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平度 > 正文

回望影视大腕儿高满堂的来路

来源:烟台日报 2021-03-05 08:33   https://www.yybnet.net/

□王永福

大连作家高满堂,进入本世纪初,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在神州大地冉冉升起,为世人瞩目。

一个偶然机会,笔者与高满堂成为未谋面的朋友。说来话长,笔者牛年春节前,因眼底病变,由女儿陪同赴大连求医,在大连市委机关工作的亲友家就餐时,顺手从书架上取下高满堂的新作《老酒馆》浏览,因离烟时刚在电视上欣赏同名连续剧,想借机从长篇小说上看个究竟;由于返烟时走得匆忙,将未来得及读完的这本书遗落在亲友家中。出乎意料,满堂获知这一情况后,在我回烟不久,便将亲笔签名的《老酒馆》连同纪念高满堂电视剧三十年精装宣纸版《闯关东》一并托人送到我手上。这是老朽牛年春节收到的最珍贵的礼品,令我的书房蓬荜生辉,同时激起全面了解这位大家创作来路的兴趣。

细究起来,高满堂还是我们胶东人的半个老乡,身上流着胶东汉子的血。他1955年出生于大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祖籍山东平度大泽山,同烟台莱州市地连边。他自幼酷爱文艺,上大学时读的是中文,始终不忘从事文艺创作的初心,1983年底如愿以偿调入大连电视台电视剧部,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本《荒岛琴声》,从此一直行走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

从1996年开始至今,高满堂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高峰期,特别是影视编剧艺术的高峰,先后推出了影视剧《抉择》《突围》《大工匠》《闯关东》《天大地大》等40余部名作。同时他采取影视与小说两条腿走路,为读者奉献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闯关东》和《老农民》《老中医》《老酒馆》“老字三部曲”平民史诗和传奇大戏,书写家国情怀,好评如潮。

值得大书特写的是长篇巨作《闯关东》,这是高满堂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曲折故事。“闯关东”是胶东以至山东全境在解放前的一次民族大迁移,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历史灾难,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个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深深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正如满堂在赠书扉页所言:“一部移民史,牵动万家情;关东多艰辛,山东有英雄。”

遗憾的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悲壮故事,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只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的口头传说。恰恰是高满堂不忘作家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地担起历史重托,拿起笔来为胶东父老乡亲书写讲述这一历史故事。

作品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穿插了其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路上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围绕着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间所产生的悲欢离合磨难,演绎了“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悲壮故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光辉斗争史,受到读者的广泛称赞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我觉得《闯关东》是最接近史诗巨著的作品。他以平民的视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历史上的宏伟画卷,让我们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历史的震撼和民族的灵魂。”

著名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闯关东》是一部寓理寓情于细节写实的作品,细腻而不失磅礴。《闯关东》的大气,来源于汇聚了几百万山东移民的历史壮举。关外人的历史以往只是被星星点点地涉及,现在第一次被大规模的正面表现,表现得轰轰烈烈,可歌可泣。

在当下,文艺创作粗制滥造之风盛行,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有五千部长篇小说出版,像《闯关东》这样精心制作的厚重佳构,称得上史诗式的大作,难得一见。绝大部分作品问世后,广大读者甚至连作品题目都未见过,就迅速化作纸浆离开世界。甚至像历届鲁迅、茅盾奖获奖作品,恐怕除了有关专家和评委认真读过,广为普通读者欢迎的也为数不多。据笔者所知,恐怕只有陕西陈中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世界》和山东莫言的《红高粱》通过影视传播,进入千家万户,拥有广泛的受众。

另外据我所知,人民日报原文艺部副主任、文艺评论家缪俊杰退休后,花费多年功夫,推出的60多万字的长篇巨制《烟雨东江》,通过赣南山区、东江源头的一角,反映客家儿女百年风雨的恩仇录,在社会上产生过一定影响,老报人、名作家袁鹰撰文,称之为史诗式的作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部成功的文艺力作,无不源于作家的深厚生活积累,高超的艺术技巧,百折不悔的探索精神,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回望高满堂的文艺创作路,从《荒岛琴声》起步,到《闯关东》的成功,一发而不可止,接连推出了40多部影视剧和长篇小说,并连连获奖,先后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五个一”国家工程。中短篇电视剧《午夜有电车》《相依年年》《远山远水》获得第五届亚洲电影节金奖,几乎成了中国影视界的获奖“专业户”,实属罕见。

有关的文字介绍说,高满堂从小喜欢看电影,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票,他就爬树、翻墙,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看电影;他不仅看电影,还给同院的小伙伴放“电影”,他拿透明纸盖在小人书上,然后用钢笔照着描下来,连成一串后,找一个木盒子,一块白墙,用手电筒照着,投影在白墙上,高满堂一边放一边给剧中的人物临时配音。这种“脱口秀”极大地锻炼了他口头创作故事的能力,为后来进行影视创作,苦练了“童子功”。

后来高满堂正是怀着未来的影视创作梦考入大学中文系,然后如愿以偿调入大连电视剧部,走上专业从事编剧工作的道路,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闯关东》的创作成功,充分体现了高满堂的生活底蕴和艺术功底,特别是长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一肩挑,运用两种艺术形式来展示这一巨大的历史变迁和人间世态,毕其功于一役,双双获得成功,受到广泛的称赞。

当然,高满堂为此付出巨大的艰辛,首先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获取创作素材,长途跋涉,北下南上深入基层采访。2005年他接受《闯关东》的创作任务,在40多天的采风过程中,北上漠河、黑河的深山老林,顶风冒雪,足迹踏遍胭脂沟、金矿、煤窑、林场;南下山东济南、烟台龙口,跋山涉水,行程7000多公里,上下求索,查阅资料,寻找线索,采访70岁以上“闯关东”原型人物20多人,山东的后裔70余人,收集了大量鲜活的原始材料,积累了五十余万字的笔记和6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可谓工程浩大,令人感佩。但这仅仅是长篇巨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来的提炼素材,构思作品,塑造人物更是一个繁杂细腻的工程,更需要呕心沥血。

但是,满堂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鲁”二代,身上流着胶东人的血,对胶东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了如指掌,是一位天然的胶东汉子,甚至连胶东人的口头语,亦张口就来,毫不陌生。他在送我的《闯关东》一书扉页上有一句赠言:“有时间去烟台看您哈。”一个“哈”字泄露了天机,“乡音未改”,乃地地道道的胶东土语,货真价实。由此可见,满堂创作《闯关东》,是胶东人写胶东人,得心应手。

当然更关键的是,高满堂这些年来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始终关心平民百姓的命运,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脉搏同时代一起跳动。

新闻推荐

学雷锋标兵就在咱身边 青岛巴士“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获评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本报3月3日讯近日,省委宣传部命名第四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青岛巴士“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获...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回望影视大腕儿高满堂的来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