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南部 > 正文

梨子垭上 红色故事永流传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11 06:14   https://www.yybnet.net/

字库塔。

戏台。

上世纪30年代的梨子垭旧照。

□贾登荣

从南部县城沿唐巴路方向前行五公里,就是永定镇。再从镇中左拐,沿村道前行约3公里,就到了被列入四川省传统古村落名录的永定村。漫步在丘陵起伏、阡陌纵横的村庄里,老街、古树、戏台、字库等历史遗存不断在人们眼前掠过,一幅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交融的多彩画卷,在这里次第铺展……

盐业带动永定兴

在永定村,有一条保存比较完整的街道。长长的街道,是由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如今,不少青石板变得残缺破败了,被重新铺上了水泥地面。街道两旁那些还没有拆除的老房子,依稀能感受到客家风情。房子的前面,是一道长长的走廊,直接延伸到了街面上。这种长长的走廊,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摆放宴席,供家庭聚会。据说,过去许多人家结婚办酒席、老人过生日、小孩百日宴,都是在这长长的走廊上办。

在永定村,经常听人们口中嘣出“梨子垭”三个字。当地人说,永定村原来就叫梨子垭村。清朝初年,张献忠对四川进行几次血腥屠杀以后,这片土地与四川其它地方一样,也是“万户萧疏”。随后,清政府便开始大规模“移民”。当时,一批客家人来到这儿,看到山垭生长着几株梨子树,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并把这里唤做梨子垭。梨子垭的名字,就这样传承了下来。就是现在,老百姓依然把它称为梨子垭,很少有人叫它的官方名称——永定村。

为什么又要改为永定村呢?口口相传的说法是,这里地势较高,水源缺乏,过去经常因火灾导致场镇上的房屋被毁,居民损失惨重。人们便在场上修建了一座火神庙,祈求这儿永远安定。从此,梨子垭便更名为永定。

永定村最早是一个乡的建制。在永定村的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井盐;在没有公路的年月,这里又有一条从南部县城通往巴中、南江、仪陇等地的古道,于是,盐业生产就在这块土地上红红火火兴盛了起来。那时的永定村,盐井密密麻麻,商贾往来穿梭。只有几户人家的山垭,迅速膨胀为一条长长的街道。街上,有专为盐商服务的茶馆、旅馆 10 多家,南部县在这里设立了盐业管理机构,并常年驻扎着一班警察,维持食盐交易秩序、征收盐税,此地还得了个“小川北”的名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卤水资源逐渐枯竭,加上不通公路,熬制出的食盐成本高,价格无法与外地食盐竞争,永定村的井盐开采停止了。热闹的场镇慢慢变得萧条了,永定乡被并入了三合乡(现改名永定镇),从此改乡为村了。

戏台字库说沧桑

在永定村的场镇上,曾经有火神庙、关帝庙、文昌宫等众多建筑。随着时代变迁,只留下了一座戏台和一座字库塔,诉说往事沧桑。

戏台建在街中心,与四川其他地方的戏台区别明显:建筑不是那种庙宇一般的飞檐翘角,舞台也不是方方正正的。它别具情调:舞台房顶呈六角形,舞台下建有一长廊,长廊里能够容纳200余人,不论天晴下雨,人们都能坐在长廊里看戏。

永定村戏台建于清代,据说是由当时的盐商们集资修建的。后来,戏台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毁。过了几年,又在原址重建。如今,在舞台下的长廊顶部,还清晰可见戏台重建的时间:“中华民国二年岁在癸丑孟秋月建庚申望五日建己巳吉时众姓公立此长廊”。戏台前面刻有一副对联:“别笑布衣小褂尽颂新人新事 莫看粗手粗脚全是自编自演”,尽显当地百姓的诙谐乐观。当地的老人说,这座戏台周围的柱子,原来都是将近一人粗的木柱,但由于风吹雨打,木柱开始朽腐,舞台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大约是在1946年左右,当时的永定乡乡长代席如发动民众对戏台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维修,将所有木柱更换为了砖柱。

