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故宫那些事儿

来源:江淮晨报 2020-05-24 01:32   https://www.yybnet.net/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一座城市的成熟标志之一便是设立各类博物馆,在这个注意力飞速变换的时代,媒介的发达,交通的便利,科技的发展,让许多博物馆成了文化“网红”,故宫博物院便是其中的当红IP。

从1420年到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来建成600年。这不仅是故宫的盛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近期,两本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新作面世,一本是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的《我是故宫“看门人”》,该书让故宫博物院从深宅大院的“高冷范”变得“既专业,又可爱”。另一本是清史学家阎崇年的《故宫六百年》,讲述了紫禁城600年的历史,回顾故宫是如何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记忆、审美、文化和日常生活,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宫。

单霁翔: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有个人,在7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一件事:把“活”字写进故宫的“门”里,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近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他是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也是第一个将故宫藏品数量精确到个位数的院长,在他的引领下,紫禁城的开放区域从30%扩展到80%以上,故宫文创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时尚。他就是自称故宫“看门人”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

单霁翔是2012年1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当他以故宫博物院员工的身份走在观众中间,开始设身处地体验人们的参观感受时,就发现,故宫还有诸多世界之最没有完整呈现出来,故宫文化的魅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七年时间里,他带领着故宫人,大胆而负责任地进行了诸多改革。从2012年到2019年4月,公众眼中的故宫博物院,从一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老学究”,变成了一位高调有内涵的“大明星”。

据了解,《我是故宫“看门人”》是单霁翔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的代表之作。他以丰富的人生积淀、独特的叙事视角、流畅的语言和珍贵的图片,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全书贯穿着作者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渗透着守正创新的博物馆人深耕力行、润物无声的朴素和真挚,也呼应了新时代赋予文博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

谈及“如何定义好的博物馆”,单霁翔说:“在我看来,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一定要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文博界三位近百岁泰斗对此书及单霁翔在故宫的工作,分别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守护民族文化精魂,为江山、为后人留得胜迹在,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进程中必须迈好的重要一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说:“紫禁城过去是皇家的,现在是人民的。单霁翔院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故宫需要这样一代代守正创新的‘看门人’。”

阎崇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在故宫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宫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告故宫建成,到当下2020年,故宫已经整整600岁了。600年间的几代君王,在紫禁城里做出的种种决策,改变了整个华夏大地,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阎崇年先生说,小的时候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在北京工作,他从小爱听长辈回家时讲给他的北京皇城故事。少年时,他来到北京故宫旁的学校读书、学习。长大后研究历史,他经常到故宫参观、查阅资料、研究藏品,至少去过故宫1000多次。几十年来,他讲故宫、研究故宫,又与故宫结下深厚的学术情结。很多人表示,阎崇年先生笔下的故宫,写出了感情、写出了深度,他是最好的故宫史讲述者。

在他看来,北京故宫,文化元素纷繁灿烂,琳琅满目,但其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是建筑。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占其最多的空间。这些中华古典建筑,殿堂台阁,宫院亭榭,壮丽辉煌,丰富多彩。

其二,是藏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180多万件文物,其器物、书画、典籍、档案、珍玩、瓷器、丝绸、珠宝、家具、陈设等,物华天宝,珠玉华翠,天禄琳琅,美轮美奂。

其三,是人物。这里的人物指的是宫廷建筑的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守护者,从帝王将相到太监宫女,从文化精英到外域使臣,从各色工匠到宫廷帝后,都离不开故宫建筑的舞台、场景。这里的人物还指的是故宫藏品的制造者、使用者、欣赏者、收藏者。

可以说,自北京故宫建成六百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名人,都同北京、同故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

阎崇年先生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在故宫,这里不仅有中国最重要的藏品,有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还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历史与人生,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与故宫历史对照来看,故宫史也能带给我们人生各个阶段所需的各类启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有品质的文化生活更加向往,故宫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作出了贡献,如何更好地让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才是。具体就一位观众而言,当他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回顾从这次难得的文化之旅中究竟获得了什么,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时间的结绳铭刻闪耀,六百年的宫殿、七千年的文明,一个人走进去,就像一粒沙被吹进沙漠,立刻就不见了踪影。故宫让我们收敛起年轻时的狂妄,认真地注视和倾听。那些收藏的文物,每一件物品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静静地诉说着故宫的那些事儿,你听……

■延伸阅读:

故宫营造

单士元 著 中华书局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奇丽瑰宝和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单士元先生故宫“行走”74年,是“故宫学”奠基人和权威大家,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本书将故宫的营造历程、规模形制、细节寓意等做了权威解读。单先生不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皇家建筑的历史内涵,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世纪学者与故宫的特殊渊源及其治学风貌。本书汇集了单先生毕生研究精华,为读者开启了煌煌故宫之门,让后来者体味绚丽庄严的古代文明和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宫的古物之美3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故宫的古物之美3》是祝勇继《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宫美文”。它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你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请跟随祝勇,从面前的一幅书画开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寻找它们原初的形迹。

全书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数十张珍稀古画高清详图,内文采用纯质纸四色印刷,精装壳封采用雅丝纹纸辅之以烫金工艺,精装外封采用莱尼纹纸辅之以高精度印刷工艺,封面背面复刻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做工精良,书籍本身,即是美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

萧寒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在故宫修文物》本次将镜头对准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却始终不为人知。书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写了12位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的回顾和感悟,同时也是一本故宫几百年文物修复历史的缩影。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复师,默默地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

他们那一代兴许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们的身上还留着浓重的匠人气息,他们离开故宫,和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他们用一辈子医治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他们将自己的痕迹抹去。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也许是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晨报记者 侯梦梦

新闻推荐

张伯礼代表:建议全面取缔野生动物经营集贸市场 丁世忠建议:研究扩大个税抵扣范围和额度,增加个税抵扣项目

张伯礼代表:建议全面取缔野生动物经营集贸市场据@人民法院报5月23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故宫那些事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