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屋檐下的黄玉米

来源:西安晚报 2019-01-12 04:54   https://www.yybnet.net/

◎朱百强

孙子抓着爷爷花白的头发,像一名英武的士兵骑着战马从人群中穿过,嘴里嚷嚷:走快、走快!老郭喜欢听孙子稚嫩的声音,喜欢孙子这样把他当马使,他觉得这样爷孙间就有了热乎劲儿,热乎才能热出感情。在众人面前,老郭不避讳对孙子的宠爱。

那天下午,老郭去幼儿园接孙子,孙子一见到爷爷就要爷爷抱,老郭忙把孙子的书包挂在自己肩上,把孙子抱起来,一边和熟人打招呼一边往回走。走着孙子喊:高、高!老郭就明白孙子想要什么了。他把孙子高高地举起来,举过头顶,孙子感受到了空中带来的惊险和刺激,咯咯咯笑起来。孙子又喊:骑马马、骑马马!老郭便把孙子再次举起,像往常一样,变魔术似的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儿子大了,交给媳妇了,没工夫跟他交流了,只有孙子现在还需要他,听他的话。进小区院子,老郭像往常一样问孙子:你的老家在哪儿?孙子答郭家沟。他似乎没听清孙子的回答,故意又问:你老家在哪儿?孙子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郭——家——沟——。又问:你咋能认得咱家的房子?孙子说:我家屋檐下挂黄玉米。这些都是老郭平时教给孙子的,他问过孙子不知多少次了,还在问,似乎要让孙子把这些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他对孙子的说法很满意。邻居们也都夸这孩子记性好。

然而,不满意的是儿媳,她不能容忍公公这样娇惯和放纵儿子。她认为公公这样是让儿子出丑,是丢人现眼。老郭说丢啥人,我爱孙子哩。儿媳板着脸把儿子从公公的头顶接过来,等儿子走到自家单元门口,就在儿子的屁股上打,说看把你娇惯成啥了,敢把爷爷当马骑了。老郭见孙子挨了抽,不依了。他上前摊开两手护住了孙子,像老鸡护小鸡似的,分辩说:我逗娃耍呢,我愿意。儿媳咧眉瞪眼说:你愿意我不愿意,他咋能不听我的话。老郭把孙子拉到自己身边,埋怨说:你咋教育娃哩。儿媳说:我的孩子怎么教育是我的事,不用你管。老郭说:他就是在山里出生的,我要让娃知道他是哪儿来的,犯啥错啦?儿媳说:你这样教育孩子,他将来能成才吗?山里人知道啥,老土。老郭听着这话,心里的火气一下子蹿上来了。他想他老两口既要管孩子,又要干家务,还要回山里种地,从来没有怨言。为啥?因为他们考虑儿子两口子打工,忙着挣钱养家顾不上,作为老人有责任有义务把家里的后勤工作做好。这是他们的分内事。可不承想,辛辛苦苦忙了一场,儿媳还嘲讽他们。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山里人咋,你才搬到县城住了几天,就拿腔捏调装起城里人了。你嫌山里人不好,你甭和我儿搞对象啊。

赶下楼的老婆插嘴说:成才成才,娃还小呢,知道啥。儿媳说:你知道什么,孩子良好的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学习就要从幼儿园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老郭哼了一声说:早懂得这些,你咋不上个大学,打工干啥?儿媳说:我是个大学生,能和你儿结婚。老郭气得嘴唇哆嗦,质问道:我儿咋了,要不是我儿打工挣钱买了房,你能住到城里。儿媳说:他只知道挣钱,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老郭说:他不关心,你关心了?老婆见老头和儿媳鸡啄仗似的斗起了嘴,觉得在大庭广众面前不好,扯着老头的胳膊:说那些废话干啥,快回家吃饭。

回到家中,儿媳拉着孩子来到饭桌前,端起碗自顾自吃饭,孩子用手指,要她给自己的小碗里夹菜,她视而不见。吃了两口,她把碗往桌子上一蹾,嘴噘脸吊地说:马桶又不冲,弄得臭死人。饭做不好,孩子也管不好,尽在家吃闲饭。

老婆撂下饭碗,赶紧放水冲了一次马桶,拿出拖把在地上拖。地上铺的是白亮亮的瓷砖,儿媳的要求是天天拖,不能有一丝一点的灰尘。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见惯不惯了。老郭往往不吱一声。可今天不一样,老郭憋不住了。他黑了脸说:咋说话呢,难道我和你妈都在吃闲饭?

