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连麦晒“家底” 全球16家博物馆在线带你逛展

来源:西安晚报 2020-11-01 03:33   https://www.yybnet.net/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随葬浮雕半身像大型木质藏经柜罗塞塔石碑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卖橘子的犹太妇女》

□王文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诸多博物馆不得不闭门谢客,据大约统计,近90%博物馆暂停开放,近13%的博物馆将永久关闭……如何才能让大众再睹这些全球文化艺术殿堂里的重量级珍宝呢?近期,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一场连接全球1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云”逛展活动悄然开始,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五大洲的16家全球著名博物馆的馆长组成“馆长天团”,连麦晒“家底”,为全球观众精选和推荐分享起本国博物馆珍藏的文化艺术珍宝。在此,我们精心挑选出其中宝物,让大家足不出户,一起“云游”全球文化艺术殿堂——

中国国博:带来一只“网红”犀牛

和一口精美的饭锅

作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此次为全球观众带来的是一位“网红”——云纹犀尊,以及中国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陶鹰鼎。

陶鹰鼎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产自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它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这件略显呆萌的文物实际上是一口用来烧饭的饭锅。当然之于今天,它的意义又远不止一口锅。这只鹰拥有一身肌肉,健壮、优美,尾巴垂至地面。它有三足鼎立,既能稳稳地盛放食物,也方便人们在鼎足间烧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笑称其“集美貌与实用于一身”。从这只陶鹰鼎有着尖锐如钩的喙,乌黑光亮的羽毛,气宇轩昂的造型,足以表明:5000年前的先民已经能很好地掌握选用套图、酥皮造型,烧制火候等。这样一件器物的造型工艺和烧陶技术,在当时的拥有者无疑是特权阶层,可能是高级贵族,或是部落首领,拥有至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人。正因如此,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这件陶鹰鼎是“最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

同时,今年9月国博还以云纹犀尊的形象定制了一款文物雪糕。这款文物艺术品的全称叫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遗憾的是,它的“出生年月日”尚不能确定。因为该文物发现地是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而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也有学者则根据此尊的造型及纹饰,认为其时代可能早至战国时期。可以确定的是,这款文物是古代贵族在礼仪场合使用到的盛酒器。尊的腹部中空,用来盛酒。尊背上有椭圆形口,口上还有盖。在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看似獠牙,实为一根管状的“流”。当握住犀牛尾巴轻轻抬起时,腹腔内的美酒便从圆管内流出。它的贵气还体现在它的花纹上。犀牛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具有强烈的质感:颧骨和肘部突起,仿佛可以透过皮肤感受到骨骼的形状和起伏;口部和腹部的皮肉虽然肥厚,但结实有力,富有弹性。再结合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造型质朴的犀尊好像更添了一丝华美。

大英博物馆:

一块举世闻名的石头

大英博物馆馆长认为,偌大的馆内最值得一看的竟然是一块石头?是的,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罗塞塔石碑。

这块布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石头,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石头上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每一句都表达着对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崇拜。石碑上共刻有1419个古埃及文字,486个希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文字,三种语言相互对照书写。象形文字原是古埃及的文字,但后来,能够懂得并撰写象形文字的祭司们寥寥无几。随着神庙祭司和书记官们死后,象形文字之于人类来说成为世界之谜。千年之后,人们通过石头上的文字对照,逐渐解开了象形文字之谜,这对于人类文明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后世参透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语言系统中,起到了重要贡献。这件文物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一位法国上尉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阿根廷国家美术馆:

一幅革命性绘画

阿根廷国家美术馆带来一幅主题绘画《没有面包,没有工作》,由著名画家埃内斯托·德拉·卡科瓦所作。画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是阿根廷高等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该学院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曾先后在意大利的都灵和罗马学习。当他从意大利游学归来后,于1894年创作了此作品,该作品也被认为是第一件承载社会意识的阿根廷艺术作品。

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作品,规模宏大。它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了最高奖。画家的构图十分有趣,一个人物向外看——向画布之外、向家之外的事情看去;而女性人物则向下看,对男女二元对立世界的外在状况浑然不知。男主外,承担着一家人的生计,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谋生很难,女性的世界则局限于家庭中,正如画中的女性,正在给孩子哺乳。这幅画在阿根廷颇具革命性。鉴于它的主题在阿根廷长期以来面临的不同社会危机中一再出现,它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对象,并经常被重新审视和分析,甚至在当代的背景下被重温。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一只金杯的传奇历史

