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AI,更有爱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18-04-26 14:58   https://www.yybnet.net/

人们都说做公益是“最伟大的情怀”,过程很享受,结果不重要。“这样下去可不行”,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话说得很重,“公益必须赶上先进技术的脚步,否则没有出路。”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加入,给公益带来了哪些改变?

个性制定 给予残障群体帮助

“视障人看到一种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他在未来或许能够跟正常人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生活和工作。对残障群体来说,新技术将更有变革性。”在近日举办的以“公益,与AI同行”为主题的2018微软非营利组织信息日活动中,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执行主任曾鑫介绍的SeeingAI是一个并非专为盲人研发的公益产品,却给盲人带来“看”到世界的可能性。

SeeingAI是一套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系统,这套由可穿戴眼镜和智能App组成的系统,能基于微软智能云上的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出摄像头拍摄到的场景,如“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正在踢球”“一个男孩正在练习滑板”。盲人朋友戴上可穿戴眼镜,可以随时了解身边的事物、标语、菜单,甚至是交谈者的性别、年龄和情绪,像是“看”到身边环境一样。SeeingAI的目标是帮助全球2.85亿视力受损人群实现无障碍的生活。目前,北京嘉讯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研发出中文版的人工智能辅助视觉。

盲人很难乘坐公共交通系统,他们看不见路牌,不知道该坐哪路车。为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广州华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听听巴士”。据项目产品经理曾哲敏介绍,他们利用了微软智能云Azure的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后端支持,一方面,使用AzureIoT中心整合与管理公共交通资源,打造一个人、车、路相互感知、相互协同的公交导盲系统,并利用大数据对其进行预测性维护;另一方面,其技术团队借助Azure公有云能轻松连接百万级别的物联网终端,快速部署不同城市。

在广州,“听听巴士”帮助6到7万视障人士乘坐公共交通。盲人朋友只需要打开“听听巴士”App,手机就会自动提示到达站台名称和公交路线;车辆进站时手机会提醒用户;坐车时手机也会播报途经站点并在到站前提醒用户。

广州音书科技则为听障人士设计了可以远距离接收语音并识别成文字的AR眼镜,既让听力健全的人“听见”听障人士的手语,也让听障者“看见”声音。

资源整合 教育公益搭上顺风车

贫困地区是公益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战车依旧高速向前,落后地区的儿童也依旧“搭车难”。面对城乡差距、数字鸿沟,技术人和公益人都在行动。

从2015年起,微软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搭建“阳光校餐数据平台”,每日收集学生用餐图片、用餐原料、食谱、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确保“每分钱都被孩子吃进肚子里”。据微软中国公益事务总监王岭介绍,目前有近1万所学校使用这个平台,每日用餐时段有5到7万图片及10万余条数据同时上传,Azure的高容量及稳定性保证了数据的流畅传输及海量存储。

“大数据分析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饮食习惯的数据表现,个性化地为各地、各类学生制定饮食供应量和营养值。此外,还可以直观地对校餐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孩子身高体重的变化等,评估校餐对学生的成长影响。”王岭介绍。

近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12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精选了适合3岁到8岁儿童的117套图书。用户只要启动天猫精灵手机App上的“精灵火眼”功能,将手机摄像头对准配套的图书,天猫精灵就能朗读图书,精灵火眼通过图像识别,结合智能语音互动,帮助儿童读书、识字。“我们未来会联合马云公益基金,在很多农村的学校或村点放一个人工智能小站,把天猫精灵相关的绘本,以及其他的配件放到里面。希望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那些没有办法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可以终身受益。”实验室负责人浅雪说。

AI离教育公益天然很近。在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提高偏远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上,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表示她“把人工智能最大的愿景放在教育事业上”。

从走到飞 技术加入公益意义深远

传统公益形式“靠爱发电”,除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之外,还存在效率低、评估难等待解问题。技术的加入势在必行。在王岭看来,“用创新的工具可以促进公益事业跳跃式发展”。比如用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人工智能辅助视觉帮盲人感知世界,都不是循着老路“从走到跑”,而是开辟新路“从走到飞”,对公益事业和具体的被救助者都意义深远。

此外,人工智能和公益的“跨界合作”能够激发更多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比如“听听巴士”协助盲人出行,本身也指向更好的社会治理模式。

“除了显著的社会价值之外,公益项目也能帮助技术公司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将其更好反射到未来的产品设计里。相比于炫技,我们想做的是技术平民化,要让更多的人去用。”王岭说。她着重强调了一点:技术必须考虑并解决广泛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机会匮乏的人等。

在王岭看来,计算机的“视觉”能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等仍待深挖,人工智能带给公益的可能性只会更多。未来,“赋能每一人”或许渺茫,但“人工智能+公益”的脚步,应该也必然比想象中更远。崔爽

新闻推荐

喜庆歌舞展新时代劳动者面貌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樊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中国梦·劳动美”——2018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24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有AI,更有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