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疫情期间的心理焦虑 同样值得重视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2-27 19:35   https://www.yybnet.net/

文 | 梅子晴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距我在家隔离已经过去了二十三日,窗外的阳光正好,想着把被子拿到阳台上晒一晒。楼下的街道仍然是空无一人,偶尔传来的人声都会吸引我向窗边探头一看。相比于20日确定“人传人”之后十多天的焦虑来说,我近几日的心绪确实平和了许多。或许疫区中心的武汉已经有够多的“心惊胆战者”,但不能忽视的是,在武汉之外的焦虑已经扩散到了很多普通人的身上。

他们未历经病痛,却依然身处旋涡。

记得12月31日的跨年当天,一条有关“武汉上报未知病毒性肺炎”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从“可防可控”到p4病毒实验室的消息传出,许多人因信心满满而不甚在意,我和朋友们也是照常约饭跨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再看到多少有关肺炎的消息。甚至在回家之后,也是照常探望亲友。直到20日朋友焦急地提醒我,“注意看下新闻,赶紧买口罩”,我才打开那几天未刷过的微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然而我所在宜昌城区的许多药店,在短短的时间里口罩、消毒液等基础防护用品便已售罄。学医的朋友更是在朋友圈里气愤斥责借机涨价的商家。我除了暗自庆幸买到口罩和零食储存之外,已经开始忧心——今年的除夕该怎么过。按照家里惯例,每年过年都是去下面县市团年。万幸的是,在对家人的劝说下,每一个小辈的最终决定是在各自家里吃年夜饭。而在决定刚下没多久,宜昌市就紧随武汉传来了“封城”的消息:

1月24日,宜昌的公共交通开始实施管制;

1月25日,宜昌下令封城,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火车站等各进出口通道暂时关闭;

同日,宜昌市红十字会、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接收社会爱心捐赠的公告;

2月1日,宜昌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109例,为单日新增高峰;

2月3日,宜昌各区发布小区封闭管理通告。

与网络中的疫情通报相比,我身处地区的防疫举措应该更给人以关注和现实感才是。然而现状却是空间距离的置换,在公共卫生安全面前,地方的举措不能给我以更多的真实和安全感,网上的信息反而一次次攫取我的信任、刺激我的感官,报导中的世界变得近在眼前,压迫胸腔。

自21号外出归家之后,我开始认真了解疫情并向家人进行科普。不断增强亲友的重视程度,同时出于所学专业的本能安慰他们“要重视 但不要恐慌”,只有做好自身的身体防护才能给一线工作者减负。尽管在不断给自己积极地暗示,但却一直隐怀不安。

23号的武汉封城则是又一次内心挑战。后面陆续的几天,我会不经意间陷入自我责难。在假设自己作为病毒潜在携带者的基础上,后悔之前接触过亲朋好友,又或者是路上偶遇的陌生人。在尚未过潜伏期的日子里,难以自制的吸收各方传来的疫情消息,以致于归家时下意识戴的那枚口罩成为了我焦虑时的安慰剂。除了对自身未知状况的不安外,如何让父母长辈戴上口罩也成为了焦虑之一。为了提高家人的预防知识和重视程度,我曾反复的分享自己所获得的科学材料。平时少有的线上聊天对话框,在我频繁的链接分享中泄露着我心底的不安。

除夕当夜是个魔幻的爆发点。春晚的播放和节日的喜庆冲刷着我们,但同时物资紧缺和医患的生命也刺激着我们。新年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朋友圈就不再属于庆祝,而是滚动传播的捐赠求助信号。我默默的发了一条庆贺自己生日的动态,然后把所有的精力注入了这场求助接力——我能做到哪怕多一个人看到,能帮助到疫情区也好。

也正是在集体情绪将个体淹没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的对个体情绪关注的重要性。我开始减少对疫情新闻的依恋,向家人朋友分享对自我情绪体察的方式,更积极地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科普,减少大家出现替代性创伤和幸存者内疚的可能。“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位博主对我的新年提醒。

那个第一时间提醒我的朋友,身处香港读博。她原本是要回家过年的,却在给我发完消息的第二天决定留在香港。

“本来买好了回宜昌的票,但必须要从武汉中转,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我还是不回来了。”

“我也想回来过年,回来见我的家人朋友,毕竟我一年可能也只回来一两次。”

经历疫情,她一边要担心远在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另一边面对香港的严格管控,她还要担心自己的学业。因为中小学宣布预计四五月才会正常开学,致使她原本定好的实验计划被暂时搁置。而如今的网上教学,相较而言效果亦不如线下课堂。她怀抱着疫情可以早些结束的希望,却往往在面对新闻时日益紧张。

