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何让建筑遗产“活在当下”?中意修复大师探讨最前沿方法

来源:澎湃新闻 2018-12-08 17:14   https://www.yybnet.net/

故宫的古建筑是如何“重现新生”的?上海外滩源、徐汇中学崇思楼等背后有着怎样的修缮故事?意大利威尼斯地标圣马克广场钟楼等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建筑遗产如何保护?12月8日,中意建筑遗产修复联名展暨“築上筑”保护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中意“修复大师”同台相遇,展示全球闻名的修复案例,共同探讨建筑遗产保护最前沿的理念与方法。“修复大师”再现中意建筑遗产保护历程

本次展览与论坛邀请了7位中意建筑遗产保护界的领军人物,展示了他们最重要的作品,其设计理念与使用的新技术对中国未来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里沃利城堡修复前后对比。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 提供

现已87岁高龄的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安德烈·布鲁诺(Andrea Bruno)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专家,里沃利城堡的修复是安德烈·布鲁诺第一个全球闻名的修复案例,更是载入了意大利修复手册。

这一案例不再拘泥于原有的功能和形式,不是单纯展示萨沃伊王室生活,而是改造为当代艺术博物馆,因此它虽然保留着传统、古典的外表,但内容却是现代、前卫的,启示中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考虑的不仅是如何保存建筑本体的价值与历史信息,也要寻找与建筑空间及形式相匹配的新用途。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钟楼。

74岁的威尼斯IUAV建筑大学前修复学教授乔治·乔尼庚(Giorgio Gianighian)在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钟楼拥有五百年历史,乔治·乔尼庚的修复理念是仅进行了绝对且必要的替换,开展精细的清洗,不破坏时间沉积形成的古锈,保留所有的材料,让它能面对岁月与气候变迁的考验。他用钢板重建地板,拆下漂亮的横梁改为一种新的框架,允许链条通过并承载新电机,这样,古老的材料被赋予了新的用途。

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已有数百年,保护理念与方法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原则。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一直是国际公认的、文物建筑修复的圭臬和准则。

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此次活动邀请的4位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名家,有3位均完整见证了加入《公约》以后30多年来的保护历程。他们分别是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南京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以及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总工程师、研究馆员王时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副系主任曹永康。

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夜景。

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是1901年由英国莫利逊洋行设计。常青在为其所做的修复设计中,加固基础,增加了100根静力桩,确保大楼下一个百年的结构安全,且完全恢复历史上敞开的新古典外廊及门窗样式等,在山花和坡顶内置入一层多功能空间,使其与屋顶露台相贯通,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当代利用。

乾隆花园

建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乾隆花园,王时伟在保护和修复中,采用了“复活式保存”,利用全站仪、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乾隆花园中的建筑、假山、摆件等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最后,生成一个可虚拟漫游的数字化乾隆花园,大众可全方位欣赏古典园林,充分显示了中国的遗产保护对前沿技术的运用。

徐汇中学崇思楼。

上海徐汇中学崇思楼1918年建成,原为天主教会学校-徐汇公学的教学大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曹永康在承接了崇思楼修缮任务后,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及现场进行了勘察,掌握了崇思楼的历史沿革、价值特征、损毁状况等资料,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详细的保护修缮方案,既保护了有形的、实体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又使无形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实物之间能相互依存。

如何让建筑遗产“活在当下”

活动的参展者都非常关注建筑遗产修复研究,确定材料及其保护(或破坏)程度,且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坚固性,据此进行了修复保护、整体性修缮及添加一些有用的新元素。而且,修复专家们在新添加元素时,与时俱进并有所创新。就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历史建筑保护理念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西方,其修复实践与意大利在保护方法及其与“现代”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但其中的对比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比较重视对历史的复原及形式上的保护,意大利则非常细致地对材料本身的物质性进行了保护,注重历史的叠加,而不是将其复原至某个更早的年代。

在论坛的探讨、对话中,中意专家就建筑遗产保护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安德烈·布鲁诺认为,建筑遗产修复是“重新发现逝去的记忆,保护它并赋予价值”,重视连接过去和未来,在保存历史见证的同时,“修复”利用原有的历史建筑作为现代功能的博物馆等通过再利用的方式,衔接过去和现在,挖掘物件的意义和价值,且延续原先的建造者的理性判断和想象,把这所有的真实展现给世界。

乔治·乔尼庚认为,即使是那些被忽略的建筑,也可用合理的成本修复。因此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要求专业机构教授工人各种修复技术,不但节省开支,而且能培养工人熟练地展开修复工程。

常青认为,保护不是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实现新旧共生,和而不同。

王时伟将这十多年的工作概括为两个字“双拼”——拼文物修复的理念,拼修复的材料和技术。

曹永康认为,对建筑遗产要同时保护其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这两个价值处于双极的对立关系。如何将它们统一起来?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手段。

新闻推荐

“枫景”迷人

12月7日,游人在江苏苏州虎丘山景区观赏红叶。当日是大雪节气,南京、苏州等地的园林中枫叶火红,依然是一派迷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让建筑遗产“活在当下”?中意修复大师探讨最前沿方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