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电影影评 > 正文

《信条》:关于剧情的一切疑点 一种理论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9-12 08:41   https://www.yybnet.net/

注:本文有剧透

本文将详细解释《信条》所有剧情和世界观设置的关键点,以使看过一遍但还是懵懂的你,能串起前后的所有情节。

当然这些剧情解释是“一种理论”。关于本片的种种细节,还有其他影评的叙事理论给予说明。因为所有的“理论”工作都是基于剧情中的空白而做的“补白”,所以不同理论没有对错之分。你觉得哪种更合理,你就信哪种就行了。

剧情的完全补白,取决于你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约翰·大卫·华盛顿?饰 男主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 男主

1

影片开场是一段标准动作戏——东欧恐怖分子劫持了基辅大剧院的观众。以强力的事件开场是动作类型片的典型特征,这类似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开头使用过的“抢银行”手段。这个劫持人质的情节,明显参考于2002年车臣恐怖分子劫持莫斯科剧院观众的事件。基辅大剧院爆炸案

基辅大剧院爆炸案

劫匪的目标非常隐晦:他们不是为了控制人质和政府谈判,而是想要从其中一个高级官员那里抢到“算法碎片”——时间机器的钥匙之一。这里影片男主角无名氏出场,他身为美国特工一员,必须混在当地特警中展开秘密行动,以破坏恐怖分子的真正计划。这里表面战斗和实际目标的错位,和《盗梦空间》的开场相似,是一种诺兰常用的惊奇手法。

在三方都戴着突击面罩的情况下,敌我不辨之中,一场混战开始了。面罩,为之后隐藏“来自未来的人”做了一种情节铺垫。在突击过程中,男主角和观众一起,第一次发现了一种反向射击的子弹,营救了男主角。子弹是来自一个“背包上挂着红线的人”,之后观众会知道这应该就是“未来的队友”男二尼尔。

总之行动结果是主角和突击队失败了。恐怖分子得到了“碎片”,并开始拷问主角。这种带有强压迫感的审讯戏,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开头也曾看到过,是诺兰惯用的、塑造强力战士形象的手法。火车与铁轨的环境,暗示了相互交错的时空跨越,以及在线性轨道上的未来时间运动。

主角选择了不泄露任何机密,吞药自杀。

2

当主角再度醒来的时候,他通过了组织的考验。组织怎么救他的,过程不表,也许也是通过尼尔。同时情节开始暗示观众,可能行动的失败,是有人泄露了关键情报给敌人。

但是所谓“内奸”,只是个常见特工片的假梗——类似《碟中谍》系列开头的常规桥段。之后观众都会明白,不需要“内奸”,“来自未来的敌人”当然会知道所有的一切。同理我方也会知道来自未来的敌人“知道我方部署”。所以开场的行动注定就是要失败的。组织是为了丢失一块碎片,换来敌人所有碎片的位置。这些信息以后会借由女军火商之口明确告诉观众。迪宝·卡帕蒂娅?饰?普利亚

迪宝·卡帕蒂娅?饰?普利亚

当影片主角昏迷的时候,另一件大事正在进行中,就是全片最后的大决战。佐证是来自英国情报官员的对话——“剧院事件和俄罗斯大爆炸发生在同一天”。从未来跑过来的主角B,此时正和男二尼尔、组织中的其他突击队员一起,完成破坏分离“时间机器”的任务。行动的结果,当然是正义的组织获胜了。行动后,主角B会隐身在人群中;而尼尔,作为了然一切行动计划的关键人物,主角的好基友,以后还会继续协助此时身处海上基地的主角,完成整个计划的线性发展过程。

3

主角正式进入了行动计划。观众和他的视角一起,进入到物理实验室,开始了解“逆时间”、“逆熵”等等一系列高深名词。

其实这些物理定律都不重要,都是硬科幻作品的常规设计。无论是否理解这些编造的规则和现实世界物理定律的关系,都不会妨碍观众去明白剧情。甚至,我们需要刻意忽略诺兰借人物之口说的这一大堆设定,才更能理解剧情的实质:

“这次行动中,我们真正面对的敌人,是来自未来的。”

这个信息并没有在人物台词中反复强化。假如主角和观众稍微思考一下,就会问组织这样的问题:既然时间是可逆的,那么“来自未来的敌人”,其实早就知道了我们将来的行动计划,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获胜呢?