而身处横跨八个时区之遥的英国,我的另一个朋友亦是忧心忡忡。她的家乡是湖北十堰,根据丁香园的数据统计显示,累计确诊人数达562人(截止至2月13日17时19分)。这是我们在1月21日互报平安时都不曾想到的数字。孤身在异国过年的她,本来可以体验一次别样的年味,却因为这次疫情而焦虑和流泪。这种焦虑不仅源自对生命本身,还包含着对于疫情区的污名。地名变成了病毒的代称,民众变成了传播的象征,泄露隐私变成维护他人的正义,每个人都在疫情面前被放大,也同时在疫情面前被缩小。

“听到别人十分嫌弃的说武汉人乱跑什么的,心里特别难受。武汉的人也是人啊,湖北的命原本也是无辜的啊,都在说某地做错了什么,那湖北人又做错了什么。”

关于湖北疫情的玩笑或者段子,和理所当然牺牲疫情区的思维,是地方民众不得不承受的痛,却不是本应当承受的痛。生命的脆弱,相助的无力,泄露的个人信息和放大化的污名,令每一个笼罩在疫情阴霾之下的人都深陷焦虑旋涡。我们一方面想拯救他人,一方面也想拯救自己。我们这些散落在各地的焦虑者,每次对话可以做的纾解就是告诉对方:我有哪些忧虑,但是放心,我今天依然健康。

疯狂刷新闻是消息爆发期我每日必做的事情。在21号之后的那几天,我们家电视几乎全天候的锁定央视新闻,而我醒来的第一件事永远是看最新的疫情地图。微信、微博,手机、电视,所有可以获得信息的渠道一时之间都被调动起来,仿佛知道的越多越能消解对于未知的恐惧。但事实上是下一个未知总是在等着我,我无法做更多的事情来帮助人们战胜这场疫情。

在病毒面前,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不能去一线治疗患者、不能在幕后研究病毒、不能制造防疫区所需物资的普通人。

就像很多停不下刷完新闻的人一样,我在新闻中宛如求知若渴的防疫初学者,疯狂而又克制的浏览筛选送到眼前的一条条信息,企图保持理性,作出及时判断并进行二次传授。然而信息的充实并不能填补内心,啃食完每天的消息后会在爆棚的同理心中损耗自我;对媒体的信任和猜疑也在脑内纠缠,令人陷入无尽焦虑。

另外一个方面的焦虑是来自于知识反哺。自“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后,年轻人开始感受到疫情带来的焦虑。反观家中的父母长辈,却更多是不以为意的态度。“中国有十几亿人,这么一看患病的比例很低,不会到我们头上”,这种盲目的乐观成为了长辈最常见的回复。而到了他们重视疫情之后,各色伪科学和防预谣言又开始肆虐。如何给家人科普正确的疫情知识、提升他们的防疫重视度成为了年轻人新的焦虑点。

随着疫情防控的推进,隔离日期的延长,健康、学业、工作、基础生活、娱乐、网购等,各方面的焦虑都变成可共享与传播的集体情绪。

“其实我就是在和你谈论疫情的那个时候特别焦虑,过了一天,感觉好了很多。”

那段时间的朋友圈永远不会落下所有和疫情有关的信息,所有年轻人仿佛一时之间没有了其他关心的事情;倘若分享一点与疫情不相关的话题,都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想念各色美食,是我这几天更多的焦虑内容。

进行配送货社区网格员代购,在小区设置固定地点领取”。我们家的联系人就是我爸,很多微信的操作功能他还是近期才学会的。今天家里的菜品库存几已耗尽,晚上十点多家里还在联系几个商家,一个表示这两天需要进货,另一个则在想办法给我们补齐所需。

以前没有注意过的超市、菜场工作人员,如今突然在心里有了轮廓。

我很难说在这场疫情战役中做到冷静面对,毫不焦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意识到,不论是否身处武汉,我们都不能被疫情从心理上击倒。感性固然可贵,但冷静与理性是我们身处漩涡之中的船桨。舆情的牵引除了媒体大V的存在,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筛选和情感表达负责。

现在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看最新的疫情地图,只是不再像除夕前后那样沉迷于最新的疫情信息。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梅子晴

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三日

新闻推荐

一家人 周光成

一家人我们是一家人五十六个民族是儿女祖国是母亲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我们团结紧专家学者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疫情期间的心理焦虑 同样值得重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