平时吃过饭,儿媳从来不洗锅刷碗,似乎这些活儿都是婆婆该干的,自己钻在屋子里玩手机。老郭和孙子在客厅看电视,要不就逗着孙子玩儿。当天因为吵了几句嘴,老郭无心管孙子了,吃罢晚饭推着孙子让去找妈妈,他下楼去街上转了一圈,就回家上床睡觉。老婆见他长吁短叹,说:你咋睡恁早?不看电视了?老郭躁乎乎说:眼睛挤实也要睡,看人家的电视干啥。他肚子气得鼓鼓响,心里五味杂陈,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老婆叹息一声,躺在床的那一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咱不和她计较。老郭说: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不受这窝囊气了,我回山里去呀。

老婆以为老头说气话,不料,次日一早,老郭真的开着钟爱的三轮车回了郭家沟。

郭家沟隐藏在秦岭大山里,离县城有四十里路。原先,这儿住有三十多户人家,祖祖辈辈守着挂在半山上的薄地过日子。这些年,人人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奔波,不甘心受穷的郭家沟人也在百般折腾,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其中老郭的儿子在省城一家企业跑销售,赚了钱,便在县城买了房子。老郭当时不愿意跟随儿子去县城住,说他老两口就住在山里算了,哪儿住着都一样。想孙子的时候,他们坐班车跑一趟县城就行了。其实在他的心里,是觉得城里的房子是儿子挣钱买的,自己没添一分钱,住在儿子的房子里底气不足。儿子说:我在城里买房,就是为让你和我妈享几天福,你们咋能不去。另外,孩子就要上学了,咱们这儿上学不方便,搬进城里,孩子上学近,教学质量高,对孩子以后有利。咱要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啊!老郭觉得儿子说的也对,住在山里好是好,就是眼界不宽,儿子这一辈耽搁了,把书没念成,不能再耽搁了下一代。说到城里的种种好处,老婆也是喜眉笑脸的。

就这样,两年前的那个夏天,老郭老两口跟着儿子一家进城了。郭家沟村许多人前来送行,脸上呈现出羡慕的神情,乡亲们都说,老郭老两口这下该享福了。

虽然住进了“在水一方”小区,老郭觉得住在城里就是人多车多,花费大,住在楼房里固然好,可等孙子长大了,他们就成了闲人,迟早要回郭家沟。所以他留了一手,并没有把地转包给别人。他认为,尽管人搬下山了,地还在山上,有地就证明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农民不能不种地,他可不愿意把地撂荒。到了收种时节,他就和老婆回一趟郭家沟,务弄务弄地里的庄稼。有时还带着孙子一块回到山里,让孙子在老宅院里玩,在村子里玩,孙子看着地塄上、小河边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儿,伸出手要这一朵,要那一朵,高兴得哇哇叫。

回到老宅院,老郭先找了一条铁链子,把三轮车和院子的核桃树拴在一起,上了锁。他手拉铁链子试了试,管用,这才放心了。因为他听人说,大白天,有盗贼趁山下的农户家没人,从围墙翻进院子,打开主家的大铁门,就把三轮车偷走了。这儿没有围墙,先前有狗防贼,如今没有狗了,就得提高警惕,严防盗贼作案。虽说三轮车开几年了不值钱,但一旦被贼偷走,想到哪儿去就不方便了。他去河沟里打了桶水,烧开给热水瓶灌了,又泡了杯茶,便坐在核桃树下的石头上消停地喝。树下有块用转头支起来的水泥板,四面放着石头,原来全家人就坐在这儿吃饭。

房顶有些地方下陷了,前檐的墙被风雨侵蚀得坑坑洼洼;窗是方格窗,门是两扇门,斑驳的门窗早分不出油漆颜色了。过年给门上贴的春联,门扇上贴的“福”字还在,发白不说,也残缺不全了。屋檐下挂的玉米上沾了不少灰尘,但依然发着金灿灿的光。看见玉米,老郭仿佛嗅到了五谷的气息,闻到了乡村特有的味道。

南山墙旁边是猪圈,猪圈外面是鸡窝。一家人在这儿住的时候,一早起来,猪就拱着钢筋焊的门哼哼叫,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觅食,狗在汪汪咬,院子里就有了响动。有响动就有人气,人气最重要。这样说,老郭是个怀旧的人,实际上不是,他并不反对大家都搬到山外,住进城里。只是他每每回到老宅院,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就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认为这才像个家,日子过得才有意思。

忽然,老郭的手机哇啦哇啦唱起了歌,他从车上的口袋里掏出来,眯着眼睛细瞅,这才看清是老婆打来的。他犹豫了一下,没有接。他发现有几个未接电话都是老婆打来的。老婆一定要埋怨他为啥说走就走了,他不想接老婆的电话,泼烦!他心里说,你打啥电话,我走你不知道为啥?索性把手机关了。他想手机一关,家人就不会给他再打了,这其中有罢工的成分,也有撂挑子的意思。