这么一考虑,那么下面主角的大量特工行动,本质上都是“你知道我会怎么做”、“我也知道你知道但是我还要这么做给你看”的翻版。如果诺兰在此处就让观众想通了这个逻辑,整部影片的前一半就会变得很无趣了。其实每次任务中主角的成功或失败,都是被组织设计好,敌人也全部了解的过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随后男主招募了队友尼尔。在关于饮料的暗示上,我们似乎能明白尼尔对男主很熟悉。因为尼尔其实是个反复在时空序列中穿梭的人,所以他早就在未来和男主共事过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每次主角能够获救,都是来自尼尔穿梭时空给予的帮助。尼尔(罗伯特·帕丁森?饰)与男主会面时,提及了男主常点的饮料。

尼尔(罗伯特·帕丁森?饰)与男主会面时,提及了男主常点的饮料。

那么眼前的尼尔,对未来计划的细节到底了解多少呢?这其实并不重要,也根本无法确定。根据之后“时间通道”的理论,每次穿越后,都会有一小段时间产生“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这两个分身,再算上“穿越过程中正在逆时间进行的自己”,那么同一时间就会有三个尼尔。我们并不能确定某个尼尔究竟是几号,也无法确定他真正的目标,以及对行动信息的了解程度,只要知道他始终是主角的帮手就可以了,负责引导主角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向未来目标行动。

4

最初的行动,是主角要从印度军火商那里获得情报,了解到底是谁策划了开场的大剧院劫持事件。

再次强调,行动的目标都是假的,都是组织计划好的。无论结果是什么,都是注定的,对敌人和组织都没有实际意义。意义只是完成“线性时空的循环”。这里的“印度军火商”,情节一反转我们发现竟然是个女的。其实她很可能是组织的真正头目,行动的总策划者,主角的上级领导——类似007系列片中的前代M。影片的后半段,这些信息都会强烈暗示给观众。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印度?很明显这是因为印度宗教中时间轮回的信仰,他们更能深刻理解时空逆转的含义。没有比“让印度裔的特工领导来设计整体计划玩转时空”更适合的安排了。

从所谓“军火商”——自己的上级领导——那里获得情报后,主角开始接近女主角凯特,并通过她找到真正的大反派。凯特是日后关键行动任务中的另一个分支队友,只是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

从凯特和主角的交谈中,我们开始了解她和丈夫相爱相杀的复杂关系。通过凯特一段关于游轮的回忆,我们知道了她受到丈夫精神控制,无法脱身。凯特碎片化的回忆展示,和《盗梦空间》很像。其实这段情节展示的真正意义是落下了另一个时间锚点,让观众以后细想就能够明白,未来凯特的游轮行动,包括同一时间“打电话”的最后大结局突击行动,连着开场的大剧院事件,都发生在同一天。伊丽莎白·德比齐?饰?凯特

伊丽莎白·德比齐?饰?凯特

5

主角真正开始行动了,用飞机撞大楼。这是全片继开场之后,第二场动作重头戏。对于动作类型片来说,听了那么多复杂的情报,这里必须要展示大场面,否则影院里的观众就坐不住了。“飞机撞大楼”的动作,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开头,“校车撞银行”有点像。诺兰有自己对场面的喜好,也没能设计出更新鲜的东西出来。飞机撞大楼

飞机撞大楼

主角设计这次行动,目的是为了了解敌人到底在建筑物深入隐藏了什么?最后似乎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因为诺兰不能在这里告诉观众,我们发现了一个“时间通道”。这个通道只能之后使用的时候再说。

在这场戏中,第一次真正出现了“来自未来的敌人”,也有复杂的一连串打斗设计。敌人戴着面罩,很明显开场突击队员的“面罩障眼法”起作用了,就是不让看脸。之后观众都会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敌人,这是不得不抢着使用“时间通道”的未来主角。队友尼尔开始并不知道敌人是谁,但当他看到了“敌人”的脸,就很快明白了组织的用意,立刻变身内应,放未来的主角逃脱了。男主与“敌人”打斗。

男主与“敌人”打斗。

6

主角开始真正接触全片的反派。通过一段相当冗长和复杂的感情戏,观众开始深入了解凯特和丈夫的婚姻关系。这里之所以要那么长,甚至长得有些沉闷,是因为如果不多刻画反派的人物形象,那么之后他抢时间机器,以及“和世界一起毁灭”的心理动机,会变得非常可笑。这是个身患绝症,又决定拉着全人类一起自杀殉情的文艺派大亨。

