白鳍豚的灭绝之路。

到时回首过去,人类也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

切尔诺贝利:被忽略的历史

与对我们世界图景的质疑

我所写的,是那些被忽略的历史,在地球和时光里那些我们存留时悄悄留下的印记。我边写,边搜集情感、思想、语言的日常生活。我想捕捉心灵的常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里的一切都不寻常,无论事件还是人,他们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空间。

切尔诺贝利对他们而言,不是比喻,不是象征,它是他们的家园。

当然可以很快写本书,那种将来可以一本接一本出下去的书——那天夜里电站发生了什么,是谁的过错,政府如何对世界和自己的人民隐瞒事故,用了多少吨沙子和水泥在死亡的呼吸之上建成石棺,——但是我却被某种隐藏的力量拦住了,我的手被按住了。

一种隐秘感。我们心中骤然升起的这种感觉笼罩了一切:我们的谈话、行为和恐惧,可怕的事件,紧随事件而发生的恐惧。所有人都产生了可以说出与不可说出的情感,因为我们触碰了尚不可知的东西。

切尔诺贝利是有待于我们破解的秘密,是未解读的符号。或许,这是二十一世纪之谜,是对这个时代的挑战。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生活其中的政治、民族主义和新宗教的挑战外,前面还有其他挑战在等待我们。它们是更加凶残和全面的挑战,尽管它们暂时还隐于视线之外,但在切尔诺贝利之后已初露端倪……

在灾难发生的时代与我们开始谈论灾难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中断,那是噤声的时刻。所有人都记得……上面的某些部门做出某些决定,起草秘密指示,直升机飞上天空,大量军事车辆沿路行进,下面的人提心吊胆地等待消息,活在小道消息中。

但是所有人对重要的事都三缄其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找不到词汇表达全新的情感,也找不到情感对应全新的词汇,我们不善于表达,但逐渐沉浸于新思想的氛围中。

今天我们可以判断当时的状态,就是缺乏真相,想知道真相,理解所发生事件的意义。

如何理解我们身在何处,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现在,这里无人可问……

在隔离区周围,无数的军事设备令人震惊。士兵们装备着崭新的自动步枪列队行进,全副武装。他们在寻找间谍及破坏分子,有传言说,事故是西方特工策划的,目的是颠覆社会主义阵营,要提高警惕。

这是战争的画面……战争文化就这样在我眼前崩溃了。我们进入了不透明的世界,在那里,恶不再向人解释什么,不暴露自己,也不循规蹈矩。

用另一种眼光环顾世界……弱小的蚂蚁在地上爬行,此刻它离我很近。鸟儿从天空飞过,它也离得很近。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之前的鸿沟消失了。一切都是生命。

一切都变了,除了我们。

我有时恍若觉得,我在记录未来……

原标题:《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一手造就了真相的死亡》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罗兰·巴尔特在21世纪:知识分子、赛博与写作

蒂菲娜·萨莫瓦约在她2015年纪念罗兰·巴尔特诞辰一百周年出版的《罗兰·巴尔特传》里感叹,““巴尔特与福柯”这四个音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 一手造就了新的世界图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