在35000多件的黄金藏品中,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阿列克谢·列维金为观众挑选的是一只金杯。

这只金杯背后隐藏的是古俄罗斯帝国一代沙皇的辉煌及一代贵族的没落,它作为华美的装饰物,制作于1709年,上面雕刻满了黄金、钻石、尖晶石、珐琅、胡桃木等珍稀珠宝,采用了雕刻、锤压等复杂的工艺。1709年,俄罗斯与瑞典在波尔塔瓦发生交战,俄方获胜,从此俄国长驱直入,获得了大北方战争的胜利,加速了俄罗斯帝国的诞生。由此,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铸造了这只金杯,赏赐给一名为马维特·彼得罗维奇·加加林的俄罗斯贵族,以庆祝其部下在该会战中凯旋。金杯底座由红金和350颗原钻及切割钻石制成,杯子外底部有两处铭文,一处是俄文“1709,俄国沙皇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制”,另一处是法文“为庆祝波尔塔瓦战役胜利,授予贵族马特维·彼得罗维奇·加加林”。

马维特·加加林获得金杯赏赐后,一路高升,很快就成为金银遍地的西伯利亚广袤土地的领导者,成为一方枭雄。但好景不长,几年后,马维特·加加林便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彼得一世处决了。自此,金杯也流落在外。

今日再观金杯,其流光溢彩总让人想起彼得一世曾如何不可一世,又如何率领部下把鲜为人知的古俄罗斯变成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大、最显赫的国家之一。

同时,素有“战斗民族”称呼的俄罗斯,此次还带来了与武器有关的文物——博罗季诺兵器窖藏。这些武器之所以称之为宝物,是因为时至今日,人们仍惊叹,谁能制作出这些神奇的手工艺品?

1912年,农民在叫作“博罗季诺”的村庄附近找到17件文物,其中包括两柄银矛头、一个矛骱、一把银匕首、一支金别针、四柄石斧、三个钉头锤锤头、三块斧头残片、两块陶瓷片和两块青铜片。“它们看起来更像艺术品,而不是日常用品”,后来学者分析,形状精致、做工精细的石斧堪比海因里希·施利曼发掘传说中的特洛伊城时所发现的石斧。石斧所用的深绿色软玉采自萨彦山脉西部和东部,矿床与石斧发现地距离数千公里。

是谁制造、制造的目的以及拥有者是谁等问题,至今仍没有答案。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精文镜上的一万多线条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裵基同带来的是精文镜,他认为这最能“象征韩国文明”。这面铜镜直径为15.6厘米,铸造于青铜器时代,发掘于全罗南道咸平草浦里,出土文物中均为礼器,这说明这面精文镜为礼器,可能是部落主祭人或首领随身携带的礼器,用于宗教仪式。因为在宗教仪式中,镜子被视作最重要的礼器,能连接天地。

镜子背面的两个钮可穿绳后悬挂,镜子上的图案可能是为了表现太阳的光芒,而镜子反射的阳光能加强主祭人或首领的神秘感。这面精文镜的工艺十分复杂,表面以纤细线条构成几何图案。据说,在这面小镜子上刻印了达到一万三千个至一万四千个左右的线条,如今要手工复原仍不容易。可见历史上,韩国青铜业发达程度,以及那时韩国文明的灿烂程度。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融合多元文化的骏马香炉

新加坡历来以多元文化著称,国内小岛星罗棋布,岛内宗教流派纷繁,人种、语言亦十分多样。因此,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为观众挑选的文物便是一件融合多种文化特色的骏马香炉。

这件香炉结合了中国瓷、日本漆和红珊瑚等元素,在欧洲组装,并配有欧洲生产的镀金青铜底座。炉身上下两部分紧紧相扣,内置金属托盘,用于盛放燃烧的香料。这件将来自不同文化的物件混合组装、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器物,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欧洲备受青睐,也完美诠释着新加坡的文化面貌。

泰国曼谷国家博物馆:

象征“佛庙之都”的藏经柜

十几世纪以来,佛教逐渐成为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成为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万人口中,佛教徒占了95%。据说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有9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天使之城”曼谷也有“佛庙之都”之称。也许正因如此,泰国曼谷国家博物馆馆长第一推荐的便是一件藏经柜。