总之主角得到了反派信任,开始为他收集最后一块时间机器的“碎片”——行动一开始,我们和主角一样,都不知道要抢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是第三场特别大的动作戏,一段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动作戏。“车辆追逐战”,是动作片中约定俗成必须要有的一段场面。这里的动作效果有点借鉴于《黑客帝国2》的设计。

第三场动作戏之后,一般情节会发展至动作片的转折点——行动目标完全失败,“敌人终于得到了一切”。然后主角会从这里蓄力,很快进入到最后和敌人大决战的场面之中。

当然《信条》并不是这样。现在只是常规情节都讲完了,准备反过来再讲一遍故事。诺兰开始抛出剧情的科幻核心,终于接上了影片开场一刻钟后就被刻意忘掉的一系列故事设定——未来的敌人,拥有“时间通道”,不仅能送来子弹,自己也可以反转时间,穿越回过去。反派使用“时间通道”,类似于游戏突然开挂,终于在“车辆追族战”中,抢到了最后一块碎片。这就是所谈及的,“时间钳形战术”的具体展示。而主角和观众一起,也补上了前一场动作戏中的一些情节缺口。

对于影片开头的那个时点来说,“真正的敌人是来自于未来的”。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敌人也没有那么无所不能,充其量只是几个月以后的未来,就是影片发展到这里的“现在”。当主角也通过了“时间通道”后,他其实和敌人就具备了同样的能力,这样才可能战胜敌人。红蓝房间,是片中最重要的时间通道。

红蓝房间,是片中最重要的时间通道。

7

“时间通道”的机制,就是从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就行了。反派造了两个通道,一台在红蓝房间,另一台在“艺术品安全港”那里。

诺兰在这里其实有刻意误导观众的魔术手法。比如红色和蓝色,只是象征意义,并不是“时间通道”的特性。“两个房间”玻璃墙的物理分割,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在全片最后一场动作戏中会发现,原来直升飞机吊着的“集装箱”,也可以构成“时间通道”。这些关键信息组织都研究清楚了,但是剧情上都没有清晰地告诉观众。

“时间通道”的使用方法,一种是倒放,另一种是(恢复)正放。倒放,就是“反转时间”,周遭景物都会倒着跑,主角必须要佩戴呼吸器才行。其实就是“穿越”的过程。正放,就是“倒带”到了你需要的时间点,再反向过一遍房间,时间就正常流动了,主角也不需要戴呼吸器了。其实就是“穿越”回到了过去。

诺兰为了增加影片的复杂效果,刻意没有把这些事都说清楚。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大决战的那场戏,视觉上既要复杂,情节上又要有惊异点。“穿越”的过程中,男主需要佩戴呼吸器。

“穿越”的过程中,男主需要佩戴呼吸器。

8

通过“时间通道”后,主角先完成了“车辆追逐战”的B面。之后又回到“飞机撞大楼”的场景,完成了那次行动的B面。观众终于明白了,前一次行动中的“敌人”,后一次行动中的“翻车司机”,其实都是主角。情节上之前我们看得很迷茫的悬念点,其实在此处就补全了。

重新回到“飞机撞大楼”的任务中,主角的表面目的是为了从大楼的时间通道中,顺利回到时间正向流动的环境里。但是考虑到“时间通道”其实还有好几个,那么行动的真正意义,仍然只是“完成线性时间上的循环”。

作为硬科幻来说,时间旅行和穿越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这不是可以随意发展的“平行世界”,必须把这个单一世界的前后事件都合理串在一起,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之前的我遇到过什么样的协助,未来的我就得回到过去提供那些协助。这就是线性时空的内循环法则。

为什么主角不得不完成“线性时空的内循环”?其实根本不为什么。就像影片中硬性说的,“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一直接接触就会爆炸,“凑齐一套时间机器就可以毁灭宇宙”。这就是在逻辑上必须是这么规定的,否则情节就没法严丝合缝地串在一起了。肯尼思·布拉纳?饰?安德烈·萨特,片中的大反派。

肯尼思·布拉纳?饰?安德烈·萨特,片中的大反派。

9

这两次行动内容补全后,主角二次访问了印度女军火商,终于了解清楚了关于“时间机器”的一切。通过两人对话,台词中虽然没有点明,但其实已经暗示了,她才是行动策划的总指挥。原来一切的行动目的,都是为了“先让反派凑齐时间机器的所有碎片,我们再把它全部抢过来”。我们可以简单认为,这个女军火商就是特工头目,甚至也可以把她想成是未来“时间机器”的发明者。因为她知道的信息最多,同时手中也有一台“时间通道”,所以她来自哪个未来,都不奇怪。

