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电影影评 > 正文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电影《何以为家》发人深省 什么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在《复仇者联盟4》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几乎没给其他电影留下

来源:烟台晚报 2019-05-19 12:24   https://www.yybnet.net/

■这部原本几乎没有人看好的小语种电影,在《复联4》的强势排片之下,凭借好口碑从狭小的夹缝中脱颖而出,成为5月影市最大的黑马。该片去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近日在国内上映后引起热议,由影片故事所延伸出来的亲子教育探讨,在朋友圈频繁“刷屏”。

市场:票房超出预期观众:影片唤起了我们的悲悯之心

由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目前国内票房已超3亿元,并以9.0分的豆瓣评分登顶一周口碑电影排行榜首位,这让业内人士倍感惊讶。一家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以为影片会与去年上映的《狗十三》的5000万元票房持平,再好一点如《小偷家族》成功破亿,“现在眼看着要奔着4亿元而去,绝对是一匹大黑马。”《何以为家》去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亮相,便获得无数专业影评人的赞赏,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随后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在去年于上海电影节首映后,今年4月29日该片终于登陆国内院线。

这部被称为“眼泪收割机”的电影讲述了12岁的男孩赞恩,目睹着妹妹被父母卖掉,伤心与愤怒的他不仅接过照顾妹妹的责任,更将父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们把我们生了下来,却只管生不管养。”120分钟的故事,观众目睹着小赞恩犹如在丛林里孤独挣扎的小兽,内心不断受到冲击与震撼,十足“虐心”。

影片在《复仇者联盟4》大获全胜的情况下获得市场胜利,并且引起超高话题度。抖音平台上,《何以为家》登上热搜第一,朋友圈也“刷屏”不断。

片中,导演拉巴基采取类似伪纪录片式的真实质感,并且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饰演男主角赞恩的小男孩与角色身世相似,2004年出生于叙利亚的他,8岁时举家前往黎巴嫩,因为无法适应当地教育体系,只能断断续续接受一些家庭辅导,10岁起就开始打零工。真实的生活让他的表演不着痕迹,多数是孩童的本能反应,那股柔软又尖锐、充满机智又令人心碎的性格展露无遗。他皮包骨的身躯,在充满复杂与欺骗的世界里游走,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妹妹,性格中与年纪并不相符的机警、仇视与疲惫以刚刚好的比例,刻画在他的脸上。那种情感的冲击,让不少观众频频落泪。观众陈女士写道:“赞恩娴熟游走在危险的街头,他老练的求生手段,这些令人叹服的演技从何而来,最后心酸地发现这些不是演技,这就是他的生活。”

影片有着女导演独有的细腻和人文关怀,尤其结局处小男孩终于露出的笑容,是残酷现实里女导演留有的慈悲。观众刘女士认为,影片的内容有煽情,但不卖惨:“因为是真的惨,而看完电影,却唤起了我们的良知和悲悯之心。”

专家解析亲子关系———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把对方视为合作者

除了对主角的赞赏,《何以为家》所引发的教育问题也在电影之外引发热议。

电影最戏剧性的一幕,是出现在法庭上的戏。12岁的赞恩站上法庭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当法官问他为何而来时?他说:“因为他们生下了我。”在小赞恩看来,父母将他们生下,却无法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尤其当母亲告诉自己,他又要“当哥哥”了,让他再也无法控制住内心的愤怒,一句“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内心。

有观众认为,小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放任其他孩子孤独地扛着生活的重担,这种自私的行为实在让人无法苟同:“为人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也有观众表示,小赞恩的父母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也是受害者,但并没有自我成长,也不懂得该如何去做一对好的父母。”

电影中,赞恩一边为了生活摸爬滚打,一边满嘴脏话,还学会了抽烟,甚至有偷窃行为,这些都是缺乏正确引导的结果。而他身边的成人,不是暴力教育就是不管不顾,甚至是欺骗,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身处危险世界。到底应该如何为人父母?亲子教育应该注意什么?这是《何以为家》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亲子关系心理专家胡慎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亲子关系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角色、二是边界、三是模式。

首先,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什么角色?最初级是养育,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再者是把抚养儿女当成一种亲子责任;再深一级则是亲子教育,这一层面的父母通常会考虑到孩子的培养,未来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而这也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物质保障。也有一些家庭会搞混彼此之间的关系:“孩子需要照顾父母,充当着大人的角色。”第二,亲子之间必须认清边界,家长与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第三,亲子之间必须找到健康的相处模式。很多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提各种要求,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更有甚者则到达相互对立的关系。

而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把对方视为合作者:“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大家都有不足的地方,双方一起投入时间、精力,共同促进成长。”胡慎之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家长对好孩子的定义是乖、听话:“说白了就是不给自己找麻烦,然后满足自己的期望。很少家长会重视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意识到他们其实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延续。”

胡慎之还谈到,从小缺爱、长时间被冷落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形成自卑的情绪,认为自己就像父母嘴里的那样:“没有任何价值”。其次是感觉到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加以防备,甚至变得冷酷无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失去的童年,纠结着“为什么那个被打的孩子会是我?”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思维有一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长期采用暴力,会激发孩子的恐惧,很多矛盾,其实就是从恐惧开始。

胡慎之强调,真正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意识到对方互为独立个体,愿意互相尊重,愿意允许对方与自己意见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平等对话。据广州日报

除了《何以为家》黎巴嫩驻华大使有更多推荐

据新华社电对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表示非常骄傲,但也并不感到意外。“娜丁·拉巴基是很优秀的导演。《何以为家》从发生在黎巴嫩的故事出发,讲述了一个具有世界共性的社会和人性问题,因而打动了中国观众的心。”贾布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贾布尔表示,《何以为家》在中国的票房和口碑均获佳绩,这对黎巴嫩和阿拉伯电影是一种鼓舞,必然会激励更多黎巴嫩优秀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不少《何以为家》的网络影评都提及“催人泪下”“眼泪收割机”等,贾布尔说:“遗憾的是,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中东就是战乱、麻烦的代名词。但就像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历过困难时期一样,中东也必将走出困境。”

贾布尔希望中国观众可以更多关注黎巴嫩的电影,她推荐了一部黎巴嫩电影《Ghadi》(译名《我的儿子是天使》)。她介绍,这部电影从欢乐和积极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残疾儿童的故事。“这是一个跨越国家和文化的话题,也有黎巴嫩式的幽默,相信中国观众会喜欢。”

同时,她还提到另一部黎巴嫩影片《羞辱》,同样值得希望了解黎巴嫩和中东地区的观众观看。

2018年,中黎两国曾合办“中国电影月”活动,在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播放中国电影。提到中国电影,贾布尔表示她很喜欢中国电影的多样性,尤其对《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两部影片印象深刻。她认为,《无问西东》里几代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面面对不同的问题却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很令人触动。“黎巴嫩社会也正经历部分类似的问题,这也许会引起黎巴嫩观众的共鸣。”她说。

新闻推荐

勇气可嘉! 毕志飞导演亲自领取金扫帚奖 《逐梦演艺圈》获封十年最令人失望华语片

毕志飞坦然面对差评,领走“金扫帚奖”3月31日,“金扫帚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被评为近十年来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电影《何以为家》发人深省 什么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在《复仇者联盟4》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几乎没给其他电影留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