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阆中 > 正文

健康文明生活的打开方式

来源:四川日报 2020-03-20 05:54   https://www.yybnet.net/

爱国卫生运动那些事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值班教师对教室进行扫除。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四川博物院保洁人员正在清洁门厅入口。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成都益民菜市东苑店内,保洁人员进行消杀、清洁。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①宣传画《爱卫生讲文明》沈绍伦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宣传画《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廖宝珠 1985年 北京市卫生教育所

③宣传画《人人动手消灭苍蝇!》佚名 1970年代 北京市卫生教育所

④成都大龙燚火锅科华店,员工对门店进行清洁。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⑤宣传画《讲究卫生预防疾病》金纪发 198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⑥宣传画《爱清洁搞卫生》周瑞庄 1982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宣传画由江苏省美术馆提供

3月14日,周六。一大早,四川出版集团的罗力就驱车赶往单位,后备厢不时传来塑料桶的碰撞声。他今天去“加班”的内容有点特别——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罗力和同事将对整个办公室来一次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另一边,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教室里,椅子被全部搬上了桌子,李殿彬老师拿着抹布连一个椅子腿都不放过,擦得发亮……

除了成都,绵阳、南充、广元、泸州……全省各地都能看到挥动的扫帚。为何这场大扫除一呼百应?“2020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8周年,这个中国独创的运动,让我们的城乡焕然一新,为大家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沈一民如是说。

对年青一代而言,爱国卫生运动或许稍显陌生,但在长者的记忆中,全民动员搞卫生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本报记者肖姗姗

上街扫除

曾是街头特殊的风景

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群众将之称为“爱国卫生运动”,由此,爱国卫生运动被列为我国人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卫生问题,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沈一民觉得,这段历史年轻人应当了解,毕竟,爱国卫生运动这样的优良传统,还需要他们来继承。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2年,不仅延续至今,并且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沈一民解释,“奇迹”这个词不是随便说的。当年,医疗条件特别落后,人们卫生习惯较差,城乡环境恶劣,天花、鼠疫、血吸虫等地方病、传染病泛滥,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以后,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以后,四川搞得如火如荼。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思政课教师张儒子在四川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曾对四川爱国卫生运动做过深入的研究。她说,当时的方池街15个互助组由骨干带领群众参加了灭蝇队,把地段内18个厕所全捞过;青羊宫6个居民组,成立了捞蛆捞沙虫队;牛市口,藩库街,东、西丁字街及城内四周的房屋和地带,都喷射杀虫剂,杀灭蚊蝇。“当时的要求不仅仅是厕所无蛆,连居民家的泡菜坛沿水都要做到不生沙虫。”

大扫除深入到每家每户,隔三岔五的检查也是严格得很。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那时不过几岁,记忆却深刻,“老有人来家检查卫生,爸妈把玻璃窗擦得透亮,来检查的人以为没玻璃呢,伸手的力度重了点,一下就把玻璃推出去摔得粉碎。”因为检查得勤,没等那扇玻璃安上呢,又有人来检查卫生了,他们感叹马万梅家玻璃擦得亮,像没装一样,一伸手,却扑了个空……

当年,成都街头常常有统一出动的大扫除,每家出一人,拿着扫帚提着水桶,穿着各式工作服洒扫。这,曾是成都街头一道特殊的风景。

乡里乡外

打响卫生持久战

那些年,城市里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得如火如荼。而偏远的县城、乡村,并没有缺席。虽然环境更恶劣,条件设施更缺乏,操作起来更难,但在吃一堑长一智的各种教训中,这场运动终究如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害灭病和“两管五改”是当时的重点,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开始的爱国卫生运动。“管水、管粪和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就是‘两管五改’。”沈一民说,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霍乱、鼠疫、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启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卫生创建、改水改厕、健康教育、除害防病、爱国卫生月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从城市到乡村,爱国卫生运动无一落下。

68岁的四川作家王从地,至今忘不了当年在阆中求学的那段日子。1971年9月,王从地来到当年阆中的一所师范学校时,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杂草长成一人高,教室又脏又破,厕所臭味熏天……”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王从地和140多位同学、40多位老师还有10多名校工,开始了一场艰辛的大扫除。“除草、灭害、打扫死角、清理阴沟……半天上课,半天劳动。”从学校领来铺床的草垫,让王从地震惊!里面全是臭虫(蟑螂),一群一群,一堆一堆。臭虫是一种取代麻雀进入“四害”的害虫。“我们就按照除‘四害’针对臭虫的方法,把所有草垫拿到厕所门口,一把火烧得精光。”

王从地的学校曾发生了一次流感,140多位学生,一半进了医院。学校的大扫除越发频繁了,医务室专门增加了两个校工,每天不间断地配药、消毒,大喇叭不停地宣传,尤其是强调要搞好个人卫生。“大病一场后,一些不讲卫生的同学有了改变,不洗澡的要洗澡了,不换衣服的要换衣服了。”王从地笑言,当时学校都欢呼,这场卫生持久战取得胜利了!

“以卫生为光荣,不卫生为耻辱”,沈一民说这是当年在城乡范围内兴起的社会风尚。光荣与耻辱,王从地感触颇深。1975年,南部县半边街,每天早上天一亮,王从地的家门外就响起敲锣打鼓声,居委会的人扯着嗓子吼通一条街:“门前三包,来客要报,积极打扫,你讲卫生,大家都好……”不等这悠长的吆喝结束,整条街就热闹起来,扫地的、抹窗子的、通阴沟的,忙得不亦乐乎。很快,还会有居委会的人上门检查,门前水沟、街沿、桌椅板凳、铺盖棉絮全是重点。“合格的,就在大门上贴上‘清洁户’的字条,不合格的,就贴上‘不清洁’的字条,不一会儿,就传得整条街都知道了。你想啊,那种小地方,‘不清洁’多丢人啊?只有使劲儿打扫,一边盼着下一次检查,等摘下字条哦!”

