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福建连江旧改区明代建筑被毁 是谁拆的官方居民说法不一

来源:人民网 2018-04-26 14:56   https://www.yybnet.net/

人民网福建频道4月26日报道,福建省连江县今年2月启动的玉荷西路两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4月以来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古建筑保护志愿者在连江县发现了“22座明代建筑,其中7座建筑在本次改造范围内,此外“棚改”区内及周边还有不少清代及民国时期古建筑。”

4月中旬,舆情不断发酵,连江县请来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名城委)及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规划院)的相关专家,至“棚改”区及周边勘察。专家勘察后认定,玉荷西路两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区域内,存在25座明代至民国时期古建筑,其中有5座就是古建筑保护志愿者认定的明代建筑。

谁毁了爱国路136号?

22日晚上10点,专程从龙岩赶来的北京网友“才村老李”匆匆抵达“棚改”区,只为了抓紧时间,一睹明清古建筑原貌。“才村老李”告诉记者:“拆迁在即,周围一片漆黑,不赶来看一眼,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这些传世孑遗了。”“才村老李”经常在全国旅行,探访各地古建筑,22日晚,他在微信上看到连江“在拆明清古建筑”的消息后,特意赶来“告别”。

次日一早,“才村老李”再次来到“棚改”区及周边寻访,发现多数住户已经搬走,仅剩部分居民还住在这里。

爱国路136号已成一片废墟。 余杉芳 图

市名城委和市规划院专家组已经认定的5座“棚改”区内明代古建筑主要集中于中山路、八一六西路和爱国路。分别为中山路25号、81号,爱国路136号及八一六西路62号和70号。然而,当记者4月23日赶到现场采访时,爱国路136号院已成一片废墟,不仅所有建筑构件全都被拆、甚至连四壁也都无存,只有钉着“爱国路136号”的门牌躺在建筑废墟中。

同样在23日,据一位在现场的知情者说:当天,一名当地干部在巡查中,还发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八一六西路62号的屋顶上掀瓦,在这位干部的干预下,施工暂停。

据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古建筑保护志愿者薛纪天介绍,连江县有着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在此次改造之前,志愿者们就曾多次到连江查访古建筑。“若不是这次“棚改”,我们也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了解确认连江县老城区还有多少有价值的老建筑。”经他们调查,发现了7座建筑普遍具有福建明代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比如进深大、屋架高、大量使用斗拱结构以及木雕丰富等传统技法。

4月中旬,专家组实地勘察后,向市名城委递交了一份“连江县城区旧改地块历史建筑风貌建筑普查名单”,认定在整个连江县旧改区中有25座建筑属于历史建筑,建议给予保护。其中,爱国路136号既是志愿者认定的22座明代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专家开列的“普查名单”中的25座“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之一。

连江县住建局规划科科长魏步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已经拿到了这份由市名城委转交过来的报告,县政府态度很明确,(名单上的古建筑)要保护下来。”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爱国路136号还是被拆毁了呢?

是“拆迁”还是“搬迁”?

对于爱国路136号被拆毁,魏步云表示,“我们没有拆迁,那是居民在自行搬迁。”

2018年2月2日,连江县政府正式发布了“连江县人民政府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告知书”,拟对连江县玉荷西路两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实施征收。居住于中山路25号的西南社区主任张昳告诉记者:“1000多户居民只花了1个多月便与政府签约同意搬迁,大约还有30余户,因为违建问题尚未与政府签约。”

在“连江县城区旧改地块历史建筑风貌建筑普查名单”中的爱国路123号,其墙面上红色“拆”字十分显眼。 余杉芳 图

既然是自行搬迁,搬走所有家具物件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连建筑构件都被拆除一地,四面的墙壁也都没了?“肯定不是我们自己拆的。”周边群众告诉记者。

对于上述疑问,魏步云表示:“旧城改造需要土地市场出让,县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展这些工作,所以不存在施工问题。”

在现场接受采访的连江县副县长陈钦说,““棚改”区内文物点及古建筑我们一定会保护下来。”而且在“棚改”区内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些前期保护的措施”,比如,安装了一些摄像头,也安排了保安进行治安巡逻,目的是为了“防止文物贩子将古建筑构件偷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山路安置的一部分摄像头有的线路都已经断了。保安说:“可能是被居民搬迁时勾断的。”

据了解,玉荷西路两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面积179.43亩,征收房屋面积18万平方米。其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区面貌、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4月12日,连江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发文也称:“未来在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改造下的玉荷西路两侧片区棚户区,想必会是高楼大厦繁华林立,人群车辆川流不息,沥青马路宽敞透亮。”

4月12日连江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截图。

古建筑被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被“搬毁”还是“拆毁”却说法有异。然而更令志愿者和专家们担忧的则是:历史古建筑如何与旧城改造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古建筑何处安放?

古建筑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它们在一场场城市改造中,是否能够保存下来,是否能为历史保留下民族的记忆,是志愿者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棚改”区隔壁的“孙察院故居”被志愿者和专家共同认定为“福建明代木构的标准器、中国早期民居建筑瑰宝”,然而,这处古建筑虽然在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就被发现,至今却仍然只是一处普通的、没有等级的文物点。而目前志愿者们在此次紧急查访过程中发现的“22座明代民居、宗祠建筑”,除“孙察院故居”等3处为文物点外,其余都没有任何“身份”,不受法律保护。

在“连江县城区旧改地块历史建筑风貌建筑普查名单”中的中山路13号(中)及其周边环境。 余杉芳 图

其实针对古建筑保护问题,2017年9月20日,国家住建部就曾下发《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做好历史建筑的确定、挂牌和建档”“不拆除和破坏历史建筑”“不在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地区建高层建筑”。

今年3月23日,福建省住建厅在转发该通知时,也结合福建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旧城改造过程中“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的建设性破坏行为。”并明确提出,“在旧城改造时,要对留存的50年以上建筑进行普查甄别,符合条件的应公布为历史建筑并予以保护”等意见。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在连江发生的这一切不禁引起网友和志愿者的追问:是谁决定拆掉古建筑?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谁来承担责任?

较早关注到本次事件的网友“小飞刀”在其一篇微信里写道:“老城的改造,是细细甄选,还是将传家宝与垃圾一起倒掉,是考验执政者智慧的一项工作。遗憾的是,政府在老城的改造中,通常采用的是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一概夷为平地,起高楼。”网友“HFS”则表示,“只有心痛却无能为力”。

“心痛却无力”的感受,能否不再上演?记者将继续关注。

(原题《福建连江古建筑被毁 棚户区改造引风波》)

新闻推荐

这顿饭,老人吃得真香

“看你们忙前忙后给我做这么多饭菜,我真的太感谢了。”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家住榆林桥安的吴翠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老人今年已经69岁了,老伴在外做保安。2年前她因高血压导致半边身子中风,外加右腿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福建连江旧改区明代建筑被毁 是谁拆的官方居民说法不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