主角请求这位上级领导,事后不要波及反派妻子,领导暂时答应了下来。但我们知道往往领导都有自己的想法,影片最后主角还得自己稍微行动一下,才能保护这个女人。虽然有了“时间通道”,要杀一个人是如此容易,可以在任何的时间点,但至少主角强烈展示了保护的欲望,才让女主可以一直活下去。

把这些设定和剧情全部交代完之后,终于要进入到动作片最后的高潮场面了,一大堆人马出发,准备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一个时间可以随意流动的世界中,这个最后任务到底应该策划和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是“过去”还是“未来”?一般就是反派“自认为即将要成功,防备最薄弱”的时候。在剧情中,这个时点是影片开场“反派抢到倒数第二块碎片后”,从未来“时间通道”过来的反派二号应该会立刻送来最后一块碎片。那么就可以马上安排手下去取出所有碎片,拼成能够毁灭世界的时间机器。这就是逻辑上,为什么大剧院事件和俄罗斯大爆炸会发生在同一天,而并不是巧合。

——这个时点,也恰好是反派一号在游轮上和凯特一号吵翻,夫妻关系彻底分崩离析的时候。来自未来的凯特二号也想借由这个机会,取得夫妻谅解,改变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最终抢回自己的儿子。当然线性时空的逻辑是不可以这么做的,事件有其自然的发展过程。

现在我们的主角还在“飞机撞大楼”那个行动之后。要回到任务的时点,还得再往前倒一点。为此上级领导女军火商早就准备好了我方的一台“时间通道”,就在海上轮船那里。

诺兰在这里又十分刻意地,在台词中回避了这个倒带的过程和任务时点的选择。所以从这里开始到结尾,影片就基本让人看不懂了。其实影片中鸟在倒飞,主角又戴上了呼吸器,就是在“二次倒带”的过程中。有时主角没戴上呼吸器,但是会通过半封闭的塑料门,就暗示了他们把房间充满了氧气,但也还是在“倒带”中。大反派与妻子凯特

大反派与妻子凯特

10

终于来到了最后的高潮动作戏。这场戏是无论怎么初次观看影片故事,都没法清楚明白剧情的。诺兰也是刻意想让观众不能明白,所以宣传阶段他反复强调,“感受就是了”。

这就是魔术师的高潮表演,“穿越规则我都告诉你了,但你猜到我要变什么了吗?”甚至我们看到了,都不知道变出的到底是什么,只能觉得很新奇。这就是诺兰作为导演的电影观念。

在变戏法之前,首先是误导。在突击队员布置任务的时候,观众看到了红蓝标志,也看到了男二尼尔随蓝队出发,会自然以为主角和他是分开两个小队行动。

但我倾向于认为,此时在世界中有两个尼尔。一个是从未来“倒带”回来的尼尔二号,另一个就是现时空中原本就存在的尼尔一号,他们都参与了这场行动。这本质上是最传统的戏法技艺:大变活人。“看似一个人,其实却是双胞胎”,这也是诺兰在《致命魔术》中用过的核心剧情梗。

最后的高潮戏,其实视角有3个:主角的,尼尔一号的,尼尔二号的。不断的跳跃,所以没有任何观众能第一次就看懂这部分。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同一个尼尔在任务中不断地数次使用“时间通道”,在来回跳跃协助主角。有时他逆向通过时间进行着任务——比如为主角挡枪,有时他又在正向时间中作为主角队友来完成任务——比如开车拉着主角跑,包括最后的道别。无论他先后做了什么,时间轴怎么安排所有的协助工作,他都必须数次通过“时间通道”才行。所以我认为,只需要一个逆时间的尼尔,一个顺时间的尼尔,这两个人各跟随一支突击小队战队,更为经济省力。尼尔是一个不断在使用时间通道的人物。

尼尔是一个不断在使用时间通道的人物。

11

到这里,终于可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时间钳形战术”了。

刚才提到,影片之前其实已经展示过了,只是没明确告诉观众,此处具体就是“时间钳形战术”——在“车辆追逐战”中,反派的行动顺序是“先顺着正向时间流动去抢碎片”;一旦抢不到,立刻进入红蓝房间再“调转时间去逆向抢碎片”。因为我已经了解了这场战役所有的关键点,所以逆向行动作为暗中辅助,补充正向行动,就能弥补所有的战术漏洞,确保成功。

这就相当于第一次没做好卷子,那么带着答案,翻过去再抄一遍就好。这样的作弊战术,几乎是无敌的。顺逆两支部队协助行动,既可以是同一拨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只要他们充分交换战斗信息,能够了解所有的战斗细节,快速总结得失就好。

然而当敌方也有逆向部队,双方同时使用“时间钳形战术”呢?