老郭要趁这个机会,在老宅院歇息几天。尽管儿子早已成为郭家的家长,在前边顶着,但他也每天脚手不闲,活儿不少干,心没少操,一天下来也够劳累的。可他晚上倒在炕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儿媳刺耳的话又在他耳边回荡,他似乎看见儿媳正一跳多高,凶神恶煞似的手指着他要和他吵架,他的喉管里就涌出一股酸楚。睡不着,他就坐在炕上一根接一根抽烟,一杯接一杯喝茶。一时间,屋里像烧炕似的烟雾腾腾,呛得他咳嗽起来,似乎要把肠肠肚肚都咳出来。他觉得住在城里等于在儿子家借宿,没有在老宅院住着畅快、舒坦,想干啥干啥,心里踏实。因为老宅院的房子是他亲手盖的,一砖一瓦上都浸染着他的汗水。他认为儿媳的错都是儿子的错,心里又骂儿子没本事,管不住媳妇,不给当爹的争气。他一辈子把老婆管得服服帖帖,老婆跟他说话都是轻言慢语的,把他服侍得像爷一样。他在心里对儿子讲,你小子有种,把她狠狠揍一顿,怕啥,她能把你吃了?后来他自嘲道:关键你没生下好儿子,儿子硬棒,老子就不受气。

白天,老郭吃了饭准备再睡觉,眼睛闭着却怎么也睡不踏实。他起身到房后边的地里转悠了一番,过了小河,进村去了。他看见有几户邻居的烟囱似乎在冒烟。他想找个人说话解解闷。

天空清明如镜,河水淙淙流淌,村子里却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狗吠声,才似乎证明这儿还住有人。野草的疯长和树木的遮挡,已经让人有些看不清低矮的房屋了。一座两层楼房兀自站立在村子中间,打碎玻璃的窗户像是空洞的眼睛,它已没有了昔日的孤傲和威严。整个村子寂寥空旷,老郭顿觉心里空荡荡的,好像缺少了什么。他走了一家又一家,喊了一声又一声,也没有人应答。他走到一棵板栗树下,树杈上的铁钟还在,是农业社的时候用过的,但已是锈迹斑斑了。他随手拾起一根木棍敲打铁钟,铁钟的回应是当当当略显沙哑的声音。铁钟似乎在问:你咋想起我了?几只狗从草丛中跑出来,仰起头朝他汪汪咬,它们的眼神里带着疑惑,似乎在问:你打扰我们干什么?一个老头走出院子,又有一个老太太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站在了村街上,他们见是老郭,热情地招呼他到屋里坐。老郭竟一时想不起他们是谁,只摆着手说好、好,却一屁股坐在闲置的碌碡上。很快,就有七八位老人围拢上来,和老郭拉起了家常。他们问老郭在城里吃的什么饭?穿什么衣裳?住得习惯不习惯?老郭笑答:习惯,咱山里人住进楼房和城里人一个样。拄拐杖的老太太问:既然城里那么好,你不在哪儿享福,跑回山里让蚊子咬呀?老郭如实说了和儿媳发生争执的事,无奈地叹息一声说:好是人家的,咱住着不硬气呀。

一个女人说:世事颠倒了,原先是媳妇侍候婆婆,现在是婆婆侍候媳妇,老人两头都受作难。

一个老汉激昂地说:对着哩,咱住咱的房,就不看人家的脸了。

对于老郭的离去,儿媳不在乎,在乎的是老婆。她给老汉打了几次电话,老头不接也不回。过了三天,她给儿媳妇撂了句话,坐班车进了山。那是午饭时分,老郭看见老婆肩上背了针织袋,吭哧吭哧地走到家门口,心说还是老婆好。他赶紧上前接过了老婆肩上的袋子。老婆看见蓬头垢面的老头却哇的一声哭了,说你把我害得苦啊。在老郭看来,老婆能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是立场鲜明的表现,是对他的支持,等同于给儿媳个下马威。但他没有把这样的话说出来,他只是说:你来了,咱俩在这儿就有伴儿了,金窝银窝也不如咱的穷窝。他们的日子让他们过吧,咱还省心。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老郭除过在庄稼地里干活,什么心也不用操,是省心了,老婆却不省心。每天睡觉前,老婆都要给儿媳打一个电话,问问孙子的情况,并安慰说:你再受几天累,把玉米掰了,我们就回来了。好像她欠了儿媳什么似的。老郭对老婆的表现很反感,说:你主动给她打啥电话,她熬不住了,就得给你打。老婆说,这不是操心孙子吗,咱不能和孙子斗气。

