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第一响应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1-19 11:27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军实习生李菁雨

“第一响应人”,是指首先到达灾难现场,拥有救护证书且能够在应急救援中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员。“第一响应人”在紧急时刻对患者或伤者采取急救措施,甚至能够起到减少患者或伤者伤害,达到挽救其生命的效果。连续3年来,培训“第一响应人”进入青岛市政府“市办实事”内容,目前全市培训“第一响应人”救护员累计达到21.62万人。“第一响应人”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哪可以接受培训?急救中出现意外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女子照搬电视剧桥段救丈夫

前不久,一条《丈夫心脏骤停,妻子照搬电视剧桥段救回》的新闻,在朋友圈热传。女子出其不意地救回丈夫,让众多网友直呼:厉害了我的姐!

其实,这个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浙江龙游县28岁男子小胡在打牌时突发心跳骤停,没进行过专业急救培训的妻子小廖,根据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片尾教的急救知识,对丈夫进行心肺复苏。救护车及时赶到,小胡被送至医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医生说,小廖的心肺复苏虽然不够专业,但在心跳骤停后的“黄金五分钟”内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对小胡抢救过来至关重要。

参演该电视剧的演员王珞丹在转发这条新闻时透露,当时该电视剧导演提议在《急诊科医生》每一集的片尾加上医疗常识,“没想到借助影视作品正确普及医疗常识会挽救一个生命。”

其实,再遇到小胡这种情况时,如果身边能有懂得急救的“第一响应人”第一时间伸手,能获得救援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所谓“第一响应人”,是指首先到达灾难现场,拥有救护证书且能够在应急救援中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急救技能普及率不及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016年以来,青岛市政府将开展“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列为市办实事项目。两年来,全市“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817期,培训持证救护员36861人。到2017年年底,全市培训“第一响应人”救护员累计达到21.6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35%,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2018年“市办实事”中再次提出,“完成应急救护证书培训2万人,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60台”。

青岛“第一响应人”参与急救

近年来,在青岛也出现过多例有人突然晕倒、心跳骤停,路人施手救助的案例。记者梳理发现,施救者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医护人员,比如,去年9月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护士尹晓芳为心脏骤停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去年12月一名青年男子晕倒在重庆中路南渠公交车站,恰巧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五科主任田红和外科王美荣护士下车施救,男子转危为安。

还有一类施救者是经历过培训的“第一响应人”。马洪涛是城阳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去年10月,在城阳区实验中学附近路边接孩子时,他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位昏迷倒下的病人。马洪涛走近检查发现病人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了,脸色有些发紫。在“120”急救车赶来之前,马洪涛为病人做了心肺复苏,“大概做了四五组后,感觉病人已经有些好转。”急救车来到后,马洪涛又协助急救人员一起将患者抬上车。

“我是2010年开始学习这些急救技能,目前已经参加过山东省和全国的培训,获得了培训老师资格。”马洪涛介绍,现在在城阳区,他们以学校、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第一响应人”的培训。

陈栋是河西小学的卫生老师兼校医,也是位取得培训老师资格的“第一响应人”。2012年她从其他学校调入河西小学,当时学校缺少卫生老师,陈栋就接过了这个任务。不仅参加了省和国家级的培训,2017年,陈栋还拿下了美国心脏协会的急救证。在学校运动会参赛选手骨折和同学下楼扭脚时,都是她第一时间负责做紧急初步的处理。

20多天前,在鞍山二路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她还参与了对一位伤者的急救,避免了伤者遭受二次伤害。

学习急救技能热情越来越高

刘伟是青岛市红十字会师资委员会成员,临床医生出身的他从事“第一响应人”培训已经10余年了。北京奥运会时青岛是协办城市,奥运会前青岛开始重视“第一响应人”的培训,自此之后,学习急救、参加培训的人明显增多。“以前大家没有掌握急救技能的意识,认为有‘120’急救,没必要自己学习急救技能。但后来大家看到的和急救相关的新闻多了,突然倒地的病人多了,再加上马拉松等各种体育赛事举行,对急救员的需求大,人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增强了。”刘伟说。

刘伟告诉记者,培训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普及性培训,内容灵活多变,主要根据参训者的需要来侧重,普及性培训仅半天,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参训学员掌握较复杂的急救技能,而是一种宣讲和展示,帮助参训者提高急救意识;另一种才是真正的“第一响应人”培训,两天的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护的救护新概念、创伤救护、心肺复苏、意外伤害防护等技能培训。培训采取的是“理论+实践”两部分,上午学习理论、下午开始实操。

“如果参训学员能认真学习的话,通过两天培训能够初步掌握急救技能。为防止他们忘记,在培训过程中会给他们发书或者让他们拍摄下来培训过程,经常复习。”刘伟说。

两天培训之后需要进行颇为严格的考试,只有考试过关后才会给颁发《初级急救员证》。为保证急救员能长期掌握这些技能,这些急救员每年要参加一次复训。该证件有效期设定为2~3年,到期后需要通过考试才能继续持证。

据悉,普通市民参加培训是由“市办实事”中政府经费买单,市民拨打市红十字会电话85975999报名,在报名者达到开班人数时集中培训;对于营利性企业人员,则收取一定的费用。

“好人法”让救助者敢于伸手

在采访中,马洪涛和陈栋告诉记者,“第一响应人”是在“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前,能够在现场伸手的急救者,也是一个联系和配合“120”急救人员的纽带。简单说,“120”是对患者或伤者的院前急救,“第一响应人”是在“120”急救到达前的现场初步急救。

然而,人命关天。对于“第一响应人”来说,即使技能掌握再熟练,在真正遇到需要救助者时心中还是难免有隐忧:如果施救后被救者没能救过来,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施救不当造成了二次伤害,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急救现场的情况各不相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法律做出如此精细的规定。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所律师张钢表示,要区分具体情况来看是否担责,“如果是施救者出于善意努力施救,被救者仍没能被救过来,按照法律精神,施救者是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施救者的施救不当,造成被救者二次伤害,虽然主观出于好意,但客观后果已经造成,施救者应该对于二次伤害这一部分,适当承担一定责任。”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第184条,该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大家形象称为“好人法”,其用意就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善意施救者的责任豁免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行为人具有救助他人的善意;第二,行为人在他人处于危难或困境中时,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为不当,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损害。具有上述三个要件,就可以依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

新闻推荐

“中国主持人”岛城秀球技

半岛全媒体记者邢成博报道本报1月17日讯日前,“健康中国绿茵追梦”首届青岛七人制足球联赛在崂山区上实中心球场上演。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绿泡泡、毛毛虫和一天哥哥以及央视综合频道的...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第一响应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