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蓬安 > 正文

从传统养蚕到科技养蚕,从手工劳动到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发展蓬安蚕宝宝的2000年奋斗史

来源:南充日报 2020-05-21 05:32   https://www.yybnet.net/

【蓬安蚕桑产业发展史】

西汉时期

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在蓬州故居 (现蓬安县锦屏镇)房前屋后栽植了桑树,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

清末民初

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带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

上世纪80年代初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桑树随地划分到户,养蚕由原来的集体饲养转变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蓬安蚕桑产业进入繁荣时期, 鼎盛时年养蚕总量达到12万张,产茧254.6万公斤,创外汇95万美元,位居南充地区第二。全县80%以上农户家家有桑树、 户户建蚕房、人人会养蚕;

上世纪90年代后期

蓬安蚕桑产业逐渐从“主业”变成“副业”,毁桑现象逐日增多,全县蚕茧产量锐减,蚕桑产业进入调整期;

目前

全县桑园5-50亩的养蚕户有655户,50-100亩养蚕大户83户,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6户,1.5万亩“蜀北桑海”蚕桑产业园1个,运作规范的农民蚕桑专合社12个。

●汪泽民

从传统养蚕到科技养蚕,从一家一户的手工劳动到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从单一发展模式到资源综合利用的多元化发展……蓬安县蚕桑产业经过多年探索、改革和发展,年产茧量提高到1600吨,桑园面积增长至8万余亩,成为享誉全国的“蚕桑之乡”。

多年来,经历了繁荣时期,经过了低谷回升,蓬安蚕桑产业在起伏中创新发展。

A 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初夏时节,又到了养蚕的季节。在蓬安县金溪镇灰包梁村,一片片桑田绿意盎然,蚕农们哼着欢快的小调,在桑田里锄草、采摘桑叶。蚕室里,一条条胖嘟嘟的幼蚕扑在桑叶上,吮吸着嫩叶里的养分。

今年47岁的梁海军是灰包梁村的一位老蚕农,他从父辈手中接过养蚕事业已有30年。梁海军说,从他记事开始,家里就在养蚕。过去养蚕是个苦差事,一到盛暑天,夏蚕“饭量大”,清早摸黑背上竹篓,漫山遍野采桑叶。一天跑四趟,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都顾不上。

蓬安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区,位于嘉陵江中游,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栽桑养蚕提供了优良土壤和自然环境。据《蓬安县志》记载,蓬安取叶养蚕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在蓬州故居(现蓬安县锦屏镇)房前屋后栽植了桑树,并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带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自立蚕桑学社,传习蚕桑技艺。在他的带动下,蓬安各乡镇栽桑养蚕蔚然成风。

到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桑树随地划分到户,养蚕由原来的集体饲养转变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梁海军正是在这个时候踏上了养蚕之路。

“每年5月中下旬,乡镇的技术员从县里领回蚕种,分发到每家每户。一张蚕种约14克,孵化后约有2.5万头左右幼蚕。”梁海军说。

在消好毒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于蚕匾中,辅以合适的温度,当一张蚕种内有20%卵粒点青,用报纸将蚕种包好,把着卵粒面朝下,进行遮光制黑,3天左右幼蚕就孵化出来。孵化的过程叫催青,催青之后,蚕农忙碌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梁海军告诉笔者,从蚕卵到蚕茧,要历经蚕卵-蚁蚕-熟蚕-蚕茧四个过程,大约需要30余天。

“一张蚕种一季需要消耗桑叶1000多斤。”梁海军说,蚕在蜕皮的时候不吃不喝,这个阶段称为“眠”,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皮,每一次蜕皮后,蚕的食桑量就会增加,尤其四眠之后食桑量最大,蚕要连续吃七八天桑叶,也是蚕农最忙最累的时候。采桑、剪桑、上桑、除沙、换匾……这些全都要人力来完成,一天从天不亮到深夜,要忙碌十几个小时。

笔者从蓬安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蚕桑是蓬安的重点产业。通过不断引进新的桑树品种和新蚕品种,蚕桑产业进入了繁荣时期。鼎盛时,该县年养蚕总量达到12万张,产茧254.6万公斤,创外汇95万美元,位居南充地区第二。全县80%以上的农户家家有桑树、户户建蚕房、人人会养蚕。

B 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丝绸市场行情萎缩,加之劳动力大量外出,蓬安县的蚕桑产业逐渐从“主业”变成“副业”,毁桑现象逐日增多,全县蚕茧产量锐减,蓬安蚕桑事业进入了调整期。