原先,郭家沟的人除过给地里种麦子就是种玉米,一年除过糊口,落不下几个钱。退耕还林后,地少了,加之庄稼人急着欲在地里刨出金子,就给地里种豆子、栽果树,想着法儿增加收入,不种麦子玉米了。可老郭依然给地里种玉米。往年,他们早在七月就把玉米掰了,今年迟了,玉米壳子都干了,有的被雨淋发黑,有的棒子都露出来了。这天老婆掰,老郭往回背,他们不紧不慢干,日头躲到西山后面的时候,一亩地的玉米就收完了。

次日,在知了的聒噪声中,老郭两口子在核桃树下剥玉米,儿子骑着摩托车来了。儿子留寸头,穿着绿底白花的T恤衫,浑身上下干干净净,就是看上去疲惫不堪。老婆喜得眼睛发亮,满是皱褶的脸上乐开了花,忙站了起来,又不知道干什么。儿子把车头上挂的许多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取下来,放在窗台上,说是在超市买的菜花、胡萝卜、韭菜、黄瓜、菠菜、番茄,不能让父母老吃家中种的菜,自家种的菜再好,也有吃腻的时候,得换个口味。老婆说:你媳妇把钱看得紧,你不能乱花钱。儿子边坐下来帮父母剥玉米边说:她看得再紧,也不能从我衣兜里掏。

老婆问儿子干啥来了?

儿子笑了说:我看你们把活干完了没有,接你们回城呀。孩子这几天总是哭,闹着要他奶他爷哩。

老婆说:快了快了,快干完了,我也想孙子了。

老郭板着脸,看也不看一眼儿子。他要顾全自己的脸面。他要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儿媳的不满,通过儿子传达信息让儿媳服软。

他们剥去玉米棒子外面的壳儿,但不全部剥去,留一撮儿,像孩子头上留的毛盖,好把十多个棒子扎在一起。这样,就好给屋檐下挂了。他们干得很认真、很仔细。

儿子见父母灰头灰脸,院子里扔满了玉米壳子,就连脚上衣服上也是,乱糟糟的,埋怨说:爸,我早说不让你们这样干了,咋还挂?不嫌累。

老郭睃了儿子一眼,没有吱声,没吱声就是对儿子的说法不赞同。老婆明白他的心思。

儿子拿起扫帚扫玉米壳子,刷刷刷把玉米壳子扫到南山墙根去了。

儿子见父母不再言语,没话找话说:这儿景色美,空气新鲜,就是好。前几天,有人都拍了咱这山里的景色发微信朋友圈了。

老郭哼了一声,说你们才搬到山下几天,就装得像城里人了。城里人进山看见一潭水就叫湖,看见狗以为是狼,看见野鸡以为是凤凰。前几天,有个年轻人开小车来到这儿,看见老张家养猪,非要和猪合影,你说他神经不神经,说是见到了黑大哥。城里人进了山见啥都稀罕,既然山里这好那好,城里人咋不搬到山里住?山里人到城里买啥房?

儿子知道父亲心里有怨气,嘿嘿笑,不接父亲的话茬。

两亩地的玉米很快剥完了,儿子问:爸,你们啥时间回县城?

老郭说:玉米还没收拾,还得两天。

儿子接了个电话,走了。

老郭看看天色尚早,便把木梯扛过来搭在屋檐下,把去年挂在檩条上的玉米缷了下来。玉米棒子早已风干,摔在地上,玉米粒儿四处飞。把檩条上腾空了,再挂上新的玉米,年年如此。玉米挂在屋檐下,刮风下雨不用操心。老婆提起一串先递给老郭,站在木梯上的老郭借着肩膀喘口气,再把玉米挂在檩条上。山里人早不这样晾晒玉米了,他们用椽子作底作围挡,把玉米棒子晾晒在院子里,待玉米棒子干了,很快就剥下颗粒,或卖掉或储存起来,省事省力。只有老郭家用的还是老方法,把玉米棒子架在屋檐下,一直要展览到第二年秋天,才用新玉米把旧玉米替换下来,似乎檩条上的玉米从来就没有缷下来。然而,老郭两口子对这样的重复好像不嫌烦累,年年都往屋檐下的檩条上挂玉米,挂得一丝不苟。他们似乎是在进行一种神圣的仪式,从剥玉米开始,所有的程序都要做到,马虎不得。这活儿没技术含量,凭的是力气。毕竟上岁数了,玉米还没有全部挂在檩条上,老郭两只手就颤抖开来,喉咙里如塞了棉絮,像拽犁的牛气喘吁吁了,汗滴从黝黑的脸上滚落下来。甚至有一串玉米,他用手努力举过了头顶,眼看着要挂在檩条上,身子摇晃了一下,失了重心,人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要不是他左手抓着檩条上的一个绳套,右手死死提着玉米串子,硕大的棒子就要落在老婆头上了。老郭记得,他年轻的时候力气大得惊人,对于这样的活儿根本不在话下,肩扛着丈把长的玉米串子就挂到屋檐下了,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忙。在山坡上干活发起狠来,他似乎一公式头能把山挖出一个窟窿,好像在和山斗输赢。岁月不饶人,他现在挂小串的玉米也感到吃力了。

