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即墨 > 正文

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9-08 11:36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短片《第二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短片讲述的是一对晚年被迫分离的夫妻的故事。也许,生活中你也见过这样一个她,满头银发,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提着满满一篮菜,行色匆忙。婴儿车可能不小心碰到了你,当她开口道歉的时候,你才发觉,原来她是个异乡人。

所谓“老漂族”,是指那些出于种种原因,或为支持儿女事业,或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的老年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少老人自愿或者被迫成为“老漂族”,让这一群体愈发引人关注。他们的真实生活又怎样?

市民参事为了子女选择“漂”

陈秋莲是青岛即墨人,2007年,在济南生活的女儿给她生下了外孙,她就常常往返于济南与即墨之间。老伴儿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只能留在老家。自从外孙上了小学,她就被忙于工作的女儿留在了济南,与女儿、女婿和外孙生活在一起。“女婿有个弟弟,亲家也有孩子要带。”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陈秋莲这个“管家”从57岁干到了70岁。

每天早上5点多,陈秋莲就要起床,变着花样给一家人做早饭。7点半,准时送外孙去上学,然后买菜回家,11点左右再出门接外孙回家吃午饭。吃完饭没一会儿,又要把外孙送回学校。下午4点外孙放学,陈秋莲从短暂的午歇中被闹钟吵醒,又要提前半个小时出门……这是她前几年每天的行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打仗’一样”,直到外孙大一点去了“小饭桌”,陈秋莲才有了点自己的时间。

看着外孙一天一天长大,陈秋莲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不过,她也有委屈,“和女婿有时候闹矛盾,但我不敢跟老伴儿说。”

陈秋莲说,女儿、女婿其实都很孝顺,有时间就开车送自己回老家,吃穿用度更是一点不怠慢,可一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与女婿就“水火不容”。每当女婿对犯错的外孙掏出戒尺,她就又心疼又生气,“每次吵架都是为了孩子,后来我干脆吃完晚饭就自己出去遛弯,教育问题一句话也不说。”

在济南十几年,陈秋莲在公园也结识了一群朋友,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为了子女来到济南。身处寸土寸金的城市,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能赋闲在家,照顾孩子的重担便落到远道而来的老人身上。

9月4日,我们发出了关于“老漂族”的调查问卷,收回的280份问卷中,有46.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就有“老漂族”,32.2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就是“老漂族”。而在大家看来,“老漂族”之所以愿意漂泊,主要原因就是减轻儿女的负担。

异地他乡融入不易

短片《第二春》中,有个细节耐人寻味:留守在家的父亲给母亲寄出了“七夕”礼物,儿子和儿媳都大感意外,一是意外年过六旬的父母居然也过“七夕”,二是意外原来老年人也会有“异地恋”的痛感。这一点,市民秦倩深有体会。

结婚3年,孩子不到2岁,经济条件又不允许请保姆,几个月前秦倩就和丈夫商量着让婆婆从山西老家来帮他们带孩子,而公公还没有退休,只好留在老家。婆婆来了之后,秦倩轻松了很多,可是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也困扰着她:婆婆不会使用智能电器,买菜时总是捡便宜买萝卜白菜。实在吃不惯婆婆做的饭,秦倩就经常在外面吃,这让婆婆很不满:“成天在外面吃饭,多浪费钱!”

婆婆的辛苦,秦倩很清楚,而这些生活摩擦也同样困扰着婆婆。秦倩总是鼓励婆婆,希望她能与小区里的老人成为朋友,在自己下班后打打太极拳或跳跳广场舞,但婆婆因为方言不通、性格腼腆,一直融入不了小区老年人的社交圈。

“刚开始,婆婆还总开玩笑,说公公不在身边特别爽,没人烦她,一周也不打一次电话。后来婆婆就开始对微信感兴趣,让我教她怎么收红包、拍小视频、视频通话,后来我才听丈夫说,是公公经常发个小红包犒劳她,她心里感动,不好意思和我说。”秦倩说,自己总感到愧疚,让老人为了子女离开了最依赖的人。

调查结果显示,95.2%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在异地生活最主要的困扰,就是思念家中的亲人和老伴儿,另外没有朋友、子女工作忙陪伴少、城市消费高、医保在老家看病不方便等,也是大家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难题。

别让他们“精神空巢”

虽然遇到了一些困扰,但是陈秋莲和一些老人都说,“漂”在子女所在的城市也是幸福的,因为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便利生活,吃穿住行的品质都比从前在老家提升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与子女、孙辈住在一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感觉比在老家只能靠手机屏幕看到他们要好得多。但是,“老漂族”的情感需求,还需要更多关注。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18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这个特殊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隔两地的情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二孩政策的放开,老年“异地恋”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但在很多时候,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情感需求却处于“隐形状态”。

有人给“老漂族”的生活状态起了个别称——“精神空巢”,他们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城市没有他们熟悉的休闲娱乐,饮食气候不能习惯,邻里之间不再有鸡犬相闻,更别提与孙辈们可能存在更大的隔阂。诸如此类,都是他们要面对的情感考验。

怎样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受访者中,86%认为应该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不强迫他们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95.2%认为要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80.5%认为要帮助老人打开社交圈,增强归属感,92.27%认为应该经常陪老人回老家见亲人、老伴儿。