为推动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近年来,蓬安通过巩固完善基础,调整优化布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不断提高蚕桑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大力实施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三新”工程,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并续建蚕桑百万工程,大面积改良推广年产桑叶3000公斤以上、桑果1200公斤以上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智能化小蚕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占育、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等轻简化技术,破解蚕桑产业逐渐衰颓的困局。

眼下正值春蚕快速生长期。5月19日,笔者在金甲乡焰山村龙祥蚕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看到,蚕室内养殖设备已经就绪,现代化蚕框替代了传统的竹编蚕框,方便又适用。桑叶剪切也有了新式剪切机,既节约了成本又解放了双手,工人们正细心地为小蚕添加桑叶。一旁的大棚里,成千上万个菌包上,饱满鲜嫩的食用菌,正争先恐后探出脑袋,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种植桑枝食用菌只是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的一个方面。”龙祥蚕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潘艳君介绍,过去养蚕是一家一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资源利用率也不高。2016年,他返乡创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累计投入近475万元,从农户手中流转了630亩土地建桑园,建设了近4000平方米的养蚕、种菌大棚,进行规模化养蚕,并成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点和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蚕桑示范基地。

如今养蚕与传统养蚕有何不同?潘艳君告诉笔者,从养蚕模式到桑树品种,各个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养蚕,科技含量很高。

潘艳君指着一个养蚕大棚告诉笔者,大棚内部装有智能温度调剂系统,每天早中晚三次自动通风,保证棚内温度不高于37度。去年重新修建的现代化小蚕共育室,全智能控温保湿。还有先进的蚕沙处理设备,通过大型蚕沙处理池后,蚕沙就能“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

“有了科技加持,现在我们采取的是滚动饲养模式,摆脱了人工一年最多只能养四季蚕的局限。”潘艳君说,去年从春季到晚秋,合作社养了8季,每季40张蚕种,蚕茧产量达12000公斤。同时,单人养蚕量也由过去一人一季1张蚕种,增加到一人一季最多可养6张。

在蓬安,像潘艳君这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蚕桑业主大户还有很多。通过加强蚕丝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鼓励支持有发展蚕桑产业愿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返乡农民工等,流转土地发展蚕桑产业,形成以蚕桑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体为主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桑园5-50亩的养蚕户有655户,50-100亩养蚕大户83户,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6户,1.5万亩“蜀北桑海”蚕桑产业园1个,运作规范的农民蚕桑专合社12个。

C 融合发展再获新生

蓬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蓬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作为蓬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蚕桑产业,将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蚕桑产业在蓬安再获新生。在此背景下,“蜀北桑海”项目应运而生。

位于蓬安旅游环线上的新园乡“蜀北桑海”,现在这个季节,周末前来采摘桑果的游人络绎不绝。

“要致富,栽桑树”,这句话在蓬安县新园乡“蜀北桑海”正成为现实。“蜀北桑海”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蜀北桑海”按照“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群众参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蚕桑基地共建制,同时将逐步建设桑蚕加工区和休闲农业区,发展农博馆、儿童乐园等现代化服务业,实现桑蚕产业与文化产业、科普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之路,促进当地老百姓就近就业脱贫致富。

据了解,“蜀北桑海”总投资2亿元,核心区面积7500亩,辐射面积1.5万亩,覆盖新园、利溪、龙蚕3个乡镇的7个村,是全省首个集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开发综合示范区,同时也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而“蜀北桑海”项目中的蚕桑综合加工业,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去年第一批养殖的500头‘桑叶猪’还未上市就被预订一空,桑茶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超过700万元,休闲山庄、儿童游乐园、康养中心等配套设施正全力建设中,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对外开放……”上述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注重品牌打造,对桑葚进行深加工,制成桑果食品、桑果酒等产品,延长桑葚产业链,同时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注册具有本地特色的果桑产品商标。

近年来,蓬安县努力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蚕桑专业化生产、多元化利用、集约化经营,用“互联网+”思维延长蚕桑产业链,采取“蚕桑产业+种植业”“蚕桑产业+养殖业”“蚕桑产业+乡村旅游”等模式,纵向开发、横向经营蚕桑资源,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深挖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发掘蚕桑文化,培育蚕桑产业新业态,围绕“蚕区成景区、蚕业成景观、养蚕成景点”,发展观光休闲蚕业,实现了“桑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的目标,建立起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让蚕桑产业与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实现了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 近郊游成首选

“五一”期间,蓬安县不少市民走出家门,以不同的形式放松心情,享受假日时光。今年“五一”假期,蓬安县文旅部门发布工...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传统养蚕到科技养蚕,从手工劳动到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发展蓬安蚕宝宝的2000年奋斗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