老婆见老郭费力的样子,让老郭下梯子歇息会儿,老郭抹了把脸上的汗珠,朝脚下望了一眼说:剩两串了,挂完。他似乎在和谁赌气。老婆知道老汉脾气倔,便又把一串玉米提起来,举过头顶,挣扎着递到老汉手中。

挂完了玉米,老郭下了梯子坐在核桃树下喘气,老婆忙拿来了毛巾递到他手里,又双手端着茶杯递上去。老郭擦把汗把毛巾扔在一边,拧开保温杯的盖儿,呷了一口茶水,烫嘴,噗的吐了出来,吼道:你想烫死我呀。把茶杯蹾在了地上。老婆又是给他揉胸口,又是给他捶背,仿佛在哄任性的孩子。

老两口吃着饭,随意拉着家常。老婆说:咱把地里拾掇清了,就去儿子家住几天。老郭嘴里塞着煎饼,腮帮子鼓鼓囊囊。老婆说:咱不能和儿媳怄气,她终究是外人,咱没生她没养她,她咋能知道咱的难处。咱要为儿子着想,为孙子着想,为这个家着想,顾全大局。无论咋说,儿子还是儿子,打断骨头连着筋。老郭端起碗喝稀饭,喝得呼噜呼噜的,似乎稀饭很香。

老婆知道老头心里的气还没消,也不再催老头,非要老头表个态。她只是这样说说,好比给老头做思想工作,要等老头把她的话在脑子里消化消化,消化了气也就没了。

一群鸟儿在核桃树的枝杈上跳过来,跳过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着它们之间的悄悄话,一会儿,它们扑棱棱飞起来,又飞到另一棵树上。老郭注视着那些飞来蹦去的鸟儿,就仿佛看见孙子活蹦乱跳的身影,心里生出一份悲伤,双眼潮湿。

儿子又来电话了,催着他们快去城里。老郭让老婆先回去管孙子。老婆问你啥时候回?老郭说:再过几天吧,我还想在这儿清静清静。

有一天,老婆拨通了老郭的手机,让孙子和爷爷通电话。老郭问孙子,你想爷爷吗?孙子说:想爷爷。老郭说:想爷爷为啥不给爷爷打电话?孙子说:宝贝不会打电话。老郭说:你会开电视怎么不学打电话?孙子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孙子问:爷爷,你在哪儿呀?老郭说:爷爷在郭家沟。孙子兴奋地说:爷爷,我也要去郭家沟,看屋檐下的玉米。老郭说:好,爷爷等你。

一晃几个月过去,天忽然变了,西伯利亚一股寒流来袭,一股股的风在山谷里打着转儿呜呜响,像吹哨子似的。山里的人都窝在家中,不出门了。

一个晚上,儿子从省城回到家,得知父亲还在山里,便给父亲打电话。他问:爸,你怎么还不回家,天这么冷,在山里干啥?老郭倔腾腾说:我干啥还需要给你汇报,我爱干啥干啥。儿子听出父亲仍在和他们怄气,便让母亲劝说父亲。老婆给老头打电话,老郭没接。

这天,一位村人路过见老郭家的厨房在冒烟。老郭正在做饭。老郭给灶洞里塞柴火,柴火湿,捂得净是烟,呛得老郭不住地流眼泪,还咳嗽。村人把老郭拽出厨房,问老郭不到城里去享福,呆在山里干啥?老郭抹把泪说:我等我孙子。村人哈哈笑,说你孙子在城里上学呀,他那么小,能来这儿接你。老郭认真地说:他会来的,我和他约好的。邻居更听不明白了,逗他说:你孙子如果不来呢?老郭说:我就一直在这儿等。

新闻推荐

知否曼娘结局是什么?知否曼娘结局介绍

曼娘结局疯了,儿子死了,为她自己做过的坏事付出了代价。曼娘是个十分有心计的女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曼娘一直都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屋檐下的黄玉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