也许是因为戏台上经常演戏,许多永定人也都喜欢上了表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村上就办起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文艺演出队,排演出一幕幕川剧、京剧、歌舞。不仅在村里戏台演出,还在周边的碑院、谢河、碾盘、中心以及阆中市的水观、洪山、金垭等乡镇演出,深受好评。一到春节,文艺演出队就会组织排练节目,到戏台上一展风采。

在永定村街道外一处茂密的树林边,坐落着一座字库塔。字库塔坐南向北,为五级六棱形浮雕砖塔,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建于清代。塔通高4.7米,底层每边0.81米,逐层缩小。第一层高0.7米;二至四层均高1.1米;第五层高0.7米。底层四周雕刻及装饰残损较多;第二层各面均有各种浮雕花卉图案镶于其中;第三至四层六角均设卷云抱鼓。第三层正北面的门上匾刻“藏字库”三字,匾下左右联文为:“收拾片言双字,包藏五典三积”。门下有一扇形匾立于二层檐上,匾刻:“保佑四境”。其余五面均刻文字及祥瑞图案,塔刹为一朵盛开的莲花。每级塔顶用灰抹成简瓦,檐口有瓦挡沟滴,第三至五级塔檐及檐角刻有各种图案。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字库是为了表示人们对 纸 的 珍惜 、对 字 的敬 畏 ,过 去的 乡 镇 都有 。 不 过 ,如今保存下来 ,而 且 保存得比较完整 的 ,已 经不多见了。

﹃二李﹄英名永留传

行走在永定村,不时听到两个名字:李仕修、李维海。对于他们,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敬仰之情。

李仕修,又名李开新。1918年,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的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秋毕业后,转入成都志诚法政大学深造。在大学读书期间,深受进步思想影响,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冬,李仕修从成都读书回到家乡;1930年冬,李仕修任河东区委书记,在南部县特支领导下,在三合、永定、元坝、黄金、流马、寒坡、升钟一带发动农民群众,建立秘密农民协会,开展打“催粮委员”和“抗租、抗税、抗捐”的三抗斗争。1931年初夏,李仕修任中共南部县委书记,在南部县城组织数千人冲进县衙,砸烂“明镜高悬”的匾额,打击了国民党及封建军阀的嚣张气焰,扩大了革命影响。1932年8月,“仪南战役”取得胜利,红军进入南部,解放了嘉陵江以东大片地区,李仕修担任阆南县第六区区委书记。他积极配合红军开展地方建政工作,很快建立起永定、三合、养班一带的区、乡、村苏维埃 政 权 。同年9月,李仕修调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部长;12月,红军“紧缩阵地”,离开南部,地方领导干部随军撤离,李仕修被调到川陕省委做秘书工作。1934年夏,在张国焘的“肃反”运动中,年仅33岁的李仕修在通江惨遭杀害。

同样出生于永定村的李维海,是李仕修同族人,在李仕修的介绍下,他于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李维海任地下党河东区委书记,组织成立了地下党组织“同心会”。在三合、永定、谢河、碑院一带发展地下党员20多人;积极筹集款项秘密购买开展宣传工作所需石印机和纸张,同时组织开展破坏交通、通讯的活动,支援“升保起义”。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入川,巴中特别市建立工会,李维海任工会委员长。1933年9月6日,红军在阆中成立阆南县苏维埃政府,李维海任县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1934年3月,李维海调任川陕省工会委员长。同年,调任川陕省保卫局局长,并当选为中共川陕省省委委员。1935年4月底,李维海随红军长征,在炉霍任中共川康省委书记。1936年底,在经过草地时染病去世,时年35岁。

李仕修、李维海虽然已经逝世80多年,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但永定人一提及他们,无不充满自豪。这,就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在山村的力量。

南部县文物管理所供图

新闻推荐

全市首家“律师调解室”调出多元化解新路径

近日,南部县人民法院在全市建立的首家“律师调解工作室”运行满一年,工作室辐射带动南部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改版升级,形成人...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企业招聘进乡镇2020-09-03 00:34
评论:(梨子垭上 红色故事永流传)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