街采

“老漂族”万女士

我就是一名“老漂族”,我的老家在重庆,照看孙子来到济南,已经定居10多年了。刚来的时候总感觉举目无亲,非常孤独。后来,我在附近的公园加入了一支太极拳队伍,给自己找到了很多乐趣,慢慢也就融入了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朋友。其实,现在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因为孩子们工作忙,一个星期才来看我一次,不过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能排解这些无聊的时间。我觉得老人不论在哪里,都要保重身体,维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多帮一些忙。

“老漂族”苗女士

我家在潍坊,也是为了帮孩子照看下一辈来到济南,好在我的父母亲人都来了,所以没有明显的孤独感。但是,来到济南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想念潍坊的同事、朋友,那种感觉非常强烈。平时在小区里就能感觉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带孩子的太多了,他们真的很需要子女的关心,毕竟老人和孩子们住在一起,除了帮子女减轻负担以外,也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需要得到子女的照顾。我希望年轻人都能看到老人的需求,尤其是对“老漂族”,别让他们感到孤独。市民 王先生

我不是“老漂族”,但是孩子也不在身边,平时家里就我和老伴儿两人。我特别能理解“老漂族”的想法,就是觉得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想给子女减轻一些负担,省去雇人来照顾家人的钱。其实子女真的应该多关注一下老人,他们经历过那么困难的年代,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培养成才。现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是会依赖父母,这无可厚非,但千万要记得父母的辛苦,不要把这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精神空巢”给老人带来的伤害,不比真正的空巢少。

微观点

别忽视“精神赡养”

全国道德模范 山东省人大代表房泽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漂泊在外难免令人黯然神伤,而对于“老漂族”来说,一边是放不下的儿女,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他们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与年轻人相比只多不少。

“老漂族”的最大特点是“心灵孤独”,而孤独感,源于没有归属感——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他们大半辈子积累的社会关系因迁移而被疏离,原有的人际网被割裂,重新构建社会关系体系又非常难。对多数老人而言,这段痛苦的适应过程,他们一定都有说不出的无奈。

对于他们,子女在安排好基本生活之外,更要重视“精神赡养”。例如,在移居之前,和他们一起认识新城市的环境、文化及重要的人际关系,碰到问题及时解决;在家庭决策时多听取老人的意见,家庭事务的参与会让人有归属感;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建立交际圈,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从社会的角度看,老龄化社会与“二胎时代”一同到来,“老漂族”看完老大看老二,为家庭、社会作出了极大贡献,而他们之中很多人还“上有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应该被重视。

我认为社区可以设立一些关爱“老漂族”的志愿岗位,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心中的憋闷,这样也能预防一些身体疾病。社区内还可以建立一些属于老年人的小社团,让老人们聚在一起,让他们享受同龄朋友带来的快乐。

爱与被爱都没错最重要的是理解

网友@云淡风轻笑傲人生

孩子选择在异地安家立业是无可厚非的,很多人是为了后代有更好的发展,将来有更好的就医和教育条件,对此,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了尊重。毕竟,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给孩子,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其实,爱与被爱都没有错。时代发展导致人才大迁徙,无论是对国家和小家庭都是好事,关键在于年轻人应该对“老漂族”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工作再忙也要多跟老人交流,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点旅游之类的活动,让老人换个生活空间,放松一下心情。在老人生日、节假日,孩子也要设计点老人喜欢的内容,毕竟奔波劳碌一辈子了,让老人生活质量提高一些、心里舒服些,这是当儿女应该换位思考的事情。

人生苦短,希望年轻人能够给老人多些慰藉、少一些怨言,毕竟老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且行且珍惜!

记者手记致“老漂族”:对子女不必那么“客气”

年轻人为了爱情选择背井离乡的故事,我们听了太多,而老年人为了子女背井离乡,却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会忽略的存在。

这两者都是为了爱。

采访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感慨,自己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干过最苦最累的农活,最穷的时候过年吃不起一顿饺子,所以她什么都不怕,可唯独面对儿女有时候的不耐烦、不情愿、不热情,会变得小心翼翼。也许,他们当了一辈子大树,现在只想休息,却不敢放下那份为人父母的责任,反而要处处“看脸色”。

对于“老漂族”,这种小心翼翼也许更是无处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习惯的碰撞,穿衣打扮的细节,孩子教育的冲突,婆媳之间的敏感……我想,唯有子女的孝顺也与“老漂族”的小心翼翼一同放大,才能缓和老人心中的憋闷。

除了心灵上的关心,“老漂族”生活的现实困难也需要解决。在短片《第二春》中,老人借口出去买菜,实际上一个人去了诊所看病,当医生建议她去大医院看看,她喃喃自语:回老家看吧,那儿有医保。

现在,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医保异地结算,但全国范围内政策并不统一,而且异地医保报销更多偏向住院的情况。这让很多老人不敢生病、不敢看病,说到底,还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都应该给“老漂族”更多关心。子女可以对老人“客气”一些,别把他们的付出当“应该”;父母倒是可以适当“不客气”,身体的毛病、心理的需求,都该大胆告诉那个你付出了一辈子的儿子或闺女——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当儿女应该做的。

希望每个“老漂族”,都在异乡收获安稳、幸福的晚年。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新闻推荐

菏泽市县新观察 按 语

山东省多地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化“分散”为“合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烟台市莱山区创新推出“飞地合作”模式,通过乡村优...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青岛报业的19492020-09-05 06:20
猜你喜欢:
评论:(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