巧除“四害”

高手在民间

除“四害”,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轰轰烈烈的一部分。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有效降低了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显著减少了鼠疫、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全国6亿人民参与其中。

最近,沈一民在梳理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时,常常跟同事提起除“四害”,许多城乡也是从那时起,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记载,成都就曾在1个月内消灭老鼠23万余只,蝇蛹、孑孓3000多斤,填鼠洞1万多个。

高手在民间。在除“四害”的运动中,成都市暑袜街三轮车工人杨聘如创造出“高空捕鼠法”“竹筒套鼠法”等,消灭了大量的老鼠;成都市打鼠模范杨傅培,年年打鼠的数字都在惊人地增加,如1955年他打了1000多只,1956年增加到数千只……

马万梅记忆中的“灭蝇大法”也是群众的创造。她跟着大人和伙伴,成群结队地拿着竹竿去路灯下粘蚊子。竹竿上绑着笋壳,大大的,褐色的笋壳毛蜇人呢,弄到皮肤上又痛又痒。但刷上黏糊糊的机油,蚊子来了就跑不脱。在很长一段时间,马万梅最爱站在路灯下,仰头看着蚊子在灯光下疯狂绕圈,伸手把竹竿戳过去,上下左右,一阵乱舞,笋壳上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不过拿竹竿粘蚊子这种法子,在自家屋子里可是施展不开的。马万梅和成都市民家里的蚊子,是死在蚊香的手下的。“当时好像是统一发的蚊香,我记得是用锯末面混上药做成一根根的,然后每天都规定在同一个时间,家家户户关门闭户然后点上蚊香,全部离开,待差不多燃完后,才又回去。”

用粘蚊子的办法,还可以粘苍蝇,当然,苍蝇拍是比这个更厉害的武器。马万梅比划着说,“家家户户都有苍蝇拍,红红绿绿方方正正的那种,打死了苍蝇,我们小孩子就用小棍把它刮进一个玻璃瓶,再拿上粘了蚊子的笋壳,到学校看哪个同学消灭的苍蝇蚊子多,哪个最神气!”

一把扫把

柳街镇扫出新天地

1992年,成都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里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沈一民很激动地说,这是大事,是每个爱卫人铭记于心的大事。这份荣光,有效带动了一批城镇开展卫生创建工作。目前,四川省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覆盖率分别达到49.7%、44.4%。这其中,都江堰柳街镇,更是靠一把扫把,扫出诗画柳街,扫出响亮名头。

2013年夏天,柳街镇七里诗乡金龙村2、3组黄家大院突然热闹起来,黄家大院110户在家的群众开始动起来。“几十个人硬是整整干了1个星期。”3组组长李亚君感叹,黄家大院房前屋后林盘里,居然清理出100多车各种垃圾。清理结束,镇上用配套资金,把院落的入户道路统一硬化,配置一些运动器械。黄家大院焕然一新,60多岁的黄远明由衷感叹:“我活了60多岁,从来没有觉得自家林盘这么安逸。”见证这一切的,是都江堰市委党校经济学高级讲师邓蓉。

邓蓉回忆,刚开始提出搞环境整治时,村民抵触情绪非常大。柳街镇15个社区,没有一个人同意。有农民甚至说:“你给我多少钱一天?至少100元嘛。”时任镇党委书记的高尚深等党员干部只能苦口婆心靠嘴上阵。邓蓉说,全镇召开镇、村、组、院落四级宣传动员会议477次,还不算那些利用晚饭后时间到院落开的“坝坝会”。潜移默化中,村民把道理都听进去了,从伸手要钱转变成自筹资金,组建业主管理委员会,聘请了专门的保洁人员等,全镇上下一场“全民大扫除”开展得热火朝天。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黄家大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污水横流的阴沟,如今疏通畅达、清流汩汩;曾经杂草丛生的林带摇身变成了村民休闲纳凉之地;曾经泥泞不堪的林间小路,也砌成了整洁的石板路,让村民彻底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处境。以前经常往城里跑的村民突然就歇脚了,邓蓉问他们为啥,男女老少都悠然自得地回一句:“城头那么闹,我这儿多安逸嘛,城头的人还想跑这儿来耶。”

黄家大院搞好了,柳街镇其他村着急了。“柳街镇相关领导原计划是选择黄家大院作为试点,准备用1年的时间在全镇推广,结果,全镇一下子就铺开了。”邓蓉亲眼见证柳街镇在推进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自己家园自己管”的长效机制,引导全镇167个院落成立院落管理委员会,对院落环境整治进行自我监督和日常管理,同时还要开展住户卫生评比,都是要“面子”的人,争先创优哪儿能不积极呢?就像村民黄国庆的话糙理不糙:“政府拉着我们跑,还用力推着我们前进,再不主动哦,那我们真的是稀泥扶不上墙!”

2017年,柳街镇水月社区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认证的健康促进社区称号;2018年,柳街镇顺江社区、双凤社区登上省卫生村(社区)榜单;2019年,柳街镇七里诗乡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谁曾想,这是一把扫把扫出来的呢?”邓蓉欣然一笑。

新闻推荐

肝癌的术后护理

□阆中市人民医院罗春梅肝癌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比较低,并且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抓防控促发展2020-03-16 00:49
猜你喜欢:
评论:(健康文明生活的打开方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