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新闻 外语电影新闻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电影影评 > 正文

朋友圈时代的心理社群

来源:齐鲁晚报 2018-11-24 05:31   https://www.yybnet.net/

□布鲁伊

“我们的家庭跟社会从来不教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情,当我们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不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更不知道如何与爱人相处。”

这是拥有558871位成员的豆瓣“我爱心理学”小组中,引发12858人回应的小组热帖的开篇。“认识你自己”,这是2000余年前,古希腊人铭刻在戴尔菲神庙上的使命;然而无论科技、医学如何发展,生活如何进步,我们始终对自己,对别人眼中的自己,如雾里看花。

于是,寻求心理分析,不停点开朋友圈里频繁出现的性格测试,成为现代都市人光鲜生活下的隐秘世界。

互联网时代的心理诊断

11月17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培训项目”首次综合考试开考。近万名考生在全国50多个考点参加了考试。这是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取消后的替代性心理咨询培训产品。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职业鉴定的学员超过400万,颁发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超过150万本。

但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师依然是一个冷门的职业,也很少有人会主动走进心理门诊,向医生倾诉心中块垒。

于是,对自己的情感、性格有困惑的年轻人,纷纷走向网络社群,在素不相识的虚拟人设中寻找慰藉。

在豆瓣上,与心理学、性格测试相关的兴趣小组达50余个,以558871位成员的“我爱心理学”、229987位成员的“人格、气质、心理”、134799位成员的“心理学书籍和电影评论分享”小组为头部社群,构成了豆瓣小组系统中庞大的“认识自己”生态。

而在更为广泛的社交媒体上,“Knowyourself”认识你自己自媒体,更是汇聚了350万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心理学社群。而用户数百万的情感电台“夜听”、“小鹿情感”,以及数不胜数的占卜、星座、锦鲤求解等“江湖心理疏导”,与专业、半专业的心理学社群一道,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心理诊所。

就像“Knowyourself”创始人钱庄说的:“中国人普遍缺少两种教育,一种是生命的教育,就是关于自身价值、自尊自爱的。还有一种教育,是关于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如何找到一种对我来说是‘好’的生活。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是没有答案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接受别人给的答案。”

也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中,网络心理社群呈现出两个方向,性格测试和情感疏导。而相比个体、零散的情感问题,性格测试这个直面“认识你自己”的终极话题,成为心理社群中长盛不衰的讨论热点。

朋友圈性格测试,靠谱吗?

最近,一款H5性格测试游戏“我的哲学气质”刷屏朋友圈。这些号称能测试出性格的答题游戏,要么依据荣格的12种人格原型,要么通过简化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进行性格测试。

而这些测试得出的内向外向、理性感性,太阳月亮等结果,无一例外是“我表面看起来如何如何,实际上如何如何”,用诸多似是而非的形容词狠狠夸你,让你感觉“测得非常准”、“说的就是我”,堪称朋友圈玄学的集大成。

不过,在创建豆瓣“人格、气质、心理”小组12年的组长yazi看来,这些朋友圈里流行的所谓的职业测试、性格测试、魅力指数测试,从科学和逻辑角度来说都不成立。

“题目设置得太过简单,答案也显然有不靠谱之处,可信度甚至包括性格描述的语言,都无法与专业心理测试相提并论。但它们确实能迎合很多大众的心理。”豆瓣“职业心理咨询师俱乐部”小组的心理咨询师Nacy,则用一连串心理学效应来评价朋友圈性格测试:人们面对比较笼统、模糊的描述时,“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情形对号入座,着重注意那些符合自己的部分,感觉完全是针对自己给出的,这叫做‘福勒效应’。”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众在面对不靠谱的心理测试或者星相描述时,往往有“真的很准”的错觉。“更重要的是,人们倾向于记住让他们高兴的描述,也就是波丽安娜效应,即积极偏向。

所以,在专业心理学人士看来,那些朋友圈性格测试也好,“夜听”电台也好,只是新时代的安慰剂和群体狂欢。

认识自己还是证明自己?

在众多与“心理”、“性格”、“情感”、“爱情”相关的心理小组,随处可见的共同问题,都是“我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样改变?”

在豆瓣认证为心理师的Mark认为,我们都需要一样东西,来认识自己,或者说,认可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做性格测试也好,寻求情感疏导也好,我们要的其实是那些靠近自己最希望的结果的选项和建议。因为我们想通过这个认可自己,告诉自己也是告诉别人,看我就是这样的人。”

在寻求情感疏导的年轻人中,《爱情公寓》是常被提及的热播剧,剧中有句台词:“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抛一枚硬币,其实不是为了看到所谓的正反结果,因为在抛的过程中,你已经有了答案。”

但在做性格测试或心理咨询时,你面对的除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还有其他的事实,真实反映你性格和心态的事实。这让我们内心纠结惶恐,期待知道真相,又害怕了解真实的自己。

而这可能正是心理测试的意义所在。

一直致力于推广MBTI性格测试的豆友yazi认为:我们需要心理测试,不仅仅是需要它给我们的答案,更是需要我们给它的答案。

“你在开始测试之前,其实已经有所了解,有所抉择,只待肯定;但有时在做完测试之后,结果会与你的期待不符。所以那些凡是说‘我觉得这个测试挺准的,跟我挺像的……’之类,以自我开头加上一个自定的主语,其实说的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然而,随着一个个心理测试的爆红,一个个情感自媒体在征集你的心情故事,我们也日复一日地得以不断自我表达,在某种意义上加强着与朋友的联系。

但空洞和形式化的测试与回答,最终指向的是重重套路。人类的情感和个性是如此复杂而多面,本就无法用简单的几个分类或者标签来形容。而那些在微博评论、豆邮回复里的建议,又能有多么贴近深入?

所以,回想你在朋友圈里晒出的性格测试答案,或是收到的情感解答,几天之后,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

但无论如何,在正规心理咨询远未完善的现在,继续铺天盖地地充斥着我们朋友圈、豆瓣小组的性格测试和情感抚慰,都将继续以“个性”“反焦虑”的名义,便利化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新闻推荐

江湖再见!金庸的三重身份和两支笔

2004年8月11日,金庸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新华社图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31日消息,“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

相关新闻:
金庸的谦逊品格2018-11-07 09:06
猜你喜欢:
评论:(朋友圈时代的心理社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