这件大型木质藏经柜点缀着来自喜玛潘森林的金色神兽以及泰国龙尾纹和花卉纹。柜顶和底框都饰有玻璃马赛克。狮足形镂空底座。这件展品由大城府升外寺工匠大师于19世纪大城时代晚期制作,是宗教艺术的典范,也是泰国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名作《玉玛里》呼吁回归传统土地

如果说上述馆长都希望观众透过文物聆听遥远文明历史的故事,那么,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却希望观众由当下回归传统土地。他向全球观众推荐的是名作《玉玛里》:“每当我站在它的面前,都会折服于它的美学价值和精湛技艺,并为作品中的深刻叙事所打动。它富有表现力地说明了澳大利亚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群岛居民社会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这件作品是当代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创作于1981年,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构思让作品和古老梦境联系在一起:画作的中心是圣蜥蜴“短腿人”,底部是棕伊澳蛇的“梦”的轨迹,和被途经澳大利亚中部威尔金卡拉盐湖的“利鲁”看到的卡纳·普托妇女的“梦”的轨迹。尤他尤他·坦格拉属于帕普尼亚艺术家群体,也是艺术运动的灵魂人物,他始终坚持绘画,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70年代他穿越西部沙漠,与一些部落首领制定了一个返回传统土地的计划。除此之外,博物馆内还馆藏有200余件帕普尼亚作品,它详实地描述了当代原住民艺术运动,而这些馆藏也完美地体现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工作核心之一:记录和保存澳大利亚大陆及岛屿上的原住民,以及托雷斯海峡群岛居民的历史文化。

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

《卖橘子的犹太妇女》记录波兰历史

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馆长为观众带来的是世界名作《卖橘子的犹太妇女》。

这幅亚历山大·盖雷姆斯基的名作,讲述了波兰文化及其艰难岁月的故事。它来自于波兰一次巨大的城市灾难,一次毁至体无完肤至今仍令人心疼如绞的重大事件。犹太人曾经是波兰华沙地区相当大的一个族裔,尽管他们属于少数族裔,但却丰富了波兰的文化。二战期间德国纳粹进行大规模的犹太人大屠杀,这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而在此次大屠杀期间,大多数的波兰犹太人也被无端戕害。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馆长介绍:“这幅画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很难想象,如果这些犹太人至今仍与我们同在,波兰现在的文化会何等丰富!”

据介绍,画家亚历山大·盖雷姆斯基在长期居住华沙期间,独树一帜的为该地区的犹太群体画像,创作了许多精美动人的画作,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犹太群体的生活,《卖橘子的犹太妇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幅画以华沙全景作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倚靠在金属栏杆上的犹太女性形象。这幅画作的灵感来自于康拉德·布兰德尔拍摄的一组作品中的女性商贩的照片,但画家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了创作,以高超的技法完成了一个伟大劳动者的形象:这位女性忙于编织毛线,身旁地上还放置着正在售卖的水果。她厌倦了生活的贫困,满是皱纹的面庞中透露着些许悲伤和无奈,但同时,她的脸庞也有着倔强不屈的表情,展现出犹太民族拒绝屈服于生活逆境的人性尊严之美。这幅作品曾多年销声匿迹,如今重见天日,被作为珍宝一直珍藏于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

随葬浮雕半身像见证中亚繁华

作为美国推动亚洲艺术领域知识的国家基地,佛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从44000件藏品中,首先推荐的是一件代表着古中亚繁华历史的随葬浮雕半身像。

巴尔米拉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非常繁荣,处于连接地中海与西亚和中亚的商路上,是供商队休息的绿洲。因此,该地区的经济十分发达,很多富商都会请工匠制作这种随葬半身像,放置在家族墓地墓穴入口处。雕像人物都穿着时尚,女性通常会佩戴精美的珠宝。这次推荐的这尊半身像来自叙利亚南部的巴尔米拉城,刻有阿拉姆语铭文,表明人物身份是一位名叫“哈里法特”的女性,于公元231年去世。

新闻推荐

西班牙议会批准国家紧急状态一次性延至明年5月

□新华社/美联当地时间10月2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顾客排队进入商场。西班牙议会29日通过投票表决,批准将目前的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连麦晒“家底” 全球16家博物馆在线带你逛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