和传统战役类似,谁胜谁败就要由双方的实际兵力来决定了。其中不断推进的“战略点”,就构成了关键性的战役阶段目标。作战的逻辑顺序是:我方正向部队需要先压制对方的正向部队,向前推进拔掉重要的战略点;而对方的逆向部队又想吸取教训,把这个战略点再抢回来,此处我方的逆向部队就要破坏他的行动,配合正向部队再把战略点抢在手中。这是逻辑顺序,展现成实际效果,就是四支部队分成两派,在同一个空间内大混战。

在影片中,这个动作被设计为“反复炸大楼”。炸了大楼的顶,敌方逆向部队还好修补;又炸了大楼的基座,暗示强烈增加了逆向修补的难度。对方这里无力回应,我方就可以顺利向前推进了。被反复炸掉的大楼

被反复炸掉的大楼

12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来自未来的尼尔二号,即影片中我们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那个尼尔,为主角挡下了子弹,壮烈牺牲了。而另一个尼尔一号则明白了他将来必然会牺牲的宿命。之后他会协助此处还在海上基地的另一个主角,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步步完成整体行动。在未来合适的时候不断“倒带”穿越,协助营救每一次危机中的男主,最后再挨一枪死去。

有一种理论认为,影片最后凯特的儿子,长大后就会变成尼尔。他是在未来由男主角招募和训练,并穿梭回现在,协助仍然懵懂的男主角完成了整个任务。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的时空中就没有第二个尼尔了,就只有唯一这个“来自未来的尼尔”。只是,他仍然会很忙,要不断地使用“时间通道”,在所有的关键时间点上出现。这当然也是可能的。

总之男主和男二,是时间旅行中的两个战士,他们视角略有差别。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去感受,未来的线性逻辑会一步步补全所有的逻辑链条;当你事先就知道的时候,更不能逃避和随意改变,你自然会走到这个线性上,这就是“宿命”。组织挑选出的战士,都是那种明知自己必死,也会这么做的战士。这就是开场组织要考验主角的意义。

很有意思,这也是体现诺兰电影观念的某种寓言。不管你看得懂看不懂这部电影,你第几次看,获得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其实你看的,始终都是同一部线性叙事的电影。

在时间流动的时空中,有时行动的胜利,在行动开始之前就达成了。回到影片开头,主角此时还在海上基地疗养,尚未加入行动。这就是台词中说的“从未发生过的行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行动是简单的,或“从未发生”。轨迹早就画好,然而我们仍需沿着这条线,去努力完成其中的每一步。

13

与这场行动的高潮戏平行处理的,还有凯特二号和丈夫的冲突。她希望和丈夫一号修复关系,以挽回儿子,却没想到找到了隐藏在时间缝隙中的“丈夫二号”。冲动之下,凯特二号枪杀了丈夫二号,彻底消灭了影片中的反派,永远解除了未来世界的毁灭危机。

线性时空是不会允许“未来的人”对“现在的人”进行干涉的,即使干涉了,也是注定的,不会有改变。但“宿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凯特二号完成了时空的线性叙事,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么之后呢?这个世界中,男主和凯特不是各有两个了吗?谁才是真正的自己?

不用担心。按照线性时空的叙事逻辑,经过几个月之后,现在世界中的男主和凯特就会顺着逆流的时间又漂回到过去。那么“来自未来的你”,就可以无缝接替“现在的你”的空缺了。

这个故事,到此就全部说完了。

这篇影评只是为了一定程度上补全影片创作的情节空白,说明导演意图,帮助大家理解这部复杂的电影。我们不涉及好不好看的评价。线性时空有自己的发展逻辑,你理解这些逻辑,不理解这些逻辑,喜欢这些逻辑,不喜欢这些逻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这个过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年轻人为何爱扎堆在B站看老剧?

1987年版《红楼梦》剧照。资料图片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海报。资料图片近日,B站(哔哩哔哩网站的简称)上架了上世纪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信条》:关于剧情的一切疑点 一种理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